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十二 化学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三年考向
知识点1: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2013·上海,30
2013·海南,14
2013·海南,20-Ⅰ
2013·全国大纲,29
2013·福建,6
2013·山东,72013·山东,28
2013·浙江,8
2013·江苏,1
2013·江苏,4
2012·重庆,6
2012·山东,7
2012·浙江,7
2012·江苏,1
2012·上海,22012·全国新课标,8
2011·重庆,6
2011·江苏,1
2011·福建,6
2011·山东,9
2011·天津,1
2011·海南,20-Ⅰ知识点2: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
2013·重庆,11
2013·江苏,1
2013·浙江,7
2012·海南,1
2012·江苏,1
2011·重庆,6
2011·江苏,1
2011·福建,6
2011·天津,1主要考点
(说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1.金属在自然界中都以化合态存在,因此金属冶炼的实质是利用金属活泼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将金属矿物中的金属元素从其化合物中氧化出来。 ( )。6.煤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煤的干馏、煤的液化、煤的气化,这三种变化过程都属于物理变化。
( )。
7.石油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石油的分馏、裂化和裂解、催化重整,其中石油的分馏属于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和裂解、催化重整属于化学变化。
( )。答案 1.×(正确为:除了金、铂等极少数金属外,绝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存在于自然界中。因此金属冶炼的实质是利用金属活泼性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冶炼方法,将金属矿物中的金属元素从其化合物中还原出来。);2.√;3.√;4.√;5.√;6.×(正确为:煤的综合利用主要是包括煤的干馏、煤的液化和煤的气化,这三种变化过程都属于化学变化。);7.√;8.√;9.√;10.×(正确为: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 ?易错警示
(1)工业上将海水中的Mg2+沉淀,常选用廉价Ca(OH)2作沉淀剂,而不用NaOH。
(2)将MgCl2·6H2O晶体加热得到无水MgCl2的反应必须在氯化氢的气流中进行,目的是抑制MgCl2的水解。 ?易错警示
(1)CO2能引起温室效应,使正常雨水的pH为5.6,但CO2不属于大气污染物。
(2)符合最理想的“原子经济”的化学反应类型有化合反应、加成反应、加聚反应等。?猜想依据
(1)命题导向: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应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是高考考查的热点。
(2)命题角度:考查金属冶炼的常见方法。
[问题设计]
1.氧化还原反应广泛应用于金属的冶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的Al2O3的方法制取金属铝
B.湿法炼铜与火法炼铜的反应中,铜元素都发生还原反应
C.用磁铁矿炼铁的反应中,1 mol Fe3O4被焦炭还原成Fe,转移9 mol e-
D.铝热法还原铁的反应中,放出的热量能使铁熔化解析 工业上是用CO作还原剂炼铁,而非焦炭,1 mol Fe3O4被还原为Fe,应转移8 mol e-,C项错误。
答案 C?猜想依据
(1)命题导向:环境可持续发展一直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环境污染与环境保护是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高考的必考内容。
(2)命题角度:原子经济性反应的判断及氧化法处理废水的原理。由上述四个反应可归纳出,原子经济性高的是________反应(填反应类型)。
(2)有毒物质的无害化也是绿色化学研究的内容之一。ClO2是一种性能优良的消毒剂,还可将废水中少量的S2-、NO和CN-等有毒有害的还原性酸根离子氧化除去。请写出用ClO2将废水中剧毒的CN-氧化成无毒气体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并说明该方法的优点___________。答案 (1)A、D 加成 (2)2ClO2+2CN- 2CO2↑+N2↑+2Cl- 产生了无毒的CO2、N2?猜想依据
(1)命题导向:化学工艺流程是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的重要题型,也是高考对元素化合物、化学实验进行考查的重要形式。
(2)命题角度:以矿石的综合利用为素材,对物质的用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除杂原理、离子检验等知识进行考查。[问题设计]
3.榴石矿石可以看作由CaO、FeO、Fe2O3、Al2O3、SiO2组
成,工业上对其进行综合利用的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SiO2的用途广泛,试写出它的一种重要用途________。
(2)溶液I中除含有Ca2+外,还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有________。
(3)步骤③中NaOH参加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鼓入空气并充分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
(4)在工业生产中,步骤④通入过量CO2而不加入盐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5)设计实验证明榴石矿石中含有FeO(试剂任选,说明实验操作与现象):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