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1张PPT)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张籍·唐·《凉州词》
驼铃古道上的文明对话
——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壹
筚路蓝缕—商贸古道的开辟、拓展
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
1、早期商贸文明的交流
(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
秦始皇陵陪葬 “双峰驼”
“更早的估计则明确,在4000年前,中国的丝绸便传到了欧洲。”因此,丝绸之路也是亚非欧各国人民在长远历史进程中逐步探索出的多条连接几大文明和人文交流之路。
——傅梦孜《对古代丝绸之路源起、演变的再考察》
古希腊陶壶
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
2、汉朝—陆上丝绸之路的贯通
(1)张骞两次西行,“凿空”西域
(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
时间 目的 结果/意义
公元前138年 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 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以及吸引了西域各族相与汉朝往来的愿望
公元前119年 访问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 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节来长安,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文化、贸易往来
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
2、汉朝开辟—陆上丝绸之路的贯通
(2)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政治:加强对西部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经济:促进了物种交流,有利于边疆开发和经济发展
外交:促进丝绸之路畅通和贸易的繁荣,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文化:凿空和丝路精神,成为中国人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象征
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
2、汉朝陆上丝绸之路的贯通
问题探析:汉朝为什么能贯通丝绸之路?
优势和传统:
中国最早开始养蚕和制造丝绸的国家
汉王朝实力强盛:
1.汉王朝实现“大一统”,国力强盛,多次击败匈奴为开通丝绸之路清除障碍
2.西汉经济繁荣,纺织业等手工业发达,与西域商品的互补性,为贸易发展提供了契机。
3.西汉实行开放包容政策,积极进行对外探索。
4.张骞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
5.汉武帝的雄才伟略
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
3、唐朝—陆上丝绸之路的拓展
唐代 “北线”的开通, 以“南线、北线、中线”为主的丝绸之路发展至繁盛时期。
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
(二)陆上丝绸之路其他线路
1、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
材料一:
“臣在大夏时,见邛竹杖、蜀布,问安得此,大夏国人日:‘吾贾人往市之身毒国。身毒国在大夏东南可数千里。其俗土著,其国临大水焉。’以骞度之,大夏去汉万二千里,居西南。今身毒又居大夏东南数千里,有蜀物,此其去蜀不远矣。今使大夏,从羌中,险,羌人恶之;少北,则为匈奴所得;从蜀,宜径,又无寇。”——《汉书·张骞传》
阅读材料,张骞提出了怎样的探险计划?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计划?
探险计划:从关中平原西南出发经过身毒国最后到达大夏
原因:无匈奴等因素阻碍,通行便利且距离适宜
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
(二)陆上丝绸之路其他线路
1、西南丝绸之路—茶马古道
路线:关中地区—成都平原——缅甸印度——中亚、西亚地区
作用:沟通古代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南亚的联系,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
"茶马互市"起源于唐、宋时期,是中国西部历史上汉藏民族间一种传统的以茶易马或以马换茶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茶马互市是内地与边疆地区商业贸易的主要形式。
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
(二)陆上丝绸之路其他线路
2、草原丝绸之路
作用:沟通与草原地区的商业往来;匈奴、突厥等游牧民族多沿此路西迁
范围:从漠北草原—-咸海、里海以北——小亚细亚——欧洲
二.海上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
1、海上丝绸之路概况
概况:古代东西方的海上交通线被称为“海上丝绸之路”,随着技术的发展,它在东西方交流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二.海上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
2、海上丝绸之路开辟、拓展过程
唐朝,近达南洋,远至波斯湾
西汉已经开辟通往印度洋的海路
宋时,远达阿拉伯海、红海沿岸
明郑和七下西洋古代海运交通巅峰
过程:
西汉—唐朝——宋元—明
路线:
三条航线:
东洋:
中国—朝鲜、日本。
南洋:
由中国—东南亚诸国。
西洋:
由中国——南亚、阿拉伯、东非沿海诸国
二.海上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
2、唐中期以后海上丝绸之路发展鼎盛的原因
材料:
陆上丝绸之路沿途气候异常干燥,地形复杂,加之骆驼、马匹运载能力有限,更为严峻的是唐与吐蕃及西亚阿拉伯国家的冲突剧增。安史之乱后,“国家用度” 尽仰江淮。宋朝与辽、西夏、金等政权长期对峙,政府转而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市舶司,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利用先进技术,从泉州和广州等地南下海上,达东南亚和南亚,通今波斯湾、红海至欧洲,也可至非洲东海岸 。——《剑桥中国古代史》 等整编
(1)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少数民族的阻碍、运输能力有限、环境恶劣)
(2)政治:
①政府积极的对外贸易政策
②制定了系统完备的市舶管理制度,专门管理海上贸易
(3)经济:经济重心南移,商业的发达;波斯、阿拉伯商人推动
(4)科技: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优势: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
二、海上 丝绸之路的开辟和拓展
3、海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因以及后果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期间,“片板不得入海”的海禁仍在厉行,海禁导致民间海外贸易被迫转型为走私性质的私商贸易。民间海外贸易的需求张力和朝廷政策的矛盾冲突始终贯穿明清两朝。……掩盖在倭寇之乱中的真相是,倭寇有两种,一种是真的日本倭寇,但更大的一种倭寇是东南沿海商民。”
原因:
1.倭寇骚扰;西方殖民者的入侵。
2.明朝实行“海禁”政策,致使中国在国际上失去制 海权和海上贸易主动权, 同时也影响到国内民 间贸易需求;
后果:
看不到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发展变化的大 势,致使中国科学技术和生产技术逐渐落后于世界。
三. 古代商贸道路的特点
思考:根据地图以及已有知识,归纳古代商贸道路有何特点?
1.时间上:源远流长,历史悠久
2.空间上:涉及范围广;线路多、复杂
3.线路上:唐前期以陆上丝绸之路为主,唐中期以后以海上丝绸之路为主
4.方式上:和平交往
5.内容上:重视经济、全方位
6.趋势上:由开放逐渐走向封闭
贰
互通有无—中外文化交流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52-53,了解丝绸之路上的物质、技术、精神文化交流
物质交流之路 物种传播之路
商贸互惠之路
技术交流之路 技术交流之路
文化艺术 融合之路 宗教传播之路
艺术融汇之路
外→中:棉花、西瓜、胡桃、汗血马等
中→外:丝绸、瓷器、茶叶等
中→外:养蚕、缫丝、铁器、漆器、四大发明等
外→中: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祆教、摩尼教等
外→中:杂技、魔术、音乐、舞蹈等
特点:内容多样、双向交流
物种交流之路
两汉、南北朝时期
陆上丝绸之路传入
明朝后期
海上丝绸之路传入
清末民国时期
航海贸易
胡
番
洋
从物种传播途径以及名称变化能否看出中国人国际地位以及心态的变化?
国际地位上:
中国从主动参与中西方交流交往转变为被迫卷入资本主义市场,沦为其原料产地以及商品倾销地
但是近年来中国不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主动构建新型国际秩序,国际地位、影响力逐渐提升
物种传播之路
心态方面
材料一:
材料二:
“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 ——《天津条约》
“洋人”、“洋务”、“洋货”
1、反应中国人在于外国交流中视野的扩大
2、在近代以来“天朝上国”美梦的破碎,由民族优越转变为民族自卑心理
华夏
胡
番
洋
商贸交流之路
材料一:
“在欧洲文艺复兴思潮的背景下,中国瓷器 上描绘日常世俗享乐和山水美景的图案、洒脱与写意的装饰手法,恰巧迎合了人们逃脱中世纪以来的神权禁锢和对现实生活重新关注的渴望。” ——马敏
材料二:
““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在东方所有的发现,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道德的与物质的世界。” ——伏尔泰
材料三: “当人们翻阅18世纪法国思想家、经济学家撰写的作品、游记或报刊文章时,会惊讶地发现中国的名字是如此频繁地出现,激起了那么多的赞誉之词”
——维吉尔·比诺
阅读材料,反映什么现象?
在商品贸易过程中,推动中华文化的传播,为欧洲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思想解放运动产生影响。
宗教传播之路
1、佛教传播
(1)传播过程
起源于印度
秦汉时期开始传播
魏晋时期实现本土化
隋唐时期构建中国佛教新体系
宋至清佛教儒化时期
宗教传播之路
1、佛教传播
(2)佛教的本土化、新体系建立
材料一:
“盖闻沙门之为道也,舍家妻子,捐弃爱欲,断绝六情,守戒无为,其道清净,得一心者,则万邪灭矣”
“追父母于既住,则逮乎七世,为父母虑其未来,则逮乎更生,虽谲然骇世,而在道然也”——北宋契嵩禅师
对家庭、孝道的推崇、逐渐适合中国人的传统观念
中国儒家“五常”:
仁 义 礼 智 信
佛教“五戒”:
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 不妄语 不饮酒
宗教传播之路
1、佛教传播
(3)传播影响
A、建筑艺术影响——石窟建筑兴盛
宗教传播之路
1、佛教传播
(2)传播影响
B、文学、思想方面的影响
材料一:唐初,玄奘西行五万里,归国后,长期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译典著作有《大殷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西游记》即以其取经事迹为原型。——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佛教致力于解决我国固有文化中难以解决的问题——人生归宿问题,从而有可能稀释、消除人们对于死亡的恐惧。同时,该教之中所蕴含的抽象思辨、深邃哲理对于注重精神享受的士大夫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马怀良 《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一魏晋风度研窗》
阅读材料,分析佛教对于我国文学艺术和思想发展有何作用?
生死观念的影响
宋明理学发展
文学创作提供素材
研究大量史料
艺术融汇之路
敦煌杂技表演壁画
敦煌“胡旋舞”壁画
民族交融之路
“仅隔一两代,这些胡人的子孙就开始以诗书为业,倾心科第,甚至以礼教自居了,其文化取向和心理认同已完全等同于中原汉人,其间的变化不可谓不大。”
—— 李鸿宾《论唐代宫廷内外的胡人侍卫》
“昔者汉灵帝好胡服,胡帐,胡床,胡坐,胡饭,胡箜篌,胡笛,胡舞;京城贵戚,皆竞为之。”
——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阅读材料:两则史料表明了胡人和汉人在交往中出现了什么趋势
汉人胡化、胡人汉化的民族交融趋势
总结:丝绸之路对于中西的影响
材料: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融合。
——〖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
(1)丝绸之路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经济:
沟通了东西方人类的智慧和创造,促进了西方社会生产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西方经济的发展;
文化:
推动了欧亚大陆不同民族之间的互相认知和文化交融,加强了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友好往来,对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丝绸之路对中国的影响
经济:农作物、畜牧品种传入中原,扩大了食物来源,影响我国的饮食结构,丰富了中国的物质生活。
文化:佛教、基督教以及西亚中亚的音乐舞蹈艺术等传入中国,丰富了中华文化,促进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形成。
总体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
课堂小结
古今
古代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古代商路发展
文化交流
陆上丝绸之路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发展
物质交流之路
技术交流之路
文化、艺术融汇之路
加强友好合作,促进共通发展,实现共同繁荣。
(主线、草原路线、西南路线)
(东、西、南三条航线)
民族交融之路
贸易
2014年,丝绸之路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它称作“对话之路”,在你眼中,丝绸之路是怎样一条路呢 结合课本52- 53页 及所学,说说你的理由。(要求:个人选择确定一个主题,小论文的格式,论述合理即可)
可参考主题如下:
贸易互惠之路
艺术融汇之路
物种传播之路
宗教传播之路
科技交流之路
布置作业—古丝绸之路认识
感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