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说明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问天实验舱的“硬核科技”(节选)
①凌霄“问天”,离不开硬核科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承担了问天实验舱电源分系统、对接与转位机构分系统、测控通信子系统、资源舱结构与总装及电缆网研制等任务。
资源舱承担多重使命
②问天实验舱全长17.9米,发射质量23吨,由工作舱、气闸舱及资源舱三部分组成。外壁两侧挂着1.2吨重的太阳翼系统、头上顶着近1吨的对日定向装置与桁(héng)架组件、肚子里还装载了近2吨重的推进燃料储箱……这个承担着多重使命的重要成员,就是位于问天实验舱最顶端的资源舱。资源舱在功能上,是空间站的能源与动力中心,同时也是一位“太空调解员”。它首先需要调解的一个矛盾是:在空间站成员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缓解太阳电池翼互相遮挡的现象。问天实验舱在轨工作后,还将进一步与天和核心舱协调。计划在轨将天和核心舱的太阳电池翼,转移至资源舱的桁架结构顶端,从而最优化地缓解太阳电池翼互相遮挡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
③作为航天员未来在空间站内进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问天实验舱配置了多台科学实验机柜,许多科学实验数据都需要实时传输,对通信传输能力的需求大大增加。
④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电子所为问天实验舱修建了一条太空通信的“高速公路”。12个软件可实时处理30路链路数据,让航天员在空间站像在家里一样,“站”里“站”外打电话,与在途的飞船“电联”,各舱间“群聊”;需要时可给各端的小伙伴单独调整音量,精准设定单个或多个通话对象;还可以边听音乐边聊天。【甲】__________。
柔性太阳翼分两次展开
⑤像一对“大翅膀”翱翔在太空的太阳电池翼,是航天器的“能量源泉”。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的问天实验舱太阳翼,是目前国内研制的最大面积可展收柔性太阳翼,单翼全展开状态下长达27米,面积138平方米。全部收拢后厚度只有18厘米,与一部手机的长度相当。
⑥问天实验舱入轨后,与空间站组合体实施轴向交会对接。这是我国目前最大吨位的两个航天器之间的交会对接。为了避免大面积的太阳翼影响两个“大块头”航天器的交会对接,八院科研团队开创性设计了“二次展开”技术,太阳翼的展开分为“两步走”共七个步骤进行。在问天实验舱发射后独立飞行阶段,柔性太阳翼将首先展开一部分电池板,以满足实验舱能量需求。接着“中场休息”,等到对接完成后,再全部展开建立完整的能源系统。全程历时约80分钟。
(选自《新华每日电讯》2022年7月)
1.通读全文,根据章节内容,参考第一、三个小标题,补充填写第二个小标题。
2.选文中【甲】处补充的文字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且两台高速通信处理器互为备份、接力续航、协同工作
②从而更好地保证空间站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③不仅能给空间站测控系统的数据传送处理注入新的活力
④问天实验舱高速通信处理器并网以后
A.④③②① B.④③①② C.①④③② D.①②④③
3.根据选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问天实验舱全长17.9米,发射质量23吨,由工作舱、太阳翼及资源舱三部分组成。
B.问天实验舱是航天吊未来在空间站内进行空间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基地,需要强大的通信传输能力。
C.第⑤段中“目前国内研制的最大面积”一句里,“目前”说明仅限于现阶段,不代表以后不会出现比这更大的太阳翼,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密的特点。
D.第⑥段“八院科研团队开创性设计了‘二次展开’技术”一句,“开创性”一词凸显出科研团队钻研和创新的科学精神。
4.第⑤段使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指出其中两种说明方法,并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其作用。
【答案】1.示例:实验舱修建太空通信“高速公路”/问天修建太空通信“高速公路”(意思对即可) 2.B 3.A 4.【示例1】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太阳电池翼比作航天器的能量源泉,生动准确地说明了太阳电池翼的重要性。(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将太阳电池翼比作“大翅膀”,生动准确地说明了太阳电池翼的形状。)
【示例2】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出太阳电池翼的长度、面积数据,具体说明电池翼面积的巨大。
【示例3】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收起的太阳电池翼厚度与手机的长度作比较,突出说明太阳电池翼收缩后厚度之小。
【解析】1.考查标题拟写。小标题是对文段内容的精练概括,根据文题“问天实验舱的‘硬核科技’”,首段“凌霄‘问天’,离不开硬核科技”,第一、三个小标题“资源舱承担多重使命”“柔性太阳翼分两次展开”可知,第二个小标题应体现③④段展现的问天实验舱的“硬核科技”;
结合第③段“问天实验舱配置了多台科学实验机柜,许多科学实验数据都需要实时传输,对通信传输能力的需求大大增加”,第④段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电子所为问天实验舱修建了一条太空通信的‘高速公路’。12个软件可实时处理30路链路数据……”的内容可概括为:实验舱修建太空通信的“高速公路”。
2.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内容和语境,进行分析。
联系甲处上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电子所为问天实验舱修建了一条太空通信的‘高速公路’。12个软件可实时处理30路链路数据,让航天员在空间站像在家里一样”的内容可知,“④问天实验舱高速通信处理器并网以后”应为首句,“①而且两台高速通信处理器互为备份、接力续航、协同工作”“②从而更好地保证空间站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稳定性”“③不仅能给空间站测控系统的数据传送处理注入新的活力”三句均为“并网后”带来的好处,按照句中关联词语可知,先“不仅”再“而且”最后“从而”,故正确排序为④③①②;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辨析。
A.根据第②段“问天实验舱全长17.9米,发射质量23吨,由工作舱、气闸舱及资源舱三部分组成”可知,本项“由工作舱、太阳翼及资源舱三部分组成”表述有误;
故选A。
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判断及作用分析。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分类别、下定义、作诠释、摹状貌、引资料、列图表等。
第⑤段“像一对‘大翅膀’翱翔在太空的太阳电池翼,是航天器的‘能量源泉’”,将太阳电池翼比作“大翅膀”,将太阳电池翼比作航天器的能量源泉,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分别说明了太阳电池翼的形状,太阳电池翼的重要性,使说明内容生动有趣味。
根据第⑤段“单翼全展开状态下长达27米,面积138平方米。全部收拢后厚度只有18厘米,与一部手机的长度相当”中的“27米”“面积138平方米”“18厘米”可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列出太阳电池翼的长度、面积数据、收拢后的厚度,具体说明本段“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的问天实验舱太阳翼,是目前国内研制的最大面积可展收柔性太阳翼”的内容,体现电池翼面积的巨大,柔韧性强的特点,具有说服力。
根据第⑤段“全部收拢后厚度只有18厘米,与一部手机的长度相当”可知,将收起的太阳电池翼厚度与手机的长度作比较,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太阳电池翼收缩后厚度之小,具体有力突出的说明了电池翼柔韧性强的特点。
(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真实的声音
①你了解自己的声音吗?
②相信不少读者在用社交软件和别人进行语音聊天时,都会有意无意地按到自己发送出去的语言信息,听到被录下的声音,却发现自己的声音是如此陌生,和原先认为的大相径庭;也有些喜欢唱歌的朋友,在用唱歌软件录制自己歌声并上传后,却听到自己的音色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连忙尴尬地删除。
③这一系列现象的发生,不免让我们疑惑,我们自己的声音究竟是什么样的?为什么自己说话时觉得声音还不错,但传到别人耳朵里后,却变得“傻乎乎”的?或许很多朋友会认为,其实别人听到的才是自己真实的声音,而自己说话时听到的,是经过“自行脑补”后美化了的,并不真实。
④这样认为的朋友,其实你们只猜对了一半,自己说话时听到的声音和別人同时听到的确实不一样,但自己听到的也并非“脑补”,它也是真实的。那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差异呢?
⑤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声音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
⑥第一个渠道是空气传导。当外界出现嘈杂的声音时,这些声音会首先通过你耳朵的外耳道报动鼓膜,再通过鼓膜传导到听觉感受器中,最后通过感受器中的听觉神经将声波信号转换成电信号,传导到大脑皮层,声音就这样被听到了。我们听自己的录音,或者别人听我们自己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导。
⑦第二个渠道是骨传导。当我们自己发出声音时,声音会通过中耳的听小骨传递到颅骨,再由颅骨传递到听觉感受器,经听觉神经在大脑皮层感知声音。我们自己说话时听到的自己的声音,就是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这就是为什么就算你用双手将自己的耳朵严实地堵住,然后轻轻地说话,无论再小声都能感觉得到的原因——我们听自己的声音,不用通过空气。
⑧那么问题来了,空气传导也好,骨传导也罢,究竟哪个声音,才是自己最真实的声音呢?
⑨其实你自己说话时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才是你最本真的声音。固态物质微粒之间的间距比气态和液态物质小,微粒振动时的能量能够紧密传递下去。因此声波在固态物质中传递的速度比在气态、液态中快,所以声波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不会有太多损失。音调、响度、音色都最接近真实。
⑩而声音在空气中传导时,能量损失较大,因为声波在空气中传递最慢,振动的能量有很大部分会被空气中的分子吸收。音调、响度、音色都会发生改变。
简而言之,其实当你说话时自己听到的声音,才是失真最小,最真实的,但可惜的是全世界只有您自己才能听到这真正的声音:而他人听到的你的声音,经过空气传导都失真了。
习惯了自己真实的声音。听到失真的当然会感到厌恶了。
(选自《奥秘》,2019年第4期。有改动)
5.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设问,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先写自己听到自己的音色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样,后具体介绍其原因,是运用了逻辑顺序。
C.自己说话时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才是自己最本真的声音。
D.我们说话时自己听到的声音才是完全真实的。
6.阅读第⑤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我们首先要知道的是,声音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
7.请从说明方法的角度,简要分析第⑨段画线句的表达作用。
因此声波在固态物质中传递的速度比在气态、液态中快,所以声波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不会有太多损失。
【答案】5.D 6.示例:“主要”意思是“重要”,表限制,这里是说声音的传导主要靠两个渠道,而不是只有两个渠道,还有别的渠道。“主要”一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严谨性。 7.示例: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声音在固态物体中的传播速度与在气态、液态物体中的传播速度进行比较,突出说明了声波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损失较小,音调、响度、音色都最接近真实(你自己说话时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才是你最本真的声音)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解析】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D.根据第 段“简而言之,其实当你说话时自己听到的声音,才是失真最小,最真实的”可知我们说话时自己听到的声音才是最真实的,并不是完全真实的。“才是完全真实的”说法错误;
故选D。
6.本题考查词语的作用的分析。解答此题首先要理解词语的意义以及语境义。
“主要”表示事物中最重要的或起决定作用的。根据第⑤段“声音主要来源于两个渠道”和第⑥段“第一个渠道是空气传导”第⑦段“第二个渠道是骨传导”,意思是空气传导、骨传导是声音的传导渠道的最重要、影响最大的俩渠道,充分说明除了文中例举的这两个渠道,还有其他次要的渠道。通过“主要”一词充分强调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谨性。
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的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有: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下定义、作比较。
根据文干信息“因此声波在固态物质中传递的速度比在气态、液态中快,所以声波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不会有太多损失”可知,句中把声波在固态物质中传递的速度与在气态、液态中的传播速度进行比较,这是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两者之间的比较,突出说明声波在颅骨中传播的能量不会有太多损失,自己说话时通过骨传导被大脑接收的声音,才是你最本真的声音这一特点,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所有蜘蛛都结网吗?
①提起蜘蛛,人们马上会想到蜘蛛网,似乎蛛网是蜘蛛的“标配”。梅尧臣说蜘蛛“日结一尺网”,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尽管所有蜘蛛都是才能卓绝的“纺织姑娘”,但只有一半蜘蛛是精益求精的织网高手。
②结网蜘蛛是最吸引眼球、最为人熟知的蜘蛛,也是最古老的“网络工作者”。其他蜘蛛对蛛丝的利用相对简单:或编一个简陋的掩体,或设一个感应的装置,或在捕猎时当绳索,或在飞跃时作安全带……结网蜘蛛可以在不同的场所织起天罗地网作为狩猎场,如血蛛、圆网蛛、中华涡蛛、胸斑花皮蛛等。圆网蛛是最常见、织网最精巧的蜘蛛。圆网蛛的网是大自然制造的精美艺术品,充分体现了蜘蛛的创造力。“屋角篱尖竹树阴,可怜用尽许机心。”杨万里说的就是圆网蛛,其生活场所是最不起眼的屋檐、篱笆或庭院的角落。
③洞穴蜘蛛也织网,但网没有黏性,它们纯粹依靠网和地面的振动来感知猎物的范围,进而实施攻击。事实上,蜘蛛是世界上对振动最敏感的动物之一,饥饿中的蜘蛛感觉尤其敏锐。
④洞穴蜘蛛习惯于躲在沙堆或洞穴里守株待兔,等待猎物送上门来,如捕鸟蛛、施展蜘蛛、悉尼漏斗网蜘蛛。亚马逊巨人捕鸟蛛真是蜘蛛家族的“巨人”,足展可达30厘米,是圆网蛛的10倍,与施展蜘蛛体形相差约700倍。在它的食谱中,除了昆虫,还有青蛙、蜥蜴和小鸟。所有蜘蛛都有毒性(蜘蛛毒素有重要的药用价值),但悉尼漏斗网蜘蛛堪称世界上毒性最大的蜘蛛,令人闻风丧胆,其毒液中含有阿特拉科毒素(一种神经毒素),一次蜇咬就可轻易杀死一名成年人。它们不仅猎杀昆虫,也捕食比它们更大的青蛙和蜥蜴。穴居狼蛛很特别,它筑穴而居却懒得结网,依仗着螯肢中的剧毒,直接对猎物采取暴力袭击。狼蛛性情凶猛,但对待自己的孩子却温情脉脉。
⑤游猎蜘蛛居无定所,四处觅食,如跳蛛、猫蛛、蟹蛛、平腹蛛等。蟹蛛不结网,常常静伏花草丛中等候过往的昆虫,它敢于以小搏大,捕食比自己大得多的蝴蝶和豆娘。平腹蛛富有智慧,讲究策略,不靠蛮力取胜。它捕食时总是小心翼翼地靠近蟑螂等猎物,偷偷释放丝线将猎物缠住,然后找准机会向猎物颈部致命一击。此外,猪笼草花蛛会用蛛丝做“保险带”或“安全气囊”窃取猪笼草捕虫瓶中捕获的猎物。
⑥当然,蜘蛛并非上述生活方式。例如,流星锤蜘蛛的雌雄个体狩猎方式就大相径庭。真正配得上流星锤蜘蛛这个称号的是雌蛛。雌蛛用蛛丝和黏液制作一个“流星锤”,并用气味引诱飞蛾。当飞蛾靠近时,它就疯狂地舞动流星锤,直至将猎物粘住为止。雄蛛是个“袖珍男”,舞不动“流星锤”,也捉不住大飞蛾,它就干脆不劳神费力制造工具,只是潜伏在树叶之间,直接用毛茸茸的附肢捕捉小飞蝇。
⑦拟态蛛自己不结网,它以其他结网蜘蛛为食。它先侵入猎物蜘蛛的蛛网,然后轻轻地拨动蛛丝,发出欺骗信号,将自己伪装成体形较小的入侵者,引诱蛛网主人前来。当猎物进入攻击范围时,拟态蛛会非常轻柔地触摸猎物,在猎物毫无防备的情况下用螯肢中的毒液将其麻醉。
节选自《百科知识》
8.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结网蜘蛛是最为人熟知的蜘蛛,有圆网蛛、中华涡蛛、捕鸟蛛等等。
B.平腹蛛是一种游猎蜘蛛,它们富有智慧,讲究策略,不靠蛮力取胜。
C.雄性流星锤蜘蛛不会使用“流星锤”,他们只能靠附肢捕捉小飞蝇。
D.本文语言生动形象,读起来趣味十足,体现了文艺性说明文的特点。
9.文章①-⑤段主要介绍了蜘蛛的几种生活方式?
10.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11.第④段加点词“轻易”能否删掉?为什么?
【答案】8.A 9.①结网;②穴居;③游猎 10.运用了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亚马逊巨人捕鸟蛛”比作“巨人”,并列数具体数据与圆网蛛等作比较,生动地体现了亚马逊巨人捕鸟蛛体型巨大的特点。 11.不能,“轻易”是十分容易的意思,强调了悉尼漏斗网蜘蛛毒性大的特点,如果删去就没有这样的效果,所以不能删。
【解析】8.考查对内容的理解分析。
A.根据第④段中的“洞穴蜘蛛习惯于躲在沙堆或洞穴里守株待兔,等待猎物送上门来,如捕鸟蛛、施展蜘蛛、悉尼漏斗网蜘蛛”可知,捕鸟蛛是洞穴蜘蛛,不是结网蜘蛛。
故选A。
9.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②段中的“结网蜘蛛是最吸引眼球、最为人熟知的蜘蛛”可得:结网。
根据第③段中的“洞穴蜘蛛也织网,但网没有黏性”可得:穴居。
根据第⑤段中的“游猎蜘蛛居无定所,四处觅食”可得:游猎。
10.考查说明方法。
“亚马逊巨人捕鸟蛛真是蜘蛛家族的‘巨人’”把“亚马逊巨人捕鸟蛛”比作“巨人”,这是打比方。“足展可达30厘米,是圆网蛛的10倍,与施展蜘蛛体形相差约700倍”有准确的数字,这是列数字。把亚马逊巨人捕鸟蛛与圆网蛛和施展蜘蛛作了比较,这是作比较。三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准确生动地介绍了亚马逊巨人捕鸟蛛体型巨大的特点。
11.考查说明文语言。
轻易:简单容易。在句中表示的是悉尼漏斗网蜘蛛可以非常容易地杀死一名成年人。联系本段中的“但悉尼漏斗网蜘蛛堪称世界上毒性最大的蜘蛛”可知,这个词语强调了悉尼漏斗网蜘蛛毒性大的特点。如果删去,就没有强调的意味,“轻易”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删去。
(四)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各题
葡萄树下话葡萄
贾彬彬 程景民
①“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听着这首熟悉的儿歌,葡萄也在秋季大量上市了。关于葡萄,你真正了解多少呢?
②葡萄栽培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6500年。公元前4000年,今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南高加索以及中亚地区已开始栽培葡萄和进行葡萄酒酿制,后向西传入意大利、法国等西欧各国,向东传到东亚。先秦时期,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已开始在西域传播,自西汉张骞开通西域,引进大宛葡萄品种,中原内地葡萄种植的范围开始扩大,葡萄酒酿造也开始出现,葡萄和葡萄酒作为文学家诗赋等创作题材的频率显著增加。最经典的记载,当属魏文帝曹丕的“葡萄赋”“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论葡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署,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绢,脆而不酸,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饴。又酿以为酒,甘于曲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可以流涎咽唾,况亲食之耶他方之果,宁有匹者”如今,葡萄在全世界果品栽培面积及产量一直高居首位,被称为“水果之神”。
③葡萄味美可口,营养价值很高。含糖量高达10%—30%,以葡萄糖为主。葡萄中的多种果酸有助于消化,能健脾和胃。含有矿物质钙、钾、磷、铁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和维生素P等,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经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大有裨益。葡萄能更好地阻止血栓形成,降低人体血清胆固醇水平,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对预防心脑血管病有一定作用。每天适量食用葡萄,不仅会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还有益于局部缺血性心脏病和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患者的健康。葡萄中的黄酮类物质,能“清洗”血液,防止胆固醇斑块的形成。
④虽说“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但有人说葡萄皮上的白霜是残留农药,一定要洗掉。其实白霜是葡萄分泌的糖醇类物质,又称果粉。它是植物自然合成的物质,不溶于水,所以不易清洗掉。它对葡萄有保护作用,可以减少水分蒸发,避免葡萄采摘后快速失水皱缩,从而减少病菌感染。那葡萄皮到底该不该吃呢事实上,葡萄皮含有白藜芦醇、花青素、膳食纤维、果胶质等营养素和黄酮类物质。从理论上讲,葡萄皮的确含有抗氧化成分,在保证葡萄皮是无公害、安全的前提下,“吃葡萄不吐葡萄皮”是可以的。但实际上,通过葡萄皮摄入这些物质的含量微乎其微,没必要特地为了这些抗氧化成分去吃皮。
⑤现在,无籽葡萄成为市场新宠,但又有传言说它用了激素,对人体有害。实际上,无籽葡萄很正常,也很安全。目前无籽水果的培育方法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利用植物激素处理;第二种是通过杂交;第三种是通过寻找植物自身产生的种子不育但又能够产生植物激素的突变个体,来生产无籽水果。无籽葡萄就是第一种和第三种无籽水果的典型例子。而植物激素与动物激素差异大,无核化栽培使用的植物激素对动物体不起作用。
⑥葡萄该如何清洗与保存?只要在水中加入一勺淀粉或面粉,将葡萄放水里来回滚动,轻轻揉搓,再用清水筛洗,就可除去皮上的脏物。吃不完的葡萄可以用纸包好,放在冰箱暂时贮存;使用塑料袋保存,会使葡萄表面结霜,引起扇烂。不要着急去蒂,马上去蒂会导致葡萄的果肉裸露空气中,不但吸引小虫,还会加快氧化。
⑦糖尿病患者应适量享用。贫血、高血压、水肿、神经衰弱、疲劳的人应适当多吃。葡萄性偏凉,胃不好的人也不要吃太多。吃葡萄后切勿立刻喝水,因为葡萄与水、胃酸急剧氧化、发酵,加速肠道蠕动,很可能产生腹泻。
(节选自《科普时报》)
12.选文第①段有何作用?
13.选文第②段和第③段依次介绍了葡萄的___________、味道、_____
14.第⑤段画线句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15.下句中加点词语“经常”不能删除的原因是什么?
经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大有裨益。
16.下列说法中与选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葡萄营养价值很高,葡萄中的黄酮类物质,能“清洗”血液,防止胆固醇斑块的形成。
B.葡萄皮上的果粉是植物自然合成的物质,不溶于水,所以不易清洗掉。
C.清洗葡萄时,只有在水中加入一勺淀粉或面粉,将葡萄放水里来回滚动,轻轻揉搓,再用清水筛洗,才可除去皮上的脏物。
D.吃葡萄后切记不要立刻喝水,因为葡萄与水、胃酸急剧氧化、发酵,加速肠道蠕动,很可能产生腹泻。
【答案】12.选文第①段引用了一首熟悉的儿歌并提出了一个问题,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葡萄。 13. 栽培 营养价值 14.画线句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目前无籽水果的培育方法的种类,进而说明无籽葡萄很正常,也很安全。 15.“经常”是“常常”的意思,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常常食用葡萄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大有裨益,“经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6.C
【解析】12.本题考查说明文语段的作用。
在说明文中,开头引用小故事、名言等,其作用一般是: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出说明对象。然后结合具体文章分析即可。
此文第①段引用人们熟悉的儿歌“‘阿门阿前一棵葡萄树’”作为开头,巧妙引出此文的说明对象“葡萄”;用熟悉的儿歌提出问题“关于葡萄,你真正了解多少呢”,引发人们的思考和注意,生动形象,起到吸引读者阅读的目的。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概括。
仔细阅读第②段和第③段的内容,结合第②段“葡萄栽培可追溯到公元前6000—6500年。公元前4000年,今埃及、叙利亚、伊拉克、南高加索以及中亚地区已开始栽培葡萄和进行葡萄酒酿制”“先秦时期,葡萄种植和葡萄酒酿造已开始在西域传播,自西汉张骞开通西域,引进大宛葡萄品种,中原内地葡萄种植的范围开始扩大”可知,介绍了葡萄的栽培;
结合第③段“葡萄味美可口,营养价值很高”“含有矿物质钙、钾、磷、铁以及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和维生素P等,还含有多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可知,说明了葡萄营养价值很高的特点。
14.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作引用等。解答时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第⑤段画线句中“目前无籽水果的培育方法主要有三种……”表明运用的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结合整个句子来看,“第一种是……第二种是……第三种”是将目前无籽水果的培育方法分为三种,对目前无籽水果的培育方法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进一步说明了“无籽葡萄很正常,也很安全”。
15.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
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本句中的“经常”是指“常常,时常”的意思,表示频率的副词,句中表示“时常食葡萄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大有裨益”,但不是食葡萄一定就对神经衰弱、疲劳过度大有裨益,“经常”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1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C.第⑥段“只要在水中加入一勺淀粉或面粉,将葡萄放水里来回滚动,轻轻揉搓,再用清水筛洗,就可除去皮上的脏物”中是“只要……就……”,此项改为“只有……才……”语意改变,因此有误;
故选C。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墨
①古代文人曰:“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墨在“文房四宝”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好的墨锭常被冠以“金不换”的美名。2007年,乾隆的御墨在拍卖中拍出448万元的天价,“中国墨”引起了更多的关注。
②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其实是一种“烟”,是一种以油烟、松烟等为原料纯手工制成的黑色颜料。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再在烟中加入鸡蛋白、鱼皮胶、牛皮胶和各种香料、药材等,和成烟料团;然后将烟料团放入铁臼中捣练三万次左右,或用铁锤锤击一万次左右,制成墨团;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
③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国画一般多用油烟墨,只有着色的画偶尔用松烟墨。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浓墨书写时行笔实而沉,墨不浮,具有凝重沉稳,神采外耀的效果。淡墨介于黑白之间,呈灰色调,给人以清远淡雅的美感。涨墨是指过量的墨水在宣纸上溢出笔画之外的现象,这种墨法既保持了笔画的基本形态,又线面交融,富有朦胱的墨趣。
④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申为“诗文或书画”。“墨客”指的就是善于书写作画的文人,他们的作品被称为“墨迹”,珍贵的字画则被称为“墨宝”。
⑤成语“胸无点墨”用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学问。“惜墨如金”形容绘画写作诗文的态度极其严谨,从不轻易落笔,“舞文弄墨”常指玩弄文字技巧,而“孟母三迁”更是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内涵演化到极致了。
(原文有删改)
17.文章开头引用名句有什么作用?
18.阅读全文,说说本文是从哪些方面介绍中国墨的?
19.举例说明本文运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20.任选角度说明本文语言的一个特点及表达效果。
【答案】17.文中开头引用名句的作用是:①引出说明对象“墨”;②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18.文章是从墨的制作过程(或墨价值昂贵的原因或墨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墨的选择和应用、墨的意义的演变(或墨的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介绍中国墨的。 19.示例: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地说明了墨的浓淡更是影响作品艺术效果的直接要素。 20.准确性。如“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多”表范围,说明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大多数用于绘画,不排除特殊情况。“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解析】17.本题考查说明文开头引用名句的作用。
首先,结合“有佳墨者,犹如将之有良马也”可知,这句话突出了墨的重要地位,而本文的说明对象就是“墨”,故首句引用名句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其次,引用的名句运用了比喻修辞,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墨的重要地位,进而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8.本题考查说明文内容的概括。
根据第②段“为什么墨的价值如此昂贵呢?这源于它制作工艺的复杂与考究”“它的制作,首先要点燃桐油、猪油等各种油类或松木取烟……最后把墨团放入墨模中,合紧锤砸即可制成松烟墨或油烟墨的成品——‘烟墨’”可知,本文介绍了墨的制作过程(制作工艺);
根据第③段“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等语句可知,本文介绍了墨的选择和应用;
根据第⑤段“由于人们对墨的喜爱,‘墨’已经超过了它作为一种书写工具的内涵,成为构成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从字形上看,‘墨’字上‘黑’下‘土’,表明墨是用黑灰制成的;后来,‘墨’因它的颜色而有了‘黑色’的意思,明代魏学湖《核舟记》中就有‘其色墨’的句子;‘墨’又因用它创作的艺术作品的形式,引中为‘诗文或书画’”等语句可知,本文介绍了“墨”的含义的演变。
1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分析。
本文运用了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作引用等多种说明方法,从中找出一种并进行分析即可。如:第③段画线句“由于制作原料的差异,松烟墨色乌,光泽度差,胶质轻,只宜写字;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中将“松烟墨”与“油烟墨”的墨色、色泽等方面进行比较,说明它们的不同的适用范围,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了本段“烟墨的选择和应用直接影响到书画作品的神采”的内容,使说明内容更具说服力。
20.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分析。
说明文语言最大的特点是准确性,本文也不例外,从文中找到一处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词语进行分析即可。
如:第③段中“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多用于绘画”一句中的“多”指大多数,表示范围,说明油烟墨色黑,有光泽,大多数用于绘画,但不排除特殊情况。去掉后就成了都用于绘画,太绝对了,与事实不符,“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和科学性。
(六)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盲盒背后的“上瘾密码”
①“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电影《阿甘正传》中的这句经典台词,如今也适用于形容当下年轻人追捧各种盲盒的行为。对于我国的“80后”“90后”来说,儿时的扭蛋机、干脆面里的卡片和小玩具,就是那个年代的盲盒。为什么盲盒总能收获一代代年轻人的喜爱?
②这要先从我们的大脑说起。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奖赏机制”,大脑通过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来奖励某些意料之外的行为。研究证明,大脑对意料之外的奖赏释放的多巴胺比意料之中的奖赏释放的多三至四倍。大脑之所以会这样突然释放额外的多巴胺,是为了让大脑对新奇的、具有潜在重要性的刺激分配更多的注意力。对于抽盲盒而言,你事先并不知道得到的是哪一款,假如你意外得到了一款非常喜欢的手办,那么大脑就会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来奖励这个行为。
③但是抽盲盒又是如何让人上瘾的呢?这同样和多巴胺有关。
④在多巴胺的作用下,人类通常对不可预见的事件有一种预测的成瘾性。当我们精心研究后,会认为自己发现了某种“规律”,例如感觉在某个时间段、某个地区出现某种盲盒的概率很大。在你迫不及待地拆开盲盒后,如果正好印证了你发现的“规律”——你得到了某个稀缺的“隐藏款”,这时就会获得一种特别的成就感。只要这件事让你足够高兴,多巴胺就会对某些图像、声音形成永久性的提示。当你看到商家有新出的盲盒时,甚至只是听到拆开包装的声音,你当初的愉快情景就会再现于你眼前,在多巴胺的推动下,你就会忍不住再次出手购买。
⑤这种对预测成瘾的本能,同样源自人类的远古历史,这种识别和解释简单模式的能力,帮助我们的祖先度过了危险无处不在的狩猎阶段,让他们找到食物和住所,学会根据时令种植庄稼并得以延续。我们的大脑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对模式的期望,是因为自然界中的很多事物的确是遵循某种规律的,如闪电出现之后雷声便会如约而至,大雪也常常预示着丰年的到来。然而很多事情并不存在规律,比如彩票的中奖号码、股票的涨跌、盲盒的好坏,但是我们的大脑却不习惯“随机”,通过多巴胺的助推,大脑会积极寻找规律,再现从前愉快的一幕,这就是所谓的“瘾”。
⑥对意外收获的期待,对寻找规律的渴望,这些都是我们的本能。因此,这件事情本身并不存在对和错,就看发生在哪里。每一本不期而遇的好书就是一件盲盒,我们会在书中遇见一个全新的世界;通过望远镜探索星空,发现未知的行星让我们兴奋不已……这一切都是源于我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但是不停地花钱买盲盒,对新奇的网络游戏着迷,却会让我们走向事情糟糕的一面。
21.标题中“上瘾密码”的引号的作用是( )
A.特定称谓 B.着重突出 C.讽刺否定 D.特殊含义
22.第①段的作用是:
(1)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
23.阅读第④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在多巴胺的作用下,人类通常对不可预见的事件有一种预测的成瘾性。
24.以下这段文字应放在文章的哪一段中?为什么?
实验人员发现,在猴子预期只能喝到一口果汁的情况下,给它喝两口果汁,多巴胺便会增加:但是如果重复给它喝两口果汁,多巴胺又会趋于平稳。这个实验意味着分泌到大脑中的多巴胺并不取决于果汁的绝对量,而在于有多少果汁是意料之外的。
25.下列对于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脑会突然释放额外的多巴胺,是因为大脑对新奇的、具有潜在重要性的刺激会分配更多的注意力。
B.当你认为自己掌握了拆取盲盒的规律,多巴胺就会对某些图像、声音形成永久性的提示。
C.我们的大脑会形成这种对预测的期望,是因为自然界中的事物都是遵循某种规律的。
D.对意外收获的期待,对寻找规律的渴望,这些本能可能会让我们走向事情糟糕的一面,所以我们要去除它们。
【答案】21.D 22. 以《阿甘正传》台词引出当下年轻人追捧盲盒行为,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引出本文说明对象——盲盒令人上瘾的原因/引出下文对盲盒令人上瘾的原因的分析。 23.“通常”是“在一般情况下”的意思。说明了在多巴胺的作用下,人类在一般情况下对不可预见的事件有一种预测的成瘾性,但不排除有特殊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4.②段。因为这个材料具体真切地说明了大脑对意料之外的奖赏释放的多巴胺比意料之中的奖赏释放的多。能够证明大脑通过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来奖励某些意料之外的行为。 25.B
【解析】21.本题考查引号的作用。
根据①段“为什么盲盒总能收获一代代年轻人的喜爱”和②段“这要先从我们的大脑说起”等可知,标题中“上瘾密码”的意思是盲盒让人喜欢的原因,因此,这里的引号具有特殊含义的作用。
故选D。
22.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根据①段“‘人生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块(巧克力)是什么味道。’电影《阿甘正传》中的这句经典台词,如今也适用于形容当下年轻人追捧各种盲盒的行为”可知,用《阿甘正传》台词引出当下年轻人追捧盲盒行为,能够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根据①段“为什么盲盒总能收获一代代年轻人的喜爱?”,结合②段“这要先从我们的大脑说起”可知,引出本文说明对象——盲盒令人上瘾的原因探讨(或分析)。
23.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
第④段“在多巴胺的作用下。人类通常对不可预见的事件有一种预测的成瘾性”加点词“通常”的意思是“一般情况下”,这里意在说明在多巴胺的作用下,人类在一般情况下对不可预见的事件有一种预测的成瘾性,但不包括所有情况,也不排除有特殊情况;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24.本题考查说明材料回归。
根据材料“实验人员发现,在猴子预期只能喝到一口果汁的情况下,……而在于有多少果汁是意料之外的”可知,内容是猴子在意料之外喝到果汁,分泌的多巴胺会增加,在意料之中喝到果汁,分泌的多巴胺趋于平稳;结合②段“在我们的大脑中,有一个‘奖赏机制’,大脑通过释放更多的多巴胺来奖励某些意料之外的行为”可知,材料能证明这个观点,因此,应放在②段。
2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A.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根据②段“大脑之所以会这样突然释放额外的多巴胺,是为了让大脑对新奇的、具有潜在重要性的刺激分配更多的注意力”可知,选项弄反了因果关系;
C.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根据⑤段“我们的大脑之所以会形成这种对模式的期望,是因为自然界中的很多事物的确是遵循某种规律的”可知,大脑会形成“对模式的期望”,而非“对预测的期望”;
D.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根据⑥段“对意外收获的期待,对寻找规律的渴望,这些都是我们的本能。因此,这件事情本身并不存在对和错,就看发生在哪里”“但是不停地花钱买盲盒,对新奇的网络游戏着迷,却会让我们走向事情糟糕的一面”可知,“意外收获的期待,对寻找规律的渴望,这些本能”本身并不存在对和错;导致“走向事情糟糕的一面”的原因是“不停地花钱买盲盒,对新奇的网络游戏着迷”。另外,“我们要去除它们”属于望文生义,原文没有之一说法;
故选B。
(七)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鸟儿恋上黄河口
①入冬以来,山东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的景色更像风光影片精美的画面——水波荡漾之间,片片浅滩上芦花如雪,成群的候鸟或惬意漫步,或展翅翱翔,动听的鸣叫声此起彼伏。
②黄河从山东东营汇入渤海,其冲积而来的黄河三角洲拥有暖温带完整的湿地生态系统。1992年,这里设立了总面积15.3万公顷的国家级保护区,在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13年,黄河三角洲湿地被国际湿地公约组织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2018年,东营跻身全球首批“国际湿地城市”之列。
③丹顶鹤步履优雅,白鹤、疣鼻天鹅和白琵鹭正低空盘旋,性格孤僻的东方白鹳除了外出觅食,多数时候一雌一雄静静地守在巢穴里……
④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负责人说,保护区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二级保护鸟类65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每年有数百万只鸟儿经由这里迁徙,其中一部分甚至在此越冬和繁殖。
⑤“这里是鸟儿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有‘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迁徙高峰期异常繁忙。”全球9条鸟类迁徙路线中,东亚——澳大利亚和环西太平洋2条线路经过黄河三角洲。
⑥去年以来,黄河三角洲陆续发现了白鹈鹕、勺嘴鹬等珍稀鸟类。但在科研人员看来,国家一级保护鸟类东方白鹳是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见证,它们最早只是在迁徙中途经黄河三角洲,2003年开始在此筑巢,2005年首次野外繁殖2巢7只幼鸟。观察显示,今年东方白鹳繁殖雏鸟120巢324只,累计繁殖2278只。“根据我们掌握的资料,这里无疑是东方白鹳全球最大繁殖地。”
⑦保护区既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又主动作为、科学作为。比如,东方白鹳喜欢在高大的乔木筑巢产卵孵化雏鸟,而黄河三角洲没有这一类乔木,经过认真研判,保护区为东方白鹳搭建了115个人工巢,事实证明这种做法见效了。高高的水泥杆上,直径2米多的鸟巢颇为醒目。
⑧与此同时,自2002年以来,当地利用黄河调水调沙的有利时机生态补水,先后实施东方白鹳、黑嘴鸥等关键物种栖息地保护工程,鸟类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
⑨“水是湿地的生命,有水有鱼、有鱼有鸟。”连续多年的补水有效遏制了湿地退化等现象,生态得到修复,湿地生物多样性稳定增长,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鸟儿到这里栖息繁衍。据山东黄河河务局介绍,刁口河是黄河1976年改道前的流路。2010年至今,这条流路生态补水达3.81亿立方米。
⑩由于对繁殖地要求苛刻,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嘴鸥常常被视为湿地生态环境变化的指示物种,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1992年,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首次发现2处黑嘴鸥繁殖地,此后其种群不断扩大,今年春天的调查显示,其繁殖种群首次超过1万只。
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野生动物、植物分别达到1630种和685种。保护区坚持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宜林则林、宜湿则湿,2017年以来保护区湿地面积增长了12.3%、188平方公里。
据了解,由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等8处自然保护地整合而来的黄河口国家公园,已进入创建实施阶段。本着打造全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的目标,当地正扎实推进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促进生态系统更加健康,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
26.“鸟儿恋上黄河口”的“恋”体现在哪些方面?
27.结合画线句“这里是鸟儿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有‘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迁徙高峰期异常繁忙。”说说本文的语言特点。
28.举例本文使用的一种说明方法及作用。
29.根据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家拟在黄河三角洲建设黄河口国家公园,这是我们东营人的福音。你对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有何建议?请提出两条。
【答案】26.①栖息在黄河口湿地公园的鸟儿种类增多,“保护区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②数量增加,“每年有数百万只鸟儿经由这里迁徙,其中一部分甚至在此越冬和繁殖”。③黄河口湿地公园是鸟儿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还有鸟儿在这里筑巢繁殖;④成群的候鸟或惬意漫步,或展翅翱翔,动听的鸣叫声此起彼伏。 27.生动性。“中转站”是鸟儿从这里迁徙到其它地方必经之地,可见这里地理位置之重要;“国际机场”形象说明了鸟儿在这里或停歇,或越冬。这两个词形象地说明了黄河口湿地在鸟类迁徙中的重要作用,体现本文语言的生动性。 28.列数字。“野生动物、植物分别达到1630种和685种”一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 29.(1)政府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制定黄河口国家公园保护措施,依法管理。
(2)政府要加大对黄河口国家公园的投入,健全设施,提高对鸟类的保护力度。
(3)保护区坚持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宜林则林、宜湿则湿。
(4)推进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促进生态系统更加健康,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
【解析】26.本题考查理解与概括。
结合第①段“水波荡漾之间,片片浅滩上芦花如雪,成群的候鸟或惬意漫步,或展翅翱翔,动听的鸣叫声此起彼伏”可概括出:成群的候鸟或惬意漫步,或展翅翱翔,动听的鸣叫声此起彼伏。
结合第④段“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负责人说,保护区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二级保护鸟类65种”可概括出:栖息在黄河口湿地公园的鸟儿种类增多,“保护区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
结合第④段“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每年有数百万只鸟儿经由这里迁徙,其中一部分甚至在此越冬和繁殖”可概括出:数量增加,“每年有数百万只鸟儿经由这里迁徙,其中一部分甚至在此越冬和繁殖”。
结合第⑤段“这里是鸟儿迁徙的重要中转站,有‘鸟类国际机场’的美誉,迁徙高峰期异常繁忙”可概括出:黄河口湿地公园是鸟儿迁徙的重要中转站,还有鸟儿在这里筑巢繁殖;
27.本题考查分析语言特点。中转站是指拥有将旅客、货物或信息进行临时停放处理并完成其转运输送功能的特定场所或网站,同时泛指各种事物的中间环节。结合第④段“每年有数百万只鸟儿经由这里迁徙,其中一部分甚至在此越冬和繁殖”分析,划线句中“中转站”指鸟儿从这里迁徙到其它地方必经之地,可见这里地理位置之重要;“国际机场”形象说明了鸟儿在这里或停歇,或越冬繁殖。“重要中转站”“鸟类国际机场”形象地说明了黄河口湿地在鸟类迁徙中的重要作用,体现本文语言的生动性。
28.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如: 段“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也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野生动物、植物分别达到1630种和685种。护区坚持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宜林则林、宜湿则湿,2017年以来保护区湿地面积增长了12.3%、188平方公里”一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是我国沿海最大的新生湿地自然植被区。野生动物、植物种类繁多”。
再如,第④段“黄河三角洲生态监测中心负责人说,保护区鸟类由建区时的187种增加到现在的371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25种、二级保护鸟类65种。38种鸟类数量超过全球总量的1%”。运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方法,准确而又清晰地说明了“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区”的重要作用。
2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
由第②段“1992年,这里设立了总面积15.3万公顷的国家级保护区,在保护新生湿地生态系统和珍稀濒危鸟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可提出建议:政府要根据国家相关法律制定黄河口国家公园保护措施,依法管理。
由第⑦段“保护区既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又主动作为、科学作为。比如,东方白鹳喜欢在高大的乔木筑巢产卵孵化雏鸟,而黄河三角洲没有这一类乔木,经过认真研判,保护区为东方白鹳搭建了115个人工巢,事实证明这种做法见效了。高高的水泥杆上,直径2米多的鸟巢颇为醒目”可提出建议:政府要加大对黄河口国家公园的投入,主动作为、科学作为。健全设施,提高对鸟类的保护力度。
由第 段“保护区坚持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宜林则林、宜湿则湿,2017年以来保护区湿地面积增长了12.3%、188平方公里”可提出建议:保护区坚持用生态的办法治理生态,宜林则林、宜湿则湿。
由第 段“本着打造全国首个陆海统筹型国家公园的目标,当地正扎实推进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促进生态系统更加健康,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可提出建议:推进一系列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促进生态系统更加健康,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性。
(八)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猫主子”咕噜咕噜
①每一位“猫奴”都遇见过这种情况,自己家的猫咪经常会对着自己发出一种咕噜咕噜的叫声,这种声音有时候会出现在你抚摸它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在你喂它食物的时候。在倾听猫咪这温柔、令人慰藉的赞赏声时,我们不禁疑惑:猫咪为什么要发出咕噜声呢?
②咕噜声是猫咪的一种交流方式,是友好、合群的表示。发出咕噜声是因为它们感到快乐和满足,就和人类发出笑声一样。德国动物行为学家保罗 莱豪森表示,咕噜声是猫相互交流的一种方式,用以表明自己并无恶意。比如,当小猫受到母猫宠爱或母猫给小猫喂奶的时候,它们都会发出咕噜咕噜的声音,小猫的咕噜声可能代表很满足和很舒服的意思,而母猫则传达了安慰小猫的心情。
③在研究咕噜声之前,我们要先了解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其实,声音是振动在介质中的传播。就像小提琴上的琴弦,你轻轻拨一下,琴弦就会振动,振动就会发出声音。振动的快慢用频率来衡量,单位为赫兹(Hz),即每秒钟完成周期性振动的次数。猫的咕噜声也是同样的道理,它是由隔膜和喉头的运动产生的。这些肌肉的颤搐使声带快速发生宽窄变化,使附近的空气分子也以同样的频率振动。
④科学家通过分析频率构成来研究猫的咕噜声。动物研究小组发现,和小提琴琴弦的发声原理一样,一只正在发出咕噜声的猫能同时发出许多不同频率的声音,比如25Hz、50Hz和100Hz。当然,声音的音高会随着频率的增加而升高。生物声学研究者伊莎贝拉 冯 穆根塔勒研究发现:20Hz到140Hz之间的频率对动物骨骼愈合、伤口治疗和肌肉生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猫科动物咕噜声的频率正好在促进骨骼生长合成的代谢频率范围内。虽然有大量证据可以证明,恰当的振动或咕噜声能够加快骨骼愈合的速度,加强骨强度,但在学界,这目前仍是一种有待继续研究与证明的假说。包括我在内的许多研究者支持这一假说,我们很容易发现猫很少患有骨骼和肌肉疾病,并且受伤后康复速度惊人。也许咕噜声就是猫咪拥有“九条命”的秘密所在。
⑤猫的不同频率的咕噜声有不同的含义。英国萨塞克斯大学动物沟通专家卡伦 麦库姆博士通过分析咕噜声录音发现,猫的咕噜声可以分为两种:慵懒舒适的表达和饥饿觅食的表达。慵懒舒适的猫发出的咕噜声大致处在25至100赫兹之间,而饥饿觅食的猫发出的咕噜声,有一个300多赫兹的峰值。但猫的咕噜声并不是语言。在语言中,声音和意义是,一一对应的。大多数专家认为,真正的语言还有语法,这样词语才能组成句子,而且词语的顺序也会影响句子的意思。
⑥虽然科学家对猫的咕噜声做了许多研究,但我们了解得仍然不够透彻。我们知道这种声音听上去什么样,但目前我们仍然不能完全确定它们为什么发出咕噜声。也许,最后的真相是:“猫主子”并不是因为开心而咕噜,而是为了安慰自己不得不被人类乱摸了无数次的头。
30.从选文看,作者认为猫咪的咕噜声有何作用?
31.选文第①段有何作用?
32.第④段加点的“也许”有何作用?
33.第⑤段画线句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30.咕噜声是猫咪的一种交流方式,是友好、合群的表示;促进骨骼生长合成;表达慵懒舒适或饥饿觅食。 31.由日常生活中猫咪的咕噜声写起,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2.“也许”表示不确定,由上文可知咕噜声能够加快骨骼愈合的速度,加强骨强度目前仍是一种假说,这个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3.分类别、列数字,条理清晰、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猫咪咕噜声的两种含义以及频率构成特征。
【解析】3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提炼。
根据第②段“咕噜声是猫咪的一种交流方式,是友好、合群的表示。发出咕噜声是因为它们感到快乐和满足,就和人类发出笑声一样”可知,咕噜声是猫咪的一种交流方式,是友好、合群的表示;
根据第④段“20Hz到140Hz之间的频率对动物骨骼愈合、伤口治疗和肌肉生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猫科动物咕噜声的频率正好在促进骨骼生长合成的代谢频率范围内”可知,咕噜声能够促进骨骼生长合成;
根据第⑤段“猫的咕噜声可以分为两种:慵懒舒适的表达和饥饿觅食的表达”咕噜声可以表达慵懒舒适或饥饿觅食。
31.本题考查首段作用。
根据“每一位‘猫奴’都遇见过这种情况,自己家的猫咪经常会对着自己发出一种咕噜咕噜的叫声,这种声音有时候会出现在你抚摸它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在你喂它食物的时候”可知,开头由日常生活中猫咪的咕噜声写起,引起人们的共鸣,引出本文的说明内容;根据“在倾听猫咪这温柔、令人慰藉的赞赏声时,我们不禁疑惑:猫咪为什么要发出咕噜声呢?”可知,发出疑问:猫咪为什么发出咕噜声呢?从而引出下文,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2.本题考查词语作用。
“也许”表示不很肯定;根据第④段“虽然有大量证据可以证明,恰当的振动或咕噜声能够加快骨骼愈合的速度,加强骨强度,但在学界,这目前仍是一种有待继续研究与证明的假说”可知,咕噜声能够加快骨骼愈合的速度,加强骨强度目前在学界仍是一项假说,运用“也许”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谨性。
33.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第⑤段“猫的咕噜声可以分为两种:慵懒舒适的表达和饥饿觅食的表达”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慵懒舒适的猫发出的咕噜声大致处在25至100赫兹之间,而饥饿觅食的猫发出的咕噜声,有一个300多赫兹的峰值”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先说猫咪的咕噜声分为两类,再分别说明两类的具体情况,条例清晰,易于理解,准确的说明了猫咪不同频率的咕噜声所包含的不同的含义以及频率构成的特点。
(九)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量子卫星通信
崔金泰
①2016年8月16日,我国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量子卫星——“墨子”号。它的成功发射,把量子实验从地面搬上太空,从而构建一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和科学实验体系,这必将开创安全通信的新时代。
②量子卫星之所以能保障通信安全可靠,是因为量子卫星让信息传递者和接受者交换令信息无法被破解的量子秘钥,而这个秘钥利用量子的奇异特性实现的,它是“量子纠缠”。
③20世纪80年代初,法国科学家阿兰 阿斯佩首次用实验证实了“量子纠缠”现象的存在。这里所说的“量子纠缠”,是指在两个处于“纠缠态”的微观粒子中,无论它们相距多么远,若对其中一个的特性进行任何修改,那么就像孙悟空和其分身“心有灵犀”一样,都会立即在另一个粒子上出现反应并做出相应改变。利用这种特性产生的量子密钥,就可以保证任何外人都无法破解通信密码。因为量子密钥一旦被截获或被测试,其状态就会立即发生改变。有人对此用“肥皂泡”作了形象的比喻:如果有人尝试在信息传播中拦截,那就像碰到了肥皂泡,而肥皂泡一碰就会破灭 。
④那么,天地之间是如何进行量子通信的呢?具体来说,先将量子信号从地面发射并穿透大气层,卫星接收到量子信号并按需要将其转发到另一特定卫星,即量子卫星上;量子信号再从量子卫星上穿入大气层到达地球某个角落的指定接收地点。 量子信号的携带者光子在外层空间传播时几乎没有损耗, 在技术上能实现纠缠光子在穿入大气层后仍然保持其纠缠特性,那么 可在量子卫星帮助下实现全球化量子通信。
⑤“墨子”号量子卫星通过使用信息加密技术,使其可以在相距数千千米的通信者之间分发量子密钥。这颗卫星开始是在北京和乌鲁木齐之间分发量子密钥,然后还计划向奥地利发送量子密钥。它的预定目标是,在两年内利用卫星建立一个可靠、不会被破解的通信网络,并为建立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奠定基础。
⑥在量子卫星未发射之前,我国多家企业已将量子密钥分发技术投入市场,并在银行之间或政府机构之间建立了这类网络。但是这些光纤网络只能在数十千米的距离内发挥作用,再远就不行了。因为在地面传输信息时,光子通过空气和光纤时会被分散和吸收,从而对网络的干扰较大。有了量子卫星后,由于光子在太空中传播几乎没有损耗,因而量子卫星开展的量子通信实验距离为1200千米,远远超过了陆地上300千米的最远距离。
⑦总之,量子卫星不仅是一种全新的加密通信手段,并将成为新一代信息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关键技术和日益普遍的电子服务安全基石,成为保障未来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
34.阅读全文,说说文章主要从哪些方面来介绍量子卫星的。
35.第③段“利用这种特性产生的量子密钥,就可以保证任何外人都无法破解通信密码”中的“这种特性”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36.第④段“量子信号的携带者光子在外层空间传播时几乎没有损耗”中的“几乎”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37.分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38.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 )
A.我国第一颗量子卫星用“墨子”命名是对墨子科学精神的传承,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弘扬。
B.第④段横线处填写“由于、如果、就”三个词比较合适。
C.量子卫星能保障通信安全可靠的原因是量子卫星让信息传递者和接受者交换令信息无法被破解的量子秘钥。
D.目前,量子卫星作为一种全新的加密通信手段,已经成为我国电子服务的安全基石和保障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
【答案】34.量子卫星成功发射的意义,量子卫星通信原理及优势,量子卫星如何进行通信。 35.两个处于“纠缠态”的微观粒子,无论相距多远,若修改其中一个粒子的特性,那么另一个粒子上立即会出现反应并做出相应改变。 36.“几乎”表示十分接近,起修饰限制作用,表明光子携带量子信号在外层空间传播时损耗非常小,并不是一点没有,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7.运用了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将量子通信与光纤网络通信进行比较,并结合具体的数字说明,突出了量子通信距离远的特点。 38.D
【解析】34.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需要在文章各个部分寻找关键的词语,提取关键的信息来组织表达。
联系第③段中“利用这种特性产生的量子密钥,就可以保证任何外人都无法破解通信密码。因为量子密钥一旦被截获或被测试,其状态就会立即发生改变”的内容可概括为:从量子卫星成功发射的意义介绍量子卫星;
联系第④⑤段中“那么,天地之间是如何进行量子通信的呢?具体来说,先将量子信号从地面发射并穿透大气层,卫星接收到量子信号并按需要将其转发到另一特定卫星,即量子卫星上;量子信号再从量子卫星上穿入大气层到达地球某个角落的指定接收地点”“‘墨子’号量子卫星通过使用信息加密技术,使其可以在相距数千千米的通信者之间分发量子密钥。这颗卫星开始是在北京和乌鲁木齐之间分发量子密钥,然后还计划向奥地利发送量子密钥。它的预定目标是,在两年内利用卫星建立一个可靠、不会被破解的通信网络, 并为建立全球量子通信网络奠定基础”的内容可概括为:从量子卫星通信原理及优势、量子卫星如何进行通信等方面介绍量子卫星。
35.考查代词指代对象的理解。代词指代的对象基本上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需要联系上下文加以概括的;二是原文中找出指代的内容,这种情况,指代的内容一般出现在代词之前,找到后可用其替换代词,通读句子视句意变化与否来检验其正误。“这”代指的一般是上文。结合前文内容来理解,指的是前一句所说的,“在两个处于‘纠缠态’的微观粒子中,无论它们相距多么远,若对其中一个的特性进行任何修改,那么就像孙悟空和其分身‘心有灵犀’一样,都会立即在另一个粒子上出现反应并做出相应改变。”
36.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类题要抓住说明文语言准确这一特点。先说明词语的意思,再说明用了该词句子的意思,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最后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本句中的“几乎”是“差不多”的意思,从范围上加以修饰限制。说明有了量子卫星后,光子在太空中传播的损耗接近于零,并不代表一点没有,若删去,说法过于绝对化,与事实不相符。最后一定不要忘了强调: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37.考查对说明方法的理解及作用分析。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
联系“这些光纤网络只能在数十千米的距离内发挥作用,再远就不行了。因为在地面传输信息时,光子通过空气和光纤时会被分散和吸收,从而对网络的干扰较大。有了量子卫星后,由于光子在太空中传播几乎没有损耗,因而量子卫星开展的量子通信实验距离为1200千米,远远超过了陆地上300千米的最远距离”的内容可知,“1200千米”“300千米”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光纤网络只能在数十千米的距离内发挥作用,再远就不行了”和“有了量子卫星后,由于光子在太空中传播几乎没有损耗,因而量子卫星开展的量子通信实验距离为1200千米,远远超过了陆地上300千米的最远距离”将量子通信与光纤网络通信进行比较,运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作比较并结合具体的数字说明,突出了量子通信距离远的特点,使说明更准确,更科学,更具体,更具说服力。
38.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D.有误,联系第⑦段中“总之,量子卫星不仅是一种全新的加密通信手段,并将成为新一代信息网络安全解决方案的关键技术和日益普遍的电子服务安全基石,成为保障未来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的内容可知,文中并未体现出“已经成为我国电子服务的安全基石和保障信息社会的重要基础之一”;
故选D。
(十)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各题
趣谈航天员失重生活
王凌硕
①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第二课于3月23日下午开课。广大网友在线上观看精彩太空授课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航天员好像变胖了。是因为“太空伙食”太好了吗?其实,真实原因是失重。
②神舟十二号乘组航天员聂海胜对此给出了详细解释:航天员在太空中“变胖”,是一种正常生理反应。因为人失重以后,体液需要重新分布,而且往头部分布得更多一些,所以航天员看上去会显得比较胖。此外,在太空中由于肌肉失去地心引力牵引,还会出现“拉皮”的美容效果。
③航天员陈冬在日记中写道:第一次进入太空,确实感到非常奇特。刚开始,连自己的身体都控制不住,简单的走路也不正常了。还好,有师兄景海鹏在旁边帮忙,慢慢适应了失重环境,也越来越感受到失重给自己带来不少乐趣。
④首先聊聊就餐。在太空,航天员可不能像地面的人们那样轻轻松松地吃喝了。进餐时稍不注意,有些食物碎渣就会到处飘飞,迷眼钻鼻,还容易损坏仪器设备。因此,在航天飞行早期,航天食品都会制成糊状,装进牙膏管一样的容器内,种类也非常单一。
⑤后来,科研人员想方设法改善相关工艺,航天食品的品种和花样因此大增。除了种类繁多的鱼、肉类罐头、面包等,还有中式菜品,如鱼香肉丝、宫保鸡丁等,比西餐更加色香味美。
⑥再说说睡眠。失重环境下,你以为航天员是站着的,其实他们自己认为是躺着的。虽然睡姿不受限制,站着躺着都可以睡,但睡着的宇航员会到处乱飘,如果撞到设备或开关,可能造成险情。所以,航天员需将自己和睡袋固定在舱内。
⑦现如今,我们的空间站已有了独立睡眠区,确保睡觉不受干扰。虽然还要把自己“装进”睡袋,但实现了从“站睡”到“躺睡”的变革。独立的睡眠区能让航天员更放松,享受相对高质量的睡眠,让他们的太空工作和生活更加“元气满满”。
⑧最让人向往的,莫过于航天员可以在空中飘着。但长时间的漂浮状态,会影响航天员的健康。在失重情况下,航天员的心血管系统会发生改变,肌肉容易萎缩,骨量也会减少。随着飞行时间越来越长,失重对航天员身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⑨但航天员总归有一天要再次返回地球生活,如果不采取措施预防或减少这些变化,航天员回到地面后就不能再适应重力环境了。因此,航天员在空间站要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
⑩保持有规律的锻炼,才可以减少失重对航天员的影响。据介绍,对于长期驻留太空的航天员来说,他们一天的运动时间都不少于两个小时。
另外,人们在地面处理起来很简单的事情,在太空中往往都会复杂起来。空间站水资源非常有限,水滴还会四处漂浮,所以洗脸、洗澡、刮胡子等都充满着技术含量:洗脸一般只能用湿毛巾擦,刷完牙要将泡沫集中在纸上统一处理,胡屑要小心装袋,防止水珠、泡沫、胡屑四处乱飞。当然了,在地面时,设计师已对洗发液、牙膏、刮胡刀、澡池等都进行了特别设计。
比如在太空理发,就首先要把身体固定好,还需要一种特殊的理发装置——吸尘式理发器,即在理发器的后面连接一个能产生负压、类似于吸尘器的装置。理发器快速将头发剃下来后,吸附装置便把发屑全部吸入所连接的软管中。
听到这些趣事,您是否觉得航天员的太空生活并非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而是处处充满着挑战呢?
仰望头顶的璀璨群星,就让我们向一直默默坚守在空间站的航天员们送去真挚的祝福和敬意吧!
39.选文第①段画横线句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0.选文第⑤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1.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⑦段加粗词语的表达效果。
42.2022年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细心的小唯在网络上观看神舟十三号返回直播时发现,三位航天员出舱后都是半躺在座椅上被人抬出来的,请你结合选文内容告诉小唯这个现象的原因。
【答案】39.采用设问的形式,引出文章的说明对象——航天员的失重生活,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40.运用了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列举航天食品的多个品种,同时将我国的航天食品与西餐进行对比,具体形象地凸显出我国航天食品的美味,及其种类之多。 41.“元气满满”在文中指相对高质量的睡眠让航天员精神更加饱满,体现了文章的趣味性,增加语言的生动性,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2.航天员在太空长时间失重的情况下,心血管系统发生改变,肌肉萎缩,骨量减少,刚返回地球时,无法快速适应重力环境。
【解析】39.考查分析句段作用。画线句自问自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引出了本文的说明对象——航天员的失重生活,设问能够突出重点,引发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40.考查分析说明方法。本段列举了一些我国的航天食品,这是举例子。“比西餐更加色香味美”与西餐进行了对比,这是作比较。两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具体突出地说明了我国航天食品的品种和花样种类之多。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41.考查说明文语言。“元气满满”的含义是“精神饱满,健康向上”,用在此处是说明宇航员的睡眠达到了从“站睡”到“躺睡”的变革,此变革使宇航员的太空工作和生活更加精神饱满,健康向上,这一词语的使用体现了文章的趣味性,增加语言的生动性,能够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42.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⑧段中的“在失重情况下,航天员的心血管系统会发生改变,肌肉容易萎缩,骨量也会减少。随着飞行时间越来越长,失重对航天员身体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和第⑨段中的“航天员回到地面后就不能再适应重力环境了”可得:航天员在太空长时间失重的情况下,心血管系统发生改变,肌肉萎缩,骨量减少,刚返回地球时,无法快速适应重力环境。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各题。
饮食不宜过烫
①口腔食道都怕烫,热饮热食有损伤。上皮增生会恶变,吃饭喝汤不要忙。温度对人具有诸多微妙作用。生命在进化中都有自身最适合的温度,进化程度越高,要求最佳适宜温度越严格。人体体温在37℃左右时,代谢活动处于最佳状态,人体细胞对高温的耐受性比低温差。热对肿瘤细胞也产生微妙的生物学作用,许多试验证明,肿瘤细胞的致死温度临界点为42.5℃~43℃,在此温度范围内,延长加温时间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由此产生了温热疗法治疗肿瘤。
②但是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的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又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就是说有可能某些黏膜上皮的肿瘤是“烫”出来的。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一日数遍;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且要趁热饮用;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当然,肿瘤的发生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流行病学调查,太行山区成为食管癌高发区除热食外,还与饮食特点如粗、快、硬等有关。
③研究发现,人体在37℃左右的情况下,口腔和食管的温度多在36.5℃~37.2℃,最适宜的进食温度在10℃~40℃左右,一般耐受的温度最高为50℃~60℃。当感到很热时,温度多在70℃左右。经常热食的人,在温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觉得烫,但是在接触75℃左右的热食、热饮时,娇嫩的口腔、食管黏膜会有轻度灼伤,灼伤的黏膜表层会及时脱落、更新,基底的细胞会迅速增生、更新、补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细胞速度如异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发生变异,最终产生不良后果。另外,由于黏膜在热刺激不断增加的情况下会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热刺激反应会越来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经反射本来就很迟纯,这样会越来越不怕热,越不怕热会越敢吃烫的东西,而吃得越烫,口腔黏膜会越增厚。如此恶性循环,人会不由自主地接受越来越严重的灼伤刺激。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研究人员发现,食管癌往往合并有食管炎,食管炎往往比食管癌早10年。
④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食物太烫,在口腔存在时间偏短,刺激唾液分泌减少,以及唾液与食物混合过程不充分,这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
⑤饮食过烫,不论从防癌或一般饮食卫生角度看,都属于不良的生活习惯。应努力纠正,尤其是那些有食管贲门癌家族史的人,更应早日改弦易辙。
⑥清淡温凉吃美味,食不过烫保平安。
43.文章用四句打油诗开头,有什么作用?
44.细读全文,说一说“热饮热食”对人体有哪些危害?(答出三点即可)
45.第②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46.文章第②段中加点的词“可能”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答案】43.概括了热饮热食的危害,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自然地引出了下文。 44.危害有:容易发生癌变;不利于饮食的消化吸收;难以细品食物的美味。 45.举例子,具体列举了新疆、东南沿海、太行山区的人们喜喝热饮,有力的说明了食道癌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说明饮食不宜过烫。 46.不能删去,可能表示推测,也许;文中指一些地区食管癌、贲门癌、口腔癌也许与热饮热食有关,删除后变成一定有关,这与事实不符。“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解析】43.本题考查开头的作用。
文章用四句诗开头,读来朗朗上口,可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用“热饮热食有损伤”和“上皮增生会恶变”概括了热饮热食的危害,告诫人们“吃饭喝汤不要忙”,自然地引出了下文的说明。
4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概括。
从第③段的“这种刺激带来的损伤还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这种食管炎有时伴有间变细胞,有人提示这有可能是癌前病变之一”可知,“热饮热食”容易发生癌变;
从第④段的“热饮热食不但与肿瘤的发生有关,而且对食物的消化吸收也不利”可知,“热饮热食”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从第④段“另外,温热刺激能掩盖味觉的充分体验,往往难以细细品味各种食物的美味”可知,“热饮热食”会影响品味食物的味觉,难品美味。
45.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列举“我国新疆哈萨克族居住的地区喜欢饮用热奶茶”“东南沿海潮汕地区的居民喜喝‘功夫茶’”“太行山区的人们习惯于趁热喝大碗粥”的事例,这里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这些地区都是我国食管癌的高发区”,从而说明了食道癌可能与热饮热食有关,说明饮食不宜过烫。
46.本题考查说明文语言特点。
首先明确态度:不能删去,然后结合文本分析原因。“可能”一词表推测,说明癌症“与热饮热食有关”是一种推测,这种推测是建立在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的,也可能没关。如果去掉“可能”就表明确实有关了,缺乏更准确的科学依据,因此不能删除。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十二)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现在已知的鸟类有9775种,其中约4000种是候鸟。在这9775种鸟类中已有1212种灭绝,占所有鸟类的约1/8,此外,还有179种鸟类面临严重成胁,344种面临高度灭绝危机,688种鸟类目前已非常罕见。
②多么令人惊心动pò( )的残忍和数字!殊不知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
③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即便是小小的麻雀每年也能捕食许多害虫。燕子能吃苍蝇、飞蛾和蚊子:啄木鸟能吃天牛幼虫:灰喜鹊能吃松毛虫等。1只大山雀在繁殖季节每天喂小鸟100余次,平均每窝按3只小鸟喂食,再加上大鸟自己的捕食,一天能消灭害虫400—500条,一窝大山雀在喂养幼鸟期间就可消灭害虫10000余条。在欧洲1000只紫翅椋乌在繁殖期间能消灭22吨蝗虫,而1吨蝗虫一天的食物量与2500人一天的食物量相当。猫头鹰和鹰等猛禽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对控制农业、林业鼠害以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着重要的贡献。猫头鹰的食物中99%是啮齿类动物,1只猫头鹰一个夏季所消灭的老鼠,相当于保护了1吨粮食:1年所吃掉的老鼠等于保护了一两万斤粮食。以此观之,每年鸟儿吃掉害虫保护的粮食足以供给地球上的人们吃好几个月。
④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它们与其他动、植物共同生活、相互依存。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与其伴生的90种昆虫消失,35种植物消失,2至3种鱼类消失。在鸟类与植物的共生关系中有一种特别重要的依存关系,即许多植物的种子是靠鸟类来播散的。雁鸭类、鸠鸽、啄木鸟、乌鸦等,是植物种子的重要播散者,而且,很多植物种子经过鸟类消化后,更容易萌生和成长。蜂乌、食蜂鸟太阳鸟、啄花鸟、锈眼鸟、鹦鹉等鸟类嗜食花蜜,对有花植物的传粉有重要而不可替代的作用。
⑤海鸟眼晴的盐腺,能把喝下去的海水中的盐分排出,据此人们就能把地球上占总水量97%的海水进行淡化。未来飞机的设计可以模仿蜂鸟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及掉头等特性。还有一些鸟类能飞越几千米的高空而保持脑血管供血畅通,不会缺氧,这也为人类提供了在供氧不足的高原环境中正常生活和延长生命的重要线索。
⑥鸟类每天吸入大量的空气,进食相当于其体重的食物。在呼吸和进食的同时,鸟类具有较强的收集有害物质的功能,空气和食物如果被污染,通过收集和分析鸟类胃内容物的方法,就可知道环境的污染状况。
⑦鸟类被直接利用那就是为人类提供衣食、医药、役用和观赏等生活之需等,事实上今天的人类几乎已经离不开鸟类。
⑧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挥霍以及对生物栖息地的不断破坏,人类身边的自然世界正在恶化和消失。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等占11%,破坏环境和大量捕杀鸟类,最直接的后果是人类将要忍饥挨饿。而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也消失,甚至秧及鱼类。例如,每两种鸟类灭绝,必然有一种哺乳动物随之消亡。失去了这些为数众多的生物资源,人类的生存将变得越来越拮据。更严重的是,如果大量植物随着鸟儿的消失而灭绝,人类生存就会陷入万劫不复危机。
⑨人类不是不可以利用鸟类来满足人们的生存需求,但与此同时也需要积极地保护鸟儿的生物多样性资源。正如人与人体内的微生物群落的关系一样,人与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同样也是一个共生体,如果人类保护包括鸟类在内的其他动物和植物,人类也就在为自己铺就永续生存之道。保护鸟类和其他动植物,也就是在保护人类自己。
47.看拼音写汉字。
惊心动pò( )
48.从全文看,作者围绕“鸟类”依次说明了鸟类濒危的现状、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三部分内容。
49.第⑧段划线句用了_________的说明方法,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50.下面这段话应该放回原文的哪两个段落之间?为什么?
“渡渡鸟和大颅榄树原本是毛里求斯的两种珍贵特产。但是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最后彻底消失了。今天人们才知道,大预榄树的种子必须靠渡渡鸟消化过后才能发芽,没有了渡渡鸟对大颅榄树种子的首先孕育和催化大颅榄树就再也不会生儿育女和繁衍后代。”
51.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世界上大部分的鸟儿都可以捕食害虫。
B.猫头鹰等大多以老鼠等啮齿类动物为食的猛禽,对控制农业及危险疫病的传播,有重要的贡献。
C.飞机的设计通过模仿蜂鸟实现了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及掉头等特性。
D.人类与其他动物和植物是一个共生体,保护他们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答案】47.魄 48. 鸟类对人类的作用和意义 鸟类濒危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49. 列数字 具体准确的说明了随着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大量挥霍以及对生物栖息地的不断破坏,人类身边的自然世界正在恶化和消失。 50.④⑤之间。因为该段例举大颅榄树因渡渡鸟的灭绝而消失的事例,承接上文具体清楚地说明有些植物种子经过鸟类消化后,才更容易萌生和成长,体现了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它们与其他动、植物相互依存的特点。 51.C
【解析】47.本题考查字形。
惊心动魄:jīng xīn dòng pò,原形容作品的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4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根据选文第①段“现在已知的鸟类有9775种,其中约4000种是候鸟……688种鸟类目前已非常罕见”概括可得:鸟类濒危的现状;
根据选文第②段“殊不知人类的好日子很大程度上是通过鸟类的多种功能和作用来实现的”、③段“世界上85%以上的鸟类可以程度不同地捕食害虫,即便是小小的麻雀每年也能捕食许多害虫”、④段“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⑤段“海鸟眼晴的盐腺……延长生命的重要线索”、⑥段“通过收集和分析鸟类胃内容物的方法,就可知道环境的污染状况”、⑦段“鸟类被直接利用那就是为人类提供衣食、医药、役用和观赏等生活之需等,事实上今天的人类几乎已经离不开鸟类”等内容概括可得:鸟类对人类的作用和意义;
根据选文第⑧段“鸟类濒临灭绝的原因中,栖息地破坏和改变占60%,人类捕杀占29%,外来物种竞争、国际贸易、污染等占11%”“破坏环境和大量捕杀鸟类,最直接的后果是人类将要忍饥挨饿。而每消失一种鸟类,意味着大量的植物和动物也消失,甚至秧及鱼类”等内容概括可得:鸟类濒危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综上,作者围绕“鸟类”依次说明了鸟类濒危的现状、鸟类对人类的作用和意义和鸟类濒危的原因及严重后果。
49.本题考查说明方法及作用。
根据画线句中的“60%”“29%”和“11%”可知,这里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具体准确的说明了鸟类濒临灭绝的各类原因所占的比例数,意在说明人类行为破坏鸟类栖息地,导致鸟类数量锐减是导致鸟类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
50.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细读材料,根据所给材料“但是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树也渐渐稀少,最后彻底消失了。今天人们才知道,大预榄树的种子必须靠渡渡鸟消化过后才能发芽”可知,本段所写为大颅榄树因渡渡鸟的灭绝而消失的事例。正好紧承第④段中的“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这一部分内容。所以本段应放在第④段之后作为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进一步说明“鸟儿能够维护生物多样性”这一观点,故本段文字应在④⑤段之间。
5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C.有误,根据选文第⑤段“未来飞机的设计可以模仿蜂鸟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及掉头等特性”可知,飞机模仿蜂鸟实现垂直起降、空中悬停及掉头等特性还未实现,在当前只是一种设想,选项表述有误;
故选C。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