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说课稿(表格式)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2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说课稿(表格式)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2-27 18:14: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说课稿
说课稿开头: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
我是 ,我说课的题目《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 _____ 年级物理 ____ 册第 ____ 章第 ____ 节的内容,下面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等环节讲一下教学的思路。
说教材 课程位置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四章第2节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高中人教版必修一第四章第二节的知识,本节课的内容主要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该实验是安排在牛顿第一定律之后。牛顿第一定律对力和运动关系进行初步介绍,通过这一实验探究,能得出的结论,为下一节学习牛顿第二定律打下了基础,所以这一实验在教材安排上有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学情 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 初步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初步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根据《牛顿第一定律》,意识到运动和力存在着某种重要的关系。在之前做过“打点计时器的使用”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探究”等实验,有一定的实验能力,会根据纸带求加速度,会使用天平测质量。 2、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 高一年的学生接触的实验还不多,还不能完整、自主地设计实验。利用图像 法处理实验数据,以前用得不多,还不是很熟练,特别是再作完 a-M图像后,为什么再作a-1/M图像。 3、我的解决方案: 遵循认知规律,尊重学生主体。加强教师专业引领,加强学生同伴互助
重点 控制变量法的使用 提出实验方案并使实验方案合理可行实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
难点 指导学生选器材,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数据处理,作出图象,得出结论
说教法与学法 教学目标或 核心素养 【物理观念】 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定量关系,形成力和运动的正确观念 【科学思维】 1.利用控制变量法思维探究实验中体现 2.创造条件,用容易测量的位移代替难测量的加速度思维体现 3.图像处理中转化曲线为直线思维的应用 【科学探究】 已有知识和实例提出问题,大胆猜想,设计实验,制定方案,获取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和责任】 1.实验的共同参与, 亲生感受实验对知识的验证,让知识有说服力。 2.小作合作和讨论,培养分工合作意识,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 3.智能设备引入,让学生体会新技术在实验中的应用
教具 多媒体课件,力学轨道、小车、小桶、钩码;砝码、粗线绳、智能手机(测加速度)、动滑轮(改进实验)
教学方法 与 学法 教法:目标导学法、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分工合作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程序与板书 1、引入新课、提出问题 复习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当物体不受力或者受合外力为零时,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提出受力不为零是就会产生加速度,得到a既与F有关,也与m有关。进而提出三者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人手引导学生大胆猜测,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学习兴趣。 2、设计实验 (1))引导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压强与压力、作用面积两个量的关系得到研究方法一一提出控制变量法。提出控制变量法的概念。 控制变量法:对多变量的问题时,把其他变量固定,只讨论其中一个变量的 变化对问题的影响。 (2)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各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①怎样测量加速度a? ②物体的质量m可以用什么测出来? ③物体的合外力F台 平衡摩擦力是本节的难点之一,但是由于时间的关系,在之前的习题中事先做了介绍:至于为什么拉力的大小在什么情况下等与所挂钩码的重力要等学习 完牛顿第二定律后再做解释更合理。) 设计意图:通过对教师提出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巩固学生对旧知识的加深和应用突破难点,也培养学生间互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能力。 3、讲解实验步骤 (1)如何研究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 (2)如何研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 (3)为了节约时间,也为了培养团队精神,四人组成一小组,每2人一桌,两人先研究加速度与受力的关系,另外两人研究加速度与物体质量的关系,做完后两桌同学的数据共享,共同得出结论。 4、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巡视时,对实力较弱的小组进行指导,帮助他们完成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操作,锻炼学生动手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强化合作意识,团队意识。体验前辈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5、引导学生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 (1)分析a与F的关系,从数据上看,F越大a越大,F越小a越小,学生可以猜想到a与F成正比。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图像法来证实自己的猜想,即用图像法,若a-F图像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说明他们成正比。 (2)分析a与m的关系,从数据上看,m越大a越小,m越小a越大,学生可以猜想到a与m成反比。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图像法来证实自己的猜想,即用图像法,若a-图像是一条斜向上的直线说明a与m成反比。 6评估交流 学生再次回顾实验历程,分析实验过程存在的误差,我会引导学生从四个角度进行分析:第一是打点计时器测量引起的误差;第二是平衡摩擦力时引起的误差;第三是实验的系统误差;第四是数据处理的不规范引起的误差,并一一解答。 巩固提高 (过渡句:在实验完成之后,为加强学生对这一规律的理解和应用,我将通过巩固环节加以巩固) 我的巩固方式是采用分析例题的形式,我会展示两道关于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例题,第一道是基础性习题,由我带领学生通过分析完成;第二道是综合性习题,先由学生独立完成,最后由我进行答疑。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别人设计的实验,拓宽实验思路,并通过对例题的解答,深化实验的理解】 小结作业 (过渡句:最后就是小结作业环节了) 课程结束前,我会通过提问的形式回顾实验过程,总结实验中易出错的实验步骤和实验结论。对于作业我将要求课下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既加强对本节课的理解,又规范实验流程。 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