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专题十六 《有机化学基础》模块
三年考向
知识点1:认识有机物
2013·福建,7
2013·浙江,10
2013·上海,12
2013·海南,18-Ⅰ
2013·海南,9
2013·广西,13
2013·全国新课标Ⅰ,12
2013·全国新课标Ⅱ,26
2012·海南,5
2012·全国新课标,10
知识点2:烃和卤代烃
2013·全国新课标Ⅰ,8
2013·海南,16
2013·全国新课标Ⅱ,8
2013·北京,12
2013·广东,30
2013·浙江,29
2013·广西,30
2012·全国大纲,13
2012·上海,2
知识点3:烃的含氧衍生物
2013·山东,10
2013·海南,1
2013·海南,7
2013·上海,10
2013·重庆,5
2013·江苏,12
2013·上海,47
2013·四川,10
2013·天津,8
2013·安徽,26
2013·山东,33
2013·重庆,28
2013·海南,18-Ⅱ
2013·福建,32
2012·上海,8
2012·上海,12
2012·重庆,9
2011·重庆,12
知识点4: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学物质和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2013·重庆,10
2013·上海,1
2013·天津,2
2013·山东,7
2013·全国新课标Ⅱ,7
2013·广东,7
2013·北京,25
2012·重庆,28
2011·重庆,28
主要考点
(说明:下列叙述中,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在括号内打“×”。)
1.按碳原子组成的分子骨架分,有机物可分为链状化合物和环状化合物,环状化合物又包括脂环化合物和芳香族化合物。按官能团分,有机物可分为烃(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和烃的衍生物(卤代烃、醇、醛、酸、酯等)。
( )。
2.具有相同分子式,不同结构的化合物互称为同分异构体。其类型包括碳链异构、位置异构、官能团异构等。
( )。
3.对纯净的有机物进行元素分析,可确定实验式;可用质谱法测定相对分子质量,进而确定分子式。
( )。
4.鉴定分子结构的化学方法是利用特征反应鉴定出有机物所含官能团。常用的物理方法有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根据红外光谱可获得有机分子中含有何种化学键或官能团的信息;根据核磁共振氢谱可获得有机分子中含有几种不同类型的氢原子及它们的数目比。
( )。
5.发生加成反应或加聚反应的有机物分子必须含有不饱和键。如碳碳双键(乙烯与H2加成)、碳碳三键(乙炔与H2加成)、碳氧双键(乙醛与H2加成)等。
( )。
6.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称为炔烃,组成通式为CnH2n-2(n≥2)。最简单的炔烃是乙炔,其实验室制备原理为CaC2+2H2O→Ca(OH)2+CHCH↑。
( )。
12.苯酚俗称石碳酸,可与Na、NaOH、Na2CO3反应,但不能与NaHCO3反应。苯酚与过量浓溴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3HBr,有机产物的名
称是2,4,6 三溴苯酚。 ( )。
14.羧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时,一般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氢原子与醇分子中的羟基结合生成水,其余部分结合生成酯。用示踪原子法可以证明:
+H2O。
( )。
16.淀粉在酸的作用下能够发生水解,其水解的最终产物是葡萄糖。反应物淀粉遇碘单质变蓝色,但不能发生银镜反应;产物葡萄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遇碘单质不变蓝色。因此可以向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碘水或银氨溶液来检验淀粉是否发生水解、水解是否进行完全。
( )。
17.加聚反应是指由含有不饱和键的单体以加成反应的形式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加聚物与其单体的化学组成相同。
( )。
18.缩聚反应是指由一种或两种以上单体结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有小分子生成的反应。发生缩聚反应的单体分子中至少含有2个官能团,官能团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缩聚物与其单体的化学组成不同。
( )。
答案 1.√;2.√;3.√;4.√;5.√;6.√;7.√;8.√;9.√;10.√;11.√;12.√;13.√;14.×(正确为:羧酸与醇发生酯化反应时,一般是羧酸分子羧基中的羟基与醇分子羟基中的氢原子结合生成水,其余部分结合生成酯(即酸脱羟基,醇脱羟基氢)。);15.√;16.×(正确为:检验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是否含有葡萄糖,应先加入NaOH溶液中和至碱性,然后再加入银氨溶液。);17.√;18.√
?易错警示
(1)苯酚的酸性很弱,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2)常温下,苯酚易被空气氧化而呈粉红色,也可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氧化,原因是苯环对羟基有致活作用。
?易错警示
(1)卤代烃属于非电解质,不能电离出X-,所以不能用直接加稀硝酸和AgNO3溶液的方法检验卤素的存在。
(2)检验溴乙烷中的溴元素时,应向溴乙烷水解后的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硝酸,目的之一是为了中和过量的NaOH,防止NaOH与AgNO3反应干扰实验;目的之二是检验生成的沉淀是否溶于稀HNO3。
?易错警示
(1)盐析可用于分离提纯蛋白质。
(2)利用蛋白质的变性可进行杀菌、消毒等。
?猜想依据
(1)命题导向: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是高考考查的热点内容,同分异构体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内容。
(2)命题角度:①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的正误判断。②酯类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
[问题设计]
1.根据有机化合物的命名原则,下列命名正确的是
( )。
A. ,3 甲基 1,3 丁二烯
B. ,2 羟基丁烷
C.CH3CH(C2H5)CH2CH2CH3,2 乙基戊烷
D.CH3CH(NH2)CH2COOH,3 氨基丁酸
解析 A项应为2 甲基 1,3 丁二乙烯;B项应为2 丁醇;C项主链选错了,应为3 甲基己烷。
答案 D
2.分子式为C5H10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若不考虑立体异构,这些醇和酸重新组合可形成的酯共有
( )。
A.15种 B.28种
C.32种 D.40种
解析 形成分子式为C5H10O2的酯时,对应酸和醇的数目分别为:
酯 酸的数目 醇的数目
HCOO—C4H9 1种 4种
CH3COO—C3H7 1种 2种
C2H5COO—C2H5 1种 1种
C3H7COO—CH3 2种 1种
酯共计:5×8=40种 5种 8种
答案 D
?猜想依据
(1)命题导向: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是有机化学的核心知识,也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内容。
(2)命题角度:以复杂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载体,考查醇羟基、羧基、氨基的性质。
[问题设计]
3.有机物X和Y可作为“分子伞”给药物载体的伞面和中心支撑架(未表示出原子或原子团的空间排列)
X(C24H40O5)
H2NCH2CH2CH2NHCH2CH2CH2CH2NH2
Y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1 mol X在浓硫酸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最多生成
3 mol H2O
B.1 mol Y发生类似酯化的反应,最多消耗2 mol X
C.X与足量HBr反应,所得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4H37O2Br3
D.Y与癸烷的分子链均呈锯齿形,但Y的极性较强
解析 A项,X有3个醇羟基,且与羟基相连碳的相邻C原子上有H原子,正确;B项,Y有2个—NH2,1个—NH—,X有1个—COOH,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3,不正确;C项,X有3个醇羟基,被3个Br取代,所得有机物的分子式为C24H37O2Br3,正确;D项,Y呈锯齿形,因为含有—NH2,极性比癸烷强,正确。
答案 B
?猜想依据
(1)命题导向:有机物的推断及合成是历年来高考的必考内容。
(2)命题角度:以聚酰胺 66的合成路线为载体,根据题给信息和已知的结构简式及反应条件,推理有机物的结构。
[问题设计]
4.聚酰胺 66常用于生产帐篷、渔网、降落伞及弹力丝袜等织物,可利用下列路线合成:
(1)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的B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
(2)D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①的反应类型为________。
(3)为检验D中的官能团,所用试剂包括NaOH水溶液及________。
(4)由F和G生成H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A经H2加成得到环丁醚B,与HCl取代得到C氯代丁醇,再进行一步取代得D丁二醇;通过反应①取代得到己二腈,结合所给信息可知F是己二酸,G是己二胺,通过缩聚反应得到H聚酰胺 66。B分子式是C4H8O,符合饱和一元醛的通式,可以写出:CH3CH2CH2CHO。D是1,4 二氯丁醇:CH2ClCH2CH2CH2Cl;反应①是取代反应。要检验氯代烃中氯元素,应先通过NaOH溶液水解,然后加入足量硝酸后用AgNO3溶液检验C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