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亚洲文明之约(课件)-【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共6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节 亚洲文明之约(课件)-【大单元教学】2022-2023学年七年级地理下册同步备课系列(人教版)(共6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1.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3-01 08:35: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2张PPT)
课程标准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描述某大洲的地理位置,并依据大洲地理位置特点,判断大洲所处热量带和降水的空间分布概况。
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简要归纳某大洲的地形、气候、人口、经济等地理特征。
学习目标
1.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并掌握描述某大洲地理位置的方法。
2.归纳总结亚洲的地形、气候、水系的特点,并能简要分析其相互关系。
3.根据亚洲的描述、分析方法,完成对其他大洲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探索学习。
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
四大文明古国——古印度
四大文明古国——古代中国
东南亚古文明代表——高棉帝国
(图为吴哥窟)
《山海舆地全图》
亚洲有哪些古文明?
亚洲文明之约
古文明分布在什么地方?
亚洲有哪些文明发展的优势条件?
古文明的现状与未来?
亚洲在哪里?
亚洲文明之约
印度河畔
文明璀璨
日出东方
文明之源
01
02
东南明珠
暹罗高棉
04
03
两河流域
文明摇篮
日 出 东 方
文 明 之 源
(亚洲的地理位置与自然环境)
第一篇章
  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在北京“鸟巢”举行。这是交响互动大合唱《我们的亚细亚》。
公元前2000年,地中海东岸出现了一个新民族——腓尼基人。他们具有非常卓越的航海本领。腓尼基人为了在海上进行大规模的频繁的活动,首先必须明确方向。
为此,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泛称为“Asu”(亚细亚)意思是 “太阳升起的地方”;反之,将爱琴海以西的全部地区,统一称为“Ereb”(欧罗巴),意思就是“太阳落下的地方”。
我们的亚细亚
亚欧大陆
5000多万千米
第一大陆
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河
里海
大高加索山
黑海
土耳其海峡
亚洲地理位置
亚 洲
亚洲
4400多万千米
第一大洲
亚洲地理位置
亚洲 = 非洲 + 南极洲
一、亚洲主要位于 半球, 半球。
东 北
亚洲地理位置
23.5°N
66.5°N
二、纬度位置
亚洲纬度范围: ,
大部分位于 带。
10°S-80°N
北温
跨寒、温、热三带
世界上跨纬度最广的大洲
亚洲地理位置
亚洲地理位置
亚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根据右图对比七大洲的东西距离。
亚洲跨东西距离最长
非洲
23.5°N
66.5°N
三、海陆位置
圈画亚洲周边的海洋和大洲。
海洋:东临太平洋
北临北冰洋
南临印度洋
1
2
3
亚洲地理位置
23.5°N
66.5°N
三、海陆位置
圈画亚洲周边的海洋和大洲。
陆地:西与欧洲相连
西南隔苏伊士运河与非洲相望
东北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东南与大洋洲隔海相望
1
2
3
5
6
7
4
亚洲地理位置
亚洲东部四季轮转、风景变换
亚洲西部荒漠无边,黄沙漫漫
亚洲东南部常年炎热,植被旺盛
亚洲北部气候严寒,千里冰封
亚洲地理位置
亚洲面积广大,各地环境差异显著。习惯上,人们把亚洲分为六部分,请您指图说出六大分区。
亚洲的分区
亚洲地理位置
一、面积广大,世界第一大洲
亚洲文明之约——亚洲之“大”
二、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三、濒临三大洋,邻近四大洲,岛屿众多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喜马拉雅山脉——“雪的故乡”
珠穆朗玛峰——“地球之巅”
死海——“世界的肚脐”
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第三大平原
帕米尔高原——“山结”
亚洲地形
合作探究
1.在图中找出亚洲主要地形:
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帕米尔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等
亚洲地形
合作探究
2.温故知新:
“<200米”的地形一般指 ,约占亚洲面积的 ;
“200-500米”的地形一般指 ,约占亚洲面积的 ;
“500米以上的地形主要包括 和
,约占 。
3.亚洲地形以 为主。
不同海拔高度的陆地占全洲面积的比例
平原
25%(1/4)
丘陵
25%(1/4)
高原
山地
50%
高原、山地(和丘陵)
亚洲地形
合作探究
4.读图分析:
亚洲平均海拔约为 ,除南极洲外,平均海拔排名 ;
亚洲最高海拔为 ,最低海拔为
,相对高度为 ;
在各大洲中,相对高度排名 。
5.亚洲地表起伏 。
世界大洲(除南极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
950米
第一
8848米
-415米
9263米
第一

8848
-415
亚洲地形
合作探究
6.读图分析:
根据亚洲北纬31°地形剖面示意图可知,亚洲地势 ;
根据亚洲东经80°地形剖面示意图可知,亚洲地势 ;
对比图6.9,找出H和K代表的地形区
7.亚洲总体地势特征为 。
世界大洲(除南极洲)陆地海拔高度比较
东西低、中间高
8848
-415
中部高、南北低
西西伯利亚平原、德干高原
中部高、四周低
亚洲地形地势
“辽阔山川,行久致远”
一、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
亚洲文明之约——地形之“复杂”
二、地表起伏大,高低悬殊;
三、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奥伊米亚康(俄文Оймякон),是俄罗斯西伯利亚东北部,该地区曾经测得-71.2℃的最低气温,被称为北半球的“寒极”。
卢特沙漠位于伊朗境内,卫星曾测得这里的最高气温可达71°C(2005年),卢特沙漠被人们称做“烤熟的小麦”
乞拉朋齐位于印度东北部,曾于1960年8月~1961年7月测得年降水量26461.2毫米,被称为世界“雨极”。
吐鲁番盆地位于新疆,最低点海拔-154米。气温高,降水稀少,平均年降水吐鲁番城16.4毫米,托克逊城6.9毫米。
亚洲气候
自主学习
指图说出亚洲主要气候类型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
其他:
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寒带气候(包括苔原气候)
高山高原气候
特征一:气候复杂多样
全球共11种气候类型,亚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
亚洲气候
特征一:气候复杂多样
全球共11种气候类型,亚洲缺失温带海洋性气候
合作探究: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地势
跨纬度广,跨寒、温、热三带
东西距离长,受海洋影响差异大
地形复杂多样
亚洲气候复杂多样
亚洲气候
自主学习
指出亚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
其气候特征为:
温带大陆性气候
特征二:大陆性特征显著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全年降水量少
(冬冷夏热降水少)
亚洲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图
知识回顾:亚洲是世界上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的大洲。
亚洲气候
思考:亚洲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泛的原因?
亚洲是世界是面积最大的大洲(或亚欧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
亚洲温带面积广阔(大部分陆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
亚洲东西距离最长,深居内陆部分面积广。
特征二:大陆性特征显著
亚洲气候
读图回顾:亚洲独有的气候类型是:
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特征三: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气候
特征三: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分析:亚洲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的东部,濒临最大的大洋,海陆差异特别显著。
亚洲气候
特征三:季风气候显著
冬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
亚欧大陆内部
西北风、东北风
寒冷干燥
冬季降水少
亚洲气候
特征三:季风气候显著
夏季风
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
太平洋、印度洋
东南风、西南风
温暖湿润
夏季降水多
一、气候复杂多样,除温带海洋性气候外均有分布;
亚洲文明之约——气候之“多样”
二、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阔;
三、季风气候显著。
亚洲气候
亚洲河流
你了解以下长度世界前十的河流吗?有哪些位于亚洲?
长江长度和流量均居亚洲首位,世界第三。
黄河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开发最早的地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湄公河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东方多瑙河”。
叶尼塞河是俄罗斯水量最大的河流,是流入北冰洋的三大西伯利亚河流之一。
亚洲河流
自主探究
1、在图中找出下列河流,描画其干流(注意流向),并说出它们注入的海洋。
黄河、长江、湄公河
恒河、印度河、
鄂毕河、叶尼塞河、勒拿河
2、观察以上河流的流向有什么特点。
叶尼塞河






黄 河



长 江
印度河
恒河
从中部高原山地流向周围的海洋,总体呈放射状。
亚洲文明之约——大江大河众多
亚洲河流
文明
依水而生,因水而兴
1.关于亚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亚洲河流众多,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注入海洋B.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跨经度最广的大洲C.亚洲季风气候显著,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D.亚洲人口最多,自然增长率居世界第一位
2.2019年5月15日,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会议达到了促进文化交流互鉴的目的。下列建筑景观不属于亚洲的是(  )
当堂检测
A B C D
当堂检测
7月,某考察团从上图中M地出发,按图示路线不跨越任何大洋到达N地,下图是他们沿途考察的四地的气温曲线降水量柱状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考察团所经地区( )A.全部位于东半球、北半球
B.通过亚欧分界地中海C.跨越三大洲、连接两大洋
D.横穿西亚的石油海峡
2.考察团所经四地与其气候统计图对应正确的是( )A.比尔马一②
B.亚历山大一④
C.拉萨一①
D.上海一③
当堂检测
3.考察团在比尔马可能看到的传统民居是( )
4.考察团沿此线考察过程中( )
A.到比尔马附近频繁遭遇暴风雨天气 B.到亚历山大附近看到载歌载舞的黑人兄弟C.到拉萨附近看到远处雪山连绵 D.到上海附近看到大面积落叶阔叶林
A B C D
日出东方,文明之源
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大单元教学
日出东方,文明之源
七年级下册第六章 “我们所在的大洲——亚洲”大单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