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登岳阳楼》教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8 16:19: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登岳阳楼》教学设计
课题名 登岳阳楼
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本诗的写作背景。 2.体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 1.朗诵经典,品味语言和体悟情感。
教学难点 1.体会诗人感时伤世、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树立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授课所用视频、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熟读本诗,为背诵打基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余秋雨说:“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文人,像杜甫那样用那么多诗句告诉全社会,苦难存在的方位和形态,苦难承受者的无辜和无奈。……在他笔下,再苦的事,再苦的景,再苦的人,再苦的心,都有美的成分。他尽力把它们挖掘出来,使美成为苦的背景,或者使苦成为美的映衬,甚至干脆把美和苦融为一体,难分难解。”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登岳阳楼》。 介绍作者 杜甫,字(子美) ,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作是“三吏” 、“三别” ,真实反映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和老百姓的疾苦,因而被称为“诗史”,他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被人誉为“诗圣 ”。 2.千古诗圣生平简介: 读书漫游时期: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放荡齐赵间,裘马颇轻狂。”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斗志昂扬、激情满怀 困守长安时期: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开始转向现实主义风格 战乱为官时期: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宁为太平盛世犬,不做流离乱世人。” ——着重表现人民困苦 漂泊西南时期: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洒杯。” ——凄凉、悲怆的哀叹 三、写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此时正值国家动乱,人民多难之际,他个人境况又异常困苦,加之老且多病,心情抑郁苦闷。杜甫晚年饱经磨难,却在诗歌创作特别是律诗创作上日趋成熟。这首五律正是诗人晚年诗歌艺术造诣高深的代表。 四、整体感知 1.岳阳楼 位于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墙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一般认为建于唐。主楼三层,长方形,楼顶似一顶将军的头盔。与湖北武昌的黄鹤楼、江西南昌的滕王阁并称“江南三大名楼” 2.岳阳楼诗文 (1)楹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崖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2)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3.唐代登临诗 唐代是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全盛时期,诗歌题材包罗万象,其中登临诗(泛指登楼、登台、登山诗作)是不容忽视的一类。登临诗,是指作者登临某山或亭台楼阁而生发某些情思的诗词。这类诗或写人生哲思,抒胸襟抱负;或感时伤乱,寄寓身世之悲;或于兴亡之叹中隐喻现实;或在山长水阔间思乡怀人。 4.正音正字 坼chè 戎róng 涕泗tìsì 5.诵读方法指导:把握节奏、用韵、情感等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深入探究 1.疏通文意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词义: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句义:以前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终于如愿登上岳阳楼。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词义:坼:分裂;乾坤:指日、月;浮: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句义:浩瀚的湖水把吴楚分隔在东南两域,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颈联: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词义: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老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身患肺病,风痹,右耳已聋。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句义: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年老多病只有一只船孤零零的陪伴自己。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词义:戎马:指战争。关山北:北方边境。凭轩:靠着窗户。涕泗(sì)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 句义: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凭栏远望泪流满面。 2.这首诗写了哪些意象,分别有什么样的特点,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和想象力进行分析。 明确: 洞庭水、岳阳楼——辽阔雄伟 吴楚、乾坤——开阔博大 孤舟——孤单漂泊 3.画面中的人物给你怎样的印象? 明确:是一位人到暮年,多病愁苦,“凭轩涕泗流”的老者形象。 4.“昔闻”“今上”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明确: “昔闻”是慕名已久、向往之久,“今上”是夙愿得偿,幸事一件。 今昔对照,虚实交错,表面上是初登岳阳楼的喜悦,实则蕴含了早年的愿望至今未能实现的伤感,人世沧桑、忧时伤世的感慨。“律诗之妙全在无字处” 5.颔联哪两个字特别有表现力?为什么? 明确: “坼”,分裂;“浮”,漂浮。浩瀚的洞庭湖把吴楚两地分裂开来,日月在湖面日夜漂浮荡漾,表现了洞庭湖磅礴气势和雄伟壮阔,也透露出国家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动荡不安。 6.诗人为什么“涕泗流”?杜甫的眼泪为谁而流? 明确: (1)自己年迈多病、孤独无依、漂泊天涯的哀伤。为自己的凄凉而流。 (2)国家分裂衰败和国势动荡不安的悲痛。为国家为百姓的苦难而流。 (3)空怀一腔热血,报国无门的无奈与凄凉。为自己的无奈而流。 六、巩固提升 1.延伸 有人说,苦难对人的影响,无非三种:最下者埋怨社会不公,由怨天尤人而到仇恨外物,于是堕入魔道;中者以此为动力,改变自己命运,但是若存心不厚,也可能沦为与于连之属,即使有朝一日得逞,也必为小人;最上者,因对苦难体会很深,于是更能理解别人之苦难,甚至在别人有了苦难的时候忘记了自己的苦难,这样的人,命运坎坷,身份卑微,但是灵魂却由此而不朽。 伟大诗人杜甫,用3次卖药的经历,道尽了自己一生的悲哀 在杜甫十九岁的时候,他出门游历,在二十四岁的时候到京城去考试,但是很不幸,他赶上了当朝一位大臣设计的局,这一年,所有人都没有考中进士,杜甫也就成了其中一员。这也就是他生活中遭遇不幸的开端,但是生活还是要继续的。杜甫这个清贫的人物,在这么大的长安城里格格不入,自己也没有那么多的钱财,所以要怎么生存下去,成了他现在最大的问题。在杜甫三十五岁的时候开始在京城卖药,以此来维持生计。这是杜甫第一次卖药,原因就是自己没能考中进士,在他人生当中,这也是一次比较悲哀的经历。 到杜甫三十九岁的时候,他写的《大礼赋》被唐玄宗看到,玄宗很赏识他的才华,于是就让他在集贤院等待分配。之后由于发生战事,杜甫48岁,生活依然很艰难,所以就再一次卖药维持生计。而杜甫第三次卖药的时候,也就是他去世的那一年,他已经穷得连住处都没有了。这时候的杜甫,白天只能在潭州附近的鱼市上摆摊卖药,到了晚上就居住在小船上,在湘江的江面上过夜。直到这一年的冬天,杜甫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杜甫是当之无愧的“诗圣”,“圣”就是第三种人。 看看杜甫的泪又是怎样描写的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泪是为山河破碎而流; (2)“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这泪是为故国经久难复而流; (3)“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这泪是为百姓一贫如洗、哀哀无助而流; (4)“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这泪是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而流; (5)“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这泪是为君王平定叛军,中兴有望而流。 在天地间,有一种最大的爱,他能超越时间,超越空间,超越任何意识形态,成为永恒的温暖,成为永恒的阳光。 2.诗歌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 明确: (1)对比: “写景如此阔大,自叙如此落寞,诗境阔狭顿异。” “不阔则狭处不苦,能狭则阔境愈空。” “乾坤”与“孤舟”对比,阔大者更为浩渺,狭小者更显落寞。 人生狭窄,胸怀却是如此宽广。 小结: “我认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叶嘉莹先生
布置作业 品读这几句登高诗,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明确:看来,登高所看到的景物,虽然多是山川湖海,风云变幻,但是所引发的感触却是不尽相同的,甚至相距甚大,这是为什么呢?这些不同的情感的相通之处在哪里呢? 身处顺境之中,诗人登临高处,心境开阔,乐观豪情、豪迈之志便倾泻而出,身处逆境之中,诗人登高望远,想到自身遭遇身世之悲,心中之苦便也奔涌出来。登高诗的情感,往往是由诗人所处的具体情境所决定的。人因高引发了视角变化,开阔宏大的视野,改变了审视物象的角度,在情景交融处,诗人的视角发生变化,因而引得对事物的看法产生了根本的巨变。变得更加的开阔,达观,或者更加的悲怆,忧郁,总之是对现实人生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与思考。 同时,不难发现,登高诗所看到的景色都是“大景”,因而容易引发“小大之辩”的思考,于是这种大景所引出的情感也是一组“小大之辩”,生命的短暂与宇宙的长久,个人的渺小与天地的开阔,家乡的遥远与孤苦的迫近,政治的困顿与君王的遥远,只要涉及到宏大严肃的情感,都可以在登高诗中被放大、加深。 或抒发自己的雄心壮志、热爱自然的豪情;或抒发人生感悟、历史沧桑,提示宇宙的哲理;或抒发个人的悲抑、哀怨。登高往往表现的是一种昂扬、激烈、悲抑的人生状态,展现的是一种生命的渴望(登)和旷茫无边(高)背景下的大豪情、大悲愁。总之,绘壮景,写豪情、感沧桑是优秀登高诗的常态。
板书设计 洞庭水 岳阳楼 登岳阳楼 吴楚 开阔博大 乾坤 忧国忧民 日夜 对比 悲家悲己 孤舟 孤单漂泊
教学反思 诗歌背诵比较轻松,延伸学过或没学过的诗词学生就有些力不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