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群落及其演替
第1节 群落的结构
(一)教学目标
1.说出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认同探究视角的重要性,尝试从不同视角提出新问题。
2.分析群落内的物种组成、种间关系和空间结构等,说明群落是物种通过复杂的种间关系
形成的有机整体。
3.通过分析当地自然群落中某种生物的生态位,说出生态位的概念及生态位分化的意义。
4.尝试运用取样调查的方法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群落的物种组成与种间关系。
(2)群落的空间结构。
2.教学难点
(1)群落的结构特征和生态位。
(2)实施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的研究活动。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群落情境,导入新知学习,生成群落的概念
PPT展示一片稻田,以稻田中的全部生物作为一个生命系统来研究,通过问题情境,思考在一定范围的环境中不同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引出更高层次的生命系统——群落。在相同时间聚集在一定地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叫作生物群落。
二、探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
在群落水平上研究的问题与在种群水平上研究的有什么不同
站在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上,提出问题。回忆在种群水平上,我们重点研究了哪些问题
结合群落概念,小组讨论回答。我们可以研究群落的范围和边界、群落的物种组成、优势种、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变迁(演替)。
三、分析群落的物种组成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组成是不同的,生态学家常用物种丰富度表示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利用PPT展示我国由北向南分布的森林群落的图片(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提出问题。分析造成不同群落物种丰富度差异的原因。物种丰富度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随纬度的增加而降低,随水深度的增加而降低,总之环境条件越优越,物种越丰富。PPT展示秋季的北京香山红叶图片和福建武夷山的常绿阔叶林图片,提出问题:两幅图片呈现的景色都很美,但美得各有妙处,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一是与物种组成不同有关,二是与群落中的主要物种有关。群落中有些物种数量多,对其他物种的影响大,是群落中的优势物种。群落的物种组成和优势物种不是一成不变的。
PPT展示:我国东北部的草原群落中,羊草占优势,但是当过度放牧时,羊草减少,糙隐子草渐渐成为优势物种,有些植物会消失。通过实例分析,明确人类活动对群落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引导学生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四、讨论种间关系
无论是草地、池塘、花园,还是生物种类繁多的热带雨林,群落中的生物种群都不是随机聚集在一起的,它们之间有着复杂的种间关系,这也是我们在群落水平上所要研究的问题。
分析所调查群落中生物的关系,阅读教材资料,寄居蟹与海葵的原始合作关系、马蛔虫与马的寄生关系、豆科植物和根瘤菌的互利共生关系等。思考、讨论并回答:竞争是因食物、空间等资源不足导致的。有时候一方处于优势,另-方处于劣势甚至死亡,即“你死我活”。种间竞争有时会导致某些生物的觅食范围改变,以减少重叠而减弱竞争。捕食关系有利于捕食者和被捕食者协同进化。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
种间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其影响因素还有其他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我们要尽量减少人类活动对这种稳态的影响,这样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五、描述群落的空间结构
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
先引导学生观察群落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现象,再观察在水平方向上呈镶嵌分布;然后分析推理产生分层现象和镶嵌分布的原因,学会溯因推理发展科学思维。
五、说明群落的季节性
很多群落的结构、功能和外貌会发生有规律的季节性变化,这是因为阳光、温度、水分等因素随季节变化而变化。
六、分析生物的生态位
在群落中,每个物种都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展示资料:崇明东滩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种占优势的水鸟的种群数量、在不同觅食生境中出现的概率、主要的食物种类等数据,提出问题。通过对问题的探讨生成概念: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其所处的空间位置、占有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群落中每种生物都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生态位的分化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之间协同进化、长期适应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