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牛顿第一定律 说课稿(表格式)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1牛顿第一定律 说课稿(表格式)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2-27 18:13: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牛顿第一定律说课稿
说课稿开头: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
我是 ,我说课的题目《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_____ 年级物理 ____ 册第 ____ 章第 ____ 节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等环节讲一下教学的思路。
说教材 课程位置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
教材分析 这一章的知识属于动力学的知识,是研究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只在懂得了动力学的知识才能据物体所受的力确定物体的位置,速度变化的规律,才能够创造条件来控制物体的运动。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作为动力学的核心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作为牛顿物理学的基石,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为后续的牛顿运动定律的学习打下好的基础。
学情 分析 本节课的学习者是高一年级学生,经过几个月的物理学习,学生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并且学习了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为本节学习做好了铺垫。但是由于学生受生活经验的影响,“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的错误观念不容易转变。
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只所以认为它是它是本节教学内容的重点理由是在于本节课是一节物理规律教学课,通过这节课的科学探究及实验论证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揭示其认识事物的规律及牛顿第一定律及惯性。
难点 1.明确“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是错误的。 2.明确斜面实验的整个过程。 3.通过对斜面实验的分析比较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目标或 核心素养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伽利略的理想实验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其主要推理过程及结论。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并理解其意义。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得到结论的方法。 2、通过伽利略的理想实验,使学生受到科学方法论的教育。 3、通过对惯性现象的解释,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物理学史的简介,对学生进得严密的科学态度教育,了解人类认识事物本质的曲折。 2、通过对伽利略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研究,培养学生敢于坚持真理,不迷信权威的精神和科学探究精神。
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与 学法 教法及依据 针对学情及重点、难点,采用问题教学法、实验法、谈话法、讲解法、推理法相结合。开设一堂科学探究课,在突破难点,形成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学法及依据 猜想与假设,设计与论证、归纳分析法,讨论法为依据,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程序与板书 环节一:新课导入 我设计了两个小实验引入新课,让学生从身边的实例入手可以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 1、要让静止的书(文具盒)运动,该怎么办 2、停止用力,又会如何呢 (学生实验后上台演示) 误导学生:物理受力就会运动,不受力就停止。 得出谬论:物体运动要靠力维持。 教师实验演示:在桌面推一辆小车,撤去推力,小车没有立即停下。(用玻璃桌面) 得出结论:没有力小车也能运动很长时间,不会立刻停下来。 观察学生表情,出示亚里士多德和伽利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由此引出今天的课题《牛顿第一定律》。 环节二:新课讲授 我会以叙述的方式讲述自古以来人们对于物体力和运动的认识---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引出演示实验“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棉布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让同学们观察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 (2)去掉木板上的棉布,再次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让同学们观察小车在木板上滑行的距离。 提问同学们总结实验现象:小车所受的阻力减小,向前滑行的距离变大。 通过斜面实验引导同学们进一步推理出: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为零,速度就不会减小,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引出伽利略和笛卡尔等人的观点。 讲述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得到牛顿第一定律。 强调虽然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但却是一个推理而概括出来的规律。 通过牛顿第一定律,引领同学们总结物体在受力与不受力两种情况下对应各自的运动状态。 提问:牛顿第一定律蕴涵几部分知识,小组讨论,上台讲解,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得出牛顿第一定律包含三部分内容: (1)物体在不受力时,总保持匀速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2)物体有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3)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需要外力。 引导同学们思考,从牛顿第一定律知,物体都要保持它们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或者说,它们都具有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但是这种这种“本领”的大小是不一样的.物体抵抗运动状态变化的“本领”,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通过一系列问题的提问与引导,导出惯性这一概念,通过列举生活中汽车刹车和跳远运动员助跑来说明惯性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并强调惯性仅与质量有关。 环节三:巩固提高 学完本节课的新内容之后,提问同学们牛顿第一定律从几个方面阐述了力和运动的关系 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运动状态的改变包括哪几种情况(速度的大小改变,方向改变等)随机提问几个学生,最后教师进行总结。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在作业布置环节,我让同学们放学后去了解伽利略斜面实验的历史故事,同时观察生活中有关利用惯性的事例。 板书: 牛顿第一定律 一 力与运动的关系 1,亚里士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二 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三 惯性 1,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2,物理的惯性只与质量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