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包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月)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包头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2月)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8 08:37:53

文档简介

2022—2023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
1.(3 分)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 “这个方法”在选项中指代“天师张真人受命”一事,张冠李戴。C. 应是“明清小说”
D.“一无所知”之意与原文不符。
2. (3 分)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的能力。C.全文采用的是横向论述。
3.(3 分)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判断 、推理的能力。D.“抗疫必胜”并非全文主旨。
4.(3分)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材料二“候鸟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中存在一种对蓝光非常敏感的蛋白——隐花色素 4a 蛋白”
可知,“隐花色素 4a蛋白”是候鸟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中存在的一种物质,不是“4个色氨酸”被阳光照
射或“发挥作用”形成的,排除 B、D;C项错在“候鸟眼睛”“吸收蓝光能量”,原文“隐花色素 4a蛋白
紧密结合的一个 FAD分子吸收蓝光能量”,是 FAD分子吸收蓝光能量。
5.(3分)B
【解析】A项“种种原因的猜测都毫无依据”于文无据,根据材料一第三段,这些猜测都是基于人们的研
究,并不是毫无根据;C项强加因果,对蓝光敏感的原因并不是由“大量氨基酸”组成;D项“候鸟转动
头部,会影响到地球磁场角度的细微变化”曲解文意更不合逻辑,原文材料二是“鸟类转动头部的时候,
与地球磁场的相对角度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它们眼睛中处于量子纠缠中的许多对电子的自旋状态”。
6.(6分)①早期猜测阶段,科学家提出关于候鸟辨别方向原因的各种假说,如感觉器官说、气象说、磁
场说。②后进入理论实证阶段。1953年德国科学家提出“地图罗盘理论”后,用大量行为学实验印证了该
理论的正确性,并由此推断出鸟类能将视觉、听觉和磁感觉的方向信息综合分析,对前行方向做出正确判
断。③近期进入多学科综合研究阶段。科学家通过蛋白纯化和控制环境的行为学实验(生物化学、量子力
学多学科综合)研究,全面解开候鸟辨别方向之谜,即隐花色素 4a蛋白介导的磁感应机理是候鸟迁徙获得
方位信息的原因。(一点 2分,共 6分)
7.(3 分)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阎老五”指民间传说中的阎王爷,不是小说中的人物。
8.(6 分)①首尾环境描写渲染出一片诗情画意的农村生活风情,对下文反映农村变革等主要情节的展开
做好了必要的铺垫②桂姐和菊满的对话朴素亲切,自然生动,使整个作品洋溢着的乡土气息更加芬芳浓郁,
使小说人物群体的塑造更加丰满和真实③美好的环境和悠闲的乡村生活从侧面歌颂了一个积极进取,和谐
安定的时代,使“农业合作化”这一主题更加深入人心。
9.(6 分)①小说具有淳朴、简练、平易、隽永的艺术风格,体现着作家平远冲淡的艺术追求②小说取材
1
于时代主题,情节并不曲折,在闲聊的禾场上展现情节与主题,显得更贴近生活,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③小说通过大量对话以及乡村生活的口语、谚语等进行人物塑造,真实质朴,贴近时代和生活④小说的环
境描写为读者展现出一幅优美和谐的风俗画和风景画,清新自然。(每点 2 分,答出三点得满分,其他角
度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10.(3 分)A.(原文为:谢氏生于盛族,年二十以归吾,凡十七年而卒,卒之夕,敛以嫁时之衣,甚矣吾
贫可知也。)
11.(3 分)C
【解析】 A项中的“归”都是“出嫁”的意思;B 项中“以”为连词,放在句中,表并列。 C 项中的“是”
均为代词,翻译为“这”;D项前一个“诸”意为“许多”,后一个“诸”为兼词,相当于“之于”。
12.(3 分)D (亲手种下枇杷树的是归有光的妻子。)
13.(1)(5 分)
让我不因为财富多少,地位高低而使自己内心焦虑,或许是妻子对我的帮助吧。(“以”“累”的使动用法
和“抑”各 1分,大意 2 分。)
(2)(5分)
死后得到这样的墓志铭,希望能用来安慰她的灵魂,而且弥补我的伤痛,这是我经常向您请求为她写墓志
铭的原因啊。(“殁”“庶几”“所以”各 1分,大意 2 分。)
14.(3 分)A
【解析】 A 项,“但因年老体弱,感到此行会比较困难”分析错误,诗中“人情苦向南山觅”中的“人情”
应是寻春的执着之情,交代了“南山觅”的原因,词中的“南山”大约指的是春光优美之处。
15.(6 分)
①珍惜美好,执着追求。作者对“无边春色”执着追寻,一个“苦”字体现出对美好事物美好景色的执着
追求。
②积极态度,重视劳动。“祈麦祈蚕”都是古代劳动人民怀有积极乐观态度,重视劳动生产的重要表现。
③遵守孝道,各安其所。“翁”“子”“孙”之问推行孝道友爱,其乐融融。“商”“贾”“农”各安其所,安
守本业,自食其力。
(三点,每点 2 分,共 6 分)
【解析】“人日”为中国传统节日,旧俗以农历正月初七为人日,是人类的生日。“是日天气清明者则人生
繁衍”。节日习俗因地区不同,有的地方吃面条,有的地方吃“七宝羹”,又以登高赋诗为乐。孟春时节尽
是春色,可还是要寻春,觅春,体现出对自然美景的执着追求。
“行商坐贾”泛指商人,四处行走的是“商”,坐店经营的是“贾”,耕织的是“农”,活动特征明显。
16.(6 分)
(1)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2
17.(4 分)①事倍功半 ②一知半解 ③比比皆是 ④掩耳盗铃
(合乎语境的近义成语亦可,每空 1分,有错字不给分,共 4 分)
【解析】
(1) “一知半解”的意思是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彻。语境是说一部分孩子“对所学内容仅仅停
留在抄写、背诵、默写等机械的、重复性学习的层面”,因而对所学内容不能完全理解透彻,应该用“一
知半解”。
(2)比比皆是:指到处都是,形容极其常见。此处强调的是常见,而非容易得到。
(3)掩耳盗铃: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
法子掩盖。
18.(4 分)下定义:“伪勤奋”是指学习时间长但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不用心的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
/“伪勤奋”是指学习时间长却没能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
(给分标准:1.必须是单句,非单句不给分;2.主语、宾语有从属关系;3.超出字数要求不给分。符合句
式要求 2分,主语宾语一致 1 分,定语准确 1分,共 4分。)
【解析】结合“‘伪勤奋’,是一种效率极低的学习状态”,可确定句子主干为“‘伪勤奋’,是一种……
的学习状态”,再把“在形式上表现为很用功”“貌似很勤奋”“延长了学习时间”“没能掌握科学的学
习方法”等其特征填充到句中即可。
19.(6 分)①在崴脚之后处理不当 ②而要选择冷敷 ③如果患肢长期下垂
(符合语境,符合字数要求,表达正确,即可给分。每点 2分,共 6分。)
20.(6 分)
①冷敷以便消肿;②及时固定以便加快愈合;③抬高患肢以便消除淤血。(每条 2 分, 共 6分。)
21.(60 分)
(1)对材料的基本理解
第一句话:人皆可以为尧舜。
意为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伟大的人,普通人有成为伟人的可能性。
第二句话: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并不伟大。
爱默生的名言意为完成伟大事业的人起初也是平常人、普通人,暗指他们通过特定的努力完成了伟大的事
业。
第三句话:保持一颗平凡的心,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舒婷的名言意为以平凡的心态追求伟大,取得伟大的成就。
三则材料均指向“平凡(普通、平常)”与“伟大(不平凡)”的关系,且暗含“平凡(普通、平常)”可
成为“伟大(不平凡)”之意,有着积极的人生意蕴。
(2)主要立意角度:
①谈平凡的人需要追求伟大、为何要追求伟大、如何才能实现伟大;
②谈平凡中孕育伟大,伟大从平凡开始,伟大事业由平凡人创造;
③谈心态需平凡但追求应伟大;
④谈平凡的人未必能伟大,但不可无伟大之志……总之,行文要扣住平凡与伟大的关系,立意须有积极意
3
义。
若偏离“平凡(普通、平常)”、“伟大(不平凡)”这些核心词,无视 “平凡(普通、平常)”与“伟大(不
平凡)”的关系,谈“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本质”“奋斗”“梦想”等则视为偏题。
(3)附: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一等(20~16 分) 二等(15~11 分) 三等(10~6 分) 四等(5~0 分)
内 符合题意 符合题意 基本符合题意 偏离题意
容 中心突出 中心明确 中心基本明确 中心不明或立意不当

20 内容充实 内容较充实 内容单薄 没有什么内容

分 感情真挚 感情真实 感情基本真实 感情虚假

表 符合文体要求 基本符合文体要求 大致符合文体要求 不符合文体要求

达 结构严谨 结构完整 结构基本完整 结构混乱
20 语言流畅 语言通顺 语言基本通顺 语言不通顺,语病多
分 字体工整 字体较工整 字迹清楚 字迹潦草难辨
发 特 深刻 较深刻 略显深刻 个别语句有点深刻
展 征 丰富 较丰富 略显丰富 个别细节或例子较好
等 20 有文采 较有文采 略显文采 个别语句较精彩
级 分 有创新 较有创新 略显创新 略显个性
说明:
(1)基础等级评分,“内容”以“题意”“中心”为重点,“表达”以“语言”“文体”为重点;发展等级
评分,以“有文采”“有创新”为重点。
(2)发展等级评分,不求全面,可根据下列“特征”4项 16 点中若干突出点按等评分。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丰富: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有文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有创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3)缺标题扣 2 分;不足字数的,每少 50 字扣 1 分;每个错别字扣 1 分,重复的不计,错别字扣满 5 分
为止。
(4)确认有抄袭的作文,“基础等级”在四等之内评分,“发展等级”不给分。
4试卷类型:A
文人笔记中,树如浙江海业地区流传的民间故事《棋盘石》。
④再次,反映科众对拉疫的认知水平及传统祛疫习俗。瘟疫撩何突然娄来又为何澌渐平
绝密★启用前
息,在清末西方现代工学传入之前并没有科学系镜的解择,所以对于缺乏相关医学知识的古
2022一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卷
人来说,这一切都是无解的。于是大众便根携自己的认知水平和趣象去解释这一空难,由此
还衍生出许多民间祛疫习俗。有的人认为蓝玻煤发的撩由与应鬼班神有关,甚至排在度与天


人感应联系起来,像《三网流义》开篇的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拉疫。东汉末年,桓灵二帝香
庸无道,外成宜官专权为患,因此四方灾异四起,议灵帝中平元年的疵接使是一大异象,它成
注意事项:
了张角兄弟鼓动农民起义的正当借口。如《红楼梦》第21回猫写巧姐出班,桩短几句语杂烘
1.考生答卷前,务必将自已的姓名、座位号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粘贴在规定区域。
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了医药治疗、清烫饮食、供本避神、冲喜讨吉等习俗。
2,做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⑤不过,明清时期的医学也并非对流疫一无所如,北如生活于明末清初的沿病艰代表人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物吴有性就撰写了中国古代第一部关于盘投的专书《试疫论》,化提出"疠气说”,并认为“时
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的规定区域内,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疫能传染于人”,即在疫具有传染性」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⑥明清小说中的抗疫题村故事是那个遮技频发年代装体历史记忆的反映。一如见实之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残酷,抗境故事里的广大人民返是首当其冲地成为大盘境的受害者。时代在进步,当下的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学发是水平与明清时期相比自是不可问日而语,科学的抗班排范早已系统化,全民抗技的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念色罩入人心。而回望过去,我们会发见人类文明与擅投的斗争过程是山折漫长的,也是不
①在浸长的人类文明进程中,疵斑绝对是一个恐怖的名河。这疫是“流行性急性传染
斯进步的。
病”的总称,从古代就已有记找的流接、天花、疟装,到现代的“非典”“新冠肺支”等,给社会造
(摘编自杨雨秋《明清小说中抗疫放事的类理与文化背景分析》)
成了无法枯亚的损失,同时在人民心中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痛。作为明清两钥人民深重的集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体历史记忆,具有大规模传染性与较高死亡率的症玻不断地在文学作品里有所反映,这些作
A大规模蕴疫会带来巨大的损失和深重的灾难,给人民留下难以愈合的集休伤痛。
品析射了当时的文化背景。
B.(水浒传》中京师大庭疫,天师张真人受命析被抗疫,这个方法领有道医特色。
②首先,蓝含道教医学文化。明清时期是道教医学蓬物发展的时代,出现过《急敢仙方》
C福报阻玫型故事突出了“因果报应”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古典小说中十分盛行
《仙传外科秘方》等道救医学专著。明清文学中对病因的认知很多源于道数学说。如“鬼神
D.古代医学对遮疫一无所知,因此对遮疫进行了唯心的解读,这是无可非议的。
致病”的观念,《治遮策》中评细描速了主四季遮疫的东南西北中五方痘鬼,认为他们可使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类在不同时令里害上症疫:道医和道士经常作为抗我主力出现,如《水浒传》开篇的京师大应
人文章主要采用例证法,论述抗疫故事中殖含道教医学文化。
疫,仁宗软差洪大附宣讲阴汉天师张真人来朝祈禳:故事里的扰烧方法色顿具道医特色,知药
B.文章对于群众对瘟疫的认知和当时医学水平的论述,能体现议论的辩证。
符治病法,《三国洗义》中的张扇规是使用此种方法,且在多数故事里,药特被赋于了宗教神
C.文章介绍抗疫故事的文化背景,采用纵向论述,层层递进,条理清断,论证有力。
力,能够轻松治愈遮病。
D.文章紧扣“文化背景"这个核心,采用总分式的结构,条理清啃,有理有据。
③其次,融入因果报应理念。在先桑时期,中回本土便有“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家必有余殃”这样的抵应思越。佛教传入后,又与”国果抵应”的思想相结合。这种恩想在明
A明清两朝的文学故事反映当时的瘟疫情况,这是文学作品的现实性的休现。
清小说尤其是话本小说中十分盛行。鲁远认为它们的作用是”一为议心,一为劝善,而尤以
B.《三国演义)中张角兄弟借助遮狡鼓动农见造反,“天意“使他们师出有名。
劝善为大宗"。抗技故事主要体现了“善有羊报"的思想,特剂是福报阻接型故事突出了这料
C.我国在清朝初年就有了第一部关于瘟疫的专著,这是古人抗变智慧的结品。
的观念。这种宣扬美德的内客不仅出现在小说中的抗班故事里,还存在于民间杭疫故事以及
D.文章末尾今昔对比,广大人民的地位完全不同,意在突出抗疫必胜的全文主旨
高二语文第1页(共10页)
高二语文第2页(共10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