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课 三大改造-【课堂导与练】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05课 三大改造-【课堂导与练】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精品学案(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3-02-28 21:15:13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导与练】同步精品学案
第05课 三大改造
(原卷版)
……………情境导入 激发热情………………
多媒体展示图片:
大屏幕展示同仁堂图片,介绍该品牌企业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1954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理乐松生响应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5课《三大改造》。
…………………课标呈现 清晰目标……………
【2022年课标】
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三大改造的时间、方式、结果、历史意义。
2.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存在的问题。
3.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一结论。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本课综述 明确特征………………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新中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历史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的主要方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赎买政策,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讲透知识 查缺补漏……………………
【知识梳理】结合教材,解析知识点,识记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形式、结果,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的基本史实。
知识点一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 建设的需要; 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 。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 道路。
(3)发展:经历了由 、 到 三个阶段。
(4)完成: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 改造。
(2)完成: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合作社。
知识点二 公私合营
1.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 经济。
2.概况:从1954年起,国家对 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创举: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 改造的创举。
4.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 转变。
5.意义: 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 阶段。
6.不足:后期存在着 等缺点。
……………………剖析点拨 理解透彻………………………
【探究点拨】再次通读教材,深入探究、交流,教师剖析点拨、易错警示、拓展思维等;进行全面透彻的理解教材知识点。
知识点一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土地改革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提示:
【例1】下图中1954-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的推动 C.土地革命的开展 D.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解析】
【答案】
知识点二 公私合营
1.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1)
(2)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提示:
【例2】1945年股氏夫妇创办糕点厂,新中国成立后生意兴隆。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股民夫妇最有可能的状况是 ( )
A.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经营,糕点厂被国家没收
D.不能继续经营,但可以以此获得部分收益
【解析】
【答案】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原因
(1)
(2)
(3)
【例3】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要想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D.编制五年计划
【解析】
【答案】
1.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的联系。
(1)
(2)
(3)
2.如何理解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
(2)
(3)
【例4】创建于1669年的中药品牌老店同仁堂,伴随着1954年的公私合营,工人们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在生产、销售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这是因为公私合营后的同仁堂( )
A.变资本家所有制为工人和资本家共有
B.变资本家所有制为工人所有制
C.变资本家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变手工劳动为机器生产
【解析】
【答案】
【史料展示】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绪,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摘编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解读】: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通过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还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设问】:史料中毛泽东的伟大功绩涉及哪些事件?
【答案】: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土地属于农民。( )
提示:
2.土地改革后,就没有必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了。( )
提示:
3.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
提示: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一览无余 规范答题………………………
【效果检测】结合所学知识点,完成教材练习、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等习题,检查预习效果。
【问题思考】
答案:
【课后活动】
答案
2.答案
…总结归纳 理解透彻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堂导与练】同步精品学案
第05课 三大改造
(解析版)
……………情境导入 激发热情………………
多媒体展示图片:
大屏幕展示同仁堂图片,介绍该品牌企业创办于1669年,以配方奇特、制作精湛、药品货真价实而闻名于海内外。1954年经营该品牌老店的经理乐松生响应号召,把该店交给了国家,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第5课《三大改造》。
………………………课标呈现 清晰目标…………
【2022年课标】
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知识与能力】
1.掌握三大改造的时间、方式、结果、历史意义。
2.了解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存在的问题。
3.理解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一结论。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搜集有关三大改造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2)实施探究式学习,掌握合作、交流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教学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及意义。
教学难点:三大改造的原因和实质。
…………………本课综述 明确特征………………
本课主要讲述的是新中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及其历史意义。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农业、手工业合作化的主要方式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方式是通过赎买政策,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讲透知识 查缺补漏……………………
【知识梳理】结合教材,解析知识点,识记国家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时间、形式、结果,国家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的基本史实。
知识点一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农业合作化
(1)原因:土地改革以后,农业分散经营,影响 生产发展 ,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 工业化 建设的需要; 农业合作化 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 合作社 。
(2)形式: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 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 社会主义 道路。
(3)发展:经历了由 农业互助组 、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到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三个阶段。
(4)完成: 1955 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1956 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2.手工业合作化
(1)背景:农业合作化运动,推动了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 改造。
(2)完成:1956年,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 手工业生产 合作社。
知识点二 公私合营
1.目的:为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 社会主义公有制 经济。
2.概况:从1954年起,国家对 资本主义工商业 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 公私合营 ,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 1956 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3.创举: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 赎买 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 社会主义 改造的创举。
4.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向 社会主义公有制 转变。
5.意义: 社会主义 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 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
6.不足:后期存在着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等缺点。
……………………剖析点拨 理解透彻………………………
【探究点拨】再次通读教材,深入探究、交流,教师剖析点拨、易错警示、拓展思维等;进行全面透彻的理解教材知识点。
知识点一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1.土地改革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原因
提示: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基础。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土地改革后,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提高了生产积极性,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从而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例1】下图中1954-1956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的推动 C.土地革命的开展 D.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1954-1956年”“农业总产值发生变化”等信息。土地改革后,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为此,从1953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全国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促进了农业发展,故选B项。土地改革是在1950-1952年,A项排除;C、D两项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排除。
【答案】B
知识点二 公私合营
1.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1)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
(2)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取定息,年息为5%。即有代价地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2.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我国进行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行改造。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越尖锐,因此,在过渡时期不可能长期保留资本主义经济。
【例2】1945年股氏夫妇创办糕点厂,新中国成立后生意兴隆。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股民夫妇最有可能的状况是 ( )
A.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大部分上缴国家
B.继续经营,并开始把利润的小部分上缴国家
C.不能继续经营,糕点厂被国家没收
D.不能继续经营,但可以以此获得部分收益
【解析】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贵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所以毁氏夫妇不能继续经营,但可以以此获得部分收益,故选D。
【答案】D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和平赎买政策的原因
(1)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民主革命时期,既有革命性又有妥协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既有剥削工人阶级谋取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2)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落后,生产力水平低下,需要资本主义工商业发挥其有利于国计民生的一面。
(3)大多数工商业者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经营管理经验,和平改造有利于他们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例3】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国家要想走在时代的前列,一刻也不能停止创新。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
A.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B.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D.编制五年计划
【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辨析能力。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答案】 C
1.三大改造与“一五”计划的联系。
(1)“一五”计划主要是发展经济,是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是变革社会生产关系,是为了解决工业化过程中的原料、劳动力、资金等问题,即为满足工业化正常进行的需要而开展的。
(2)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物质基础,实现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完成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3)二者均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内容。
2.如何理解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虽然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仍占很大比重。
(2)社会主义改造在经济领域的任务就是发展社会主义成分,改造非社会主义成分,把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成社会主义经济。
(3)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的重要标志。
【例4】创建于1669年的中药品牌老店同仁堂,伴随着1954年的公私合营,工人们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在生产、销售和开发新药等方面都有进一步发展。这是因为公私合营后的同仁堂( )
A.变资本家所有制为工人和资本家共有
B.变资本家所有制为工人所有制
C.变资本家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D.变手工劳动为机器生产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逐步发展为企业的公私合营,公私双方共同经营企业,公方代表居于领导地位。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题干中公私合营后,北京著名的中药品牌老店同仁堂得到进一步发 展是因为公私合营后的同仁堂变资本家所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C项符合题意。
【答案】C
【史料展示】 毛泽东最伟大的功绪,一方面自然离不开民族独立和中国的现代化,另一方面是他真正把中国千百万人民动员起来,充分进入到国家活动中去,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摘编自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解读】: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通过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还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设问】:史料中毛泽东的伟大功绩涉及哪些事件?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1954年《中华人民具和国宪法》的领布;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
1.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土地属于农民。(×)
提示:土地改革之后,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所有权属于农民。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后,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者集体。
2.土地改革后,就没有必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了。(×)
提示: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所以有必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3.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提示:新中国的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标志。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的建立。
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
…………………一览无余 规范答题………………………
【效果检测】结合所学知识点,完成教材练习、问题思考、材料研读、课后活动等习题,检查预习效果。
【问题思考】
答案: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课后活动】
1.答案 C
2.答案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农业、工业发展迅速,经济稳步增长。
…总结归纳 理解透彻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