1-3 《庖丁解牛》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3 《庖丁解牛》教案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7 15:47: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教学课题 《庖丁解牛》 课型 新授
学情分析 经过高一上学期及第一单元前两篇文言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文言文的认识加深,理解文言文的能力有所增强。但本篇课文生字较多,学生在理解文章时有较大难度;加之这篇课文是以寓言故事来阐述深奥道理,这需要教师加以点拨、讲述,加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目标 1.体会本文层次清晰、结构完整的特点,学习本文细致生动的描写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2.利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文章,并在此基础上领悟文中所蕴含道理; 3.梳理庖丁的成长过程,总结庖丁的“解牛之道”,品悟文惠君的“养生之道”。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学习课文中重要字词及句式,能够准确流畅地翻译课文。
难点:学习孟子迂回曲折、逻辑严密的论辩艺术。梳理庖丁的成长过程,总结庖丁的“解牛之道”,品悟文惠君的“养生之道”。
教学准备 PPT 教案、学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2023年2月25日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情境导入
早在战国时期,有一位老人家很会讲故事。他的很多寓言故事至今人们耳熟能详——邯郸学步、螳臂当车、井底之蛙、东施效颦、对牛弹琴、越俎代庖等,人们透过他简单而生动的故事,往往可以明白很多深刻的道理。这位老人是谁?对!庄子,今天他又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准备给我们讲讲《庖丁解牛》的故事,他会给我们带来怎样一番人生感悟呢?
二、作者简介
庄子,姓庄,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的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与老子齐名,被称为老庄。
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真经》。
三、了解背景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时是一段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中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想在复杂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庄子和孟子二人是属于同一历史时代的名人,可是在这个乱世,两人走出了截然不同的步伐。
四、解题
庖:厨师
丁:厨师的名字 (周朝前,一般平民有名无姓,平时人们就用职业加名称呼。)
解牛:剖开,分解牛的肢体
庖丁解牛:一个叫丁的厨师分解牛的肢体。
五、走进文本
(一)识读字音
踦yǐ(支撑,接触) 騞huō(象声词)
砉xū(象声词) 謋huò(象声词)
卻xì(同隙,空隙) 軱gū(大骨)
硎xíng(磨刀石) 窾kuǎn(空)
怵chù(害怕,恐惧) 间jiàn(间隙)
向 xiǎng 通“响” 盖 hé 通“盍”  
(二)疏通大意
(1)原文: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重点字词:为:给;
履:名作动,踩;
踦:支撑
向,通“响”;
中,符合
会:节奏
翻译:庖丁给梁惠王宰牛。手接触的地方,肩膀倚靠的地方,脚踩的地方,膝盖抵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又合乎(尧时)《经首》乐曲的节奏。
(2)原文: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重点字词:盖,通“盍”,怎样。
翻译:梁惠王说:“嘻,好啊!(你解牛的)技术怎么竟会高超到这种程度啊?”
(3)原文: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重点字词:进:超过;
无非:没有不是
遇:会合,接触
岁:名作状,每年;月:名作状,每月;
至于:到了;
善,通“缮”,修缮。
翻译:厨师放下刀回答说:“我所爱好的,是(事物的)规律,(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开始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所看到的没有不是牛的;三年以后,未曾见到整头的牛了。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依照于天然结构,击入牛体筋骨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依照牛体本来的构造,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尚且不曾拿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割断筋肉;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砍断骨头。如今,我的刀(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有几千头了,但刀刃的锋利就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地,对刀刃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因此,十九年来,刀刃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
(4)原文: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重点字词:养生:养生之道。
翻译:梁惠王说:“好啊!我听了厨师的这番话,懂得了养生的道理了。”
(三)文本解读
文章四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各段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第一段:解牛技艺高超
第二段:梁惠王的赞叹
第三段:庖丁解牛的过程和解牛之道
第四段:总结,点明寓意。
全文围绕解牛的事件,阐述一个“道”字,由具体到抽象,条分缕析,环环相扣,将道理说得晓畅透彻。
(四)问题思考
(1)第一段,作者是怎样描写庖丁解牛的场面的 作用是什么
动作描写;手“触”,肩“倚”,足“履”,膝“踦”;艺术化、舞蹈化了的动作描写,如同琵琶女演奏琵琶“轻拢慢捻抹复挑”,已初见庖丁解牛技艺的高超和动作的娴熟。
描摹声音:描摹他解牛时进刀而发出的声音,令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2)庖丁解牛在庄子的笔下,竟成了一次神妙的音乐舞蹈艺术的表演,庖丁所达到的境界,仅仅是技艺娴熟的表现吗
庖丁把解牛当成艺术作品的创作,他解牛的动作自然、和谐、优美,充满艺术气息,已超过了一般的技艺层面了,达到“道”的境界了。
(3)文中的良庖、族庖分别比喻哪两类人?
遇到事情不知道变通和不懂规律固执蛮干的人。
(4)庖丁解牛技术高超的原因是什么?
1、对“道”的追求超过了对技术的追求(“进乎技矣”)。他不停留在掌握具体的“技”上,而是探求“道”——解牛的规律——作为实践的目标。
2、不懈实践,在反复实践中积累经验,探求规律,运用规律。
3、谨慎小心,尊重规律:“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从来不骄傲大意。
(5)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
作者把牛比喻成复杂的社会,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那么人就能在社会中游刃有余了,精神和身体不会受到伤害,同时解完牛踌躇满志之后,感到心满意足的时候,不要得意忘形。
(五)主旨归纳
文章先描述了庖丁解牛的高超技艺,再由庖丁阐述他的解牛之道。借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意在阐明“养生”,它说明世上事物纷繁复杂,只要反复实践,掌握了它的客观规律,就能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迎刃而解。
文言知识
(一)成语理解
游刃有余:现在使用他来比喻技术熟练高超,做事轻而易举。
目无全牛:现在用一般指技艺达到极其纯熟的程度,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
踌躇满志:文中是悠然自得,心满意足的意思。踌躇,现在用于形容犹豫不决的样子。踌躇满志,现在指对自己取得的成就洋洋得意的样子。
:肯,骨间肉。綮,结合处。肯綮,筋骨结合的地方。现在指关键。
正好切中事情的关键。
一词多义
(1)为: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为:替、给;)
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为:都是动词,前一个“解”的意思,后一个“作为”的意思;)
视为止,行为迟。(为:两个为都是介词,因为;)
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为:两个为都是介词,因为。)
(2)乎
技盍至此乎?
(疑问语气词:呢)
依乎天理
(相当于 “于”,介词,引出对象)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形容词词尾,加强语气,表示强调)
(3)然
因其固然
(名词词尾,……的样子)
虽然,每至于族
(代词:这样)
怵然为戒
(助词,形容词词尾,相当于“……地”)
(4)于
合于《桑林》之舞
(介词,引出对象)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介词,从)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介词,对于)
布置作业
完成《优化方案》与《达标检测》;
预习《庖丁解牛》
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要求能结合具体课例,针对问题提出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