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歌曲《咏鹅》的创作背景和来历。
2.学会欣赏并歌唱《咏鹅》。
3.初步了解音乐中的反复跳跃符号的使用。
4.通过演唱体验《咏鹅》的欢快情绪。
5.激发学生歌唱的兴趣,学会欣赏音乐,培养对音乐的喜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了解《咏鹅》特点,学会歌唱《咏鹅》。
【教学难点】
初步了解音乐中的反复跳跃符号的使用。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歌曲律动
师: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微课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歌曲是《咏鹅》。
在课堂正式开始之前,请同学们一起跟着屏幕中的指引做出相应的动作,进行歌曲律动。
我们刚才进行律动的歌曲是《布谷鸟》。今天我们也要学一首和动物有关的歌曲,请你们猜一猜这个动物是我们的哪个好朋友呢?
从小是白丁,长大穿白绫,最擅长游行,扰乱水波清,这是什么动物呢?没错他们就是鹅。
(二)、了解背景,阐述来历
今天我们学习的《咏鹅》是由诗歌加工而来的,让我们共同了解一下这首诗的来历。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有一天,骆宾王同家中的客人一起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三)、聆听歌曲,感受魅力
首先让我们共同听一遍歌曲,感受咏鹅的独特韵味。刚才我们所听的咏鹅简谱已经呈现在屏幕中了,有的小朋友很疑惑,歌曲明明很长啊?怎么简谱这么简短呢?这是因为咏鹅的谱子采用了反复跳越记号,所以简洁。
(四)、补充乐理,增长知识
首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反复记号,段落反复记号指两段或两段以上的音乐完全相同,或是当音乐中的某一片段的重复时,为了节省乐谱的记写而采取的一种省略方法。左半部分称为前反复记号,右半部分称为后反复记号,两个记号之间的部分要反复演奏。
A ||: B :||
演奏顺序如下就应该是成 A | B | B ||。
如果乐曲是从头反复,通常省略前反复记号
A | B :||
演奏顺序如下就应该是成 A | B | A | B ||。
反复跳跃记号是段落反复记号的一种补充,当乐谱出现一段或多段重复,在结尾处却略有不同时,就要用反复跳跃记号来标记出不同的段落。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就好像两个房子都坐落在分岔路口,小兔子第一次走过森林的路进入了第一个房子,第二次走过森林的路便直接跨过第一个房子走入了第二个房子。反复号就是小兔子走过的森林小路,两次都是同一条路,而跳越号就是两个房子,每次走过森林的小路要进入不同的房子。
接下来老师来考考你是否理解了,小兔子走过如图1,2,3,4四个地点,根据反复跳越符号她走过的顺序是什么呢?没错,应该是123,124,你答对了吗?
今天的音乐微课堂到这里就结束了,相信你们一定都收获颇丰。同学们,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