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师姓名 教龄
教材 人民美术出版社(四年级下册) 学段
微课名称 汉字的联想 录制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汉字的起源及演变过程,加深学生对汉字文化的认识。用中国画的方法对汉字进行大胆联想和创作。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观察、交流、分析及师生互动的过程中,大胆地运用中国画的作画工具和笔墨技法,表现生动、有趣的汉字形象,创作新颖的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中国汉字文化,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之情,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情感的体验中增进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观察、分析汉字象形表意的构形特点,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体验用汉字为题材进行水墨画创作的乐趣,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2.教学难点:利用汉字的构形特点展开丰富的联想,以及用中国画形式进行创作的笔墨技法。
教学过程
内 容 时间
课程导入 动画视频导入(22-44秒) 教师:同学们,在刚才的动画之中,你认出哪些汉字呢?汉字具有形象的特点,汉字的起源更是与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今天这节美术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展开一下对汉字的联想吧。 30秒
新授讲解 环节一:历史源流 教师:同学们,请看这张图片。 图片中的文字是最早的成系统的汉字—甲骨文。我们目前使用的汉字就是从这些图形逐渐演变而来的。汉字是典型的表意文字,什么是表意文字呢?就是一个图形符号表示一个意思。老师想请大家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们说一说下面这些汉字的“前世今生”。 “禾” “家” “马” 教师:汉字有着漫长的演变过程:岩画—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理解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老师特地为大家设置了汉字发展博物馆。下面老师请你们来担任小小讲解员,通过图片为观众们讲解汉字究竟是如何变化的! 环节二:文字联想 生:通过观察鱼的外形,将鱼头、鱼鳍和鱼尾抽象为线条演变成甲骨文中的“鱼”字(单独配图),随着时间的发展,逐渐发展成了现在的“鱼”字。 生:把人站立时的姿势抽象为线条,就形成了甲骨文中的“人”字。(单独配图),之后对文字的空间结构和线条进行不断的变化,形成了现在书写的“人”字。 教师: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人在创造汉字的时候运用了丰富的联想。了解过古人的汉字联想,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当代人对汉字进行的奇妙联想吧! 教师:请你找一找这幅画中都藏了哪些汉字。 生:羊、马、鱼、人 教师:《农家乐》是古干所创作的经典中国画,展现了书法艺术和绘画艺术的融合,用简单轻松的画笔,表达出了农家人祥和安乐、幸福美满的生活,汉字的大胆融入,为画面增添了不少的趣味。 环节三:造字游戏 教师:下面请观察老师准备的这几个汉字,展开你的想象,尝试进行汉字的创造工作吧! 【展示学生作品】 环节四:汉字中国画 教师:老师发现,除了老师给的这几个汉字,还有同学对其他汉字如“菊”、“目”、“鲜”等汉字进行了联想和创造。所谓“书画一家”,现在请你们运用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如:勾、染、皴、擦等,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中国画的笔触进行创作。 绘画要求:主题突出、构思巧妙、色彩丰富、浓淡适合。 【展示学生作品】 5分钟
课程拓展 教师: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汉字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有着自己的独特魅力。作为炎黄子孙,我们要不断的发现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新发展,让汉字和中国画在人类的发展中永放异彩! 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