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本单元概述
中国近代史不仅是一部侵略与抗争史, 也是一部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救亡图存不断探索的历史。
所谓“近代化”是指中国社会由古代封建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变的过程。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经济上的工业化,以及思想文化上的“西化”。
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在饱受列强欺凌、被迫开放的环境中艰难起步,主要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背景第6课 洋务运动
背景:
根本目的:
时间:
主张:
口号:自强、求富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农民运动
的冲击,清朝内外交困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 维护清朝统治 师夷长技以自强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奕?曾国藩李鸿章
左宗棠张之洞领导阶级:地主阶级洋务派内容:前期后期
60年代
70年代90年代“自强”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求富”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京师同文馆 北洋水师提督衙门
(山东威海市刘公岛)
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后者于1912年更名为北京大学)
洋务运动的其他内容: 1、创办新式海军;
2、开办新式学堂,培养近代人才。3.派遣留学生 如何正确评价洋务运动的作用积极方面: 第一,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第二,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近代化开辟了道路。第三,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起到抵制作用。局限性: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结果并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性质: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洋务运动的结局:破产标志:
在甲午战争中,北洋水师全军覆灭原因
没有触动封建统治的基础( 根本原因 )
西方列强不希望中国强大
顽固派的阻挠
洋务派缺乏统一的领导核心
第7课 戊戌变法(1898年) 背景: 后,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重。阶级派别:领导人物: 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
康有为、梁启超
变法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序幕:1895年, 为变法维新揭开了序幕
发展:
创办刊物:创办 ,后改为《中外纪闻》。
政治团体:公车上书《万国公报》强学会高潮─百日维新(1898年6月-9月)
类别主要内容经济军事政治文化奖励实业,奖励发明 整顿陆海军,编练新军允许官民上书言事,精简机构,澄清吏治 改革科举制度,鼓励兴办学堂、
提倡办报、译书、出国留学 结果:被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镇压而失败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事
结论: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知识的传播;
影响: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性质),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中外历史上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有哪些?谭嗣同的绝命词:“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回答:①“有心杀贼”的贼指的是谁?
②维新派为什么“ 无力回天”?
③我们应该向谭嗣同学习些什么?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维新派力量弱小,又没能发动群众;
仅依靠一个毫无实权的皇帝;顽固派势力过于强大
甘愿为变法流血牺牲的决心和
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精神。第8课 辛亥革命一、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简表 满洲贵族
孙中山: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二、指导思想: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革命高潮:
革命结果:
性质:武昌起义(1911.10.10)
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建立中华民国(1912.1.1)推翻了清朝统治和封建帝制,但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换算公式:民国X年+1911=公元Y年1、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这一组图片向我们展示了
什么主题?辛亥革命的经过和结果 武昌起义后全国
十几个省宣布独立★武昌2、根据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材料1:观察图片、资料,分析说明: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了哪些变化?清朝最后一个皇帝——宣统
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诏退位,统治中国260多年的清王朝终于结束。黄龙旗:朕即国家五色旗: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平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起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材料2: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使民族资产阶级一度受到鼓舞。他们认为:“所谓产业革命者,今日是时矣。”各种实业团体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现。海外华侨也竞相投资国内工业。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9课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经济有何影响?
材料3: 1915年,袁世凯公开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83天后,被迫取消帝制。1917年,军阀张勋拥戴清朝废帝溥仪登基,在全国人民的怒斥声中,12天后复辟丑剧就草草收场。“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诛之”。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整理 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使当时中国的思想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4:观察下列组图、阅读下列材料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法令,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女子停止缠足,用新式礼服代替过去的礼服,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中山装是这一时期最具特色的服装,在女士服饰方面,高领服装逐渐开始流行,它是现代中式旗袍的雏形。材料4:观察下列组图、阅读材料 取消“老爷”、“大人”之类的称呼,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文明的鞠躬、握手礼。
——摘自《河南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说明
与检测(历史)》根据以上组图、材料,说明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社会习俗引发哪些变化?移风易俗,如剪发辫、易服饰、禁缠足、改称呼、礼仪等根据以上分析,你能完成下列表格吗?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最大成果) 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最深远影响)革除旧风、陋习:剪发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文明的鞠躬、握手礼。取消不平等的称呼,代之以平等的称呼等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没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103、结合孙中山的名言及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孙中山给我们留下了哪些精神财富?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呢?就是要知道怎样爱国。”
“惟愿诸君将振兴中华之责任,置之于自身之肩上。”
“……吾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奋,再接再励”。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进取和斗争精神;放眼世界的开放心态;与时俱进、追求进步的精神;
前期后期人物:基本内容——四提倡四反对影响(性质、作用)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旗帜:民主和科学十月革命后,转向宣传马克思主义第9课 新文化运动
中
华
书
局
版
八
年
级
历
史
上
册运动性质:
评价: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积极性:从思想文化的层面冲击了封建专制,提倡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局限性:对东西文化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理解: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的继续,理由是什么?两者都倡导民主,反对封建专制;但是新文
化运动从思想文化的层面冲击了封建专制。本单元小结
一、中国近代化起步:三个阶段、四件大事、两大阶级四大派别思想理性化
(思想)1.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实际上就是不断学习西方的过程,充满了坎坷,许多中国人为之进行了不懈的学习和探索。按要求完成下列主题式学习活动。
步骤一:走进历史
材料一 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zhí)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各1个。这种近代企业的创办客观上有何进步作用? 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近代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任意一个即可)。
作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巩固检测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2)材料二反映了哪一阶级或政治派别的要求?
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维新派)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3)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为宣传“德、赛两先生”,发起了什么运动?
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材料四 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4)日本“眼观八方”,在国弱时,拿来先进才智进行消化。你能运用所学的史实说明吗?大化改新,仿效中国隋唐制度;明治维新,向欧美国家学习。(5)根据材料一、二、三,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体现出什么特点?从学习西方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从经济变革到政治变革再到思想文化变革)由表及里、逐渐深入、层层递进 步骤二:对比历史(6)以一国为例,说说西方近代化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与中国近代化历程有何不同之处? (7)中国今天的现代化建设与过去的近代化探索相比,政治前提有何不同?英国:文艺复兴--资产阶级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 前者是在主权独立的前提下进行的;后者是在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后进行的。法国:启蒙思想----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西方近代化经历了思想解放到制度变革再到技术
变革的过程;而中国近代化则刚好相反。步骤三:感悟历史(7)说说中国近代化进程为什么艰难曲折? (8)学习了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后,有何启示? 中国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根源)
封建制度的根深蒂固和政治的腐败
列强的侵略和干涉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不成熟中国近代化的历程艰难曲折。
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勇于探索、追求真理、乐于奉献的爱国主义精神。
地主阶级、资产阶级都挽救不了中国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