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50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2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课件(50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3-02-28 14:38: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0张PPT)
——选必三 3.3.2——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课程标准
criterion for curriculum.
结合实例,认识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方式,说明跨境污染引发的国家间的争端及其对环境安全乃至国家安全的威胁。
运用实例和资料,认识我国应对跨国污染问题的国家战略和措施,说明环境保护政策、措施与国家安全的关系。
通过新闻媒体和资料,了解污染物跨境转移事件,逐渐形成关注国家和世界地理问题的家国情怀与世界眼光。
目录 CONTENTS | 环境污染与国家安全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national security
Environmental emergencies affect national security
0 1
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
How to deal with transnational pollution
0 3
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
0 2
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
T-transfer of pollutants affects national security
01
突发环境事件影响国家安全
自主探究-P63
Independent inquiry
什么是突发环境事件?特点?
会不会影响到国家安全?
在导致环境安全问题的环境污染中,
突发环境事件较累积性环境污染更有可能影响国家安全。
累积性环境污染
突发环境污染
突发环境事件
1.概念
由自然或人为因素导致的、突然爆发并造成严重影响的重大环境污染事件。
如突发性的大气污染,水污染,海洋污染以及石油、化学品和危险物质泄漏等。
2.特点
随机性,瞬时性,成因与形式的多样性,危害的广泛性和严重性等。
突发环境事件
3.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一般发生在局地或区域,强度和规模有限或能够及时得到应对,不至于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少数特别重大的突发环境事件,造成的危害巨大,如果应对不得当或不及时,可能触发经济和社会危机,威胁国家安全。
突发环境事件
3.影响国家安全的途径
(1)在短期内严重威胁生命财产安全和基础设施安全,导致重大健康损害及人员伤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1984年印度博帕尔事件
12月3日,美国联合碳化公司在印度博帕尔市的农药厂因管理混乱,操作不当,致使底下储罐内剧毒的甲基异氰酸酯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外泄。45吨毒气形成一股浓密的烟雾,以每小时5000米的速度袭击博帕尔市区。死亡近2万人,受害20多万人,5万人失明,孕妇流产或产下死婴,受害面积40万平方公里,数千头牲畜被毒死。
突发环境事件
3.影响国家安全的途径
(2)使区域自然环境的各种服务功能在短期内受到严重损害,甚至导致一定时期内区域环境质量或宜居性恶化,经济发展衰退,乃至难以为继;
石油泄漏
突发环境事件
3.影响国家安全的途径
(3)导致公众对环境恶化的担忧和不满的情绪,诱发环境群体性事件,使环境安全问题转化为公共安全问题,从而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日本反核示威游行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发生核泄漏事故后,反对使用核能的抗议浪潮蔓延至日本各地。示威者在日本东京国会议事堂附近,举行反核示威游行。
案例分析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至9日,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大量工业和市民取暖燃煤排放的废气,在伦敦上空形成厚达上百米的浓雾总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平均含量剧增,发生了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
思考:伦敦烟雾事件及其对英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在烟雾持续的5天时间里,共有4000余人丧生;
数周后又有8000多人相继死亡,超过10万人感染支气管炎和肺炎等疾病;
生命安全
案例分析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烟雾事件还严重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大批航班取消,公路交通受到影响,人们的室外活动基本停止;
在此期间,抢劫、盗窃案件增多,社会治安混乱;
案例分析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社会秩序
起初英国政府推卸责任,否认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与烟雾之间有直接联系,引起民众不满和批评质疑;
烟雾事件引发政治危机,政府内阁出现争议,反对党发起了对政府的不信任动议,英国王室也对政府施压。
政治危机
案例分析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政治危机
案例分析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众多生命换来的教训;
最终转变为英国政府长达60余年的治理历程,并收到显著的成效!
治理成效
随堂训练
2020年7月25日,一艘隶属于一家日本公司的货船在毛里求斯东南部海域搁浅;8月6日,货船船体出现破裂,造成大量燃油泄漏。据此完成下题1。
1.燃油大量泄漏会导致水污染区域水生生物死亡其原因有( )
①阻挡光照 ②水中缺氧
③水污染严重,鱼类中毒 ④油比水黏稠,鱼类难以游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A
随堂训练
1952年12月,英国首都伦敦发生了著名的“伦敦烟雾事件”,5天内死亡4000多人。据此完成2-3题。
2.发生“伦敦烟雾事件”时的天气状况可能是( )
A.低温、低湿的晴天,且风速不大
B.低温高湿的阴天,且风速很小
C.高温、低湿的晴天,且风速很大
D.高温、高湿的阴天,且风速不大
3.造成“伦敦烟雾事件”的重要污染源是( )
A.汽车尾气 B.化工厂泄漏出的有毒气体
C.核电站泄漏出的有毒气体 D.工厂、家庭燃煤排放的废气
B
D
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后,反对使用核能的抗议浪潮蔓延至日本各地,各地举行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据此完成4~5题。
4.日本各地举行示威游行反对使用核能,这是突发环境事件诱发的(  )
A.经济损失 B.生命健康损害
C.环境质量恶化 D.环境群体性事件
5.下列关于突发环境事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突发环境事件的形式具有多样性
B.突发环境事件一般具有全球性特点
C.突发环境事件一般不至于对国家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D.特别重大的突发环境事件可能威胁到国家安全
B
D
随堂巩固
现代的英国是一个风景优美环境优秀,几乎没有任何空气污染的充满田园风光的岛国。同样是这个国家,在60年前,他们的伦敦还被世界称之为“雾都”。每当秋冬之季,烟尘与雾混合变成黄黑色,经常在城市上空笼罩多天不散,形成曾经客居伦敦的老舍先生描绘过的“乌黑的、浑黄的、绛紫的,以致辛辣的、呛人的”伦敦雾。1952年12月“伦敦烟雾事件” 4天内致4000多人遇难。
(1)分析伦敦过去成为“雾都”的原因。
(2)伦敦现在成功摘掉“雾都”的帽子可能采取了哪些措施
随堂巩固
(1)分析伦敦过去成为“雾都”的原因。
①伦敦位于大不列颠岛上,四面环海且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水汽充足;
②工业发达,人口稠密,大量燃煤以及交通尾气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杂质和污染气体;
③秋冬季节,北大西洋暖流与北冰洋南下冷水交汇,同时来自海上的暖湿气团与岛屿上空较冷的气团相遇,形成浓浓的海雾和陆雾;
④伦敦处于河谷地带,不利于水汽、尘埃和烟雾扩散。
随堂巩固
(2)伦敦现在成功摘掉“雾都”的帽子可能采取了哪些措施
优化能源利用结构,大量使用清洁能源;
发展科技,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调整工业布局,工厂不宜过分集中;
发展公共交通;
增加绿地,美化环境。
02
污染物跨国转移影响国家安全
污染物跨国转移
1.污染物跨国转的方式:
①污染物跨国传输:一个国家排放的污染物,可通过大气环流、河流径流、洋流等自然过程传输到其他国家。
极地高压带
极地东风
盛行西风
东北信风
东南信风
盛行西风
极地东风
极地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赤道低压带
副热带高压带
副极地低压带
60°
60°
30°

30°
60°
60°
30°

30°
90°
90°
下沉
下沉
下沉
上升
爬升
爬升
极锋
极锋
下沉
②废弃物跨国转移:一个国家通过正常贸易或非法入境的手段,将在本国产生的固体废弃物输入到其他国家。
巴西“洋垃圾”退运事件:2009年7月22日,巴西环境部门从英国进口的、标记为塑料袋的41个集装箱中检查出1400吨生活垃圾和医疗垃圾,其中包括电池、衣物、尿布、针管、血袋等。3名英国人因非法贩运此批垃圾而被捕,此批垃圾于2009年8月被退回英国。
科特迪瓦毒污泥倾废事件:2006年8月19日,荷兰托克公司的货船将530余吨毒污泥倾倒在科特迪瓦阿比让,造成十几人死亡,10万余人因头痛、皮肤和肺重度灼伤等症状就医。该事件引发民众示威与骚乱,科特迪瓦政府内阁宣布解散。图为倾倒在科特迪瓦阿比让的毒淤泥。
③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有毒有害物质超标或含有尚未被认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通过国际贸易从一个国家进入到其他国家。
英国疯牛病牛肉事件:1996年3月,英国出口的牛肉检出疯牛病病毒,英国有8人因该病毒导致脑衰竭而死亡。事件引发进口英国牛肉或牛骨粉的欧盟各国及其他30多个国家的恐慌,各国相继宣布禁止进口英国牛肉。英国内牛被大量宰杀,牛肉销量下降70%。
污染物跨国转移
2.污染物跨国转移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污染物跨国传输
污染物跨国转移
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
环境污染从一个国家扩散到其他国家
威胁到输入国的国家安全(特别是突发环境事件)
引发输出国与输入国的矛盾和外交争端,甚至演变为政治、经济和军事冲突,
影响双方国家安全
材料分析
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
1986年11月1日
(瑞士巴赛尔)仓库火灾→有毒化学物质排入莱茵河
次日,化工厂用塑料管堵塞下水道
8天后,数十吨有毒物质流入莱茵河,造成二次污染
约160千米范围内多数鱼类死亡
约480平方千米内的井水受到污染不能饮用
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
材料分析
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
沿岸城市自来水厂全部关闭,改用汽车定量供水
同时,将污染水流加速排入北海
大约1万名愤怒的抗议者在巴赛尔游行
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向瑞士提出赔偿
最终,莱茵河沿河国家加强合作,共同制订了治理莱茵河的长期计划。
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
你认为沿岸各国该如何解决莱茵河污染物跨境转移的问题?
①控制污水排放,建设污水处理厂;
②研发减排和污水处理技术;
③进行国际合作,共同治理;
④建立预警机制;
⑤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⑥提高人们环保意识。
1.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主要受害国包括( )
A.德国、法国、比利时 B.荷兰、德国、法国
C.瑞士、法国、卢森堡 D.奥地利、瑞土、德国
2.1986年的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 )
A.既属于突发环境事件,又属于污染物跨国转移事件
B.造成污染物跨国传输,但不会威胁输入国的环境安全
C.引发跨国环境安全问题,冲突是唯一的应对方式
D.瑞土是责任国,应当负责整个莱茵河的污染处理工作
3.下列河流有可能发生类似1986年莱茵河跨境污染事件的是( )
A.长江、澜沧江 B.多瑙河、尼罗河
C.雅鲁藏布江、黄河 D.恒河、伏尔加河
B
B
A
课堂练习
课时作业
读漫画“嫁祸于人”,完成5~6题。
5.漫画中描述的现象属于(  )
A.垃圾转移 B.固体废弃物的回收
C.固体废弃物的再利用 D.垃圾分类
6.漫画中的现象多发生在(  )
A.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 B.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C.发达国家→发达国家 D.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
A
A
03
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
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
1.应对措施:从污染物的源头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等环节采取措施。
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
1.应对措施:从污染物的源头防范、事中风险控制、事后治理等环节采取措施。
1.通过自然过程产生影响的跨国污染源
源头防范 加强监测预警,通过国际合作机制促进污染物来源国的污染治理
事中风险控制 及时采取应急响应,控制影响范围,消除危害
事后治理 做好生态恢复、赔偿损失等善后处理工作
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
2.废弃物跨国转移、含有毒有害物质的产品贸易类型
源头防范 从源头上控制境外污染物的输入,严格禁止有毒有害物质严重超标的产品和高污染固体废弃物入境
事中风险控制 加强无害化处理,积极发展国内替代以逐步减少进口
事后治理 强化污染治理,及早消除污染危害
案例分析
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
思考:
什么是洋垃圾?
中国为何明令禁止进口洋垃圾?
案例分析
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
洋垃圾:泛指由国外进入我国的高污染固体废弃物。
中国制造业曾将国外的固体废弃物和废料作为可回收原材料的廉价来源。
发达国家向我国出口固体废弃物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其数量增长迅速
案例分析
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
2017年之前的十年间,我国平均每年进口的“洋垃圾”超过4000万吨
“洋垃圾”存在严重的环境安全隐患,是我国环境问题的重要源头之一
案例分析
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
2017年年底
我国已将生活来源废塑料、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品、钒渣等4类24种固体废弃物调整为禁止进口
案例分析
中国禁止“洋垃圾”入境
垃圾分类
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
2.国家之间应对跨国环境安全问题的方式
应对方式
媒体客观报道
媒体指责渲染
对策
合作方式、冲突方式
利于缓解双方矛盾,化解问题,国家安全
加剧双方矛盾,诱发政治问题,国家安全受到威胁
加强合作,减少冲突。
活动-分析松花江跨境污染事件中的中俄合作应对
2005年11月13日,位于吉林省吉林市的一家化工企业发生爆炸事故,约100吨苯类物质(苯、硝基苯等)流入松花江,形成长达80千米的污染带,引发流域重大水污染事故,位于下游的俄罗斯对此表示关注并采取相应措施,中俄两国政府通过合作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
归纳中俄双方应对此次跨境污染事件的互动过程。
分析此次事件中我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对降低国际争端风险的作用。
活动:分析松花江跨境污染事件中的中俄合作应对
归纳中俄双方应对此次跨境污染事件的互动过程。
中国外交部知会俄方 → 俄方媒体关注,成立应急组织,可能受影响区域进入紧急状态 → 中方向俄方通报污染状况和应对措施 → 俄驻华大使关注 → 中国向俄方无偿提供仪器和物资 → 俄方在污染河段禁渔 → 中方领导人表态,筑坝拦截污染带。
活动:分析松花江跨境污染事件中的中俄合作应对
分析此次事件中我国所采取的应对措施对降低国际争端风险的作用。
应对措施 作用
及时向俄方通报 情况和动态 引起俄方关注,做好防范工作,降低损失
向俄方无偿提供 水质监测仪器和活性炭 有利于俄方监测和净化水质
降低水污染的危害程度
领导人表态 减轻俄方民众的担心和敌对情绪
筑坝拦截污染带外移 减轻水污染的危害程度
课堂小结
突发环境事件
突发环境事件及其特点
突发环境事件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污染物跨国转移
跨国污染问题的应对
国家应对措施
跨国环境安全问题的冲突与合作
同学们按要求完成课堂作业
课时作业
Class assignment.
2011 年3 月,日本遭遇海啸袭击,福岛核电站发生严重核泄漏。这次震惊世界的核泄漏事故,造成了福岛周边地区大范围污染,大量辐射物质泄漏,污染土壤、地下水和海水,当地农林水产业遭到沉重打击。核泄漏事故发生后,日本民众反对使用核能的抗议浪潮蔓延至日本各地。据此完成1-2 题。
1. 福岛核电站核泄漏物质随洋流扩散,使污染物跨国转移。下列国家受其影响较大的可能是 (  )
A. 加拿大 B.马来西亚 C. 英国 D.阿根廷
2. 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威胁到了日本的国家安全,主要原因是核泄漏事件 (  )
A. 可能引发战争 B. 威胁正常经济秩序和社会稳定
C. 属于突发环境事件 D. 具有突发性和瞬时性特点
A
B
课堂练习
垃圾被称为放错位置的资源,从20世纪80年代起,我国便开始进口“洋垃圾”,随着时间推移,近些年进口量非常巨大。2018年中国禁止进口“洋垃圾”的禁令持续发酵,那些西方国家过惯了垃圾有人要还能赚钱的日子。随着禁令的实施,西方国家,身边的垃圾堆积的越来越多,深受垃圾困扰,但垃圾处理能力又跟不上,所以很多西方国家怨声载道,抱怨中国。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80年代,中国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  )
A.中国垃圾处理利用技术好 B.中国生产原料不足,降低成本
C.发达国家垃圾处理能力有限 D.垃圾资源利用价值大
4.中国限制“洋垃圾”进口(  )
A.出于生态环境的考虑 B.我国技术水平提高
C.资源需求量减少 D.垃圾利用价值不大
B
A
随堂训练
近年来,“洋垃圾”跨国非法转移事件屡禁不止。据此回5-6题。
5.“洋垃圾”跨国非法转移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
A.公平性原则 B.共同性原则
C.持续性原则 D.公正性原则
6.以前欧美发达国家“洋垃圾”大量出口我国,主要原因是( )
A.发达国家垃圾处理技术水平低于我国
B.在本国处理垃圾需要很高的成本
C.我国政府大力鼓励垃圾进口
D.我国国土辽阔,有大量的荒地可堆放“洋垃圾”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