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资料】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3宋明理学 课件(3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课资料】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三 3宋明理学 课件(3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4-05 19:1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5张PPT。春秋:应运而生 战国:成为大宗 秦朝:遭打击 西汉初期:逐渐复苏 汉武帝时:正统思想第3课
宋明理学
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蒿里行》
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
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
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
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
——王粲《七哀诗》 周孔即佛,佛即周孔,盖外内名之而……周孔救极弊,佛教明其本耳,共为首尾,其致不殊 。
——《弘明集》
孔释教殊而道契,解同由妙
—— 刘勰《弘明集》
万物森罗,不离两仪所有;百法纷凑,无越三教之境。 ──陶弘景《茅山长沙馆碑》《茅山志》 1、魏晋:佛、道传播,吸收发展一、汉后宋前的儒学(背景)《三教图》(清·丁云鹏)图中的三教是:
_______ 、____、____儒 佛 道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2、隋朝:“三教合归儒”3、唐朝:三教并行“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 左侧是佛教的米勒院,右侧是道教的元君祠,中间是儒家胜景,孔子登临处。方寸之地,三教会集,巧妙融合。泰山名胜

红门宫宋明理学的含义和主要派别vs 什么是理学?理学分几派?代表人物是谁?各有什么主要思想?
融合佛道思想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新兴的儒学思潮既要回答佛、道关于宇宙、自然的深层思考,还要把这些思考与传统儒家对现实人生的关怀联系起来。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系统,因而被称为“理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
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程
颢程
颐“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二、程朱理学
1 . “二程” 的理论①核心思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②把天理和伦理道德联系起来
③认识论:格物致知人伦者,天理也。明道先生伊川先生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孔孟后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著作《四书章句集注》2 . 朱熹的理论①天理就是三纲五常,人性的最高境界。
②存天理,灭人欲
③格物致知的目的:明道德之善①有力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②束缚人们的思想
③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影响很大
④影响亚洲其他国家3 . 程朱理学的影响晦庵先生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格,至也;物,犹事也。穷致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
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从天理、灭人欲 。
—— 《朱子语类》 朱熹来岳麓书院讲学时手书,清道光七年
(1827)欧阳厚均重刻。忠孝廉节碑三、陆王心学1.代表人物:南宋:陆九渊明朝:王守仁2.主要思想主张A、陆九渊:
① “心即理也”
心:宇宙万物的本源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②认识论:反省内心以求理。B、王守仁:
①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② “致良知”和“知行合一”象山先生 阳明先生 不同派别的异同点何在?
共同点:1、内容相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2、影响相同: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不同派别的异同点何在?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心是“理”。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对宋明理学的认识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宋明理学?“二十四孝”
—郭巨埋儿自己打消了当孝子的念头,而且也害怕父亲做孝子特别是家境日衰、祖母又健在的情况下,若父亲真当了孝子,那么该埋的就是他了。
——鲁迅《旧事重提》“贞节牌坊”贞节牌坊的背后都是血泪 “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 (清) 宋明理学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消极“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 “粉身碎骨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清)林则徐 2、积极: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
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凸显人性的庄严①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② 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③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 塑造中华民族性格特征今天,在一个多元文化碰撞的时刻,宋明理学再次站到了我们面前。不,其实它一直伴随在我们身边。审视宋明理学,历经了数百年的沧桑,我们看到在礼教压制下哭泣的生命,我们也看到了无数因追求气节品德而变得提拔高大的灵魂。理学,曾经充当过羁绊历史前进的枷锁,它也曾经在我们民族最危险的时刻,激发出每个人心中最后的吼声。面对理学,我们应该去蔑视,去跪拜,还是去取舍,去扬弃,这应该是一个摆在我们个人成长面前的终身命题,也是一个摆在我们民族发展面前的永久命题……练一练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哪两种思想的挑战:
A、佛教、基督教 B、程朱理学、心学
C、佛教、道教 D、道教、心学C北宋时期儒学的代表人物是:
A、朱熹 B、程颢、程颐
C、李贽 D、王阳明B王阳明是明朝中期儒学的代表人物,他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号称:
A、理学 B、心性学
C、心学 D、理气论
C从某种意义上说,理学和心学
A、本质上是相同的
B、内容上是相同的
C、观点上是一致的
D、存在时间相同A朱熹著书图朱熹著述图 在中国历史上,前古有孔子,近古有朱子,此两人,皆在中国学术思想史及中国文化史上发出莫大声光,留下莫大影响。旷观全史,恐无第三人堪与伦比。孔子集前古学术思想之大成,开创儒学,成为中国文化传统中一主要骨干。北宋理学之兴,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
——钱穆 朱熹首先提出“四书”之名,对它们加以注释并编著《四书章句集注》等书。元以后的科举考试,都首重“四书”,并以朱熹的注解作为释读的惟一标准。 《元史·选举志一》书影
元代科举考试从“四书”中出题,以程朱等理学家的注疏为评卷标准。“四书”是对儒家经典《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五经”是《诗经》《书经》《易经》《礼记》《春秋》的合称。今版《四书章句集注》书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