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齐齐哈尔克东县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牛奶变酸 B.酒精挥发 C.石蜡熔化 D.湿衣服晾干
2.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
①试管 ②烧杯 ③试管夹 ④酒精灯 ⑤蒸发皿 ⑥陶土网 ⑦铁架台(带铁圈)
A.①③④ B.②④⑦ C.②④⑥⑦ D.①④⑤
3.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空气 C.冰水混合物 D.米醋
4.某同学要证明集气瓶内盛放的是较高浓度的氧气,最简单的方法应该是
A.测量密度,密度等于氧气密度1.293g/L,则说明含氧浓度较高
B.该气体能使灼热的细铁丝燃烧,则说明含氧浓度较高
C.能使硫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则说明含氧浓度较高
D.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说明含氧浓度较高
5.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分子之间有间隔
B.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1滴水中约含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水结成冰——分子停止运动
6.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根本依据是( )。
A.火星四射 B.放热 C.生成黑色固体 D.固体形状变化了
7.下列科学家中通过实验研究空气组成的是
A.道尔顿 B.门捷列夫 C.拉瓦锡 D.阿伏加德罗
8.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或者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其共同点是
A.都生成了两种物质 B.都使用了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都发生了化合反应 D.都发生了分解反应
9.据CCTV报道,2005年5月22日上午,我国对珠穆朗玛峰高度进行重新测量的队员成功登上空气稀薄的顶峰,竖起测量标杆.测量队员所携带的气体主要是
A.氮气 B.氢气 C.氧气 D.二氧化碳
10.下图是水分子分解示意图,该图说明了
A.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可以再分
C.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原子
D.水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而氢、氧原子不能再分
1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乙炔+氧气二氧化碳+水
B.铁+氧气四氧化三铁
C.氧化汞汞+氧气
D.氢气+氧化铜铜+水
1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主要步骤有:①装入药品;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给固体药品加热;④将装置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熄灭酒精灯;⑥收集气体;⑦将导管移出水槽。则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A.①②③④⑤⑥⑦ B.②①④③⑥⑤⑦
C.①②④③⑥⑤⑦ D.②①④③⑥⑦⑤
13.夏天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放在空气中,外壁会潮湿,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
A.稀有气体 B.水蒸气 C.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
14.为了使气泡经久耐用,常用灯泡里面充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或稀有气体 D.氮气和氧气
15.关于“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的说法有:①质量减少;②质量不变;③化学性质改变;④化学性质不变;⑤二氧化锰可作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在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②和④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②③和⑤
16.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①、②的化学性质相似 B.②的粒子符号为Na
C.③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④中x可能为8
17.据报道:某地一名5岁的女孩子把涂改液当饮料吸食,食道被严重烧伤。经医院检测后发现,涂改液中含有苯、甲基环己烷等多种有毒物质。由此可知,涂改液是
A.混合物 B.纯净物 C.单质 D.化合物
18.氯酸钾和高锰酸钾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试管内固体物质有
A.2 种 B.3 种 C.4 种 D.5 种
19.下列物质分别放入一密闭的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充分燃烧后,冷却至室温,由于瓶内压强的明显减小,使瓶塞难以启开的是( )
A.木炭 B.红磷 C.蜡烛 D.硫
20.某气体既能用排水法又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该气体应具有
A.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B.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D.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二、填空题
21.空气中按体积分数计算,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__,其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能做电光源的气体是__________,其约占空气体积的__________。
22.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下同)。
(2)以上四种粒子中,能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__,属于离子的是__________。
(3)D中x=__________;D的名称是__________。
23.汽车工业的发展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汽车尾气中的两类主要污染物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4.现有①木炭 ②硫磺 ③红磷 ④细铁丝 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的是__________;
(2)产生大量白烟的是__________;
(3)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的是__________;
(4)产生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____;
(5)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__________。
三、推断题
25.将某紫黑色固体粉末A加热,可产生无色气体B,同时生成一种黑色固体C和另一种固体物质D。黑色固体C通常可用于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的催化剂。另一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F。绿色植物可将气体F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并转化为无色气体B。回答:
(1)写出名称:A______C______F______;
(2)加热紫黑色固体A时所发生的反应属于_____反应;
(3)写出黑色固体E在无色气体B中燃烧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紫黑色固体A分解的文字表式:______.
四、简答题
26.回答下列问题。
(1)小刚在做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后发现水槽中的水变为了红色,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2)经检验收集的气体不纯,可能是什么原因?
(3)实验结束后发现试管破裂了,可能是什么原因?(答出1点即可)
27.近几年来,首都等多个城市出现了严重的雾霾天气,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危害了人体健康。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谈一谈:
(1)产生雾霾天气的原因;
(2)雾霾天气带来的危害;
(3)怎样预防雾霾。(各写一条合理答案即可)
28.化学和人类衣食住行关系密切。从“衣”的角度说,我们穿的服装颜色各不相同,有些衣料的颜色是用特殊染料染出来的,请你想一想作为服装染料的物质应该具有怎样的性质(答出三点)
五、填空题
29.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和化学探究活动的基础。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给烧杯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将烧杯放置在_________上加热,使受热均匀。
(2)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_________水平。
(3)称取10g食盐,发现天平指针向右偏转,应_________使天平平衡。
六、实验题
30.按要求回答实验中涉及的问题:
(1)图1是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_________。
(2)图2是木炭在氧气在的燃烧实验,向集气瓶中倒入_________检验燃烧产物。
(3)图3是铁丝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集气瓶底部水的作用是________。
31.图Ⅰ是晓娟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佳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
【实验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
(2)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3)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_______,②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
3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以防止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
(3)小明用C装置收集氧气,一段时间后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4)小柯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浓度是否有差异,做了如下实验: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分别用两种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气,并用传感器测定收集到的氧气浓度,数据见表。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气法 排水法
氧气浓度/% 79.6 79.7 79.9 90.0 89.8 89.3
氧气平均浓度/% 79.7 89.7
①小柯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以能使放置在集气瓶口的带火星木条复燃为氧气集满的标准;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以观察到___________为氧气集满的标准;
②以上两种方法中,___________法收集到的氧气更纯净;
③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到的氧气浓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_________。
A.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B.加热高锰酸钾固体产生氧气的浓度只有80%左右
C.当观察到带火星木条复燃时,集气瓶内还有空气
D.当氧气进入集气瓶时,瓶内空气与进入的氧气相互扩散
(5)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____。
七、计算题
3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经探究,生成氧气的质量约是高锰酸钾质量的。现有高锰酸钾32g,大约能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g。
八、填空题
34.某原子中有40个粒子,其中14个不带电,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九、计算题
35.已知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现有等质量的铁和铜,则它们所含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C
4.D
5.D
6.C
7.C
8.D
9.C
10.D
11.B
12.D
13.B
14.C
15.A
16.D
17.A
18.B
19.B
20.B
21. 氮气##N2 78% 稀有气体 0.94%
22.(1)A和B
(2) A和C B
(3) 8 氩原子
23. 有害气体 烟尘
24.(1)②
(2)③
(3)④
(4)①⑤
(5)②
25. 高锰酸钾 二氧化锰 二氧化碳 分解反应
26.(1)未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2)集气瓶中未装满水或未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就开始收集
(3)试管口略向上倾斜或收集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移出水面(合理即可)
27.(1)化石燃料的燃烧产生的烟尘(合理即可)
(2)诱发呼吸道疾病(合理即可)
(3)使用清洁能源(合理即可)
28.无味、无毒、无挥发性、化学性质稳定、受热或见光不易分解、不与空气中的物质反应等(选答三条即可)
29.(1)陶土网
(2)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
(3)继续添加食盐
30.(1)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2)澄清石灰水
(3)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炸裂瓶底
31.(1)进行对比
(2)B试管中的酚酞溶液慢慢变红色,C试管中的酚酞溶液很快变红色
(3) 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并总在不断运动的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4)能尽量防止氨气逸出(或能够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等。)
32.(1) 试管 集气瓶
(2) A 先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3)装置漏气(合理即可)
(4) 集气瓶口有大气泡冒出 排水 ACD
(5) A D
33.6.4
34.27
35.8:7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