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2010年上海世博会利用长128米,高6米的动态《清明上河图》向全球观众展示了中国古代城市——开封的魅力,传达了中国古典城市的智慧。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的局部示意图,它反映了宋代万千气象的社会风貌。那么宋代人们的都市生活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呢?当时在节庆风俗方面都有哪些讲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宋元时代的都市和文化》这一课。
第 12 课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1.说出宋元时期著名大都市,知道瓦子、传统节日的出现是宋元时期都市繁华的表现。
2.能说出宋词、元曲的主要特点及代表人物。
3.知道史学家司马光和史学名著《资治通鉴》。
快速阅读教材P54-P56,想想宋元城市的旅游攻略,看看:
1.宋元时期都有哪些好玩的城市?
2.城市中有哪些好看好逛好玩的地方?
3.可以选择哪些节日去逛城市更加热闹呢?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宋元时期都有哪些好玩的大城市?
北宋开封
南宋临安
元大都
第一站 -------开封
在北宋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场地开阔,可容万人,每月举办多次庙会。寺庙内外进行着各种商品交易,还有傀儡戏、舞剑、杂技等各种表演
娱乐又想购物,找什么场所呢?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时代……市民的富足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的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
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瓦子
勾栏
勾栏内商业广告琳琅满目,各种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包括说书、唱曲、杂剧、杂技、蹴鞠等等
瓦子里还有许多摊位,卖饮食、药材、古玩、字画,还有剃头、相面、算卦等等,十分热闹
选择在哪些节日去城市逛会更热闹呢?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宋·王安石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宋·欧阳修
榴花角黍斗时新,
今日谁家酒不樽。
——南宋·戴复古
材料一:北宋时期的国民生产总值,占据当时世界的80%。宋朝是中国封建王朝唯一一个工商税超过农业税的朝代。
材料二: 东京、临安等大城市人口多达百万,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东京梦华录》
材料三: 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商人,具有城市意识的官吏、士人、地主、农民等成为市民阶层的组成部分。
② 城市的发展
③ 市民阶层壮大
① 经济的繁荣
结合材料小组合作探究:宋元时期都市生活繁华的原因?
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词在唐朝时已经出现,经五代到两宋,得到很大发展,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
二、宋元的文化
1、宋词
二、宋元的文化
(1)宋词的特点: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
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3)宋词的代表人物及词风:苏轼(豪放派),
李清照(婉约派),辛弃疾(豪放派)
(2)宋词的格式:每首词依据乐谱的要求,有一
定的格式,叫做词牌,如《念奴娇》《满江
红》《蝶恋花》等。
1.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改进了词的创作,扩大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他的词风豪迈而飘逸,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结合在一起
代表作:《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2.李清照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被誉为“词家一大宗”
她的词风委婉、细腻、清秀。作品以北宋灭亡为界限,此前主要描写真挚的夫妇感情,此后作品充满了血和泪,反映了当时战乱带来的灾难,抒发了忧患情怀
代表作:《如梦令》、《声声慢·寻寻觅觅》
——《如梦令》
3.辛弃疾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别号稼轩居士。与苏轼齐名,并称“苏辛”。
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和报国情怀,使词境更为雄奇阔大,抒情、写景、叙事、议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进一步提高了词的社会功能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代表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破阵子》
2.元曲
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
元曲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
元曲把音乐、舞蹈、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关汉卿
元代最优秀的戏剧家是关汉卿,代表作是悲剧《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
《窦娥冤》描写年轻寡妇窦娥遭受无赖陷害,被贪官判处死刑的故事
她临刑前对苍天发下三桩誓愿,陈述冤情
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三年大旱
窦娥死后,誓愿一一实现,冤情昭雪
元曲四大家
与关汉卿齐名的杂剧家还有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王实甫等
关、马、郑、白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通史《资治通鉴》。记载了从 到 到 共1362年 的史实。与 并称“史学两司马”。
三,史学: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编年体
战国
五代
司马迁
司马光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都市繁华
文化丰富
大都市:
瓦子、勾栏
宋词:
元曲:
司马光《资治通鉴》
传统节日:
都市生活:
开封、临安、大都
春节、元宵节、端午节
史学:
苏轼、李清照、辛弃疾
关汉卿《窦娥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