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共2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十六年前的回忆课件(共2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7 20:07: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1张PPT)
十六年前的回忆
创作背景
本文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这篇文章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1927年,军阀张作霖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率兵进关,占领河北、山东等地,以武力威胁正在胜利北阀的国民革命军,还下令通缉在北京坚持革命斗争的李大钊。在审问李大钊时,李星华高度赞扬了李大钊在敌人面前:沉着 镇静 处变不惊 坚贞不屈的品质和为革命献身的精神。
人物介绍
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
他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1919年,参与领导五四运动;1921年7月,促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和早期的领导者之一。
作者简介
李星华(1911年11月21日-1979年11月27日),出生于河北省乐亭县,毕业于中法大学,李大钊的女儿,作家。
李星华一直从事教学和民间文学的研究工作,主要作品有《回忆我的父亲李大钊》《白族民间故事集》等。1979年11月27日,李星华逝世于协和医院。
我会写
稚:幼稚 童稚 稚气 稚嫩
避:避免 退避 避暑 避雷针 避而不谈
峻:严峻 峻峭 冷峻 峻拔 陡峻 险峻
啪:啪嚓 劈啪 噼啪 砰啪 啪啦
瞪:目瞪口呆 瞪眼 迷瞪 眯瞪
僻:僻静 僻陋 僻野 僻远 穷乡僻壤
瞅:瞅见 瞅空 瞅准 让我瞅瞅
我会写
靴:马靴 皮靴 隔靴搔痒 战靴 脱靴、
魔:魔鬼 恶魔 妖魔 病魔 魔王
刑:苦刑 判刑 量刑 徒刑 缓刑 刑期
绑:绑带 绑架 绑腿 捆绑 松绑
啃:啃声 啃气 啮啃 啃啮 啃嚼
袍:旗袍 袍子 长袍 同袍 睡袍 紫袍
执:执行 执笔 执着 执迷不悟
课内词语
埋头 幼稚 含糊 避免 局势 严峻 轻易
尖锐 僻静 魔鬼 苦刑 冷笑 残暴 匪徒
法庭 安定 占据 会意 执行 过度
理解词语
【被难】因灾祸或重大变故而丧失生命。
【幼稚】年纪小;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含糊】不明确,不清晰;不认真,马虎。
【军阀】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
【避免】设法不使某种情形发生;防止。
【轻易】简单容易;随随便便。
理解词语
【暂时】属性词。短时间的。
【恐怖】由于生命受到威胁或残害而恐惧。
【严峻】严厉;严肃。
【残暴】残忍凶恶。
【怒气冲冲】形容非常愤怒。
【一拥而入】很多人一下子挤了进来。
【乱蓬蓬】形容须发或草木凌乱。
课文理解
阅读文章,划分文章内容
⑴第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前的一些事情(被捕前)
⑵第8~17自然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
⑶第18~29自然段:写我们和父亲最后一次见面的情景(法庭上)
⑷第30~33自然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非常悲痛(被害后)。
课文理解
说说课文按照时间顺序写了哪些事情。其中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先写了父亲被捕前烧掉文件和书籍,以及工友阎振三被抓;
然后写了父亲被捕时的情景,主要表现了敌人的残暴,父亲的处变不惊;
接着写了法庭上父亲与敌人斗争的情景,表现了父亲的镇定沉着;
最后写了父亲遇害后,全家人无比悲痛的情形。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大钊在法庭上的表现:虽然遭受了严刑拷打,但是他毫不动摇,依旧坚定;面对家人的时候,他用“安定”“沉着”感染着亲人,使亲人化悲痛为力量。
课文理解
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解释缘由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
父亲早出晚归,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说明局势紧张。为了避免党组织被破坏,所以父亲要烧掉“书和有字的纸片”,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
课文理解
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解释缘由
那年春天,父亲每天夜里回来得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骂过我们,更没打过我们。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的问题。他不论多忙,对我的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我。
作者当时年纪小,对父亲为什么烧掉书籍和文件不理解。她好奇地问父亲,却只得到一个含糊的回答。这同父亲平常不管多忙、不管女儿提出的问题多么幼稚可笑,都耐心地回答和解释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次不知道为什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同时,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笔。这是因为当时的局势十分严重,不是同孩子详细解释的时候,而且像防止革命书籍和文件落到敌人手里这样的事情,也不是几句话就能说清楚的。这里写出了李大钊同志对待亲人的慈爱和善与对待工作的认真严肃。
课文理解
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解释缘由
穿灰制服和长筒靴的宪兵,穿便衣的侦探,穿黑制服的警察,一拥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子。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着一把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
体会到了敌人的凶狠残暴。仅仅是父亲和“我” 两个人,敌人却如此兴师动众,与父亲的沉着镇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课文理解
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解释缘由
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他们仔细地把父亲全身搜了一遍。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课文理解
在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解释缘由
父亲瞅了瞅我们,没对我们说一句话。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面对亲人的哭喊,父亲只是“瞅了瞅”,没有说一句话。“ 他脸上的 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 这是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就是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正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的信心,所以他在极端危险和困难的情况下能够坦然自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喊声、哭声而忧伤。相反,他用“安定” “ 沉着” 来感染亲人,使她们化悲痛为力量。
课文理解
尝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1927年的春天,父亲有些反常,原来是军阀张作霖要来检查。一天,“我”和父亲在家中,突然,闯进一伙人,把“我们”带走了,在女拘留所里,“我”见了母亲和妹妹。十几天后的法庭上,和父亲匆匆见了一面,庭后,“我”、母亲还有妹妹被释放了。第二天的报纸上却写着“李大钊等昨日已执行绞刑”,“我”和母亲昏倒了,因为我们接受不了这个现实,昨天还好好的一个人,就已经执行绞刑了。
课文理解
尝试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课文中心
课文中心:《十六年前的回忆》一文是李大钊同志的女儿李星华在1943年李大钊遇难十六周年的时候写的一篇回忆录,回忆了李大钊同志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的情形,充分体现了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在敌人面前坚贞不屈的精神以及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课文理解
尝试着了解 一下文章的写作方法
一是这是一篇回忆式文章。
二是本文运用了首尾呼应和倒叙的手法写的。
三是运用了对比的方法。
四是本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和事情发展顺序。
五是本文采用第一人称来写的一篇故事。
课文理解
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与开头有什么联系?想想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文章开头写了“1927年4月28 日,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那是父亲的被难日…..",最后两个自然段写了父亲牺牲后全家人的悲痛心情,而且反复强调了父亲遇害的日子, “4月28日”,与文章的开头形成了照应关系。这样写,不仅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对文章的中心也起到了强化的作用,表现了作者对敌人强烈的憎恨,对父亲深切的怀念,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