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牧歌 教案(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牧歌 教案(表格式)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8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3-02-27 20:4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神州音韵(四)——《牧歌》教学设计
课题 神州音韵(四) 课型 综合课
教学内容 1、学唱:《牧歌》 2、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时的内容。《牧歌》是一首由上句和下句构成的长调民歌,其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气势宽广。通过学唱和欣赏,让学生感受蒙古族长调的风格特征,从而更准确、细微的表现这一音乐要素。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音乐基础较好,对于音乐欣赏、分析能力相对强一些,学生整体对音乐知识、旋律模唱、音准、节奏、情感表现等音乐要素掌握较好,能够结合音乐说出自己的理解,但是学生可能会对歌曲较复杂的节奏以及歌曲情感体验有困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牧歌》的欣赏与学唱,使学生进一步感受歌曲的意境美。2、引导学生用悠长的气息演唱歌曲《牧歌》,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3、了解无伴奏合唱的艺术形式,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4、了解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
教学重点 体验蒙古族民歌风格,把握《牧歌》演唱特点
教学难点 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扩大学生的艺术视野,从而加深对音乐地域文化的印象。
教学方法 欣赏法、学唱法、对比聆听法、探究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口风琴、多媒体及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猜谜:根据所给条件,猜一猜这是我国哪个少数民资自治区?(1)它位于我国北部边疆。(2)它是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3)那达慕大会是他们的传统节日。(4)成吉思汗是他们的民族英雄。得出结论:内蒙古自治区。2、教师播放视频,从地理位置、草原风俗、服饰饮食等方面简单介绍内蒙古。 参与猜谜,聆听讲解,融入情景。 让学生通过猜谜、观看、聆听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对草原歌曲的向往和喜爱。
二、学唱牧歌,歌唱草原 1、欣赏《牧歌》,请学生思考:这首歌曲描写了什么场景?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描写了草原美景,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对草原的热爱和赞美。)2、学唱《牧歌》(1)看歌曲谱例,请学生依次找出歌曲的调号和拍号,为歌曲划分乐句。(2)请学生从课本的谱例上找出描绘颜色的字词及其景物,并请学生板演。(3)看歌谱跟录音哼唱,请学生画出感觉比较唱的部分。(4)解决难点:教师出示难点节奏:利用声势教学法解决难点节奏(5)根据节奏朗读歌词。(6)采用跟唱法学唱歌曲,并要求学生注意演唱时的姿势、呼吸、换气、咬字、吐字等歌唱的方法。(7)教师吹奏口风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1、通过欣赏和学唱《牧歌》,让学生从聆听、思考、分析、讨论、演唱中充分体验音乐要素在歌曲中的作用。2、跟随教师利用声势教学法解决歌曲中的难点。3、随教师根据歌曲的节奏读歌词。4、在学唱歌曲的过程中注意演唱时的姿势、呼吸、换气、咬字以及吐字。5、在教师口风琴的伴奏下完整演唱歌曲。 1、通过欣赏《牧歌》,让学生在聆听、分析、对比、感受中逐渐进入歌曲意境。2.通过利用声势教学法解决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化难为简,增强学生学习歌曲的信心。
三、欣赏牧歌,赞美草原 1、播放由作曲家瞿希贤改编的无伴奏合唱《牧歌》,请思考:这首歌曲与学唱过的《牧歌》在演唱方式及感受上有什么不同?(无伴奏合唱,气势宏大,更有立体感)2、教师讲解无伴奏合唱的相关知识:无伴奏合唱是一种不用乐器伴奏,充分发挥人声特性的复调风格的合唱。3、播放无伴奏合唱《牧歌》视频,边观看边思考:你能听出作品有几个声部?分别刻画了什么场景?表现了人们什么样的心情?(在这首无伴奏合唱中,共出现了四个声部,女高声部刻画的是天空中的云彩,女低声部刻画的是广阔的天空,男高声部刻画的是洁白的羊群,男低声部刻画的是无边无际的草原,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气和诗情的草原放牧图,表现了草原人民愉快的心情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4、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曲调优扬、宽广、舒缓,歌词精炼,节奏较自由)5、教师将学生分为四个组,简单编配后进行无伴奏合唱。 1、通过对比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使学生认识到同一首歌曲用不同的演唱方式就会有不同的听觉感受。2、通过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让学生从聆听、思考、分析、讨论中充分体验无伴奏合唱的艺术魅力。3、师生共同总结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4、在教师的带领下分组进行无伴奏合唱。 1、通过对比欣赏,让学生感受无伴奏合唱的艺术魅力。2、通过复习所学歌曲,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将学生分组,简单编配后进行无伴奏合唱,加深学生对无伴奏合唱和蒙古族长调音乐特点的理解。
四、总结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所学知识,并要求学生课后去收集更多蒙古族的音乐进行欣赏。1、内蒙古草原:辽阔、宽广2、蒙古族人民:勇敢、豪爽、粗犷3、蒙古族长调:曲调悠长、连绵起伏;节奏舒展、宽广;充满了辽阔、奔放的草原气息 学生感受、理解、分析总结 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探究蒙古族音乐文化
板书设计 牧 歌一、分析歌曲:1、调号:1=F2、拍号:2/43、乐句:全曲分为两个乐句二、难点节奏: 三、什么是无伴奏合唱?四、蒙古族长调的音乐特点: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一节综合课,这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以参与的方式学唱与欣赏《牧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本课在设计上注重为学生创设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注重学生间的合作学习,鼓励人人参与,进行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好学、乐学,充分享受学习带来的快乐!教学中采用聆听、思考、讨论以及分析总结的教学方法,从歌曲的节奏、旋律、速度、力度和音乐形象等方面进行讨论分析,通过协作式学习,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首先,以猜谜语的方式导入课题,通过让学生欣赏视频,了解相关的民俗风情,欣赏和学唱歌曲《牧歌》,一步步把学生引入意境,激发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
其次,让学生对比欣赏无伴奏合唱《牧歌》,启发学生联想听到《牧歌》眼前仿佛会出现什么景象?学生们纷纷展开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优越性,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作品。
再次,本节课还促进了各学科间的交流,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达到了感受美、理解美、创造美的教学目的,在教学拓展环节中,引导学生了解、关心少数民族,潜意识地渗透德育内容。但是本节课中也有不足之处,学生学习歌曲的方式还可以更灵活多样,以更大的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兴趣。应该充分相信初中年级学生的能力,比较简单的节奏教师只需稍做引导学生就可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