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前注意保密
肇庆市2022一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
本试题共9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信息填写清楚、准确,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粘贴处。
2.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月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3.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得使用涂改
液、修正带、刮纸刀。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及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怎样区别真理与谬误呢?1845年,马克思就提出了检验真理的标准问题:“人
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
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
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马克思恩格斯选
集》第1卷第16页)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我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
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而且是难一的标准。毛主席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竞
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苹命实践,才是
检验真理的尺度。”(《新民主主义论》)“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践。”(《实践论》)这里
说:“只能”“才是”,就是说,标准只有一个,没有第二个。这是因为,辩证唯物主义所说
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
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
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正如在法律上原告是否属实,不能依他自己的起诉为标
准一样。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
法检验。人的社会实践是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实践具有把思想
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
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门捷列夫根据原-子量的变化,制定了元素周期表,有人赞同,有人怀疑,争论不休。尔
后,根据元素周期表发现了几种元素,它们的化学特性刚好符合元素周期表的预测。这样,
高二·语文第1页(共9页)肇庆市2022一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氵
语文
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3
6
7
10
11
12
15
18
19
20
C
0
B
C
B
B
D
A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和比对信息的能力。原文是“只有…才”,
是必要条件,而选项替换成了“只要…就”是充分条件,改变了文意。
2.(3分)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比对信息和整体理解文本信息的能力。D选
项错在张冠李戴,作者引用马克思的话指出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一个理论是不是真理,引
用列宁的话指出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3.(3分)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应用文中重要观点的能力。B选项错在“颠
扑不破、不会改变”上,材料二观点为“任何理论、任何思想,即使是已经在一定的实践阶
段上证明为真理,在其发展过程中仍然要接受不断发展中的实践检验而得到补充、丰富或者
纠正。”
4.(4分)材料一首先提出如何检验真理的问题,然后引用马克思的话提出总观点:实
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接着作者用毛泽东的话对观点进行了阐释,并用科学史上的事实
证明了该观点;最后作者指出长期的革命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真理。(2分)
材料二首先指出真理是无限发展的,引用马克思的话指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社会实
践;接着指出人类的实践活动不是一个时期或一段时期就能完成的,对真理的认识也不是一
劳永逸的,并用列宁的话加以印证;最后总结任何理论都要经受实践的不断检验。(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述文本结构和梳理文本思路的能力。
5.(6分)相同点:两则材料都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分)》
不同点:材料一主要通过引用马克思和毛泽东的话,以及引用科学史上的事实来证明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材料并未对这个观点进行深入阐述。(2分)
材料二在指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基础之上,进一步指出实践检验真理是一个发
展过程,任何理论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接受不断发展中的实践检验而得到补充、丰富或者纠
正。(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综合比较的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选项“好奇”错误,
王夫人本知金钏以死明志的来龙去脉,“奇”只是她的自我掩饰:C选项“金钏是为了维护
高二·语文答案及评分标准(参考)第1页(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