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教学目标
认识7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正确读写“柔和、风俗”等词语。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发挥想象,感受和体会文章的语言美和意境美。背诵课文第4自然段。
体会月夜下的美好意境,感悟文中温馨、快乐、幸福的亲情。
会 写 字
淘
牵
鹅
卵
坑
洼
葡
萄
跃
稼
熟
稻
填
熟
庄
读 字 词
é luǎn
鹅卵石
风俗
跃出
稻穗
镀亮
闪烁
田埂
sú
yuè
dù
suì
shuò
gěng
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标记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并想想:你觉得课文哪些地方最美?
秋天的夜晚,月亮升起来了,从洱海那边升起来了。
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第1自然段首先交代了时间—秋天的夜晚。
第二自然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选取了明月、点苍山、大青树、村间的路等自然景物,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山村月夜图。写出了这迷人的月夜使“我”和阿妈感受到了月色的美好,为我们创设了一个静谧、美好、温馨的境界。
课文解读
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照亮了高高的点苍山,照亮了村头的大青树,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作者运用排比的修辞方法,勾勒出月光下的各色景物,营造出安静、祥和的意境。
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灰白色的鹅卵石布满河床。哟,卵石间有多少可爱的小水塘啊,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
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鹅卵石间无数个可爱的小水塘倒映着圆圆的月亮,月光随着微波轻轻摇晃。
月亮升起来了,是从“我”的期待和想望中升起来的;这从洱海那边升起来的月亮,是最美最亮的——“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
这里强调“也照亮了,照亮了村间的大道和小路”,是因为“这时候,阿妈喜欢牵着我,在洒满月光的小路上走着,走着……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中的感叹号,其中包蕴着温暖的感觉和幸福的滋味。它又会勾起读者美好的回忆和美丽的遐想。
“我”在这句话中回到了自己的童年,流连于和“阿妈”一起走月亮的幸福片断和场景中。而且把这些幸福片断和场景串连起来,把这种幸福的感受淋漓尽致地抒发出来,并使读者也沉浸在这种幸福的回忆和体验当中。
和“阿妈”一起走月亮,眼中见到的,心中想到的,都是诗情画意——“细细的溪水……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小溪,细流,流着香味,流着月光,更流着和“阿妈”一起走月亮的甜美、欢欣和幸福。
一个“抱”字,抱得和谐,美好,可爱,很容易引导读者联想起妈妈的怀抱,回想起和妈妈一起在溪边度过的美好时光。
溪边留下了和“阿妈”相伴的美好回忆,所以“我”提议——“哦,阿妈,我们到溪边去吧,我们去看看小水塘,看看水塘里的月亮,看看我采过野花的地方。”于是,一位母亲和孩子,手牵着手,裹着明亮而柔和的月光,幸福地走向小溪边的画面就此描绘出来了。而且还透露出孩子涨满了欢乐和幸福的心眼里流淌出一句喃语:“啊,我和阿妈走月亮……”
走过溪边,走到了村头。“我”听见“秋虫唱着,夜鸟拍打着翅膀,鱼儿跃出水面,泼刺一声,银光一闪”;“我”闻见“从果园那边,飘来果子的甜香”;“我”看见“沉甸甸的,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片月光镀亮的银毯”这一切自然又勾起“我”温馨美好的回忆,还让“我”生发出幸福的期待和想望——“你不是说中秋节放假了,阿爸就要回来了吗?我们用哪一塘新谷招待阿爸呢?”
“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全文中共出现了四次,它是贯串全文的线索,也是作者情感的流露。看似重复,实则是引领全文的妙笔之句,它把作者与“阿妈”走月亮时那种幸福和喜悦的心情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仔细品读这句话会让人的心中涌起浓浓的暖意。
文章多处采用拟人手法,产生了童话般美妙的意境,尤为奇妙的是,将“走月亮”时天上景物与地上景物自然地融为一体。
如:“是在洱海里淘洗过吗?月盘是那样明亮,月光是那样柔和。”作者明知故问,将月亮与洱海通过“淘洗”一词联系了起来,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天水一色,相互辉映。又如“沟水汩汩,很满意地响着”,这一奇幻的表达赋予沟水以人的情感。沟水的满意是因为“好吃的果子挂满枝头”“它浇灌过的稻田”。通过“满意”一词,将果园、农田的一派丰收美景串联成了一幅连绵的丰收画卷。
如:“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稻穗低垂着头,稻田像一块月光镀亮的银毯。”“美丽的月亮牵着那些闪闪烁烁的小星星,好像也在天上走着,走着……”作者很善于把童话思维运用到自然景物的描述中,以童心观照自然,以想象点化自然,使自然富有生命和人格精神。
课文图示
走月亮
月亮升起图 月光柔和
月亮牵星图 血脉亲情
月下溪边图 气氛祥和
月下田园图 田园丰收
美好的景色
浓浓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