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新中国
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
抗美援朝(1950—1953)
(1950年---1952年底)
旧社会,把人变成鬼。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已经在解放区赢得了农民的拥护,到1949年,全国三分之一的地区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时,还有大约1.3亿人人口的新解放区尚未进行土地改革。
全国土地改革前农村人口及土地占有情况 地主、富农 贫农、雇农
占农户总数(%)
占农村耕地(%)
不到7%
50%以上
14%
57%以上
直接原因:新中国成立时,占全国3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在1949年之前的中国农村,一方面,占人口数一半以上的无地少地农民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承受地主的剥削;另一方面,地主、高利贷者、商人、官吏数位一体的农村社会体制,以及代表地主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则使所有农民都得承受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压迫和剥削。当时的民谣集中概括了这种社会现状:“农民背上两把刀:租米重,利钱高!农民面前三条路:投河、上吊、坐监牢!”
一、土地改革的原因
材料:旧中国的经济十分落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现代工业值只占17%。这样落后的工业不能保证新中国的独立和富强,这就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工业建设,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农业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落后的生产力水平,无法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资金、市场和劳动力,因此,进行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是实现工业化的必备条件。
——《20世纪50年代大陆与台湾土地改革比较》
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思考: 这种土地制度和占有情况对国家的发展造成什么影响?
目的: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二、土地改革的实施
B
地点:
C
法律依据:
D
内容:
A
时间:
二、土地改革的实施
1950—1952年底
广大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从“地主私有” 到“农民私有”农民拥有土地的所有权
封建
土地
所有制
产品分配
农民
土地
所有制
地主阶级
农民
地主阶级与农民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关系
地主
和农民一样参加劳动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
劳动成果
土地归私人所有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类别
名称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点
都
是
土
地
私
有
制
实施过程
总路线: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具体措施:
地主:
农民:
富农:
获得土地。
经济上保存富农,政治上中立富农。
消灭了地主阶级
减少阻力,有利于发展生产
少数民族地区:
没收土地,分给无地或者少地农民耕种;同时分得一份,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采取适合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和有利于民族团结的政策,完成民主改革的任务。1959年,西藏地区开始改革,消灭农奴制度。
向农民宣传土地改革法
丈量核实田地
农民控诉地主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农民
西藏的民主改革
1959年西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中心任务是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建立人民政权,经过民主改革,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
改革前被强迫劳动的农奴
农奴正在焚烧地契、债约
农奴们支持改革
民主改革前
民主改革后
中共在近现代史中进行的土地改革
时期 内容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政策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者,实行农民土地所有者
三、土地改革的意义
农民分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大大提高。
阅读学霸作业本第11页【课中研学】,总结土地改革的影响。
史料一 土地改革后,过去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得到调整,农民作为土改最直接受益者,在拥有自己的土地后,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土地生产关系变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空前发展。
史料二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史料三 据统计,1952年全国农业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长48.3%,粮食产量增长44.8%,棉花增长193.4%,油料增长168.1%。
(1)土地所有制方面:
(2)对农民地位:
(3)对国家发展:
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提高。
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