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4课《诗词曲五首: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2-28 22:07:5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回顾辛弃疾的有关文学常识,积累名句。
2、体会典故在诗词中的表达作用,理解借景抒情和借古讽今的写法。
3、结合背景,通过赏析,理解词人的爱国情怀。
4、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
(三)情感与价值观:理解词作与时代、国家背景及个人遭遇的密切联系,接受
浓厚的爱国主义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知人论世,把握作品主旨,领悟作者思想感情,学习典故的表达作用。
教学难点:体会问答句对作者情感的表现功能。
教学方法:
1、在熟读的基础上,探究作者内心情感;
2、通过问答句的讨论,体会典故及借古讽今的写法对作者情感表达的作用。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作为南宋将军+英雄+词人的辛弃疾,一生力主抗战,收复失地,面对南宋朝廷主张向金人议和投降的现实,他空有一身武艺却无用武之地,空有一腔热血却壮志难酬。于是他只能把他的满腔忧愤、抑郁不平之气通过诗词排解出来。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一词,体会他所表达的这种忧愤之情。
二、识人知境。
1、忆作者。
辛弃疾(公元1140年~1207年), (朝代)爱国词人。字 ,号 ,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一生力主抗金。辛弃疾词作艺术风格多样,以 为主,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我们以前还学过他的 、 。三个关键词概括辛弃疾:将军+英雄+词人。
(南宋、幼安、稼轩、豪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知背景。
作者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六月,被起用为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后不久,即第二年的阳春三月,改派到镇江去做知府。镇江,在历史上曾是英雄用武和建功立业之地,此时成了与金人对垒的第二道防线。每当他登临京口(即镇江)北固亭时,触景生情,不胜感慨系之。这首词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写成的。
3、知题意。
“南乡子” 是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登”,是登上,登临,“有怀”,有所怀念,有所感想。“京口”是今天的江苏镇江,在长江南岸;京口有一座北固山,北固山上建有北固亭;“怀”是“怀古”,即凭吊古代的历史或是缅怀古代的英雄人物,题目的意思是登上北固山上的北固亭,缅怀追思古代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标题点明作词缘由。
三、词作朗读。
1、读准字音和节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宋·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dōu móu)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2、听范读。
3、多种形式朗读。
四、词作释义。
1、词语解释。
①神州:指中国,此处指中原被金人占领的沦陷区。
②兴亡:指国家兴衰,朝代更替。
③悠悠:长远悠久。
④兜鍪:即头盔,此处借指士兵。鍪,音móu。万兜鍪:千军万马。
⑤坐断:占据、割据、雄霸。
⑥休:停止。
⑦曹刘:指曹操与刘备。
⑧生子当如孙仲谋:曹操率大军南下,见孙权的军队威武雄壮,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仲谋,孙权的字。
2、古诗今译。
什么地方可以看见中原呢?在北固楼上,满眼都是美好的风光。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长江的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当年孙权在青年时代,做了三军的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孙权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这样也就难怪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五、整体感知。
全词以三问、三答构成,问答贯穿全文。
思路:问江山――问兴亡――问敌手
1、一问问江山:“何处望神州”答曰:“满眼风光北固楼”。
思考:为何而问?问答中的弦外之音你能读懂吗?
此时南宋与金以淮河分界,辛弃疾站在长江之滨的北固楼.上,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再、山河变色之感。何处望神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沦陷,非我所有了!开篇这突如其来的呵天一问,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
2、二问问兴亡:“千古兴亡多少事”?答日:“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思考:二问何事?问答中抒发了怎样的情?
这是更进一步的质疑,京口一带千百年来发生过多少事情,兴亡之变该有多少,然而往事悠悠,英雄往矣,只有这无尽的江水依旧滚滚东流。“悠悠”者,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问句纵观千古成败,意味深长,不胜感慨,充满感伤之情。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这两句是实写史事,一是突出了孙权的年少有为,“年少”而敢于与雄才大略、兵多将广的强敌曹操较量,这就需要非凡的胆识和气魄。二是突出了孙权的盖世武功,他不断征战,不断壮大。而他之“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政权相似。显然,稼轩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禄无能、懦怯苟安。
3、第三问问敌手:“天下英雄谁敌手”?答日?“曹刘。”
思考:三问为何由孙仲谋而发?如何理解“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
异乎寻常的第三次发问,不惜以夸张之笔极力渲染孙权不可一世的雄姿,谁配称他的敌手呢?只有曹操和刘备,委婉地暗示了对朝廷的不满。这句话,本是曹操的语言,而由辛弃疾口中说出,却是代表了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的时代的呼声,也是对懦弱庸碌的掌权者与主和派的严正斥责。
六、合作探究。
1、“何处望神州”中的“神州”指什么地方?这句话有何言外之意?在全词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中原地区”或“中原”或 “中原大地”或“中国”。
中原已沦陷,非我所有了;
以问句开头,引发怀古之情思;奠定全词悲壮深沉的感情基调。
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什么感情?“悠悠”一词的含义是什么?
示例一:设问,由登临北固亭,望神州风光引发联想,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示例二:比喻,把千古兴亡,国家盛衰的历史变迁比作滚滚东流悠悠不尽的长江水,生动形象地抒发了词人对古往今来国家兴衰之变化无常的无限感慨。
示例三:诗词化用,化用杜甫《登高》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的诗意感慨千古兴亡无尽无休,一如江水滚滚东流。
“悠悠”一语双关,既指时间之漫长久远,又指词人思绪之无穷。
4、“生子当如孙仲谋”在本词中是点睛之笔,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这句词隐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运用借典抒情的表现手法,词人借用曹操赞叹孙权雄才大略的典故,隐含着对当今朝廷的不满,希望有像孙权那样雄才有胆略的皇帝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统一中国,抒发了慕古伤今、忧愁怅惘之情。
5、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什么?
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
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6、题目“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的“怀”包含哪些内容?
感叹历史兴亡之事;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表示失望和愤慨;抒发壮志难酬的感慨。(答出两点即可满分)
【解析】从“千古兴亡”可知有感叹历史兴亡之事;“生子当如孙仲谋”有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下阕则借曹刘来衬托孙权的英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英雄的仰慕,对屈辱求和的南宋朝廷的失望与愤慨。
7、这首词最大的特点是以问句的形式来抒怀。结合全词对该特点做简要分析。
开头两句“何处望神州”,以问开头,将那种国土尽失而不能收复的悲痛心情表现出来;“千古兴亡多少事”,历史沧桑变化,兴亡更替,此乃人力无法挽回;“天下英雄谁敌手”将孙权与曹操刘备并称,说明只要励精图治,定能治理好国家。通过这些问句,抒发了自己对朝廷的不满,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的爱国之情。
8、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表达了作者渴望为国效力的壮烈情怀,包含着浓浓的爱国思想,但也流露出报国无门的无限感慨。
总结:
全词写景、抒情、议论密切结合;融化古人语言入词,活用典故成语;通篇三问三答,层次分明,互相呼应;即景抒情,借古讽今;风格明快,气魄阔大,情调乐观昂扬。
七、课堂检测。
(一)理解型默写。
1、《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赞扬孙权年少有为,不畏强敌,并战而胜之(正面勾画孙权英雄形象)的句子是: 。 。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2、历代诗人常常喜欢登临古迹,借以抒情言志。杜牧曾发出“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感慨,辛弃疾在《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 ? 。 ”也曾有物是人非的嗟叹。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3、表达该词主旨的句子是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4、《南乡子》含蓄地表明词人对恢复中原渴望的句子是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5、《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起笔描写登亭景色,后即景生情,抒发对历史英雄角色充满敬意的名句是 。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6、从侧面对孙权的历史地位做评价,突出他雄才大略的句子
是 。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二)简答题。
1、“不尽长江滚滚流” 在本词中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北固山下临长江,词人登临北固楼,遥望故国神州,满眼风光之中自然有滚滚东流的长江,所以是实景描写。同时,词人由眼前的自然风光联想到历史上的兴亡之事,悠悠岁月,有如奔流的长河,淹没了历史的风云,所以此句又暗指(比喻)时间的流逝(词人思绪的飘飞),也是虚写。
2、“年少万兜鍪”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运用了借代的手法,“兜鍪”古代作战时戴的头盔,此处用“兜鍪”代指士兵,这样写非常形.象,带着头盔的士兵,整装待发,英勇作战,年少的孙权统帅着这些士兵,更显其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全。
3、作者赞颂孙权的用意是什么?
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宋统治者苟且偷安、不求收复失地的投降路线的愤懑之情(若只答“借古讽今“不得分);
②希望能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统一祖国(或:含蓄地表达了作者渴望收复中原,统一祖国的愿望)。(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4、这首词运(化)用了哪些典故?
①“不尽长江滚滚流”,借用杜甫《登高》诗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②“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据《三国志 蜀书 先主传》记载:曹操曾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刘备)与操耳.”
③“生子当如孙仲谋。”《三国志 吴书 吴主传》注引《吴历》说:曹操有一次与孙权对垒,见吴军乘着战船,军容整肃,孙权仪表堂堂,威风凛凛,乃喟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
5、辛弃疾是豪放派的代表,请结合这首词分析其语言风格豪放的特点。
示例一:通篇三问三答,从“何处望神州”到“千古兴亡多少事”,再到“天下英雄谁敌手”层层推进,气势越来越强,显示词人豪放的情怀。
示例二:“不尽长江滚滚流”化用杜甫《登高》里“无边落木萧萧下,不见长江滚滚来”的诗意,“天下英雄谁敌手”和“生子当如孙仲谋”两次用《三国志》曹操典故,旁征博引,借古讽今,格调昂扬。
示例三:“神州” “满眼”着眼宏达,“千古兴亡”“不尽长江”悠远绵长,“ 万兜鍪”“坐断”“英雄豪气”都给人雄壮豪放之感。
(三)赏析选择题。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C
A、词人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词人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
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词人的思绪无穷无尽。
C、“坐断东南战未休”一句用象征手法写出硝烟弥漫的战斗场景。
D、词的构思巧妙,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B
A、这是一首怀古诗。作者通过对古代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两句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
C、“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是说三国时代的孙权年纪轻轻就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隅,英武了得。
D、“生子当如孙仲谋”本是曹操的语言,现在由辛弃疾口中说出,代表了人民要求发愤图强的呼声。
[解析]B、应该是设问的修辞。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A、“南乡子”词牌名,“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题目,这首词怀念的是三国时期的刘备、孙权和曹操。
B、“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两句的意思是说中原土地已非我有,寓有“故国之思”。
C、上片对景抒怀,抒发“兴亡”之叹。下片歌颂孙权的英雄业绩,含蓄的讽刺最高统治集团的昏庸、无能,表达自己收复中原,统一中国的强烈愿望。
D、这是一首登临怀古的词作,善于用典,自然贴切,不露痕迹。
[解析]A
通过对古代英雄人物的歌颂,讽刺南宋统治者在金兵的侵略面前不敢抵抗、昏庸无能.全词饱含着爱国、卫国的强烈感情。
八、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这首词。
2、预习下一首《过零丁洋》。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