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十三 化学能与热能
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 核心素养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了解焓变(△H)与反应热的含义; 5.了解燃烧热、中和热的定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6.了解有关燃烧热、中和热的计算,燃烧热、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7.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8.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新高考3年考频 100%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试题难度 一般
考查形式 选择题、填空题
高频考向: 1. 选择题:以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基本概念立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形式、反应热的有关计算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 填空题:以盖斯定律的应用立题,以图像或者实际的化工生产为载体,常涉及平行反应、多步连锁反应、反应历程、快慢反应及活化能等考点,着重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反应热的计算。
命题趋势:
高考试卷中的必考题,试题突显化学基础性和命题创新性,体现育人功能和学科价值 。仍会以化工原理综合大题的某一设问为主,也不排除以选择题的形式对盖斯定律的应用及△H的大小比较进行考查。要对以图象、图表为背景考查能量变化、化学键键能、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关系及简单计算等多加关注,与反应历程图形结合考查的形式是近年的一种新发展和变化。另外试题可能更加关注能源问题,以期引导考生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解题思路:
解答化学能与热能图像题的技巧总结:
一、通览全图,理清坐标含义:能量变化过程图的横坐标一般表示反应的历程,横坐标的不同阶段表示一个完整反应的不同阶段。纵坐标表示能量的变化,不同阶段的最大能垒即该反应的活化能;
二、细看变化,分析各段反应:仔细观察曲线(或直线)的变化趋势,分析每一阶段发生的反应是什么,各段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能量升高的为吸热,能量下降的为放热;
三、综合分析,做出合理判断:综合整合各项信息,回扣题目要求,做出合理判断,如利用盖斯定律将各步反应相加,即得到完整反应;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真题溯源
[2021.浙江卷]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反应的△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H1>0,△H2>0
B. △H3=△H1+△H2
C. △H1>△H2,△H3>△H2
D. △H2=△H3+△H4
2. [2021.重庆卷]“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研究表明,利用Ir+可催化消除大气污染物N2O和CO,简化中间反应进程后,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CO(g)的燃烧热ΔH=-283 kJ/mol,则2N2O(g)=2N2(g)+O2(g)的反应热ΔH =( )
A.-152 kJ/mol B.-76 kJ/mol C.+76 kJ/mol D.+152 kJ/mol
3.[2021.山东卷]18O标记的乙酸甲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部分反应历程可表示为: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为快速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Ⅱ、Ⅲ为决速步
B. 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
C. 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CH318OH
D. 反应Ⅰ与反应Ⅳ活化能的差值等于图示总反应的焓变
4.[2022.广东广州模考] 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为:N2O(g)+CO(g)=CO2(g)+N2(g) Δ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能量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 )
A. 由图1、图2可知ΔH=ΔH1+ΔH2=ΔE1-ΔE2
B. 加入Pt2O+作为反应物,可使反应的焓变减小
C. 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 物质的量相等的N2O、CO的键能总和大于CO2、N2的键能总和
5.[2022.江苏南京模考] HCHO(g)与O2(g)在催化剂Ca2(PO4)3(OH)(简写为HAP)表面催化生成CO2(g)和H2O(g)的历程示意图如图。已知该反应在较高温度下不能自发进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B.羟基磷灰石(HAP)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C.HCHO与CO2分子中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相同 D.反应HCHO(g)+O2(g)CO2(g)+H2O(g)的ΔS<0
6.[2022.安徽芜湖一模] 肼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不同条件下分解产物不同,60~300℃时,在Cu等金属表面肼分解的机理如图所示。
已知200℃时:Ⅰ.3N2H4(g)=N2(g)+4NH3(g) ΔH1=-32.9 kJ·mol-1;
Ⅱ.N2H4(g)+H2(g)=2NH3(g) ΔH2=-41.8 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肼属于共价化合物
B.图示过程①、②都是吸热反应
C.反应Ⅰ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200℃时,肼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N2(g)+2H2(g) ΔH=+50.7 kJ·mol-1
7. [2022.漳浦模考]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
A.稀醋酸与0.1 molL-1 NaOH溶液反应:H+(aq)+OH-(aq)= H2O(l) ΔH=-57.3kJmol-1
B.密闭容器中,9.6g硫粉与11.2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17.6g疏化亚铁时,放出19.12kJ热量,则Fe(s)+S(s)= FeS(s) ΔH=-95.6 kJmol-1
C.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则水电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 ΔH=285.8 kJmol-1
D.已知2C(s)+O2(g)= 2CO(g) ΔH=-221 kJmol-1,则可知C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1
8. [2022.四川一模]如图所示是生产水煤气的反应C(s)+H2O(g)CO(g)+H2(g)的能量变化,由图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内充入1mol CO(g)、1mol H2(g)后充分反应,放出(b-a)kJ的热量
B.C(s)+H2O(g)CO(g)+H2(g)ΔH=-(b-a)kJ mol-1
C.该反应过程中既有能量的吸收又有能量的释放
D.加入催化剂可以减小(b-a)的值,从而提高反应的焓变
9. [2022.湖南联考](1)以NH3、CO2为原料生产重要的高效氮肥——尿素[CO(NH2)2],涉及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
写出第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已知两步反应中第二步反应是生产尿素的决速步骤,可判断Ea1 (填“>”“<”或“=”)Ea3。
(2)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丙烷在六方氮化硼催化剂表面氧化脱氢制丙烯的反应历程,部分历程如图2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
该历程中决速步骤能垒(活化能)为 eV。该历程中最低能垒对应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历程之后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已知I.C(s)+CO2(g)=2CO(g) △H1=+172 kJ mol-1;
II.CaSO4(s)+2C(s)=2CO2(g)+CaS(s) △H2=+226 kJ mol-1。
若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4(CO),请结合反应I、II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又知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Ea(正)=a kJ mol-1,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Ea(逆)= 。
2专题十三 化学能与热能
课标要求 考情分析 核心素养
1.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原因及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 2.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等概念; 3.了解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 4.了解焓变(△H)与反应热的含义; 5.了解燃烧热、中和热的定义,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 6.了解有关燃烧热、中和热的计算,燃烧热、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7.理解盖斯定律,并能运用盖斯定律进行有关反应焓变的计算; 8.了解能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 新高考3年考频 100% 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试题难度 一般
考查形式 选择题、填空题
高频考向: 1. 选择题:以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基本概念立题,考查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的形式、反应热的有关计算及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 2. 填空题:以盖斯定律的应用立题,以图像或者实际的化工生产为载体,常涉及平行反应、多步连锁反应、反应历程、快慢反应及活化能等考点,着重考查热化学方程式书写及反应热的计算。
命题趋势:
高考试卷中的必考题,试题突显化学基础性和命题创新性,体现育人功能和学科价值 。仍会以化工原理综合大题的某一设问为主,也不排除以选择题的形式对盖斯定律的应用及△H的大小比较进行考查。要对以图象、图表为背景考查能量变化、化学键键能、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关系及简单计算等多加关注,与反应历程图形结合考查的形式是近年的一种新发展和变化。另外试题可能更加关注能源问题,以期引导考生形成与环境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观念。
解题思路:
解答化学能与热能图像题的技巧总结:
一、通览全图,理清坐标含义:能量变化过程图的横坐标一般表示反应的历程,横坐标的不同阶段表示一个完整反应的不同阶段。纵坐标表示能量的变化,不同阶段的最大能垒即该反应的活化能;
二、细看变化,分析各段反应:仔细观察曲线(或直线)的变化趋势,分析每一阶段发生的反应是什么,各段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能量升高的为吸热,能量下降的为放热;
三、综合分析,做出合理判断:综合整合各项信息,回扣题目要求,做出合理判断,如利用盖斯定律将各步反应相加,即得到完整反应;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但不改变反应的反应热。
真题溯源
[2021.浙江卷]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关于反应的△H,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H1>0,△H2>0
B. △H3=△H1+△H2
C. △H1>△H2,△H3>△H2
D. △H2=△H3+△H4
【答案】C
【解析】A.环己烯、1,3-环己二烯分别与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均为放热反应,△H<0,故A错误;
B.苯分子中没有碳碳双键,其中的碳碳键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特殊共价键,因此,其与氢气完全加成的反应热不等于环己烯、1,3-环己二烯分别与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的反应热之和,即,故B错误;
C.环己烯、1,3-环己二烯分别与氢气发生的加成反应均为放热反应,1mol1,3-环己二烯含2mol碳碳双键,反应放热多,故△H1>△H2;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1,3-环己二烯的反应为吸热反应(),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苯与氢气完全加成的反应热,因此,因此△H3>△H2,故C正确;
D.根据盖斯定律可知,△H3=△H4+△H2,故D错误;故选:C。
2. [2021.重庆卷]“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研究表明,利用Ir+可催化消除大气污染物N2O和CO,简化中间反应进程后,相对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已知CO(g)的燃烧热ΔH=-283 kJ/mol,则2N2O(g)=2N2(g)+O2(g)的反应热ΔH =( )
A.-152 kJ/mol B.-76 kJ/mol C.+76 kJ/mol D.+152 kJ/mol
【答案】A
【解析】①CO(g)的燃烧热ΔH=-283 kJ/mol,CO(g)+O2(g)=CO2(g) ΔH=-283 kJ/mol,根据图可知,②N2O(g)+CO(g)=N2(g)+CO2(g) ΔH=-(330-123+229-77)kJ/mol=-359 kJ/mol,由盖斯定律可知,②×2-①×2,得2N2O(g)=2N2(g)+O2(g)的反应热ΔH=-359 kJ/mol×2-(-283 kJ/mol×2)=-152kJ/mol,故答案选A。
3.[2021.山东卷]18O标记的乙酸甲酯在足量NaOH溶液中发生水解,部分反应历程可表示为: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为快速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Ⅱ、Ⅲ为决速步
B. 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
C. 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CH318OH
D. 反应Ⅰ与反应Ⅳ活化能的差值等于图示总反应的焓变
【答案】B
【解析】A.因 为快速平衡,一般来说,反应的活化能越高,反应速率越慢,由图可知,反应I和反应IV的活化能较高,因此反应的决速步为反应I、IV,,故A错误;
B. 反应I为加成反应,而为快速平衡,反应II的成键和断键方式为或,后者能生成18OH-,因此反应结束后,溶液中存在18OH-,故B正确;
C. 结合反应历程I、II、III、IV和 可知,18O只存在于乙酸甲酯、乙酸、氢氧根离子、水分子中,不会在甲醇分子中存在,故C错误;
D. 图示总反应的焓变=反应物的总焓-生成物的总焓=( I反应的活化能- II反应的活化能)-(III反应的活化能-IV反应的活化能)≠I反应的活化能-IV反应的活化能,故D错误。
4.[2022.广东广州模考] N2O和CO是环境污染性气体,可在Pt2O+表面转化为无害气体,其反应为:N2O(g)+CO(g)=CO2(g)+N2(g) ΔH,有关化学反应的物质变化过程如图1所示,能量变化过程如图2所示,下列正确的是 ( )
A. 由图1、图2可知ΔH=ΔH1+ΔH2=ΔE1-ΔE2
B. 加入Pt2O+作为反应物,可使反应的焓变减小
C. 正反应的活化能大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D. 物质的量相等的N2O、CO的键能总和大于CO2、N2的键能总和
【答案】A
【解析】A.由1图可知,①N2O(g)+Pt2O+(s)=Pt2O2+(s)+N2(g) △H1,
②Pt2O2+(s)+CO(g)=Pt2O+(s)+CO2(g) △H2,结合盖斯定律计算①+②得到N2O(g)+CO(g)=CO2(g)+N2(g),则ΔH=ΔH1+ΔH2,焓变=正反应活化能-逆反应活化能,图2中ΔE1为正反应活化能,ΔE2为逆反应活化能,所以ΔH=ΔE1-ΔE2, A符合题意;
B. Pt2O+为反应的催化剂,故加入Pt2O+,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能使反应的焓变减小,B不符题意;
C.根据图象可知,△E1小于△E2,正反应的活化能小于逆反应的活化能, C不符题意;
D.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所以反应物的键能总和小于生成物的键能总和,D不符题意;答案选A。
5.[2022.江苏南京模考] HCHO(g)与O2(g)在催化剂Ca2(PO4)3(OH)(简写为HAP)表面催化生成CO2(g)和H2O(g)的历程示意图如图。已知该反应在较高温度下不能自发进行。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 B.羟基磷灰石(HAP)的作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 C.HCHO与CO2分子中的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相同 D.反应HCHO(g)+O2(g)CO2(g)+H2O(g)的ΔS<0
【答案】C
【解析】A.任一反应的反应热都满足:ΔH=反应物的键能总和-生成物的键能总和,故A正确;
B.由题意可知,羟基磷灰石(HAP)是甲醛催化氧化的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故B正确;
C.HCHO中C原子的σ键数为3,无孤电子对,杂化方式为sp2杂化,CO2分子中C原子的σ键数为2,无孤电子对,C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杂化,两者杂化方式不同,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反应HCHO(g)+O2(g)CO2(g)+H2O(g)的ΔH<0,为放热反应,但在高温下不能自发进行,即高温下,ΔH-TΔS>0,则ΔS<<0,故D正确
6.[2022.安徽芜湖一模] 肼是一种常见的还原剂,不同条件下分解产物不同,60~300℃时,在Cu等金属表面肼分解的机理如图所示。
已知200℃时:Ⅰ.3N2H4(g)=N2(g)+4NH3(g) ΔH1=-32.9 kJ·mol-1;
Ⅱ.N2H4(g)+H2(g)=2NH3(g) ΔH2=-41.8 kJ·mol-1。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肼属于共价化合物
B.图示过程①、②都是吸热反应
C.反应Ⅰ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D.200℃时,肼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2H4(g)=N2(g)+2H2(g) ΔH=+50.7 kJ·mol-1
【答案】B
【解析】A.N2H4中只含有共价键,则N2H4属于共价化合物,A不符题意;
B.过程①是N2H4分解生成N2和NH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Ⅰ中△H1为负值,所以图示过程①为放热反应,B符合题意;
C.3N2H4(g)═N2(g)+4NH3(g)反应中,4个N原子的化合价降低得电子,2个N原子的化合价升高失电子,所以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C不符题意;
D.根据盖斯定律:(I)-2×(II)得N2H4(g)=N2(g)+2H2(g)△H=-32.9kJ mol-1-2×(-41.8kJ mol-1)=+50.7kJ mol-1,D不符题意;答案选B。
7. [2022.漳浦模考]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对应表述均正确的是( )
A.稀醋酸与0.1 molL-1 NaOH溶液反应:H+(aq)+OH-(aq)= H2O(l) ΔH=-57.3kJmol-1
B.密闭容器中,9.6g硫粉与11.2g铁粉混合加热生成17.6g疏化亚铁时,放出19.12kJ热量,则Fe(s)+S(s)= FeS(s) ΔH=-95.6 kJmol-1
C.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1,则水电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 ΔH=285.8 kJmol-1
D.已知2C(s)+O2(g)= 2CO(g) ΔH=-221 kJmol-1,则可知C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1
【答案】B
【解析】A.醋酸是弱电解质,不用H+表示,A不符题意;
B.17.6 g硫化亚铁为0.2 mol,放出热量为19.12 kJ,故生成1 mol FeS时放出的热量为95.6 kJ,B符合题意;
C.燃烧热是指1 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指定产物时放出的热量,即1 mo1氢气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时放出的热量为285.8 kJ,则电解1 mol H2O时要吸收285.8 kJ热量,故热化学方程式为2H2O(l)=2H2(g)+O2(g)ΔH=+(285.8×2) kJmol-1,C不符题意;
D.碳的燃烧热是1 mol C完全然烧生成CO2时放出的热量,D不符题意;答案选B。
8. [2022.四川一模]如图所示是生产水煤气的反应C(s)+H2O(g)CO(g)+H2(g)的能量变化,由图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容器内充入1mol CO(g)、1mol H2(g)后充分反应,放出(b-a)kJ的热量
B.C(s)+H2O(g)CO(g)+H2(g)ΔH=-(b-a)kJ mol-1
C.该反应过程中既有能量的吸收又有能量的释放
D.加入催化剂可以减小(b-a)的值,从而提高反应的焓变
【答案】C
【解析】A. 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容器内充入1mol CO(g)、1mol H2(g)后充分反应,放出的热量小于(b-a)kJ,A不符题意;
B. 化学反应中,ΔH=反应物总键能-生成物总键能,故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s)+H2O(g)CO(g)+H2(g)ΔH=(b-a)kJ mol-1,B不符题意;
C. 该反应中,反应物中先发生化学键的断裂形成原子,该过程吸收能量;原子再结合为新的物质,该过程释放能量,C符合题意;
D. 加入催化剂,只会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不会影响反应的焓变,D不符题意;答案选C。
9. [2022.湖南联考](1)以NH3、CO2为原料生产重要的高效氮肥——尿素[CO(NH2)2],涉及反应的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如图1所示:
写出第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已知两步反应中第二步反应是生产尿素的决速步骤,可判断Ea1 (填“>”“<”或“=”)Ea3。
(2)我国学者结合实验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研究了丙烷在六方氮化硼催化剂表面氧化脱氢制丙烯的反应历程,部分历程如图2所示,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
该历程中决速步骤能垒(活化能)为 eV。该历程中最低能垒对应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历程之后可能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已知I.C(s)+CO2(g)=2CO(g) △H1=+172 kJ mol-1;
II.CaSO4(s)+2C(s)=2CO2(g)+CaS(s) △H2=+226 kJ mol-1。
若某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c4(CO),请结合反应I、II写出此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又知该反应正反应的活化能Ea(正)=a kJ mol-1,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Ea(逆)= 。
【答案】(1) ; < ;
(2)1.73; (或);;
(3) ;
【解析】(1)由第一步反应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可知,第一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两步反应中第二步反应是生产尿素的决速步骤,说明第二步反应是慢反应,控制总反应速率,即第二步反应速率小于第一步反应速率,故第二步反应的活化能较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大。
(2)该反应历程中的决速步骤为慢反应,活化能越大,反应速率越小,根据题图2,活化能最大的为1.73eV。该历程中最低能垒对应步骤的化学方程式为或。该历程中的产物之一为过氧化氢,其不稳定易分解,故可能发生的反应为。
(3)根据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可知,该反应只有生成物CO为气体,且其化学计量数为4。根据已知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结合盖斯定律,由II+I×2得新的热化学方程式: 。,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