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课件)-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共5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认识图形(课件)-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共5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3-02-28 15:13: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5张PPT)
认识图形
教学分析:
《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体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和三角形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这一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以及周长还有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认识并了解了立体图形,并且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幼儿园时期已经玩过积木,画过平面图形,所以学生对于这四种平面图形,一点儿也不陌生。但学生对这四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为此,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有趣味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在趣中悟、乐中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安全教育和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和实践创新能力。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重难点
教学重点: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1、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直观演示,化抽象为具体,创设充满童趣的故事情境,让课堂像磁铁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利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化虚为实,以及集声、光、色于一体的优势,使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优化了课堂教学效率。
具体整合点:
教法:
教学中以生动有趣的童话情境为背景,通过直观、图示、动画,让学生充分感知。采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等来促进学生对新课的内化和建构。
学法:
1、自主学习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动手操作法:化抽象的知识为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学生既理解了知识,又学会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下雪啦,下雪啦!
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认识新朋友。
活动一:从体上找面。
1、你能从桌面的物体上找到这几种图形吗?
2、请你们看一看,动手摸一摸,再和同桌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摸到了什么、有什么新的发现。
长方形
三角形
小朋友,真能干!
小朋友,观察真仔细!
小朋友,观察真仔细!
长方形
正方形
三角形
圆形
1、你能想办法把这些物体的一个面请到纸上吗?
2、你还能找到其他物体的面并把它请下来吗?
活动二:从“体”到“面”。
描一描
印一印
折一折
活动三:在分类中认识图形
长方形
正方形
圆形
三角形
平面图形
游戏一:找不同
1、
2、
3、
二、猜一猜



①号图形为什么不能是圆 ?
②号图形可能是一个什么图形?
③号图形到底是正方形还是长方形?

3.连一连
我要找的物体的面都是长方形的。
我要找的物体有两个面是圆形的。
我要找的物体的面都是正方形。
寻找消失的爸爸
拿走的东西
从下面看到的样子。
到达的地方
从侧面看到的样子
出发的场所
从上面看到的样子
爸爸到底去了哪里呢?
三张纸条
画板和笔筒
钓鱼包和钓鱼竿
拿走的东西
从下面看到的样子
爸爸拿走了什么?
怎么这么多交通标志牌呢?
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是什么形状的?
残疾人专用
行走天桥
注意儿童
停车场
说一说
正方形
长方形
圆形
三角形
在你的面前有三条由图形搭成的小路,其中一条是按一定规律的图形修建的,如果你能发现,就能找到爸爸钓鱼的地方?
(√)
走哪里才能找到爸爸到达的地方呢?



爸爸你钓了多少条鱼呢?
下图中三角形的个数就是我钓鱼的条数,正方形的个数就是你灰熊叔叔钓鱼的条数,比比我们俩谁钓的鱼多?
三角形有( )个
正方形有( )个
8
三角形有( 8)个
正方形有( )个
3
全课总结
畅谈收获
课后反思:
回顾本节课我充分发挥了信息技术多元化的功能,动静结合,形象直观,大大降低了教学难度,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取知识得到发展,信息化技术正为新世纪的教学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
请各位专家、老师提出宝贵意见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