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蒲柳人家(节选)课件 (共4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8课 蒲柳人家(节选)课件 (共4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5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8 11:22: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8 蒲柳人家(节选)
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位作家,他13岁就开始发表作品。读高一那年,他发表了小说《青枝绿叶》,同年被选入高二语文教材。等到他读高二的时候,语文课上学的是自己的文章。这件事一时成为文坛佳话。大家知道这位作家是谁吗?
他就是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文章的作者,刘绍棠。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蒲柳人家》,去看看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吧。
九年级语文下册
8* 蒲柳人家(节选)
学习目标
1.通过赏读人物精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把握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鲜明的个性特征。(重点)
2.欣赏这篇小说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地域特色。(难点)
3.感受小说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素养)
知识备查
刘绍棠(1936—1997),作家。通县(今北京通州区)人。中学时代即开始文学创作。作品多以家乡农村生活为题材,格调清新,语言淳朴,乡土气息浓郁。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蛾眉》,中篇小说《蒲柳人家》《运河的桨声》,长篇小说《京门脸子》等。
背景资料
知识备查
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花鞋杜四家的童养媳望日莲与周檎相爱,却被杜四夫妇反对。阴险邪恶的杜四夫妇不仅拆散二人,还与半路杀出的巡警麻雷子合计把望日莲卖给董太师做小老婆,并以“抗日”的罪名把周檎抓走。于是,矛盾激化,以何大学问、一丈青大娘、柳罐斗、吉老秤等为首的父老乡亲一齐出面,挫败了麻雷子、杜四的阴谋,周檎、望日莲顺利完婚。《蒲柳人家》全篇共12节,本文节选的是前两节。
知识备查
《蒲柳人家》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发表于1980年,曾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引起当时文坛的广泛关注,并获得首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中人物众多,但主要情节并不复杂,是一篇洋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的小说。它就像一幅风俗画,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展现在读者面前。大量的乡土风俗成为这部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这种浓郁的地方色彩增加了作品的乡土气息,构成了刘绍棠作品独特的魅力。
读一读
预习检查
腌臜
















不过


断壁残




马子
ā za
dáo
niù
liǎo


xuè
yīng
yuán
hāo
zuō

pìn
wān
shào



读一读
预习检查



烟囱
招架
驾驭
熏陶
憋闷
掂量
一气呵成
不知好歹
妙手回春
两肋插刀
如坐针毡
天伦之乐
望眼欲穿
ān
lūn
cōng
jià

lún
biē
diān
lào

dǎi
miào
xūn
lèi
zhān
多音字
预习检查
shào
shāo

捎马子
捎信
jué
jiáo

咀嚼
嚼碎
预习检查
形近字

sào
害臊

zào
干燥

zào
急躁

tān
沙滩

nán
困难

tān
摊牌
词语解释
预习检查
【白瞪】
【打尖】
【到了儿】
【山响】
【熏陶】
翻白眼,表示轻蔑、厌恶。
旅途或劳动中休息一下,吃点儿东西。
到最后,最终。
形容响声极大。
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
预习检查
用命令方式强制人做某事。
用有趣的引人发笑的话开玩笑。
光荣地接受或承当。膺,承受、承当。
方言。厌恶,厌烦。
【勒令】
【戏谑】
【荣膺】
【腻歪】
预习检查
【妙手回春】
称赞医生医术高明,能把垂危的病人治好。
【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知识比自己少的人请教为耻辱。
【望眼欲穿】
快把眼睛望穿了,形容盼望殷切。
【如坐针毡】
像坐在有针的毡子上一样,形容心神不宁。
初读课文
蒲柳,指水杨,一种入秋就凋零的树木。这里以蒲柳人家代指普通贫苦农家。
蒲柳人家(节选)
题目用借代手法,点明文章的写作内容。
读完课文后,尝试复述故事并回答下列问题。
找出串联全文的一句话,并思考这句话的作用。
何满子被爷爷拴在葡萄架的立柱上,系的是拴贼扣儿。
文眼
文章是如何围绕这句话展开情节的?划分本文的结构层次并概括各部分大意。
以何满子为线索,引出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等人物,写出了一丈青大娘对孙子的疼爱。
第一部分(第1—14段)
第二部分(第15—35段)
塑造何大学问这一人物形象,并通过何大学问之口,略提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
再读课文
文中刻画了哪些人物?
何满子
一丈青大娘
何大学问
线索人物就是这个人贯穿整个故事始终,由他(她)引出故事或者主要人物。有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
主要人物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一个或几个在作品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心人物。
何满子是线索人物,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是主要人物。
谁是主要人物?谁是线索人物?
结合具体的文章内容,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分析文中三个人物的形象特点。
年龄:六岁
外貌: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两道眉毛晒得只剩下淡淡的痕影。全身上下黑得就像刚从烟囱里爬出来的。
何满子
动作:整天在运河滩上野跑,藏在芦苇丛中跟奶奶捉迷藏;爱听故事,过耳不忘;好问个字儿,过目不忘;在葡萄架下写字,觉得失去了自由,枯燥乏味。
心理:“原来爷爷坐了牢,还险些扔了命,何满子心疼起爷爷来了。”
人物特点:好动顽劣,野性十足;好学好问,伶俐可爱;疼爱爷爷,有爱憎立场。
一丈青大娘
外貌:大高个儿,一双大脚,青铜肤色,嗓门也亮堂,有一双长满老茧的大手。
“嗓门也亮堂,骂起人来,方圆二三十里,敢说找不出能够招架几个回合的敌手。一丈青大娘骂人,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鼓点似的骂一天,一气呵成,也不倒嗓子。”
语言: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动作:
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正直泼辣,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传》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所以得名。
外号由来:
人物特点:身强体健,性格豪爽;泼辣能干,爱打抱不平;口苦心甜,溺爱孙儿。
何大学问
外貌:“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动作:他“骑一匹光背儿马,左肩挂一只书囊,右肩扛一杆一丈八尺的大鞭……路遇文庙,他都要下马,作个大揖,上一股高香”。
神态:“但是,这一趟回来,何大学问好像苍老了几岁,愁眉苦脸,垂头丧气,眉头子挽成个鸡蛋大的疙瘩。”
语言:“‘日本鬼子把咱们中国大卸八块啦!……’”
爷爷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被尊称为何大学问,可从没进过学堂一天,斗大的字认不得三筐,而且只会念不会写。可他又善于讲故事,想象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人物特点:刚正不阿,仗义轻财;慷慨豁达,侠肝义胆;能说会道,疾恶如仇;崇尚学问,不惜下血本为孙子请老师。
外号由来:
细读课文
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形象生动、准确传神
“热得像天上下火”
天气之热
“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要天上的星星,奶奶也赶快搬梯子去摘”
一丈青大娘溺爱孙子
在叙述故事、描写人物时,作者采用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并加以提炼,形成一种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
语言特色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文采性
趣味性
概括主题
课堂小结
小说以活泼伶俐、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的语言,为我们塑造了具有侠肝义胆、仗义疏财、疾恶如仇、扶危济困品格的一丈青大娘和何大学问的形象,将20世纪30年代京东北运河一带农村的风景习俗、世态人情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热情地赞颂了那些淳厚朴实的劳动人民。
学后感悟
课堂小结
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京东地区北运河农村的风景画。读完课文,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些平凡人身上有缺点,也很多不平凡的闪光点。何满子调皮捣蛋而又聪慧,一丈青大娘泼辣而又热心善良,何大学问讲排场而又侠肝义胆。我们身边也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给了我们生活的温暖和力量。
写作特色
运用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
如小说在描绘何大学问的外貌时,说他“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他的相貌和外号形成巨大的反差,人们不禁要问,他为什么被人称为“何大学问”呢?通过阅读小说,我们从中找到了答案——他这个人非常富有想象力,编起故事来,有枝有
叶,有文有武,生动曲折,惊险红火。于是,人们一半是戏谑,一半是尊敬,就给他送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
写作特色
方言、俗语的运用,使人物形象鲜活、逼真、自然。
这篇节选的小说,所用俗语(包括谚语、惯用语和歇后语)有三十多个,再加上大量的通州地区的方言土语,使得人物形象鲜活、逼真、自然。如小说在写何大学问时说:“何满子的爷爷虚荣心强,好攀高枝儿,眉开眼笑地答应了这门亲事。”
“好攀高枝儿”揭示了何大学问的攀附心理。何大学问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农家,可自己的儿子竟然讨了城里的姑娘做媳妇,满足了他的虚荣心,不管老伴儿如何不愿意,自己先眉开眼笑地答应了。
板书设计
蒲柳人家
(节选)
一丈青大娘:嗓门大 人泼辣 热心肠
何满子:很天真 极顽皮 奇聪明
何大学问:讲排场 摆阔气 重情义
课堂检测
腌臜(   )  捯气(  )  荣膺(  )
拗不过(  ) 到了儿(  ) 隐匿(  )
ā za
dáo
yīnɡ
niù
liǎo

1.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课堂检测
(1)何满子六岁,剃个光葫芦头,天灵盖上留着个木梳背儿。
(     )
(2)“我差一点儿扔了这把老骨头,你还咒我!”(     )
外貌描写
语言描写
2.指出下列语句运用的描写方法。
课堂检测
A.几百匹野马,在他那一杆大鞭的管束下,乖乖地像一群温驯的绵羊。
B.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C.七月天,中伏大晌午,热得像天上下火。
D.一丈青大娘折断了一棵茶碗口粗细的河柳,带着呼呼风声挥舞起来,把这几个纤夫扫下河去,就像正月十五煮元宵,纷纷落水。
C
【解析】C项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3.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课堂检测
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捯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词语的能力,结合语境分析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即可。
“抡圆了”“扇过去”写出了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捯气”“呻吟”,从侧面表现了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4.体会下列画线词语的表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