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HS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章末素质评估(二)
答题卷
班级: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1.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2.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3.(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24.(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25.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6.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7.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8.
29.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2)
30.(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31.(1)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
32.(1)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HS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章末素质评估(二)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A D B D D C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D A A D B D C C
1.[解析]A.灯光下玻璃杯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因为光被挡住了,没有光的区域才变暗,这就是影子的成因,故A错误;
B.水中放大的“勺头”是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错误;
C.水中弯折的“汤勺”是汤勺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里时,从上面看上去,水中的部分比实际位置高了,所以看起来像折断了,这是由于光的折射现象引起的,故C正确;
D.平面镜中的“杯子”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D错误。
2.[解析]镜子表面很平,光线照射时,表面会发生镜面反射,从照射角度看,几乎没有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感觉平面镜是暗的,故镜子是黑色的;
墙面凹凸不平,当有光线照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从侧面的A点看,有一部分光线进入人的眼睛,感觉墙是明亮的,故墙壁是白色的;
3.[解析](1)小孔成像,成的是实像,它是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形成的;
(2)从潜望镜中观察景物,观察到的是虚像,利用的是平面镜成像原理,属于光的反射现象;
(3)放大镜中看到的物体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4)看幻灯机屏幕上的像,是光的折射现象,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5)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是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成的是虚像。
综上分析,属于实像的是①④;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属于折射成像的是③④;属于反射成像的是②⑤,故只有D正确。
4.[解析]A.显微镜的目镜及物镜都是凸透镜,故A错误;
B.显微镜的载物片应置于物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故B正确;
C.望远镜的物镜相当于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故C错误;
D.通过望远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小,故D错误。
5.[解析]AB.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故AB正确;
C.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像成视网膜前方,变成近视眼,故C正确;
D.当物体在人的眼睛的焦点以内时,不成像,故D错误。
6.[解析]由图知,甲的像比乙的像大,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成的像越大,此时的物距越小,像距越大;若要使底片的像如图甲所示,相机的焦距不变,需要减小物距,增大像距,所以相机离人近些,镜头要往前伸,故D正确。
7.[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做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如图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这辆小车向北行驶向右转弯。
8.[解析]A.物体放在C点,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和投影仪。符合题意。
B.物体放在D点,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不符合题意。
C.物体放在A,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不符合题意。
D.物体放在F点时,不会成像,而眼睛成像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不符合题意。
9.[解析]A.由图可知,此时的u=v=2f,成的是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2f=20cm,则f=10cm,故A错误;
B.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此时的像距减小,则物距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减小了焦距,所以透镜甲的焦距比乙的大,故B错误;
C.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此时的物距要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正确;
D.由于不知道乙透镜的焦距的大小,所以无法判定光屏移动的距离,故D错误。
10.[解析]当容器内加水时,由光的折射规律可知,光线将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即向下偏折,也就是在容器底的光斑B向下移动到B′的位置,如右图所示,当水加满后,光在水这一种介质中传播,不再发生折射,所以光斑再慢慢向上移停B处。
11.[解析]物体离凸透镜12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2f>u>f,
所以,2f>12cm>f,12cm>f>6cm,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2f>8cm>f,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即可得出,所成的像也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f=8cm时,不成像。
当物体距凸透镜8cm,f>8cm时,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综上所述,此题有3种情况:①可能是倒立放大的实像;②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③可能不成像。只有选项C符合。
12.[解析]A.当v=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如图,v=u=2f=20cm,所以f=10cm,故A错误;
B.当u=15cm时,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
C.当u=2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为照相机,故C错误;
D.物体从距凸透镜50cm处移动到20cm处的过程中,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像变大,故D错误。
13.[解析]如图所示,过S点作出像点S′,
(1)M沿水平方向以大小不变的速度v移向点光源S,设经过时间t后,平面镜移动到点光源S,可知SO=vt;
(2)又因为运动中镜面始终保持与运动方向垂直,此时点光源在平面镜上,到镜面的距离为零,则像到镜面的距离也为零,像从S′移动到了S,像移动的距离为S′S=2vt;
所以S在镜中的像S′移动速度的大小v′==2v。
14.[解析]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该光斑不是凸透镜的焦点;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f不等于8cm;
由题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在光斑之前,因此f一定小于8cm。
15.[解析]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会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对于球体而言,入射点与球心所在的直线即法线,入射光线和折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就图而言,OO2所在的直线即法线,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①。
16.[解析]AB.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一束同样的色光从水射入空气中,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入射角为35.2°时,折射角为50°;当入射角为28.9°时,折射角为40°;故若入射角为30°,折射角应该在40°~50°之间,故AB错误;
CD.一种色光从空气射入水中,入射角为70°时,折射角为45.0°,根据光路的可逆性可知,一束同样的色光从水射入空气,若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为70°,故C错误,D正确。
17.[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人眼E对应的像点E′,连接眼睛所在的位置E和平面镜两边缘点MN,得出两条反射光线ME、NE,作出两条反射光线相应的入射光线AM、BN,在AM、BN之内的能看到,否则看不到,由图可知,能被看到的是a、c、d,不能被看到的是b。
18.[解析]AB.圆柱形玻璃杯盛满水,圆柱形玻璃杯中的水中间厚边缘薄,形成水凸透镜;该凸透镜能使图片横向放大、颠倒;由乙图可知,此时的老鼠的像与甲图中的老鼠相比,是放大的,左右颠倒的实像,故AB错误;
C.此时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漫画中的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应满足2f>u>f,故C错误。
D.若将漫画离水杯再远一些,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会变“瘦”一些,故D正确;
19.[解析]太阳光在纸面内沿着逆时针方向转过20°后照射到定日镜M上的O点,并且想让其反射光仍沿OB方向射向接收器,则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增加20°,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和入射角各增加10°,法线沿逆时针方向转过10°,又因为法线与镜面垂直,所以定日镜M将以O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转过10°,故C正确,ABD错误;
20.[解析]A.由图可知,此时的物距大于像距,所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A错误;
B.继续向凸透镜内注水,使凸透镜的焦距变小,透镜的聚光能力变强,光线会比注水前要提前交汇,所以像会向透镜方向移动,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要在光屏上成清晰地像,光屏将靠近透镜向左移动,而且像变小,故B错误;
C.从水凸透镜内抽水,水凸透镜变薄,焦距变大,相当于物距变小,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所成的像变大,像距变大;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变,向左移动水凸透镜,当蜡烛和光屏之间的距离等于4f时,能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故C正确;
D.水凸透镜内有一个正方形的纸片,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照样能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发生改变,折射光线变少,故D错误。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1.60;AD的左方
[解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根据题目的条件,GO为入射光线,OE为反射光线,BF为法线,AD是界面,入射角为∠GOF=90°-60°=30°;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则OC为折射光线,折射角为∠BOC=90°-30°=60°;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AD的左方是空气。
22.不变;都能成完整的像
[解析]由于平面镜所称的像等于物体的大小,所以当狗狗靠近镜子时,它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不变;平面镜所成的像,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与平面镜的大小无关,半个平面镜仍能成完整像。
23.(1)变大;(2)变小
[解析](1)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可知,若将手电筒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大;
(2)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下图为最左边和最右边折射光线的光路(注意黑色光线表示没有折射时的光线,红色表示折射后的光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折射光线在原来光线的内侧,由此可以联想都周围光线都是如此,故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烧杯底部的光圈会变小。
24.(1)漫;(2)倒立;(3)大
[解析](1)坐在电影院内不同位置的观众都能看到银幕上的影像,是由于光发生了漫反射;
(2)电影放映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3)要使银幕上的像更小,像距变小,物距变大,放映机靠近银幕时,要将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调大。
25.不变;向右;10
[解析]因为入射光线方向不变,当水面下降时,再次得到的水面与原来是平行的,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是平行的,故反射角不变;
当液面下降时,由于入射角不变,所以反射光线与原来的反射光线平行,故光屏上的光斑A向右移动;
当水面降低时,光源S到水面的距离变大了,所以像到水面的距离也变大了。
由于像距等于物距,则当水面升高或降低h cm,物距和像距都增大或减小h cm,若S'移动了20cm,则物距和像距变化了10cm,所以水面高度变化了10cm。
26.AC;3
[解析]A.图中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折射后通过焦点,通过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可以实现一束光从左侧的小孔射入,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正好挡住光线,可光仍从右孔射出,故A符合题意;
BC.选项B中为一凹透镜和一凸透镜,左边的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而图中凹透镜对光线却有会聚的作用,故B不能实现;选项C中有两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其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焦点,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将平行于主光轴,故C能实现,即三种设计方案中可以实现的有AC;
由激光束从图1左侧的小孔射入,需要至少经过三次反射才能从右侧小孔射出时,光线的方向没有发生改变,其实就是通过三块平面镜的反射实现的。
27.凹;凸
[解析]由图知,光会聚于b点;光经过甲透镜后会聚在右侧的c点,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相比,更远离主光轴,说明甲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
经过乙透镜后会聚在左侧的a点,折射光线与原来的入射光线相比,更靠近主光轴,说明乙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8.[解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点光源O关于水面的对称点,即点光源O在水面成的像O′,根据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像点O′,连接PO′,与水面的交点就是入射点M;
再分别连接OM、MP、MA,可得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29.[解析](1)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关于镜面是对称的,据此做出发光点S;
(2)由图可知,像与反射光线的连线与镜面的交点为反射点,连接S和反射点,该光线为入射光线;
(3)从焦点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平行于主光轴;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2)
30.(1)在同一平面内;(2)减小;(3)不能
[解析](1)把纸板B向后翻折,纸板B上反射光束消失,则呈现反射光线的纸板B和呈现入射光线的纸板A不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在B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是此时反射光线的位置不发生变化;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仍然在同一平面内;
(2)纸板A上的入射光束绕O点顺时针转动,入射角减小,而反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减小而减小,故反射角减小;
(3)若将图中纸板整体以底边EF为轴向后旋转45°后,此时反射光线仍在入射光线和法线所在的平面内,只不过纸板不在这个平面内,纸板B上不能呈现出反射光束。
31.(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前;(3)寻找普遍规律;(4)④
[解析](1)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玻璃清楚的看到放在后面B蜡烛,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由于玻璃板的表面反射成像,所以此时人在玻璃板前观察蜡烛A的像,不断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并在纸上记录下物与像的位置A、A';
(3)改变镜前蜡烛A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分别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如图乙所示,这样反复实验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多组实验数据,寻找普遍规律;
(4)为了进一步探究像与物的对称关系,建议选取丙图中序号为④形状的物体进行实验。
32.(1)10.0;(3)远离;(4)靠近;(5)③
[解析](1)如图,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这个光斑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跟光心之间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f=60.0cm-50.0cm=10.0cm。
(3)凸透镜的焦距为10.0cm,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物距u=50cm-20cm=30cm,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所以光屏向右移动,移动到60cm到70cm刻度线之间,所以光屏远离凸透镜。
(4)原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更换成另一个焦距为9cm的凸透镜,凸透镜的焦距变小,折光能力变强,使像提前会聚,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要使物距减小,或使像距减小,所以要向靠近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
(5)在实验过程中,原来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上方,为了使像回到中央,由于光线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可以把光屏向上移动,或凸透镜向下移动,或蜡烛向上移动,故①②错误,③正确。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HS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章末素质评估(二)
【第2章 光】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Ⅰ、试题卷Ⅱ和答题卷,试题卷共6页,有四大题,32个小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将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将视为无效。
试题卷Ⅰ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多选、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2·金华]光与影的世界是生活也是艺术,更包含着科学的知识与原理。如图是汤勺放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置于平面镜前的情景。下列现象与原理相对应的是( )
A.灯光下玻璃杯的影子——光的折射 B.水中放大的“勺头”——光的反射
C.水中弯折的“汤勺”——光的折射 D.平面镜中的“杯子”——光沿直线传播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上的小镜子,从手电筒方向看,这时看到被照射部分( )
A.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 B.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C.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D.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3.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①小孔成像所成的像;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⑤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针对上面的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反射形成的是①②⑤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折射形成的是①④ D.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4.关于光学显微镜和光学望远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显微镜的目镜及物镜都是凹透镜
B.显微镜的载物片应置于物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C.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放大镜
D.通过望远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
5.图中示意了正常眼睛的调节,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A.眼球的原理和照相机相同
B.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某同学不科学用眼,长期近距离使用手机,这样会使晶状体变厚,从而形成近视眼
D.物体无论多远或多近,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6.用相机(焦距不变)给某同学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图乙。若要使底片的像如图甲,则( )
A.相机离人远些,镜头要往前伸 B.相机离人近些,镜头要往后缩
C.相机离人远些,镜头要往后缩 D.相机离人近些,镜头要往前伸
第6题图 第7题图
7.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右侧楼房上镶嵌着面对正西南的大平板玻璃,有人从中看到一辆小车向西行驶到十字路口向左转弯,则这辆汽车的实际行驶方向是( )
A.向东行驶向右转弯 B.向东行驶向左转弯
C.向北行驶向右转弯 D.向南行驶向左转弯
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9.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 )
A.透镜甲的焦距为20cm
B.透镜乙的焦距比甲的大
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D.光屏移动的距离s<10cm
10.如图,从杯底A处发出一束光,在杯壁B处形成一光斑,当逐渐往杯中加水时,光斑( )
A.可能移向B的上方
B.可能移向B的下方直到杯底
C.在B处不动
D.可能先移向B的下方,再慢慢向上移停B处
11.物体放在凸透镜前12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当物体距凸透镜8cm时,所成的像( )
A.一定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一定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可能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可能是倒立等大的实像
1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50cm处移动到2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13.平面镜M沿水平方向以大小不变的速度v移向点光源S,运动中镜面始终保持与运动方向垂直(如图所示),则S在镜中的像S′移动速度的大小和方向是( )
A.以速度v水平向左移动 B.以速度v水平向右移动
C.以速度2v水平向左移动 D.以速度2v水平向右移动
14.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如图所示,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8cm B.一定等于8cm
C.一定大于8cm D.可能小于8cm,也可能大于8cm
第14题图 第15题图
15.[2022·扬州]在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将空气注入水球,形成的气泡球与水球的球心都在O点。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水球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球心O与入射点O1的连线为法线。则进入气泡球的折射光线可能为( )
A.① B.② C.③ D.④
16.一种色光从空气射入水,部分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记录在表中;若一束同样的色光从水射入空气,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入射角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折射角 7.5° 14.9° 22.1° 28.9° 35.2° 40.6° 45.0° 47.8°
A.若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为22.1° B.若入射角为30°,则折射角可能为52°
C.若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可能为30° D.若入射角为45°,则折射角为70°
17.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4个发光点a、b、c、d,人的眼睛看不到像的是( )
A.a点的像 B.b点的像 C.c点的像 D.d点的像
第17题图 第18题图
18.如图甲所示,小科将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透过水杯看到变“胖”的老鼠是虚像
C.此时漫画中的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应满足u>2f
D.将漫画离水杯远一些,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会变更“瘦”一些
19.塔式热发电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如图所示,发电站安装有许多定日镜(即平面镜),每一个定日镜都由自动跟踪太阳光装置控制,以便准确的将太阳光反射后会聚到高塔顶部的接收器上。假设有一束太阳光最初沿图中的AO方向照射到定日镜M上,反射光沿OB方向射到接收器上,经过一段时间后,这束太阳光在纸面内沿着逆时针方向转过20°后照射到定日镜M上的O点,若想让其反射光仍沿OB方向射向接收器,则定日镜M将以O点为轴( )
A.沿顺时针方向转过10° B.沿顺时针方向转过20°
C.沿逆时针方向转过10° D.沿逆时针方向转过20°
20.如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做凸透镜成像实验,在光屏上得到了清晰的像,关于下列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此时在光屏上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B.继续向水凸透镜内注水,凸透镜的焦距变大,这时将光屏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又能到清晰的像
C.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向外抽水,保持蜡烛和光屏不变,向左移动水凸透镜,光屏上也会得到一个倒立等大的实像
D.水凸透镜内有一个正方形的纸片,则在光屏上不会看到蜡烛完整的像
试题卷Ⅱ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2分)
21.如图所示,一束光在玻璃和空气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发生了反射和折射,请判断:折射角的大小______度,空气在________(填“AD的右方”“AD的左方”“BF的下方”或“BF的上方”)。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第23题图
22.如图宠物狗狗正前方竖立着一面镜子,它正在欣赏镜中的自己,当狗狗靠近镜子时,它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假设狗狗不动,把平面镜沿MN截成两半,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段距离(两块镜面仍然在原镜面平面内),则狗狗通过左、右两面镜子________(填“各成半个像”或“都能成完整的像”)。
23.手电筒发出的光垂直地照射到一个空烧杯底部。光线投射到烧杯底部的光图如图中虚线所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若将手电筒竖直向上移动一小段距离,烧杯底部的光圈会________;
(2)若向烧杯中注水到一定高度,烧杯底部的光圈会________。
24.如图所示,小科利用凸透镜成像原理来研究电影放映时银幕上的影像情况。
(1)进入影院,小科发现银幕表面较为粗糙,观众在不同位置都可以看到银幕上的影像,这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________反射;
(2)小科在银幕上看到了清晰的影像,这个影像相对于胶片上的图案是___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
(3)放映过程中影像大小超出了银幕边界,要使影像缩小到银幕范围且仍然清晰,在放映机镜头靠近银幕的同时,还要将胶片到镜头的距离调________(填“大”或“小”)一些。
25.小科根据所学的平面镜知识解决了如下实际问题:如图,固定在水面上方的光源S发出一束光经水面反射后在光屏上有一个光斑A,已知光束与水面的夹角为45°,S′是光源经水面反射所成的像。当水面降低时,反射角将___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光斑A将________(填“向左”“向右”或“不”)移动。若S′移动了20cm,则水面高度变化了________cm。
26.如图1是一只魔术箱,箱的左右两侧同一水平线上各有一个小孔,一束光从左侧的小孔射入,将一块遮光板从顶部的窄缝插入箱中,正好挡住光线,可光仍从右孔射出。针对这一奇怪的现象,下面三种设计方案(图2)中可以实现的有________;若魔术箱内只使用了平面镜,则平面镜至少要________块。
27.如图所示两条光线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b点,在虚线框内放入甲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c点;放入乙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a点,则甲是________透镜;乙是________透镜。
三、作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3分,共6分)
28.如图所示,水里的光源O发出的一条光线射向水面,在水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经过P点,折射光线经过A点。请画出反射光线及折射光线。
第28题图 第29题图
29.[2022·锦州]如图所示,S′是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S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后恰好经过凸透镜左侧焦点F。请你画出:
(1)光源S的位置;
(2)经过凸透镜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22分)
30.[2022·泰州节选]小科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光的反射规律”。
(1)表面粗糙的纸板竖直立在水平平面镜上,让一束光紧贴纸板A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B上呈现出反射光束,以ON为轴,把纸板B向后翻折,纸板B上反射光束消失。由此可初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_;
(2)把纸板B翻折至能呈现反射光束的位置后,让纸板A上的入射光束绕O点顺时针转动,此过程中反射角的大小变化情况是________;
(3)若将图中纸板整体以底边EF为轴向后旋转45°后,纸板B上________(填“能”或“不能”)呈现出反射光束。
31.小科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中小科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做实验的目的是便于________________;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此时人在玻璃板________(填“前”或“后”)观察蜡烛A的像,不断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并在纸上记录下物与像的位置A、A';
(3)改变镜前蜡烛A的位置,重做上面的实验,分别在纸上记录物与像的位置B、B',C、C'如图乙所示,这样反复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填“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
(4)小科想进一步探究像与物的对称关系,他应该选取图丙中序号为________形状的物体进行实验。
32.[2022·抚顺、葫芦岛节选]小科利用实验室的光学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科找到了一个焦距未知的凸透镜,用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到合适的位置;
(3)将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处,蜡烛移动到20cm刻度线处,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光屏,直到出现烛焰清晰的实像;
(4)在(3)的基础上,更换成另一个焦距为9cm的凸透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为了使光屏上的像恢复清晰,可向________(填“靠近”或“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蜡烛;
(5)在实验过程中,原来光屏中央的像“跑”到上方,为了使像回到中央,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填“①”“②”或“③”)。
①向下调光屏 ②向上调凸透镜 ③向上调蜡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HS版科学八年级下册章末素质评估(二)
【第2章光】
考生须知:
1.全卷分试题卷I、试题卷Ⅱ和答题卷,试题卷共7页,有四大题,32个小题,总分100
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请将班级、姓名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3.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卷上,做在试卷上将视为无效。
王
试题卷I
王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请选出各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
多选、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2022·金华]光与影的世界是生活也是艺术,更包含着科学的知识与原理。如图是汤勺放
入装有水的玻璃杯中,置于平面镜前的情景。下列现象与原理相对应的是(
A.灯光下玻璃杯的影子一光的折射
B.水中放大的“勺头”一光的反射
C.水中弯折的“汤勺”一光的折射
D.平面镜中的“杯子”一光沿直线传播
第1题图
第2题图
2.如图所示,在暗室中用手电筒照射挂在白色墙上的小镜子,从手电筒方向看,这时看到被照
射部分()
A.墙是白色的,镜子是黑色的
B.墙是黑色的,镜子是白色的
C.墙和镜子都是黑色的
D.墙和镜子都是白色的
3.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
下面列出了部分成像实例:
①小孔成像所成的像:
②在潜望镜中看到的景物的像;
③放大镜中看到物体的像;
④幻灯机屏幕上的像:
形明州科学·王刚
⑤人照镜子时镜中的像。
针对上面的成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反射形成的是①②⑤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属于折射形成的是①④
D.属于实像的是①④
4.关于光学显微镜和光学望远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显微镜的目镜及物镜都是凹透镜
B.显微镜的载物片应置于物镜的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C.望远镜的物镜和目镜都相当于放大镜
D.通过望远镜看到天体的像比实际的天体大
5.图中示意了正常眼睛的调节,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晶状体最薄
晶状体最厚
远点
近点…
甲:看远处的物体
乙:看近处的物体
A.眼球的原理和照相机相同
B.品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
C.某同学不科学用眼,长期近距离使用手机,这样会使晶状体变厚,从而形成近视眼
D.物体无论多远或多近,都能在视网膜上成像
6.用相机(焦距不变)给某同学拍照,拍出的底片如图乙。若要使底片的像如图甲,则()
A.相机离人远些,镜头要往前伸
B.相机离人近些,镜头要往后缩
C.相机离人远些,镜头要往后缩
D.相机离人近些,镜头要往前伸
西
东
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口巨
印
乙
南
第6题图
第7题图
7.如图所示的十字路口右侧楼房上镶嵌着面对正西南的大平板玻璃,有人从中看到一辆小车
向西行驶到十字路口向左转弯,则这辆汽车的实际行驶方向是()
A.向东行驶向右转弯
B.向东行驶向左转弯
C.向北行驶向右转弯
D.向南行驶向左转弯
8.如图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学仪器的成像
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投影仪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2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9.当蜡烛、透镜甲和光屏放置在图示位置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保持蜡烛和透镜的
位置不变,将透镜甲更换为透镜乙后,需将光屏向左移动距离s,方可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
的像。则(
A.透镜甲的焦距为20cm
B.透镜乙的焦距比甲的大
C.第二次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D.光屏移动的距离s<10cm
B
0cm20
40
60
第9题图
第10题图
10.如图,从杯底A处发出一束光,在杯壁B处形成一光斑,当逐渐往杯中加水时,光斑()
A.可能移向B的上方
B.可能移向B的下方直到杯底
C.在B处不动
D.可能先移向B的下方,再慢慢向上移停B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