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课 题: 《运河与扬子江》
课 时: 1课时
课 型: 比较·探究
上课时间: 2014年3月1日
作者姓名: 曹常玲
单 位: 枣庄市台儿庄区彭楼中学
我的生命我做主 奋斗的生命最美丽
-----《运河与扬子江》教学设计
相关课程标准:
“教学过程应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指导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动地获取知识,科学地训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学会使用常用的语文工具书。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积极尝试运用新技术和多种媒体学习语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重点语句在文中的含义,体会作者和命运抗争的思想。
3.理解“奋斗的生命是美丽的”,学习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生命态度。
评价任务:
1.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生字词。
2.通过表格的形式清晰展示“运河”与“扬子江”的形象,在此基础上理解“奋斗的生命是美丽的”所蕴含的的哲理。
3.比较学习,体会“江”在不同作品里有不同的象征意义。
课前预习:
1.上网搜集关于运河、长江有关的故事传说、古今诗词、歌曲等,课上展示交流。
2.查工具书,扫除朗读障碍,朗读课文三遍,了解文章内容。
学习过程:
一、聆听“千古涛声”导入《运河与扬子江》
·导入语:
我们聆听着“千古涛声”,面对着“母亲河”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惊涛骇浪,中华儿女们或一往情深的歌颂祖国蓬勃发展的新时代;或慷慨激昂的抒发战斗豪情……今天,我们一起走近《运河与扬子江》,去“运河”与“扬子江”那富有哲理的对话里品味一下吧。
·“运河”知多少
说说对运河的了解,你知道哪些运河?
参考:
运河:是人工开挖用于通航的河。中国很早就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凿运河,广西灵渠是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隋朝开凿了长达千余公里的大运河,连接黄河长江,兼有航运和灌溉之利。其规模之宏大,堪称世界古代运河工程之最。大运河在元朝时已从大都(北京)通到南方的杭州。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人工挖掘的一条最长的河流。
世界著名的运河: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京杭大运河。
·了解“江”文化
①谈“江”的名字由来
扬子江是长江的一小段,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长江古名江,又称大江,六朝以后,通称“长江”。近代不少国家把整条长江称为扬子江。一般常用的分段名称有:
从江源至当曲口,称沱沱河,为长江正源;
当曲口至青海省玉树县巴塘河口,称通天河;
巴塘河口至四川省宜宾市岷江口,称金沙江;
岷江口至长江入海口,通称长江。
湖北省枝城至湖南省岳阳市城陵矶,因长江流经古荆州地区,俗称荆江; 江苏省扬州、镇江附近及以下江段,因古有扬子津渡口,得名扬子江。
除以上常用名称外,还有:“那钦曲”,沱沱河,通天河等。
②诵“江”的古今诗词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 李白《送孟浩然至广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李白《望天门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江流 ----- 李白《渡荆门送别》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 李白《望天门山》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抒怀》
③唱“江”的歌曲
《长江之歌》、《长江水》、《滚滚长江东逝水》、《长江是我家》、《长江谣》《我的中国心》和《龙的传人》。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使学生加深对运河与长江的了解,为认识“运河”与“长江”的形象做准备。
二、倾听“运河与扬子江”的对话
㈠自主朗读
要求:请同学们充满激情的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声朗读课文,做到字正腔圆,读通读顺。并且边读边标记出把握不准的生字词,以及你认为最富哲理的语句或者能够触动你内心深处的语句。
·解决生字词
蜀山( ) 凿穿( ) 讥笑( ) 羡妒( )
羡妒( ) 真谛( ) 赐命( ) 险峻( )
·浅谈哲理句
指导语:请同学们有感情的读出你认为最能触动你的语句,并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也可以从修辞手法上进行赏析。
精彩交流展示:
“你不懂得生命的意义。你的命,成也由人,毁也由人,我的命却是无人能毁。”
句解:别人给予的你无权主宰,只有自己奋斗争取来的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坚强生命,无人能摧毁。
“快乐的奴隶,固然比不得辛苦的主人,但远胜于怨尤的奴隶啊!”
句解:“快乐的奴隶”是一个含有强烈讽刺意味的称呼,心甘情愿做奴隶,并以此为快乐的人才是最无药可救、最可悲的人。
指导朗读:读出可怜、嘲讽的味道。
“奋斗的辛苦呵!筋断骨折;奋斗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悲痛呵!心摧肺裂;奋斗的快乐呵!打到了阻力,羞退了讥笑,征服了疑惑,痛苦的安慰,愉悦的悲伤,从火山的烈焰中,探取生命的真谛!”
句解:一再强调奋斗的艰难与痛楚,一路走来悲伤难免。但它的奋斗是自觉自愿的,是有目标的,而且有光明的前途,所以它又是愉悦的。
指导朗读:排比的句式,气势如虹,要读出气势,读出坚定与自信。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相关语句 ( http: / / www.21cnjy.com ),初步感知内容,教师适时对学生的朗读加以指导,为分角色朗读做准备;同时在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中达到熟读成诵,为完成“体会《运河与扬子江》的哲理”环节进一步理解课文主旨打下基础。
㈡分角色朗读
要求:同学们就近自由结合,分配角色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人读旁白,两人分别扮演“扬子江”和“运河”。体会所扮演的身份试着读出感情,把握语调,读准语气,注意语速,然后请一组同学展示。其他同学认真听,并划出文中出现最多的一个词语,并用横线标出和这个词语相关的最富哲理的一句话是什么?进一步体会散文诗的内容,然后进行评价朗读。
明确:
奋斗 ----- 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
思考:《运河与扬子江》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明确:
运河与扬子江对待生命的不同态度。
三、认识“运河与扬子江”的形象
指导语:请同学们按照座位从中间分成“运河组”和“扬子江组”两个小组,分别品读“运河”与“扬子江”的对话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组别 生命来历 生活态度 定位 精神气质
运河组 运河是人工开凿而成的,它流经平原大地,水势平缓,未经艰险曲折。 “心足”而“快乐” 快乐的奴隶 安于现状,软弱苟且,甘做“快乐的奴隶”。
扬子江组 扬子江则不同,它流经了“峭岩如壁,尖石如刀”的高山峡谷,冲破了无数艰难险阻,经受了万千的磨砺。 以苦为乐,奋斗到底创造自己的生命。 辛苦的主人 不畏艰险,开拓创新,拼搏进取,生命不息,奋斗不止,勇于创造新生活的人。
教师引导: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江、河的态度是怎样的?
明确:
对江:赞美;
对河:贬斥。
探究:在作者对运河与扬子江两种生命形式的一赞一贬中探取到生命的真谛到底是什么?
明确:
告诉我们生命的真谛在于奋斗和拼搏,在于不畏艰险,以苦为乐,奋斗到底,创造自己的生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依赖别人的命运是可悲的。
四、体会《运河与扬子江》的哲理
·对比学习 ---- 自然特性与主旨的关系
指导语:请同学们回顾《长江》,结合“千古涛声”的单元主题,与本文比较学习,先独立思考,再同问间交流完成下表。
文题 自然特性 自然特点 象征意义
《长江》 宽阔的江面,粼粼的水波、玫瑰红的暑天交相辉映。 色彩绚丽、充满生机 象征朝气蓬勃的祖国新时代。
《运河与扬子江》 流经蜀山,微细流动。 自然形成,历经阻力而变小。 扬子江:象征强者;运河:象征弱者。
·结合背景 ---- 紧扣“奋斗”的主旨
这篇散文写于20年代,摹写出五四时期的时代青年不满现实,不愿苟且偷安而渴望在时代大潮中拼搏奋斗的崭新的精神风貌。
思考:“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是《运河与扬子江》要诉说的主要道理吗?这句话与《筏子》的哪些内容是相通的?
参考:
《运河与扬子江》诉说的主要道理是:不畏 ( http: / / www.21cnjy.com )艰险、以苦为乐、奋斗到底,创造自己的生命,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奋斗来的生命是美丽的”是这个道理的升华。《筏子》所说的依靠勇敢、智慧、意志成为征服凶险自然的主人的道理,
明确主旨:
本文通过运河与扬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的对话,运用对比表现了运河的“安命”思想和扬子江的“造命”思想,这时两种人生观的对立与交锋,抒发了作者崇尚斗争的情感和精神,昭示人们要有志气要奋斗,反映了作者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思想。
五、赏析《运河与扬子江》的手法
★对话描写,刻画不同性格
采用了独特的对话形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好处是便于鲜明地比较和褒贬,也增加了趣味性。全文是以运河与扬子江的对话来完成的即对话体,所谓对话体就是通过一定的情景模拟二者的对话内容,其最大特征是能够体现当事人的在场性,因此这种文体能让读者如同身临其境,生动形象,能使文章情节化,故事化,叙事化。
★运用拟人,增强趣味性
本文赋予“运河”和“扬子江”以生命,使他们具有人的思想,吧运河的“心足”和扬子江的“奋斗”写得饶有情趣,清新动人。
★象征手法,情理交融
作者采用象征手法,其中的江与河代表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两种不同的人生,而它们的对话则象征着两种人生哲学的论辩抗争。本文在象征性的对话中还溶入了强烈的感彩,既很好地表现了哲理性,又使之形象化,收到了情理交融的效果。
★对比反衬,主题表达更鲜明
江与河的形象,与高尔基散文中的海燕与企鹅颇似,都是通过弱者对艰险的畏惧来反衬出强者的大无畏精神和奋斗不屈的坚强意志。
六、抒写“运河”与“扬子江”式的人生
1.文中有许多优美、富有哲理的语句,请同学们反复朗读,背诵下来,积累写作素材。
2.同学们,在你的身边有没有像扬子江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运河一样的人,他们的生命现状怎样?你认为怎样做才会使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心里话。
教学反思:
亮点:本文篇幅短小,情节简单,但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中蕴含的人生道理却较为深刻。在这节课中,侧重于学法指导和朗读感悟。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找到与作者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的共鸣,感受奋斗的生命是美丽的,体会生命的意义,重在激发学生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然后学习本文通过拟人、对比、对话等写作手法,进一步感受奋斗来的生命的丰富内涵。
不足和建议:“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 ( http: / / www.21cnjy.com )觉得教给学生一种简便易用的学习方法,比一节课教给学生多少知识更重要,这是我以后应该努力的方向。而针对本节课来说,通过朗读理解文章内容,感知文章主旨就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法,但是对学生的朗读指导还不够到位。
板书设计:
( http: / / www.21cnjy.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