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节 植物的一生
第2课时 种子的萌发
基础聚焦
1.将大米(除去胚芽)种到地里不会萌发,这是因为(▲)
A.种子的胚不完整 B.种子中的营养物质不足
C.种子正处于休眠期 D.缺乏阳光照射
【答案】A
【解析】种子萌发的条件包括自身的条件和外界的条件,其中自身条件指种子是活的而且胚是完整的,还度过了休眠期的;外界的条件指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分析】种子萌发必须具备完整的胚,大米实际上指的是水稻的胚乳,它不属于胚的结构。
【详解】大米其实是水稻的胚乳部分,在加工的过程中水稻的胚以及种皮和果皮受到损伤。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包括胚是完整的,而大米在加工的过程中可能是胚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故选A。
2.科学家在山洞里发现3000年前的苋菜种子,其经培育后仍能发芽。研究发现种子在低温、干燥、密闭的条件下,处于长期休眠状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苋菜种子在山洞未能萌发的原因是(▲)
A.缺乏充足的水分 B.缺乏适宜的温度 C.缺乏充足的空气 D.缺乏充足的光照
【答案】D
【解析】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
【分析】掌握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解题的关键,理解答题即可。
【详解】种子萌发的外界环境条件是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种子在低温、干燥、密闭的条件下,处于长期休眠状态。所以苋菜种子在山洞未能萌发的原因是缺乏充足的空气、适宜的温度和一定的水分。故选:D。
3.植物幼苗能够独立生活的标志是(▲)
A.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B.胚芽伸出地面
C.胚轴伸长,子叶出土 D.胚芽发育成芽,茎上生叶并变绿
【答案】D
【解析】【分析】【详解】长出绿叶后能光合作用,植物才具有了把无机物制造成有机物的能力。故选:D。
4.为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同学分别测定蚕豆、烟草和苋菜的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蚕豆种子组和苋菜种子组的温度必须保持相同
B.烟草种子见光组和苋菜种子不见光组的水分必须保持等量
C.蚕豆种子见光组和不见光组的温度必须保持相同且适宜
D.蚕豆种子和苋菜种子的萌发都不受光照的影响
【答案】C
【解析】(1)种子的萌发的环境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种子不在休眠期。(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的特点。
【详解】A.为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同学分别测定蚕豆、烟草和苋菜的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此实验的变量是光照,蚕豆种子组和苋菜种子组不是对照组,其温度可以不相同,A错误;B.为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同学分别测定蚕豆、烟草和苋菜的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此实验的变量是光照,烟草种子见光组和苋菜种子不见光组的水分可以不相同,B错误;C.为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此实验的变量是光照,除了光照不同外,蚕豆种子见光组和不见光组的温度必须保持相同且适宜,C正确;D.蚕豆有光和无光种子发芽率差不多,因此蚕豆种子的萌发与光照无关,苋菜种子在光下发芽率低,在无光条件下发芽率高,因此苋菜种子在不见光条件下萌发,D错误。故选:C。
5.“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了不耽误播种水稻,农民常在早春时节便在秧田里撒下稻谷种子培育秧苗。为了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在播种之后,农户常用塑料薄膜把秧田覆盖起来。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A.提高温度 B.保持水分
C.防止阳光直射 D.提供充足的氧气
【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种子萌发的条件。解答时可以从种子萌发的条件方面来切入。
【分析】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种子萌发的条件。
【详解】种子的萌发除了种子本身具有生活力外,还必须有适宜的条件,在充足的水份,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空气下就能萌发,有的种子萌发还需要光照条件。早春气温较低,且不稳定,而种子的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在早春播种后,往往用塑料薄膜覆盖,可以提高土壤的温度,促进种子的萌发,能够促进提早出苗。故选:A。
6.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装置,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应选择的组合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若要探究某因素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就要以该因素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
【分析】该题考查了对照实验的设置方法:控制变量的惟一。
【详解】设置对照实验时,为了确保实验结果只是由实验变量的不同引起的,就应当使这两种环境中除实验变量不同外,其它条件都相同;要探究种子的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要以温度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分析该实验设置可知:③与④是以温度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①与③是以水分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②与③是以空气为变量形成的对照实验。故选:C。
7.小科的爷爷在育苗前对种子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称取1kg水稻种子用水浸泡24h,再放入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塑料篮子里并盖上纱巾,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用温水浇一次。关于上述处理,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A.种子用水浸泡24h,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充足的水分
B.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是因为种子只有光照才能萌发
C.种子放入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塑料篮子里,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充足的空气
D.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并用温水浇一次,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答案】B
【解析】种子的萌发需要满足自身条件和环境条件两方面条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 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且种子不在休眠期。
【分析】种子萌发的条件为中考常考的知识,常和实验结合在一起。
【详解】A.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是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因为只有这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时,种子内的营养物质才能转变成溶于水的物质被种子萌发时利用,因此种子用水浸泡24小时,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充足的水分,A正确;B.种子萌发需要适宜的温度、充足的空气和适量的水分,光照对大多数种子的萌发没有直接的影响,B错误;C.种子萌发需要有充足的空气,因此把种子放入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塑料篮子里,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充足的空气,C正确;D.种子萌发需要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因此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并用温水浇一次,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分,D正确。故选:B。
8.如表所示为小宇用豌豆种子来研究影响种子萌发因素的实验记录。表中能形成对照实验的两个装置是(▲)
装置 棉花 温度 培养皿 发芽情况
甲 湿润 20℃ 敞开 全部发芽
乙 湿润 20℃ 密封 不发芽
丙 湿润 0℃ 敞开 不发芽
丁 干燥 20℃ 敞开 不发芽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答案】A
【解析】一般情况下,我们认为在对照实验中呈现为自然状态(即未加处理)的一组为对照组,而进行了实验处理(或者说人工处理)的为实验组。在设计探究实验时,要设置对照组,在设计对照组时必须遵照惟一的变量这一原则来进行设计。否则实验设计就会不科学合理。
【分析】探究实验中对照实验组中所探究的变量必须是惟一的,这点一定要记清楚。
【详解】通过分析该表格,可知该生物小组设置的对照实验组中甲和乙不同的变量是空气(敞开、密封);乙和丙有两个变量,一个是空气(敞开、密封),另一个是温度(20℃、0℃);乙和丁有两个变量,一个是空气(敞开、密封),另一个水分(湿润、干燥);丙和丁有两个变量,一个是温度(20℃、0℃),另一个水分(湿润、干燥)。 因此只有唯一变量的甲和乙,故表中能形成对照实验的两个装置是甲和乙,或甲和丙,或甲和丁。故选A。
思维拓展
9.将颗粒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左右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里,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A.甲组先发芽 B.乙组先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答案】C
【解析】种子萌发必须同时满足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外界条件为一定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以及种子不在休眠期。
【分析】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种子萌发的条件。
【详解】种子萌发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来自种子自身与土壤肥沃或贫瘠无关,因此将颗粒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C左右下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里,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甲组、乙组同时发芽。故选:C。
10.我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团队发布消息称,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棉花种子首先成功发芽了。人类首次在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试验成功,棉花种子成为人类在月球上种植出的第一株植物。据介绍,棉花种子位于一个专门制作的“罐子”内,内有马铃薯种子、油菜种子、棉花种子、拟南芥、果蝇、酵母菌6种生物,还有水、土壤、空气等。根据有关叙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A.棉花种子在月球上萌发出嫩芽,说明了棉花在月球上生长时不需要空气
B.棉花在月球上正常生长,也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条件
C.棉花、马铃薯、油菜都属于种子植物
D.本次生物科普试验的“罐子”内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答案】A
【解析】种子萌发的环境条件:(1)适宜的温度:种子萌发的过程中,种子内部要进行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变化,这些生物化学变化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多数种子萌发所需的最低温度为0℃∽5℃,最高温度为35℃∽40℃,最适温度为25℃∽30℃。(2)一定的水分:水分可以使种皮变软,胚芽与胚根才能突破种皮,同时储存在子叶或胚乳中的营养物质在有水的情况下才能转化,容易被胚吸收利用。但是,如果水分过多,会引起种子缺乏氧气,种子无法呼吸,导致种子腐烂。(3)充分的空气:种子萌发时吸入氧气,把细胞内储存的大量营养物质逐渐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应种子萌发时生理活动的需要。2.种子萌发的自身条件:(1)种子具有完整的胚。(2)胚是有生命的。(3)种子成熟,且度过休眠期。
【分析】本考点主要考查种子萌发的条件,种子的萌发条件包括外界条件和内部条件。实验题中综合性较强,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应注意把握。
【详解】A、花种子位于一个专门制作的“罐子”内,“罐子”内是有空气的,棉花种子在月球上萌发出嫩芽,并不能说明了棉花在月球上生长时不需要空气,错误;B、棉花在月球上正常生长,也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条件,正确;C、棉花、马铃薯、油菜都属于种子植物,正确;D、本次生物科普试验的“罐子”内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正确;故选:A。
11.某同学准备了同样大小、饱满的甲、乙两组黄豆,他将甲组黄豆剥去种皮,乙组黄豆保留种皮,在相同条件下做种子萌发实验。几天后,这两组黄豆的萌发状况是(▲)
A.乙组萌发,甲组不萌发 B.甲组、乙组都萌发
C.甲组萌发,乙组不萌发 D.甲组、乙组都不萌发
【答案】B
【解析】种子一般包括种皮和胚(包括胚根、胚芽、胚轴、子叶)。 胚将来发育成一株新的植物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分析】种子的萌发的外界条件为适量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充足的空气;自身条件是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及胚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
【详解】由分析可知,种子必须同时具备外界条件和自身条件才能萌发,种子会萌发的内部条件是①胚有活性,②胚是完整,虽然甲剥去种皮,乙未剥去种皮,在适宜种子萌发的条件下又同时具有完整而有活力的胚,所以甲、乙都萌发,B正确。故选:B。
12.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新金县普兰店洼地的泥炭层中发现“沉睡”了大约1000多年的古莲子,经人工处理、种植,在第三年开出了粉红的荷花。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古莲子沉睡千年仍能萌发吗?下列几种原因可能正确的是 ▲ (填序号)。
①莲子果皮坚硬,几乎不透水 ②泥炭层含氧极少,缺少空气
③当地气温低 ④当地阳光不充分 ⑤当地的土壤肥力不足
【答案】①②③
【解析】【分析】【详解】①莲子的果皮具有坚而厚的特殊结构,在种子充分成熟干缩以后,水生和空气不易透入,呼吸作用非常缓慢,处于被迫休眠状态。所以莲子可以在土中埋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而不萌发也不腐烂,这是莲子长寿的原因。②泥炭深层的土中没有足够的氧气和水分,不能为种子的萌发提供充足的氧气。③泥炭层中温度低,种子不能萌发。④当地阳光不充分、⑤当地的土壤肥力不足不是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因此,莲子萌发的条件—水分、氧、适宜温度得不到满足,莲子不能萌发,故选①②③。
13.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
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400mL,均分成4份,用蒸馏水将其分别稀释10、100、1000、10000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在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给它们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统计和分析】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 ▲ ,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 ▲ 。
【反思和评价】
(1)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 ▲ 。
(2)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重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这样做的目的是 ▲ 。
【答案】【统计和分析】萌发率
【预测结果】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增大,种子的萌发率降低
【反思和评价】(1)避免偶然性 (2)设置对照实验
【解析】【分析】【详解】【统计和分析】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萌发率,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就应该是重金属污染液对小麦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且随着重金属浓度的提高,种子的发芽率降低。
【反思与评价】(1)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防止实验出现偶然性。(2)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其目的是:起对照作用,设置对照实验。
故答案为;【统计和分析】萌发率
【预测结果】随着重金属污染液浓度的增大,种子的萌发率降低
【反思和评价】(1)避免偶然性 (2)设置对照实验
创新应用
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其中标号①~⑥为完整的菜豆种子,且胚具有很强的
命力,请你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图甲中①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 ▲ ;图甲中③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 ▲ ;图甲中⑤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 ▲ 。
(2)菜豆种子萌发时的营养主要来自 ▲ 萌发过程中,种子内的有机物逐渐 ▲ (选填“增多”或“减少”)。
(3)下列哪幅图能表示图乙中A到F过程,有机物质量变化的情况 ▲ (填字母)。
A B C D
【答案】(1)水分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2)子叶 减少 (3)A
【解析】种子萌发的条件:①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②自身条件:胚是活的、发育成熟且完整的胚、足够的营养储备、不在休眠期。
【分析】正确识记并理解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1)种子的萌发需要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所以,图中①号种子不能够萌发的原因是缺少水分;图中③号种子不能够萌发的原因是缺少充足的空气;图中⑤号种子在0℃的环境中,故其不能够萌发的原因是缺少适宜的温度。
种子萌发是种子的胚从相对静止状态变为生理活跃状态。种子萌发的过程:种子吸水,把子叶中的营养运给胚根、胚轴、胚芽;胚根发育,首先突破种皮,形成根;胚轴伸长;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所以,菜豆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胚根最先突破种皮。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故在种子萌发过程中,种子进行呼吸作用,种子的有机物逐渐减少,而菜豆种子的有机物主要存在于肥厚的子叶中。
(3)通过分析知道种子萌发过程中有机物的量的变化是:刚刚开始萌发时只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不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所以有机物的量会减少;当种子萌发抽出绿叶开始进行光合作用时,有机物的量就会逐渐增加。所以种子萌发的过程中有机物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减少后增加。
故答案为:(1)水分 充足的空气 适宜的温度
(2)子叶 减少 (3)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节 植物的一生
第2课时 种子的萌发
基础聚焦
1.将大米(除去胚芽)种到地里不会萌发,这是因为( )
A.种子的胚不完整 B.种子中的营养物质不足
C.种子正处于休眠期 D.缺乏阳光照射
2.科学家在山洞里发现3000年前的苋菜种子,其经培育后仍能发芽。研究发现种子在低温、干燥、密闭的条件下,处于长期休眠状态。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苋菜种子在山洞未能萌发的原因是( )
A.缺乏充足的水分 B.缺乏适宜的温度 C.缺乏充足的空气 D.缺乏充足的光照
3.植物幼苗能够独立生活的标志是( )
A.胚根突破种皮,发育成根 B.胚芽伸出地面
C.胚轴伸长,子叶出土 D.胚芽发育成芽,茎上生叶并变绿
4.为探究光照对种子萌发的影响,某同学分别测定蚕豆、烟草和苋菜的种子在见光和不见光条件下的发芽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蚕豆种子组和苋菜种子组的温度必须保持相同
B.烟草种子见光组和苋菜种子不见光组的水分必须保持等量
C.蚕豆种子见光组和不见光组的温度必须保持相同且适宜
D.蚕豆种子和苋菜种子的萌发都不受光照的影响
5.“一年之计在于春”,为了不耽误播种水稻,农民常在早春时节便在秧田里撒下稻谷种子培育秧苗。为了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在播种之后,农户常用塑料薄膜把秧田覆盖起来。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 )
A.提高温度 B.保持水分
C.防止阳光直射 D.提供充足的氧气
6.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装置,要探究种子萌发是否需要适宜的温度,应选择的组合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小科的爷爷在育苗前对种子进行了一系列的处理:称取1kg水稻种子用水浸泡24h,再放入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塑料篮子里并盖上纱巾,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用温水浇一次。关于上述处理,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种子用水浸泡24h,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充足的水分
B.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是因为种子只有光照才能萌发
C.种子放入一个带有许多小孔的塑料篮子里,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充足的空气
D.每天把篮子放在阳光下并用温水浇一次,是为了让种子萌发有适宜的温度和水分
8.如表所示为小宇用豌豆种子来研究影响种子萌发因素的实验记录。表中能形成对照实验的两个装置是( )
装置 棉花 温度 培养皿 发芽情况
甲 湿润 20℃ 敞开 全部发芽
乙 湿润 20℃ 密封 不发芽
丙 湿润 0℃ 敞开 不发芽
丁 干燥 20℃ 敞开 不发芽
A.甲和乙 B.乙和丙 C.乙和丁 D.丙和丁
思维拓展
9.将颗粒完整饱满的种子分成甲、乙两组,在25℃左右分别播种,甲组种在肥沃湿润的土壤里,乙组种在贫瘠湿润的土壤里,这两组种子的发芽状况是( )
A.甲组先发芽 B.乙组先发芽 C.同时发芽 D.都不发芽
10.我国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项目团队发布消息称,随“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的生物科普试验载荷中,棉花种子首先成功发芽了。人类首次在月面的生物生长培育试验成功,棉花种子成为人类在月球上种植出的第一株植物。据介绍,棉花种子位于一个专门制作的“罐子”内,内有马铃薯种子、油菜种子、棉花种子、拟南芥、果蝇、酵母菌6种生物,还有水、土壤、空气等。根据有关叙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 )
A.棉花种子在月球上萌发出嫩芽,说明了棉花在月球上生长时不需要空气
B.棉花在月球上正常生长,也需要阳光、空气、水、适宜的温度、稳定的营养供给等条件
C.棉花、马铃薯、油菜都属于种子植物
D.本次生物科普试验的“罐子”内具备了生物生存的基本条件
11.某同学准备了同样大小、饱满的甲、乙两组黄豆,他将甲组黄豆剥去种皮,乙组黄豆保留种皮,在相同条件下做种子萌发实验。几天后,这两组黄豆的萌发状况是( )
A.乙组萌发,甲组不萌发 B.甲组、乙组都萌发
C.甲组萌发,乙组不萌发 D.甲组、乙组都不萌发
12.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科学家在辽宁省新金县普兰店洼地的泥炭层中发现“沉睡”了大约1000多年的古莲子,经人工处理、种植,在第三年开出了粉红的荷花。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古莲子沉睡千年仍能萌发吗?下列几种原因可能正确的是 (填序号)。
①莲子果皮坚硬,几乎不透水 ②泥炭层含氧极少,缺少空气
③当地气温低 ④当地阳光不充分 ⑤当地的土壤肥力不足
13.兴趣小组为探究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萌发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方法和步骤】
①采集重金属污染液400mL,均分成4份,用蒸馏水将其分别稀释10、100、1000、10000倍,获得4种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②取4只相同培养皿,分别编号为甲、乙、丙、丁,垫上纱布,加入等体积的不同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浸润纱布。
③挑选籽粒饱满、大小相似的水稻种子200粒,随机均分成4组,分别均匀放在4只培养皿的纱布上。
④将4只培养皿置于25℃恒温培养箱内,每天给它们补充等量、相应浓度的重金属污染液。
【统计和分析】一段时间后,统计各组水稻种子的 ,进行比较。
【预测结果】如果重金属污染液对水稻种子的萌发有抑制作用,实验结果应是 。
【反思和评价】
(1)在步骤③中,每只培养皿中均匀放置50粒水稻种子,而不是1粒的原因是 。
(2)实验方案存在缺陷,还需要增加一个实验:用与实验组相同量的蒸馏水代替重金属污染液培养水稻种子。这样做的目的是 。
创新应用
14.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种子萌发条件的实验,其中标号①~⑥为完整的菜豆种子,且胚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请你观察并回答下列问题:
甲 乙
(1)图甲中①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 ;图甲中③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 ;图甲中⑤号种子不能萌发的原因是缺少 。
(2)菜豆种子萌发时的营养主要来自 萌发过程中,种子内的有机物逐渐 (选填“增多”或“减少”)。
(3)下列哪幅图能表示图乙中A到F过程,有机物质量变化的情况 (填字母)。
A B C D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