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水平四《行进间运球》体育与健康教案
备课人 周次 课次 授课教师
教学 内容 行进间运球
教学 目标 1.运动能力:知道并能说出行进间运球的动作要点。 2.健康行为:基本掌握行进间运球的技术动作,重点发展学生协调以及上肢力量素质。 3.体育品德:培养学生自主学练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学生懂得安全有序的进行体育活动,在活动中懂得与同伴合作完成学习任务。
教学 重点 运球时用手按压球的部位和落点 教学 难点 对球的控制能力以及上下肢动作协调配合
过程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及要求 次数
开始部分 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清点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课任务及安全要求 4.检查着装 5.安排见习生 1.教师指定地点集合 2.检查学生着装 3.提出本节课任务和要求 4.安排见习生 5.提醒课堂纪律和安全要求 1.到指定地点集合 2.体委整队清点人数 3.师生问好 4.明确学习任务 5.见习生出列 6.遵守纪律 组织队形 要求:快静齐
准备部分 一、热身活动 1.热身跑 2.复习原地运球 1.教师带领,热身跑练习。 2.口令统一指挥学生复习原地运球,提示学生抬头运球,比手势喊数字交换不同方位运球。 3.积极调动学生情绪。 1.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进行热身跑,注意间隔安全。 2.根据老师的方位变化转动身体,并说出老师手指比划的数字。 3.观察同伴的学习,表现改进自己的不足。 组织队形 要求: 1.散开和集合动作要快 2.注意安全 3.注意力要集中
基本部分 【学练1】 复习原地高低运球、换手运球。 1.引导学生尝试节奏变换的运球,采用噪音进行控制。 2.评价原地高低运球的情况表现。 3.总结(高低运球变换的特点)。 1.认真听取教师要求,积极参与练习。 2.用左右手体会高低运球,抬头看老师手势,并大声喊出相应数字。 3.仔细听高低运球变换的特点。 组织队形 要求:注意力集中,反应迅速。
过程 时间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组织及要求 次数
基本部分 【学练2】学习行进间运球 1.分小组体会行进间直线运球。 归纳后深入练习。 2.分组练习,根据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不同的练习。 3.对抗性运球。 【竞赛】 抢球 【体能】课课练 持球俯卧撑15*3 1.教师引领学生进行尝试性的行进间运球。 2.教师观察提问,有些同学拍球拍的好是怎样做到的?从而引出拍球的部位,教师归纳拍球部位和球的落点,“拍接球,后上方,球落点,侧前方”。并进行示范。 1.教师分组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对应的组别。 2.基础好的学生进行变相练习,基础差的进行急停急起练习。 3.组织优生展示 4.教师评价并互评。 1.教师讲解示范 2.一人运球,另一人进行阻挡。 3.依次进行,然后交换。 4.教师点评互评。 1.组织学生在规定区域内运球进行比赛。 2.教师评价学生完成情况。 组织学生进行体能课课练。 1.学生们认真练习。 2.学生谈感想,和老师一起分析拍球的部位和球的落点进行总结。 3.学生观察模仿。 1.合理评价自己。 2.根据练习情况主动发言,说出行进间直线运球的正确触球部位。 3.积极展示。 4.听取评价并作出评价。 1.学生认真听讲观察。 2.仔细模仿积极练习。 3.听取教师评价并作出评价。 1.学生进行抢球 2.按教师要求遵守规则,积极参与游戏。 按要求完成体能课课练。 组织队形 要求:注意力集中,注意观察,积极模仿。 组织队形 组织队形 组织队形:四列横队。
结束部分 1.放松 2.师生互相总结 3.布置课后练习作业 4.回收器材 5.师生再见 1.教师带领学生放松 2.引导学生互相总结 3.布置课后练习 4.组织学生回收器材 5.下课 1.认真放松练习 2.跟随总结 3.记住课后练习 4.积极认真回收器材 5.向老师再见
教学 反思 预计负荷 (
生理负荷
) (
时间
)平均心率:140±5次/分钟 群体密度:≥75% 个体密度:≥50% 场地器材 篮球场、篮球、音响、标志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