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千古涛声
《江之歌》
作者:李强
单位: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
电话:15376372229
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千古涛声·比较探究
江之歌
主备人:李 强 (枣庄市第二十八中学)
课前预习:
生读课文,解决字词疑难。
相关课程标准: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 ( http: / / www.21cnjy.com )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
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旨
2.探究本单元长江之文的“不一样”
3.学习长江歌者的精神
评价任务:
1.了解长江歌者的的生活,理解文章主旨。
2. 体会作者情怀,学习歌者精神。
3.通过比较,探究本单元长江之文的不一样。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听千古涛声,读长江美文。我们已经读过的长江美文都是中国作家的作品,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英国小说家毛姆所写的长江之文《江之歌》。
二、出示目标
生齐读目标,明确学习目标。
1.理解文章的主旨
2.探究本单元长江之文的“不一样”
3.学习长江歌者的精神
三、初读课文,知内容
1.生自由朗读课文。
要求:读准文中的生字词,语句准确流畅,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情感。
师预设:
纤 纤qiàn夫 纤xiān细
2.生展示朗读,余生听读。
3.生思考:初读文章后,我们会发现,虽然文章的题目是“江之歌”,但是作者毛姆在文中写的并不是长江的歌。作者在文中写了谁的歌?
师预设:作者写了船上“船夫”的歌,江边“纤夫”的歌,码头上 “苦力”的歌。
师小结:作者写的是我们的先辈,大约是20世纪20年代旧中国贫苦劳动者的歌。
四、品读课文,悟主旨
(一)寻歌之声
1.生默读课文,思考:我们的先辈,江边的歌者,他们的歌声美妙吗?请结合文中描写歌者声音的句子回答。
2.生小组内交流。
3.师生交流。
师预设:不美妙。船夫的歌只是响亮有力;纤夫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歌,只是比较急促的号子,那是纤夫在吼;苦力的歌是痛苦的呻吟,失望的叹息,听来令人心碎,简直不像是人的声音。它是灵魂的无尽悲戚的呼喊,只不过有着音乐的节奏而已。那终了的一声简直就是人性泯灭的低泣。
(二)感歌之魂
过渡:既然他们的歌并不美妙,那么作者为什么还写他们的歌?请结合文中具体的语句回答。
1.生默读课文,思考上面的问题。
2.师生交流。
师预设:船夫的歌给人昂扬进取之感;纤夫的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表现的是绷紧的心弦,几乎要断裂的筋肉,同时也表现了人类克服无情的自然力的顽强精神”。苦力的歌“正是最后绝望的抗议(争)”。
师小结::他们的歌声虽不美 ( http: / / www.21cnjy.com )妙,但他们的歌声中所透出的征服自然的力量,克服无情的自然力的顽强精神,身处绝望但不屈服的抗争精神,让作者觉得感动。作者写他们的歌就是要歌颂他们在“生活太艰难,太残酷”时所表现的这种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今天,虽然我们的生活已经很幸福,但先辈们这种面对挫折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并发扬。
(三)体作者情
1.生思考:文中作者毛姆对我们的先辈除了表达赞扬之情,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具体语句说明。
2.生小组内交流。
3.师生集体交流。
②同情之情。
第一段:“每一个人都必须竭尽全力,否则 ( http: / / www.21cnjy.com )就要前功尽弃。就这样他们还是唱着激昂而热切的号子,那汹涌澎湃的江水号子。”“虽然,绳子可能扯断,大船可能倒退,但最终险滩必将通过,在筋疲力尽的一天结束时可以痛快吃上一顿饱饭。”
第二段:“然而最令人难受的是苦力的歌”,“听来令人心碎”等。
师小结:作者的同情之情,是对弱者的悲悯。这种情怀同样值得我们学习。
(四)学写之法
过渡:①文中还有那些语句让你体会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长江的歌者我们的先辈的顽强不屈的抗争精神和作者的悲悯情怀?②用波浪线划出句子,想一想作者通过什么描写来表现他们的精神?
1.生再次默读课文思考。
2.师生交流。
师预设:
语句:第一段:“如果拉的是小木船,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许就只五六个人,如果拉的是扬着横帆的大船过急滩,那就要两百来人。船中央站着一个汉子不停地击鼓助威,引导他们加劲。于是他们使出全部力量,像着了魔似的,大幅度地加倍弯腰,有时力量用到极限,就全身趴在地上匍匐前进,像田里的牲口。”
第二段:“他们背负着船上卸下的大包,沿着陡坡爬上城墙。他们不停地上上下下。他们赤着脚,光着背,汗水不断地从脸上流下。”
描写:劳动场景及细节描写。
五、比读课文,找不同
(一)找不同
1.生依据下表比较思考本单元长江之文的“不一样”。
课题 体裁 长江形象或特点 形象寓意 主旨 写法
长江
当我死时
长江之歌
运河与扬子江
江之歌
2.生在小组内交流。
3.师生集体交流。
师预设:
课题 体裁 长江形象或特点 形象寓意 主旨 写法
长江 散文诗 黎明的长江青春舒畅的 祖国新时代的欣欣向荣 对长江及祖国新时代的赞美之情 写景抒情托物言志
当我死时 诗歌 河流 无 爱国思乡之情 寓情于物
长江之歌 诗歌(歌词) 甘甜健美纯洁磅礴 母亲 对长江及祖国母亲的深情赞美、热爱的儿女情怀 第二人称修辞:拟人、比喻、反复
运河与扬子江 寓言 辛苦的主人 奋斗者 揭示了生命的哲理:奋斗出来的生命是美丽的。 对话体
江之歌 散文 河流 无情的自然力 赞美劳动者克服无情自然力的顽强精神及对劳动者苦难的同情。 场景与细节描写
(二)谈启示
1.生思考:通过以上的比读,说说你在写作上的启示。
2.师生交流。
师预设:
例:①同样写长江,写不同的题材。②可选择不同的文体来写。③可用不同的写法。④可表现不同的主旨:可以情动人,也可以理取胜。
师小结:文章好在不一样,要写出自己心灵的欢歌。
七、作业
1. 预习《壶口与龙门》
2. 学习本节课的比读方法,比读本单元的黄河之文。
板书设计
歌者 歌声 歌魂 写法 情感
船夫:响亮有力 昂扬进取 赞美
江之歌 纤夫:急促吼号 顽强拼搏 场景与细节描写
苦力: 呻吟叹息 不屈抗争 同情
长江 ( http: / / www.21cnjy.com )(无情的自然力)
教学反思:
我一直认为,课文不应仅是阅读教学的例子,更应成为写作教学的例子。本课设计便指向单元写作训练“心灵的欢歌”。设计中对学生朗读的训练有所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