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题材的美术作品》
教材分析
《体育题材的美术作品》是人美版初中美术教材九年级下册的第五课,教材内容涉及古今中外绘画、雕塑、设计工艺等各类美术创作。内容组织和图例选取涉及课程标准中提及的: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和综合探索等所有学习领域,参考“学习建议”和“思考讨论”的内容,教材比较侧重于造型表现和欣赏评述。
对于体育运动题材的关注和表现非常符合课程标准中“美术课程需要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基本理念。艺术家对于生活的观察和热爱是他们创作艺术作品基础,教材对于《掷铁饼者》、奥运会赛跑、摔跤等几件古希腊作品的介绍和描述重点放在对于运动员的姿态、动作、协调等方面,同时强调作品带给欣赏者的主观感受。对于几件现代美术作品的描述则比较侧重于美术语言的运用等方面。欣赏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也是美术第四学段教学的重点之一。
教材选取的图例涉及材料也非常广泛,石雕作品、陶罐装饰、金属材料、玻璃钢等等,这些材料通过艺术家运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创作的各类作品呈现出的不同的形、色以及质感对学生也形成综合的感官享受,这对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学习兴趣也是一个比较好的立足点。课程标准对于第四学段的教学目标涉及了运用工具对各类材料进行创作的能力。
综上分析,教材内容侧重于造型语言的运用和多种材料在造型表现中呈现出的不同的材料特性和质感。
学情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的课程,学生思维活跃,有比较强学习能力,同时具备了基本的图像观察能力和立体思维的能力,对于立体造型的创作比较好奇,但是学生的立体表现较弱,在教学中设置平面造型向立体造型的转变,根据描点连线概括跑步动态,降低了制作的难度。让学生体验不同的材料,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通过创作体验表达学生的个人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人体基本的结构、比例和运动姿态,在此基础上尝试提炼、概括跑步的动态,然后利用铁丝折一个骨架,再通过黏土、毛线、陶泥等进行装饰完成,让学生学会立体地观察与立体地表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使用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运动之美,激发制作热情,通过教师的设问、示范、微课演示与学生的艺术实践,感受用铁丝、黏土、毛线等材料进行艺术创造的魅力与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创作体育题材的雕塑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爱运动爱健康积极向上的观念,增强学生立体思维和感受生活的乐趣。
教学重点:
人体的基本结构与铁丝骨架的折法。
尝试不同材料的装饰创作。
教学难点 :分析、概括,提炼人在奔跑时的动态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跑步图片、微课视频、铁丝、超轻粘土、塑料袋、陶泥、毛根、锡纸、毛线、剪刀、A4纸、中性笔、小组任务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博尔特三破百米世界纪录的视频,让学生谈观看的感受。感受运动魅力和奥运精神。欣赏古希腊陶瓶和掷铁饼者,导入课题。
【设计意图】以博尔特视频和欣赏体育题材的美术作品导入新课,快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受运动的魅力和奥运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感悟生活中的美。
二、新授
环节(一)选择材料 使用工具(制作骨架)
步骤一:微课演示铁丝骨架的制作方法。
步骤二:学生制作,教师辅导。
步骤三:观察和调整骨架比例。
【设计意图】以微课的形式演示骨架的制做,让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制作骨架。为下一步的创作做好铺垫。
环节(二)构思造型
步骤一:教师带领学生在头、颈、肘、髋、膝等身体部位描出相应的点,通过点的连接,提炼奔跑的动态特点。
步骤二:发放任务包,提出下一步任务。要求小组根据任务分别做出不同跑步动态瞬间的雕塑作品。(任务包:一张奔跑的图片,三根细铁丝、超轻粘土、剪刀等)
1、发放任务单,小组根据任务分别做出起跑、途中跑、冲刺跑,不同跑步动态瞬间的雕塑作品。
2、学生概括图片跑步动态,用手中的铁丝骨架人摆出同样的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实践,用描点连线的方法概括动态,更高效的解决本课重点,为后续环节做铺垫。步骤实施过程中,教师通过课件展示、讲解、示范、引领学生积极观察,完成对图稿形象的提炼和概括。对形象提炼和概括是完成造型创作的重要步骤,此环节中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实现教学技能目标。同时,对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创意实践等三个领域的学科素养有针对性的培养 。
环节(三)美化作品
步骤一:要求一二三组的学生将铁丝造型完成之后用粘土包裹,四组学生选择材料进行包裹,加强体积感,美化作品。
步骤二:学生创作,教师巡回辅导,教师及时拍摄学生制作过程传至大屏幕,发现学生在创作过程中的闪光点,指出不足之处,提醒学生注意。
【设计意图】从理论到实践,让学生体验到创作的乐趣,鼓励学生大胆创作。为学生提供多种材料,自由选择创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张扬个性,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三、交流展示 激励评价
步骤一:学生完成作品后,请小组选出两到三件优秀作品,推选小组代表分享创作思路,并说出选择的理由,教师点评。
步骤二:请学生把作品摆放并固定在教师准备的跑道上,为我们共同的作品起名字,教师将学生作品投影到大屏幕。
步骤三:四组学生展示不同材料的创作。
【设计意图】让学生做评价的小主人,分享他们的创作思路,学生互相评价的过程也是他们共同学习提升的过程。通过展示共同创作的作品,再一次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体育题材美术作品的魅力,树立学生创作自信心。
教师总结
大家一定还记得老师给出的方法,材料的选择、造型的构思、工具的使用、作品的美化。
希望同学们树立创作自信,多观察生活,发现更多生活中值得我们记录和表现的瞬间。
希望学生创作更多的作品,和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