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教案
课时主题:
思念是一朵寂寞的白莲花
—————藉此诗管窥思妇意象之唯美
(总体设计思路:激发学生欣赏诗的美的意识,逐渐把读诗赏诗当成生活中一种好的消遣方式。诗靠意象传达着美。之前我们关注的多是以实物为主体的意象。我想借此诗探寻思妇意象内蕴,传达给学生一种意象还可以是某一类人的观念,打破思维的惯性,指引新路径。引领学生注重对诗意象的深层挖掘,尝试加入自己的生活情感体验以及间接的情感体验,揉之丰富的想象力,逐渐寻得一种不同于现实生活的美的体验。)
教学目标
1、古诗十九首的文学常识,用感情美读诗歌。
2、从女子形象入手分析其形象之美,感受诗歌的思想内涵及魅力。
3、运用想象描摹诗歌的艺术画面
学习重、难点
1、 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画面,通过环境描写和心理活动揣摩女子形象;
2、 抓住诗歌意象来解读诗歌主旨,感知女子形象蕴含的情感价值观,培养诗歌鉴赏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配乐齐读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我们都知道这首小令传达了游子的深沉情感。与游子相伴而生的是思妇。他们在天涯的两端一个漂泊,一个固守,共谱相思之曲。虽然基调是悲伤的,却透着真,透着纯。今天我们想谈谈诗词中的思妇形象,在我心中,这类女子已经变成为爱而存在的唯美意象。今天我们就通过《涉江采芙蓉》这首古诗来感受一下。
二.文学常识(结合注释了解)
《古诗十九首》是梁代萧统《文选》“杂诗”类的一个标题,包括汉代无名氏所作的19首五言诗。清代沈德潜说:“古诗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辞,一时之作。大率逐臣弃妻,朋友阔绝,游子他乡,死生新故之感。或寓言,或显言,或反复言。初无奇辟之思,惊险之句,而西京古诗,皆在其下。”评价如此之高,而后世也多有仿者。西汉陆机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而东晋的陶渊明,南朝宋代的鲍照等,也都有学习“古诗”手法、风格的《拟古诗》。
积累要点:
1、是东汉一批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南朝梁代的文学家萧统(梁武帝萧衍的长子,太子。531年三月,游后池,乘船摘芙蓉,姬人荡舟,落水后被救出,伤到大腿,未及即位而卒,谥昭明,世称昭明太子。主持编撰的《文选》又称《昭明文选》。)将风格相近的十九首诗合在一起,收入其《文选》并题为《古诗十九首》,诗歌没有题目,一般以每首诗的第一句为题目。
2、刘勰《文心雕龙》誉之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诗品》称之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
3.当堂记忆关键要点。
三.读诗之初体验
1.自由读。
结合预习提示,课文注解,基础训练中字词题读通此诗。划分节拍读顺此诗。
谈初次感受:诗歌表达的情感是一种怎样的情感?
参考:忧伤之情,痛苦惆怅之情。
2.教师配乐范读,学生正音,朗读诗歌。
还(huán):回头,调转。遗(wèi):赠送。
3.活动一:让学生口头翻译这首诗,并互相讨论推断这首诗的抒情主人公是男子还是女子。并以此探讨主题。
(各抒己见。一是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二是训练学生在阐释自己观点时能够做到有据可依,自圆其说)
教学预设:学生的看法可能有
第一种看法,这是一首表现游子思乡的诗歌。这从诗歌中“还顾望旧乡”中的“还顾”“旧乡”可以知晓。
第二种看法,这是一首表现思妇盼归人的作品。这从诗歌中的“所思在远道”可以看出。这样诗歌的前四句就属于实写,写思妇采摘到芙蓉之后想把它送给远道的爱人,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而后面的五六句“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则是虚写,想象游子身在异乡,回头眺望故乡,思念留在故乡的爱人。
引入“悬想”新概念(这个学生比较陌生有必要详细解释一下)
“从对面揣彼意,言亦必望乡而叹长途”的“悬想”方式,造出了“诗从对面飞来的绝妙虚境”。这写法如同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的“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周邦彦的《苏幕遮·燎沉香》中“五月渔郎相忆否“一样。
第三种看法,抒情主人公既有思妇又有游子,主题是游子思乡思妇盼归人的复式结构。
活动二:花式配乐读诗。
方案一:八小组各分读一句。(钢琴曲《千百度》)
方案二:全体女生读1——4小句,全体男生读5,6小句,齐读7,8小句。(古筝《一帘幽梦》)
方案三:女生A个读1,2小句,女生B个读3,4小句,男生A个读5,6小句,三人合读最后两句。(大提琴曲《一帘幽梦》)
方案四:师读1,2小句,女生读3,4小句,男生读5,6小句,共读最后两句。(久石让《The rain》)
5.当堂背诵。
读之再体验
这个环节我们就以女子为抒情主人公来再次走进诗里,来探寻“思妇”这一唯美意象。
清水出芙蓉之纯美
1.思考:“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一句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侧面烘托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的感情的纯洁和美好。
2.活动三:据此写一段文字描写女子的外貌。
(一千个读者一千个汉姆雷特,鼓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保护和激发学生的想象。增强写作实践能力)
(提示与参考)文人在塑造女子美好形象喜欢用荷花来衬托,如:《采莲曲》
若耶溪傍采莲女,笑隔?荷花?共人语。日照新妆水底明,风飘香袂空中举。
《鹧鸪天·赏荷》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胭脂雪瘦熏沉水,翡翠盘高走夜光。
王昌龄《采莲曲》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李白《西施 / 咏苎萝山》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请学生读自己的作品
3.小结:大家笔下的女子婀娜多姿,水灵秀气,蕙质兰心,多姿多态。但都有一个共同点——纯洁。她像一朵白莲花,端庄,清雅。诗中用芙蓉,兰泽,芳草为她作出场背景,以正衬的手法来烘托纯美形象。
红衣脱尽芳心苦之凄美
1.思考:诗歌中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参考)方式:采芙蓉。
目的:“遗”远方的丈夫。
2.思考:三、四句在诗歌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为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转变为黯然销魂做铺垫。
结合前六小句,前后四人合作探讨思妇这些行为方式背后的心理。
小结:莲叶田田,娇声笑语逐渐模糊消逝。镜头聚焦于女子身上。诗中女子独执一莲,怅然伫立,想起远方的那个人儿,黯然神伤。乐景衬哀情。女子会借花借月借风借雨,时不时提起心中放不下的情。借用悬想,遥想那个人会不会也在想着自己。日子就是在期望——失望,失望——期望的反反复复中度过。“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台湾诗人郑愁予曾朦胧而又细腻把她们这种生活状态描摹出来。她是在思念里开出的莲花,自开自落自清高。在外人看来,被思念浇灌的花朵,是一种凄楚的美。
蒲苇韧如丝之贞美
1.思考探究:“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除了表现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你还能体会到些什么?
(参考)深切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会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会有“终老”之
小结:“同心而离居”似是内心无奈的一声叹息,“忧伤以终老”又似一句等你到地老天荒的誓言。“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从中我们可以感到她的孤芳不是因为无人欣赏,而是她只愿意被一个人欣赏。而那个人却在海角,在天边。读到这里,我们逐渐从她柔弱的背影里看到窥探到一颗对爱不离不弃的坚贞的心。
结语:游子是飘离故乡的云,思妇便执着地盼望那江上归来的帆。诗中塑造的女子形象,模糊的身世背景,抽离了烟火气息。一个简单的场景,几句看似支离的内心独白,细推下去,却余味悠长。她为一份情欢喜忧愁,为爱孤独,为爱坚守。在思念里开出的白莲花,寂寞并不落寞。对爱的执着就是黑暗里的一缕光,会温暖着那朵花。这也为我们的生活信念又加入一股力量。
2.师生再次共读此诗。
作业
三会此诗,会背会默写会用自己的理解解释诗句。
自己搜集一首思妇主题的诗赏读,同学之间互相传阅交流并积累下来。
青玉案【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试赏析此词中的女子形象之美
板书设计
《涉江采芙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