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专题十五 《物质结构与性质》模块三年考向
知识点1:微粒间的作用力与物质的性质
2013·海南,19-Ⅰ
2013·安徽,7
2013·重庆,3
2013·海南,19-Ⅱ
2013·福建,312012·重庆,26
2012·上海,4
2012·福建,30
2011·山东,32
2011·福建,30
2011·海南,19-Ⅰ知识点2:晶体结构与物质的性质
2013·重庆,3
2013·上海,4
2013·上海,5
2013·上海,13
2013·全国新课标Ⅱ,37
2013·江苏,21A
2012·海南,19-Ⅱ
2012·山东,32
2011·全国新课标,37
2011·江苏,21A
2011·重庆,26主要考点
(说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1.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形成的,活泼金属原子易失去电子,形成金属阳离子,活泼非金属原子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二者化合时一般形成离子键。
( )。
2.同种非金属原子间形成非极性键,两种不同的非金属原子间形成极性键、共价键又分为单键、双键和三键。
( )。3.由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都是离子键,如AlCl3中Al—Cl键为共价键。非金属元素的两个原子之间一定形成共价键,但多个非金属原子间也可形成离子键,如NH4Cl等。
( )。
4.无共价键的分子(稀有气体)和只有非极性键的分子(如H2、P4等)属于非极性分子;由极性键形成的分子,若分子空间结构对称,正电荷中心与负电荷中心重合,则属于非极性分子(如CO2、BF3、CH4等)。
( )。 5.分子空间结构不对称,正电荷中心与负电荷中心不重合的分子属于极性分子,如HCl、H2O、NH3、H2O2等。
( )。
6.由已经与非金属性很强的原子(N、O、F)形成共价键的氢原子与另一个分子中(或同一个分子中)非金属性很强的原子(N、O、F)之间的作用力叫做氢键。氢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氢键的存在使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使H2O的沸点高于H2S的沸点。
( )。7.相似相溶原理:非极性溶质一般易溶于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易溶于非极性溶剂。如果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则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
( )。
8.只含分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中仅存在分子间作用力。由于分子间作用力较弱,所以分子晶体具有熔点低、硬度很小、易升华的物理特性。
( )。
9.AlCl3晶体虽属于盐类,但属于分子晶体,其熔、沸点低(熔点190 ℃)。
( )。10.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的具有三维的共价键网状结构的晶体称为原子晶体。原子晶体中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高硬度、高熔点是原子晶体的物理特性。
( )。
11.在金属晶体中,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着强烈的相互作用叫金属键。
( )。
12.合金的硬度比成分金属大,但熔、沸点比成分金属低。
( )。13.离子晶体是由阳离子和阴离子通过离子键结合而成的晶体。晶格能是最能反映离子晶体稳定性的数据。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稳定,而且熔点越高,硬度越大。
( )。
答案 1.√;2.√;3.√;4.√;5.√;6.√;7.×(正确为:非极性溶质一般易溶于非极性溶剂,极性溶质一般易溶于极性溶剂。如果溶剂分子和溶质分子之间存在氢键,则氢键作用力越大,溶解性越好。);8.×(正确为:只含分子的晶体称为分子晶体。分子晶体中相邻分子靠分子间作用力相互吸引,有的分子间还存在氢键、分子内原子间存在共价键。);9.√;10.√;11.√;12.√;13.√?易错警示
(1)有氢键的分子间也有范德华力,但有范德华力的分子间不一定有氢键。
(2)一个氢原子只能形成一个氢键,这就是氢键的饱和性。
(3)分子内氢键基本不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而分子间氢键使物质的熔、沸点升高,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大。?易错警示
(1)原子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离子晶体高,如石英的熔点为1 710 ℃,MgO的熔点为2 852 ℃。
(2)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比分子晶体的熔点高,如Na的熔点为97 ℃,尿素的熔点为132.7 ℃。
(3)石墨属于混合型晶体,但因层内原子之间碳碳共价键的键长为1.42×10-10 m,比金刚石中碳碳共价键的键长(键长为1.54×10-10 m)短,所以熔、沸点高于金刚石。?猜想依据
(1)命题导向:微粒间的作用力的类别判断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是物质结构理论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
(2)命题角度:微粒间作用力类别的判断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问题设计]
1.①BF3与一定量的水形成(H2O)2·BF3晶体Q,Q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R:
OH2O…
[H3O]+-
晶体Q中各种微粒间的作用力不涉及________(填序号)。
a.离子键 b.共价键 c.配位键 d.金属键
e.氢键 f.范德华力
②已知苯酚( )具有弱酸性,其Ka=1.1×10-10;
水杨酸第 一级电离形成的离子 能形成分子
内氢键。据此判断,相同温度下电离平衡常数Ka2(水杨酸)________Ka(苯酚)(填“>”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碳和硅的有关化学键键能如下所示,简要分析和解释下列有关事实:①硅与碳同族,也有系列氢化物,但硅烷在种类和数量上都远不如烷烃多,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SiH4的稳定性小于CH4,更易生成氧化物,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 (1)①H2O之间的作用力是氢键,O—B之间是配位键,分子晶体中一定存在范德华力。分子内H—O、F—B是共价键。②形成分子内氢键,H+更难电离。(2)表给出了许多键能数据,解释物质的存在、稳定性都要从表格数据中挖掘有效信息——同类型的化学键键能的大小。答案 (1)①a、d ②< 中形成分子内氢键,使其更难电离出H+
(2)①C—C键和C—H键较强,所形成的烷烃稳定,而硅烷中Si—Si键和Si—H键的键能较低,易断裂,导致长链硅烷难以生成
②C—H键的键能大于C—O键,C—H键比C—O键稳定。而Si—H键的键能却远小于Si—O键,所以Si—H键不稳定而倾向于形成稳定性更强的Si—O键?猜想依据
(1)命题导向:晶体类型的判断及其性质的比较是近几年高考中有关物质结构与性质考查的重点和热点。
(2)命题角度:根据不同晶体的熔点判断晶体的类型,分析不同类型晶体的性质及其变化的原因。[问题设计]
2.现有几组物质的熔点( ℃)数据: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A组属于________晶体,其熔化时克服的微粒间的作用力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B组晶体共同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有金属光泽 ②导电性 ③导热性 ④延展性
(3)C组中HF熔点反常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4)D组晶体可能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填序号)。
①硬度小 ②水溶液能导电 ③固体能导电 ④熔融状态能导电
(5)D组晶体的熔点由高到低的顺序为NaCl>KCl>RbCl>CsCl,其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解析 (1)根据A组熔点很高,属原子晶体,是由原子通过共价键形成的;(2)B组为金属晶体,应具有①②③④四条共性;(3)HF中含有分子间氢键,故其熔点反常;(4)D组属于离子晶体,具有②④两条性质;(5)D组属于离子晶体,其熔点与晶格能有关。答案 (1)原子 共价键
(2)①②③④
(3)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其熔化时需要消耗的能量更多(只要答出HF分子间能形成氢键即可)
(4)②④
(5)D组晶体都为离子晶体,r(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