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四下第六单元《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第3课时 栽蒜苗(一)(2)
课题 栽蒜苗(一)(2)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试一试”是第六单元的第三课时。本节课教材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位的必要性。并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其次学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
学情分析 在上一节课的学习中,学生经历过统计的全过程,感受过“用一格表示一个单位”的统计方法,对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了初步的感受与体验。他们自然会运用已学的知识去观察,感受统计的必要性,课堂上,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学生能比较快地感悟到“用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策略 小组合作法、探究法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教科书第86-87页
教学目标 通过处理实验数据的活动,体会到统计图中一格表示多个位的必要性。 理解条形统计图上的数据所表示的意义 会将实验中所得的数据用条形统计图表示。
教学重点 1、根据数据制作条形统计图。 2、使学生在根据实验数据设计条形统计图。
教学难点 难点: 依据收集的种植数据合理确定统计图中1格所表示的单位量,体会统计图一格表示多个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方格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回忆一下我们上节课绘制条形统计图的过程,谁能说说绘制条形统计图最关键的是什么 生:画条形统计图最关键的是要选好1格表示多少个单位量,如果数据很大,每一格表示的单位量就多;如果数据小,所表示的单位量就少。条形统计图能够比较清楚地表示出数量的多少。 师:除了条形统计图,还可以用哪些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示数据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用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设计意图]一改以往一开始就创设情境的模式,利用上节课的活动经验引导学生学习新知识,在思维碰撞中学习新知,进而掌握知识。
二、探究体验 经历过程 二、新知探究 (一)研究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示数据(出示笨笨鸡场一个星期卖出鸡蛋的统计表) 师:仔细观察统计表中的数据有什么特点? 生:卖出鸡蛋的统计表的特点是数据大。 师:每天卖出的鸡蛋都是数以百计,根据数据特点应该选择什么单位制作统计呢 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 师小结:当把较大的数据制成统计图时,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量,这样既能简化画相应统计图的过程,也不影响统计图表示数据的直观性和有效性。(出示教材两个统计图) 师:仔细观察两个统计图,两个统计图有什么特点 师小结:第一个统计图是象形统计图,第二个统计图是条形统计图。这是两种不同形式的表示数据的统计图。(板书) 师:根据统计图的特点,根据统计表绘制两种统计图,指名展示 (二)学生汇报制作统计图的方法。 师:这两种统计图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1:都是根据所给数据,一个单位长度可以表示较大的数量。 生2:象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都可以表示一组数据,只是表示的形式不同。 师:联系实际,我们可以收集哪些数据来制作条形统计图呢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示数据,让学生再一次经历制作条形统计图的过程,加深对条形统计图的理解。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随堂练习 巩固与练习 1.我国四座名山主峰的大致高度如下表。 根据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条形统计图。 小组展示 回答问题。 ①1格代表( )米。 ②( )最高,( )最矮,它们相差 ( )米。 2. 根据下列信息,填写统计表。 四(1)班有学生30人。 四(2)班学生人数比四(1)班的2倍少25人。 四(3)班比四(2)班多3人。 四(4)班比四(3)班少7人。 根据上面的信息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预设生展示结果如下: 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预设生展示结果如下: 3.先完成条形统计图,再与同伴交流。你能提出哪 些数学问题? 预设生展示结果: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同学请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哦!
五、教学板书 用不同形式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适当的单位 1格可以表示多个单位量 适当的形式 象形统计图 条形统计图
六、教学反思 优点:在这一课的设计上,我让学生自己去整理数据,展示学生的部分作品,既是对学生实践活动的肯定,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这又是来源学生的亲身经历,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发现问题、寻找信息,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缺点:本节课上,学生没有认识到条形统计图的优点或者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的问题,没有重点强调每一格到底表示几个单位,还与所画条形的数据有关。如果数据很大,那么每一格所表示的单位就多,数据小,那么所表示的单位就小。 改进措施: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多注重课堂的生成,精炼课堂用语,把多媒体技术手段应用到每节课当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