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堂练习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俄国的改革 课堂练习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8 14:5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年级下册历史第2课 俄国的改革课堂练习题(含答案)
选择题
1.《新全球史》中写道:“很多人认为,这种制度(农奴制)已经成为经济发展和国家生存的障碍……为了保持俄罗斯的大国地位,沙皇政府着手开始了一项改革计划……使俄罗斯社会在19世纪最后十年发生了转型。”材料不能反映的是( )
A.农奴制改革阻碍俄国发展
B.沙皇专制统治结束
C.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改革目的是保持俄国大国地位
2.19世纪初,俄国全国人口中农奴占很大比重。农奴世代被来缚在土地上,不能自由迁徙和务工经商;美国由于种植园使用大量奴隶从事棉花种植,利润丰厚,因此南方的奴隶贸易非常繁盛。这表明俄国和美国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相同问题是( )
A.农奴是廉价的劳动力
B.工业革命发展滞后
C.奴隶贸易非常繁盛
D.缺乏自由的劳动力
3.沙皇彼得一世推行向西方学习的改革,其中文化教育方面的改革措施包括(  )
①派遣留学生 
②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③开办学校 
④创办报纸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4.在沙皇专制统治下,俄国盛行农奴制,封闭落后,为了改变社会经济发展大大落后于西欧国家的状况,在俄国进行了自上而下改革的沙皇是( )
①伊凡四世
②彼得一世
③亚历山大二世
④列宁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5. 它客观上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自由劳动力、国内市场和资金,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在19世纪80年代便基本完成了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它”是( )
A.彼得一世改革
B.克里米亚战争
C.十月革命
D.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6. 1693年的一天,沙皇彼得一世面对浩瀚的海洋心潮澎湃,立志要使俄国成为海上强国。之后,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以下不属于彼得一世改革内容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鼓励兴办手工工场
C.提倡东方的生活方式  D.创建新式常备军
7. 普希金赋诗赞美彼得一世说:“用一只专制的手,他勇敢地播下启蒙的种子。”其中的“种子”是指(  )
A.推动改革的手段十分专横 B.保留了农奴制度
C.推动了俄国的近代化进程 D.大大加强中央集权
8. 1861年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宣称:“继续拖延只会更加引起灾祸,只会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阶级造成有害的、灾难性的后果。”为此他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
A.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 B.进行殖民扩张与掠夺
C.颁布《权利法案》 D.加入三国协约集团
9. “人们有理由推断,农民对解放无比感激,无比高兴……可实际上,法令在农民中与其说是欣喜,不如说是失望。”这是一位学者对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评述。其中使农民失望的原因是(  )
A.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生活不受地主干涉
C.可以得到一块份地 D.份地需付出高额赎金
10. “我不要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的暴动。我认为,我们要农民同土地割裂就会点燃俄国。”下列对“我”的做法评论符合史实的是(  )
①是对农奴的一场掠夺 ②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③彻底解决了农奴的土地问题 ④维护了贵族地主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1.执政时期开始采用“沙皇”称号,强化专制统治的是 (  )
A.伊凡四世   B.彼得一世
C.亚历山大一世 D.亚历山大二世
12.彼得一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改变俄国的落后面貌,实现富国强兵
B.废除农奴制度,使俄国成为一个西欧式的大国
C.进行对外扩张,与西欧国家争夺欧洲霸权
D.建立一个横跨亚欧两洲的大帝国
13.“彼得一世改革是‘跳出落后圈子的一种独特的尝试’。”这句话指的是俄国(  )
A.使用野蛮手段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B.效法西方政治废除沙皇专制统治
C.引进西方成果摆脱封闭落后局面
D.废除农奴制度巩固沙皇专制统治
14.17世纪末,与西欧资本主义蓬勃发展相比,俄国经济文化十分落后,沙皇彼得一世推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其改革给俄国带来的巨大变化是(  )
A.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
B.赶上了西欧发展水平
C.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D.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15.如果给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画画像,可以选择的历史情景是他(  )
A.签署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B.在萨拉托加战斗中打败英军
C.颁布《拿破仑法典》
D.率领议会军击溃查理一世王军
二、非选择题
1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诸位会深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一一地做到了。”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 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列宁
思考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的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历史事件?
(2)为什么说“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3)上述材料说明这一历史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一谈这一历史事件对俄国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1856年3月的一次谈话
材料二 农民还有权赎买他们所住的房屋,并在获得地主同意后,赎买分配给他们长期使用的土地和其他附属地作为私产。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签署的废除农奴制度的法令
材料三 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劳役的办法。
——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说说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
(3)材料三所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的意义和实质。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其等待农民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二 继续拖延只会引起更大的灾祸,对整个国家,特别是对地主会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宜尽快通过改革方案。
——亚历山大二世
材料三 据统计,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产量增加了2倍,钢产量和棉纺织业的产值都增加了3倍,而煤炭产量的增加则超过了19倍,石油产量猛增了200多倍,在此期间,俄国的整个工业产量增加了6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多。
(1)19世纪中期,俄国社会危机的突出表现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回答,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分析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社会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答案
1-5BDABD 6-10CCADB 11-15AACDA
16、(1)俄国1861年改革
(2)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而赎金远远高于当时的地价。
(3)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挽救统治危机。
(4)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这次改革俄国废除了农奴制,使国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
17. 答:(1)为了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避免人民革命的发生。
(2)有了自己的土地和私有财产,成为了自由人。
(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引起农民不满。
(4)1861年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质:对农民进行的一次大规模掠夺。
18.(1)农奴制危机。
(2)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避免革命的爆发,巩固沙皇的统治。
(3)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金、劳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