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课时作业(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3.4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课时作业(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3-02-28 10:03:14

文档简介

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单选题
1.以下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可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B.对动物生长有调节作用的生长激素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C.在生态系统中,某些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D.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3.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4.萌发的种子通过低温处理后,可提前开花和成熟。如春小麦经过春化处理后,可早熟5~10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一种物理信息
B.该材料体现了信息传递对植物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
D.影响春小麦生长发育的信息只有温度
5.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兔种群与植物种群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B.这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
C.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D.能够保证生态系统不会受到任何外界干扰而失衡
6.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7.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如蝉在夏天的鸣唱、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信息传递的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只来自非生物环境
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都是肉眼可见的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效率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靠人力来提高
D.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包括了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三者缺一不可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信号诱捕有害动物属于机械防治
B.鸟类通过鸣叫与同类进行通讯利用的是行为信息
C红外线和紫外线不可见,故二者不属于物理信息
D.信息可来自生物,也可来自无机环境
10.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图乙、图丙可依次表示(  )
A.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物质循环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 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到 ,但雄蚕蛾却仍可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
材料二 在防治害虫上,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效果显著。其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
(1)材料一说明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 信息,而不是 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
(2)材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 。
(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这说明性引诱剂具有 性和 性。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 ,从而使害虫种群的 率下降,降低其对作物的危害。第4节 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一、单选题
1.以下关于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可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性
B.对动物生长有调节作用的生长激素属于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
C.在生态系统中,某些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
D.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答案:B
解析: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重要作用,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繁衍等都离不开信息的传递,所以生物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越高,其对环境的适应性越强,A正确;生长激素调节的是动物本身,所以不属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中的化学信息,B错误;某些植物在长日照条件下才开花,植物开花有利于其繁衍后代,故说明信息传递有利于种群的繁衍,C正确;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利用了昆虫的趋光性,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D正确。
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及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应用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化学防治
C.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D.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提高麻皮产量,是对物理信息的合理利用
答案: B
解析: 用黑光灯诱捕法来调查昆虫的种群密度,是利用昆虫的趋光性特点,属于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传递的应用,A正确;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或警示有害动物,降低害虫种群密度,属于生物防治,B不正确;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正确;短日照作物黄麻,南种北移可延长生长期,是“日照长短”这个物理信息对黄麻植物的刺激引起的,D正确。
3.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中植物都是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的
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一样都是单向的
C.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化学防治
D.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答案:D
解析: 生态系统中植物不但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而且也有物理信息,如花的形状、颜色等;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利用性外激素扰乱某些动物雌雄交配,属于生物防治。
4.萌发的种子通过低温处理后,可提前开花和成熟。如春小麦经过春化处理后,可早熟5~10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温度在生态系统中属于一种物理信息
B.该材料体现了信息传递对植物生长发育起重要作用
C.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能够提高产品的产量
D.影响春小麦生长发育的信息只有温度
答案:D
解析:春小麦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光、温度、水分、空气等多种信息的影响。
5.如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兔种群与植物种群的相互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这是一种负反馈调节机制
B.这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体现
C.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D.能够保证生态系统不会受到任何外界干扰而失衡
答案:D
解析: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是无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会迅速丧失,因此该生态系统也会受到外界干扰而失衡,D项错误。
6.下列信息的传递中,与其他三种不属于同一类型的是(  )
A.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会发出聚集信息素,召唤同类来共同取食
B.榆树通过分泌一种化学物质,与栎树产生相互拮抗的现象
C.雄蚊能根据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而找到雌蚊
D.群居动物通过群体气味与其他群体相区别
答案:C 
解析:小囊虫在发现榆、松寄生植物后发出的聚集信息素、榆树分泌的一种化学物质和群居动物的群体气味都属于化学信息,而雌蚊飞行时所发出的低频声波属于物理信息。
7.生态系统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多种多样。如蝉在夏天的鸣唱、萤火虫通过闪光来识别同伴;地甫鸟的雄鸟在发现天敌后急速起飞,扇动翅膀向雌鸟发出信号。有人做了一个实验:迅速将一只椿象杀死,尽管做得很干净无声,还是引起了其他椿象的逃跑。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以上信息分别属于物理信息、行为信息和化学信息
B.生态系统中信息是由生物发出并相互传递而发挥其作用的
C.种间关系的调节和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
D.信息传递的负反馈调节是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的基础
解析:选B 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还可以是无机环境(如颜色、湿度、温度、磁力等),并不是只来自生物。
8.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只来自非生物环境
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都是肉眼可见的
C.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效率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靠人力来提高
D.完整的信息传递过程包括了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三者缺一不可
答案: D
解析: 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非生物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个体或群体,如蜘蛛网的振动频率,A错误;有些信息的传递是肉眼不可见的,比如气味、声音、磁场等,B错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效率可以通过人为干扰来提高或者降低,不是固定不变的,C错误;生态系统中完整信息传递过程包括了信息源、信道和信息受体,三者缺一不可,才能完成信息传递,D正确。
9.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信号诱捕有害动物属于机械防治
B.鸟类通过鸣叫与同类进行通讯利用的是行为信息
C红外线和紫外线不可见,故二者不属于物理信息
D.信息可来自生物,也可来自无机环境
答案:D 
解析: 利用音响设备发出信号诱捕有害动物属于物理防治,A错误;鸟类通过鸣叫与同类进行通讯利用的是物理信息,B错误;红外线和紫外线属于物理信息,C错误。
10.如图表示生态系统各组成成分之间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及信息传递过程,则图甲、图乙、图丙可依次表示(  )
A.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
B.能量流动、信息传递、物质循环
C.物质循环、能量流动、信息传递
D.信息传递、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答案: C
解析: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循环往复、全球性的特点,图甲可表示物质循环;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图乙可表示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不论是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还是在生物与生物之间往往是双向的,图丙可表示信息传递。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下面两段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雌蚕蛾能释放一种性引诱剂,可以把 以外的雄蚕蛾吸引过来。虽然每只雌蚕蛾所释放的性引诱剂的量不到 ,但雄蚕蛾却仍可对其作出反应。有趣的是雄蚕蛾对密封在玻璃瓶中的雌蚕蛾虽然看得见,但却无动于衷。
材料二 在防治害虫上,利用性引诱剂“迷向法”防治害虫效果显著。其具体做法是在田间释放过量的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使雄虫无法辨认雌虫的方位,或者使它的气味感受器变得不适应或疲劳,不再对雌虫有反应,从而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活动。
(1)材料一说明使雄蚕蛾作出反应的性引诱剂属于 信息,而不是 信息,不是由视觉引起的。
(2)材料一体现了信息传递的什么作用? 。
(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这说明性引诱剂具有 性和 性。
(4)从材料二可以看出,“迷向法”并不能直接杀死害虫,而是通过 ,从而使害虫种群的 率下降,降低其对作物的危害。
答案:(1)化学; 物理 (2)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 (3)高效; 专一 (4)干扰雌雄害虫的正常交尾; 出生
解析:(1)材料一中,由于玻璃瓶的阻挡,阻碍了性引诱剂的传播和接收,但并没有阻挡视线,结果雄蚕蛾没有反应,说明昆虫的性引诱剂是通过空气传播的,性引诱剂属于化学信息,而不是物理信息。(2)信息传递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维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及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材料一中,性引诱剂有利于雌雄蚕蛾的正常交尾和繁衍。(3)微量的性引诱剂就可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可知性引诱剂具有高效性;只能引起同种雄蚕蛾的反应,说明性引诱剂具有专一性。(4)“迷向法”通过干扰害虫的正常交尾来降低其出生率,达到降低害虫对作物的危害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