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下第一章第6节(第2课时)真菌 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七下第一章第6节(第2课时)真菌 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01 09:23:38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真菌
基础聚焦
1.下列细胞结构图中表示真菌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据图可知A是动物细胞,B是植物细胞,C是细菌,D是酵母菌。
【分析】解此题的关键是判断出图形中的生物所属种类。
【详解】A、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有细胞结构。A不符合题意;B、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有的还有叶绿体,有细胞结构。B不符合题意;C、细菌有细胞结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有的还有鞭毛和荚膜,但没有成形细胞核。C不符合题意;D、酵母菌属于真菌,酵母菌的结构为:细胞壁、细胞膜、液泡、细胞核、细胞质。D符合题意。故选:D。
2.很多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如冬虫夏草是一种真菌和蝙蝠蛾幼虫结合而成的滋补品,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A.乳酸杆菌是原核生物 B.酵母菌是一种多细胞真菌
C.霉菌都是有害的 D.木耳长在树上,通过种子繁殖
【答案】A
【解析】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解答即可。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真菌的结构。
【详解】A、乳酸菌是细菌,无形成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A正确。B、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的真菌,B错误。C、霉菌对人类有的是有益的,如从青霉中能提取出青霉素,有的对人类是有害的,如黄曲霉还可能致癌,C错误。D、木耳是多细胞的真菌,用孢子繁殖,D错误。故选:A。
3.酵母菌与乳酸菌的本质区别是(▲)
A.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B.乳酸菌有细胞壁,而酵母菌没有
C.酵母菌有叶绿体,而乳酸菌没有
D.利用酵母菌可以制作酸奶,而乳酸菌可以用来酿酒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细菌与真菌的区别,解答时可以从细菌真菌的结构方面来切入。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真菌的结构。
【详解】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细菌与真菌的根本区别在于真菌具有成形细胞核,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只有DNA集中的区域。乳酸菌是细菌,酵母菌是真菌,因此乳酸菌和酵母菌的最大区别是: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故选:A。
4.利用植物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秸秆→糖液→酒精,从糖液到酒精要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酵母菌具有的特征有(▲)
①无成形的细胞核 ②有细胞核 ③没有细胞壁 ④能通过出芽生殖繁殖后代 ⑤单细胞结构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答案】D
【解析】1、酵母菌是发酵工业中常用的微生物,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真菌的细胞中有真正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必须依靠现成的有机物维持生活。2、酵母菌属于真菌,是单细胞生物,整个身体由一个细胞构成。
【分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酵母菌的形态结构。
【详解】酵母菌属于单细胞真菌,细胞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和液泡。条件良好的时候进行出芽生殖,条件恶劣时进行孢子生殖。可见D正确。故选:D。
5.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要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C.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无法用肉眼看到
D.真菌都依靠孢子繁殖
【答案】B
【解析】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DNA集中区域,为单细胞生物;真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有的是单细胞的,有的是多细胞的,大都体内无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细菌、真菌的结构特点.明确细菌、真菌,有的是有益,有的是有害的。
【详解】A、细菌为单细胞生物,真菌有的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有的是多细胞的,如霉菌,A错误;B、细菌和真菌有的进行有氧呼吸,有的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C、细菌是单细胞的,个体微小,用肉眼无法观察到,但真菌一般是多细胞,如青霉、蘑菇等都是多细胞真菌,且肉眼可见,少数是单细胞的,如酵母菌,C错误;D、当环境变得不利于细菌的生长时,细菌的细胞壁增厚形成一个椭圆形或圆形的休眠体,叫做芽孢,用来抵抗寒冷、干旱、高温等恶劣的环境,大部分真菌主要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芽孢和孢子比较轻,可以随风飘动,孢在温度、湿度等条件适宜的情况下能够萌发长出新的个体,故D正确。故选:D。
6.清洗干净的湿衣服若遗忘在阴暗潮湿处没有及时晾晒,则可能出现霉变情况,如图所示。有关湿衣服长霉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霉菌都会影响人类健康 B.霉菌形态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C.霉菌主要依靠孢子繁殖 D.霉菌不属于真菌
【答案】C
【解析】真菌体内没有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只能利用现成的有机物作为营养,营养方式是异养(寄生、腐生),它们是生物圈中的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促进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多数霉菌都对人类有害,也有对人类有益的霉菌。
【分析】熟记真菌的形态结构、营养方式和生殖方式的特点,真菌在现实中的应用。
【详解】A、多数霉菌都对人类有害,也有对人类有益的霉菌,如在制酱却用到霉菌,A错误;B、霉菌由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丝体组成,B错误;C、霉属于多细胞真菌,霉菌主要依靠产生孢子进行繁殖,C正确;D、霉菌由大量的菌丝构成的,每个细胞结构为: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液泡等,体内不含叶绿体,属于真菌,D错误。故选:C。
7.小裕学习了如图所示四种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后,绘制了单细胞生物分类检索表,下列关于检索表中的甲、乙、丙、丁与这四种单细胞生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单细胞生物分类检索表
1a无成形的细胞核......甲1b有成形的细胞核......22a无细胞壁......乙2b有细胞壁......33a无叶绿体......丙3b有叶绿体......丁
A.甲一草履虫 B.乙一酵母菌 C.丙一大肠杆菌 D.丁一衣藻
【答案】D
【解析】生物分类是指根据生物的相似程度(包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把生物划分为种属不同的等级,并对每一类群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特征进行科学的描述。可见分类的依据生物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方面的特征。
【分析】熟练掌握几种生物的主要特征,分析题意,一般能做出正确的选择。
【详解】甲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应是大肠杆菌,乙没有细胞壁,应是草履虫,丙没有叶绿体,应是酵母菌;丁有叶绿体,应是衣藻。故选:D。
8.野生木耳生长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也可用椴木和木屑人工栽培,木耳中的多糖能抑制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力;木耳中的胶质还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对消化系统有清涤作用。根据上述信息和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木耳和植物一样,也有根茎叶这些器官
B.木耳吸收利用腐木上的营养物质
C.木耳属于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
D.野生的毒蘑菇烧熟后依旧有毒
【答案】A
【解析】真菌的用途很广,有的可以食用,如木耳和蘑菇等。
【分析】解答本题关键是了解真菌的有关知识。
【详解】A、木耳属于真菌,没有根、茎、叶等器官,A错误;B、木耳没有叶绿体,也没有质体,是典型异养生物。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B正确;C、木耳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C正确D.野生的毒蘑菇烧熟后依旧有毒,D正确。故选:A。
9.食物保存不当,会变味、发臭,为了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可以将食物晒干、高温煮熟、放冰箱或真空保存,由此分析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A.将食品内的细菌都杀死 B.形成密封环境使微生物缺氧死亡
C.将食品内的真菌都杀死 D.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答案】D
【解析】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食物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或空气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依附其上利用食物中的有机物,生长和大量的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
【分析】明确食品的腐败原因是由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注意食品保鲜的原理及生活中的应用。
【详解】由于各种细菌、真菌等微生物,接触到食物,并利用食物上的有机物,发育繁殖。期间会产生很多的生长代谢产物,产生各种各样的味道,如酸、臭等等。因此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而引起的。根据食物腐败变质的原因,食品保存就要尽量的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大量繁殖,传统的食品保存方法有盐腌、糖渍、干制、酒泡等。现代的贮存方法主要有罐藏、脱水、冷冻、真空包装、添加防腐剂食品腐败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故食品保存的基本原理就是杀死或抑制微生物在食品中的生长、繁殖。故选:D。
10.“春见耙耙柑”保存不当时,其表面会出现绿色菌体一青霉菌。
(1)青霉菌属于真核生物,它与细菌的结构差异主要体现在青霉菌具有 ▲ 。
(2)某同学从发霉的耙耙柑上提取到青霉菌,放在无营养物质的培养皿中,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较长时间后观察,发现青霉菌死亡,其原因是 ▲ 。
【答案】(1)成形的细胞核 (2)青霉菌需要依赖现成有机物生存
【解析】细菌和真菌的比较:
项目 形态结构 结构特点 生殖方式 营养方式 菌落
细菌 个体十分微小,宽度(或直径)约0.5∽1微米;形状有球状、杆状、螺旋状等 都是单细胞个体,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有的有荚膜、鞭毛,有的可以形成芽孢 分裂生殖 多数异养,少数自养 较小,表面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
真菌 个体大小差别较大,有十分微小的单细胞个体,也有大型的多细胞个体;多数为由菌丝构成的菌丝体 少数为单细胞个体,多数为多细胞个体,细胞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菌丝一般有隔膜 孢子生殖,有的还进行出芽生殖(酵母菌) 异养(寄生或腐生) 较大,霉菌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蜘蛛网状,有时呈现黄、褐、红、绿、黑等颜色
【分析】本题主要是考查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不同,主要不同就是有无成形的细胞核。
【详解】(1)细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DNA集中的区域,没有成形的细胞核,没有叶绿体;青霉菌属于真菌,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因此细菌与青霉菌的根本区别在于青霉菌具有成形细胞核,而细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2)大多数细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营养方式为异养,寄生或腐生,在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中,营腐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把动植物的遗体运物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和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接种青霉菌后,放在无营养物质的培养皿中,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较长时间后观察,发现青霉菌死亡,其原因是青霉菌需要依赖现成有机物生存。
故答案为:(1)成形的细胞核 (2)青霉菌需要依赖现成有机物生存
思维拓展
11.下列有关蘑菇的说法错误的是(▲)
A.蘑菇是一种大型的真菌
B.蘑菇有根,一部分菌丝深入土壤里吸收现成的有机物就形成了根
C.野生蘑菇不可以随意享用
D.蘑菇也是用孢子繁殖的生物
【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蘑菇,解答时可以从蘑菇的结构。营养、生殖、与人类的关系方面来 切入。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有的蘑菇有毒。
【详解】A、蘑菇是由地下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蘑菇的子实体在成熟时很像一把撑开的小伞。由菌盖、菌柄(象伞柄)、菌褶(菌盖的下面)三部分组成,蘑菇属于大型的真菌。B、蘑菇体内不含叶绿体,营养方式为异养,必须以现成的有机物为食,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和能量。C、蘑菇大多数可以食用,但是有的蘑菇有毒,如毒蝇鹅膏有剧毒,一旦食用有生命危险。因此采摘野生蘑菇,要在有经验的人指导下才能进行。D、菌褶的表面长有许许多多褐色的孢子,孢子落在适宜的环境中,能萌发生出菌丝,一段时间后菌丝长出子实体。因此蘑菇用孢子繁殖后代。故选:D。
12.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的发明人弗莱明在培养细菌的器具中发现一种青霉菌,在这种青霉菌的周围没有其他的细菌生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他进行了实验:在液体中培养青霉菌之后,实验考察这种培养液对细菌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培养液使细菌增殖停止。最适合作为这个实验猜想的是(▲)
A.青霉菌与细菌间可能是互利关系
B.可能是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存的环境
C.可能是青霉菌产生了对人类有益的物质
D.可能是青霉菌产生了可以抑制细菌增殖的物质
【答案】D
【解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分析】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详解】根据发现的问题“培养细菌的培养基中,在青霉菌周围没有其他的细菌生存”。因此可做出的实验猜想与假设是:青霉菌可能产生了阻止细菌生长和繁殖的物质。故选:D。
13.在购买罐装食品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及保质期,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的根本原因是(▲)
A.细菌会通过罐体进入罐内 B.食品中的部分真菌未能杀死
C.食品的营养成分发生变化 D.食品中有未彻底杀灭的细菌,会继续繁殖
【答案】D
【解析】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过程中可能改变其性质,所以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营养成分和保质期。
【分析】我们作为消费者,购买食品时要注意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食品,不要只图口感,购买不正规的小厂生产的食品。
【详解】由分析可知,食品在生产、加工、储存过程中可能改变其性质,所以购买食品时一定要注意营养成分和保质期。注意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有助于判断购买的食品是否超过了保质期,因为食品中有未彻底杀灭的细菌芽孢,超过了一定的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芽孢会重新形成新的细菌,细菌再大量繁殖,使得食品腐败变质。故选:D。
14.在“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条件”实验中,明明设计了如表所示实验方案:
编号 温度(℃) 酵母菌含量 发酵前面团的体积(mL) 发酵3h后体积(mL)
A 4 适量 100 100
B 10 适量 100 105
C 28 适量 100 175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
(2)设计该实验的原理是控制发酵前面团体积、发酵时间和 ▲ 保持不变,通过观察 ▲ 来了解酵母菌发酵的效果。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
(4)该实验尚有不足之处,请你写出一条改进意见: ▲ 。
【答案】(1)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2)含菌量 发酵后体积 (3)温度越高,发酵程度越高 (4)设置一个对照组(无酵母菌环境)
【解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分析】实验中,控制变量和设置对照实验是设计实验方案必须处理好的两个关键问题。
【详解】(1)酵母菌生长的环境条件主要是指温度、有机物、水等。由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2)设计该实验的原理是在控制发酵前面团体积、发酵时间和含菌量保持不变,通过控制发酵后体积观察,来判断酵母菌发酵效果与温度的关系。(3)通过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温度越高,发酵程度越高。(4)该实验应增加一个对照实验,因为没有对照实验,难以说明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应设置一个对照组(无酵母菌环境)。
故答案为:(1)温度对酵母菌发酵的影响 (2)含菌量 发酵后体积 (3)温度越高,发酵程度越高 (4)设置一个对照组(无酵母菌环境)
创新应用
15.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伍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按图连接好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肉汤至沸腾15min,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 。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 (填字母)。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微生物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装置中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装置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 ▲ 。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的变量是 ▲ 。
(5)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 。
【答案】(1)高温杀灭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 (2) B
(3)空气中的细菌或芽孢落在肉汤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汤腐败变质
(4)温度 (5)低温抑制细菌、真菌(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解析】食品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食品贮存的原理都是把食品内的细菌和真菌杀死或抑制它们的生长和繁殖。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菌是由原已存在的细菌产生的以及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详解】(1)食物腐败变质是由于食物中的微生物繁殖生长引起的,食物中的微生物不会凭空产生,而是由空气中原有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繁殖产生的。“微生物学之父”巴斯德通过鹅颈瓶实验验证了这一结论。因此将肉汤煮沸的目的是通过高温将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杀灭。(2)甲装置肉汤腐败的原因是微生物的大量繁殖的结果,空气中有细菌,如果落入瓶中的肉汤中,会使肉汤腐败变质;乙瓶的瓶颈弯曲,空气中的细菌只落到了瓶颈的弯曲处,不能进入肉汤,故弯管阻挡了细菌进入肉汤中,乙瓶中的肉汤能保存较长的时间。(3)上述实验说明:肉汤变质的原因是空气中的细菌或芽孢落在肉汤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汤腐败变质。
(4)将甲装置放在25℃的室温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内。甲、丙可以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其唯 一变量是温度,甲和乙形成对照,变量是细菌,目的是探究细菌是肉汤变质的原因。(5)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将肉汤放入冰箱,低温抑制细菌、真菌(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故答案为:(1)高温杀灭肉汤内的细菌等微生物 (2) B
(3)空气中的细菌或芽孢落在肉汤里,然后大量繁殖,使得肉汤腐败变质
(4)温度 (5)低温抑制细菌、真菌(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课时 真菌
基础聚焦
1.下列细胞结构图中表示真菌的是( )
A B C D
2.很多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是有益的,如冬虫夏草是一种真菌和蝙蝠蛾幼虫结合而成的滋补品,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乳酸杆菌是原核生物 B.酵母菌是一种多细胞真菌
C.霉菌都是有害的 D.木耳长在树上,通过种子繁殖
3.酵母菌与乳酸菌的本质区别是( )
A.乳酸菌没有成形的细胞核,而酵母菌有成形的细胞核
B.乳酸菌有细胞壁,而酵母菌没有
C.酵母菌有叶绿体,而乳酸菌没有
D.利用酵母菌可以制作酸奶,而乳酸菌可以用来酿酒
4.利用植物秸秆生产燃料酒精的大致流程:秸秆→糖液→酒精,从糖液到酒精要利用酵母菌进行发酵,酵母菌具有的特征有( )
①无成形的细胞核 ②有细胞核 ③没有细胞壁 ④能通过出芽生殖繁殖后代 ⑤单细胞结构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⑤
5.下列关于细菌和真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菌和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大多数细菌和真菌要依赖现成的有机物生活
C.所有的细菌和真菌都无法用肉眼看到
D.真菌都依靠孢子繁殖
6.清洗干净的湿衣服若遗忘在阴暗潮湿处没有及时晾晒,则可能出现霉变情况,如图所示。有关湿衣服长霉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霉菌都会影响人类健康 B.霉菌形态分为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C.霉菌主要依靠孢子繁殖 D.霉菌不属于真菌
7.小裕学习了如图所示四种单细胞生物的相关知识后,绘制了单细胞生物分类检索表,下列关于检索表中的甲、乙、丙、丁与这四种单细胞生物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单细胞生物分类检索表
1a无成形的细胞核......甲1b有成形的细胞核......22a无细胞壁......乙2b有细胞壁......33a无叶绿体......丙3b有叶绿体......丁
A.甲一草履虫 B.乙一酵母菌 C.丙一大肠杆菌 D.丁一衣藻
8.野生木耳生长于阴湿腐朽的树干上,也可用椴木和木屑人工栽培,木耳中的多糖能抑制肿瘤,提高人体免疫力;木耳中的胶质还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对消化系统有清涤作用。根据上述信息和所学的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木耳和植物一样,也有根茎叶这些器官
B.木耳吸收利用腐木上的营养物质
C.木耳属于真核生物,有成形的细胞核
D.野生的毒蘑菇烧熟后依旧有毒
9.食物保存不当,会变味、发臭,为了延长食物的保存时间,可以将食物晒干、高温煮熟、放冰箱或真空保存,由此分析防止食品腐败所依据的主要原理是( )
A.将食品内的细菌都杀死 B.形成密封环境使微生物缺氧死亡
C.将食品内的真菌都杀死 D.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0.“春见耙耙柑”保存不当时,其表面会出现绿色菌体一青霉菌。
(1)青霉菌属于真核生物,它与细菌的结构差异主要体现在青霉菌具有 。
(2)某同学从发霉的耙耙柑上提取到青霉菌,放在无营养物质的培养皿中,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较长时间后观察,发现青霉菌死亡,其原因是 。
思维拓展
11.下列有关蘑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蘑菇是一种大型的真菌
B.蘑菇有根,一部分菌丝深入土壤里吸收现成的有机物就形成了根
C.野生蘑菇不可以随意享用
D.蘑菇也是用孢子繁殖的生物
12.最早的抗生素(青霉素)的发明人弗莱明在培养细菌的器具中发现一种青霉菌,在这种青霉菌的周围没有其他的细菌生存。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他进行了实验:在液体中培养青霉菌之后,实验考察这种培养液对细菌增殖的影响。实验结果:培养液使细菌增殖停止。最适合作为这个实验猜想的是( )
A.青霉菌与细菌间可能是互利关系
B.可能是青霉菌污染了细菌生存的环境
C.可能是青霉菌产生了对人类有益的物质
D.可能是青霉菌产生了可以抑制细菌增殖的物质
13.在购买罐装食品时,要注意看生产日期及保质期,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的根本原因是( )
A.细菌会通过罐体进入罐内 B.食品中的部分真菌未能杀死
C.食品的营养成分发生变化 D.食品中有未彻底杀灭的细菌,会继续繁殖
14.在“探究酵母菌发酵的最佳条件”实验中,明明设计了如表所示实验方案:
编号 温度(℃) 酵母菌含量 发酵前面团的体积(mL) 发酵3h后体积(mL)
A 4 适量 100 100
B 10 适量 100 105
C 28 适量 100 175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设计该实验的原理是控制发酵前面团体积、发酵时间和 保持不变,通过观察 来了解酵母菌发酵的效果。
(3)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4)该实验尚有不足之处,请你写出一条改进意见: 。
创新应用
15.为了探究肉汤变质的原因,小伍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按图连接好甲、乙、丙三套装置,分别用酒精灯加热肉汤至沸腾15min,然后将甲、乙装置放在室温为25℃的环境中,丙装置放入冰箱。三天后,甲装置中的肉汤变质了,乙、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请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将装置中的肉汤煮沸的目的是 。
(2)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填字母)。
A.室温保持在25℃
B.弯管阻挡了微生物进入肉汤中
C.选用的肉比甲装置中的好
D.没有空气进入乙装置内
(3)这个实验说明了肉汤变质的原因是 。
(4)甲、丙组对照实验中的变量是 。
(5)丙装置中的肉汤未变质的原因是 。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