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研版(2019)必修 第二册Unit 6 Earth first Listening and Speaking 名师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外研版(2019)必修 第二册Unit 6 Earth first Listening and Speaking 名师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外研版(2019)
科目 英语
更新时间 2023-02-28 19:37: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必修二 Unit 6 Using Languag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to be Solved
听说课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首次使用了“大概念”一词,强调“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教育部,2018)。显然, 有关特定主题的大概念通过单一语篇的学习是难以实现的。学生只有从多角度建构相关主题的知识,挖掘单元内不同语篇背后的深层意义,才能形成相对完整的对该主题的认知、价值判断和行为取向。李刚、吕立杰(2018)指出,大概念是教学设计的核心与基础,它指导教师从更上位的视角出发,整合教学内容,规划教学和评价活动。对学生而言,大观念可以帮助他们在零散的知识之间建立关联、形成结构,为推动整合性的学习创造可能,指向深度学习。
具体而言,大概念有利于学生通过单元整体教学,依托多种类型语篇,从不同的角度或深度围绕同一主题进行多元化解析(王磊、黄燕宁,2009),并通过参与教师设计的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意义探究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建构起连贯的、整合性的知识结构(Wiggins & McTighe,2005),逐步形成单元大概念,促进语言能力、人文素养、思维品质等多方面的融合发展。
因此,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基于本单元的大概念“保护环境”及五个子概念:动物保护、自然保护区、全球变暖、空气污染、生活中的环保误区。从单元整体教学框架出发,通过对听力材料的深度挖掘,找到单元主题意义探究的路径,即:从讨论雾霾污染,探索环境问题的严重性起始;到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措施,探索环境问题背后的原因。本课着眼于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多模态篇章分析。通过建立What与why之间的关联,聚焦语篇深层意义。从正视环保问题,到增强环保意识,最后践行环保理念。本单元从多模态、多角度、多维度步步深入探究单元主题意义——树立共同关爱地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学前分析:
本课是新外研版必修二第六单元Earth first 第四课时Listening and Speaking.
单元主题:人与自然
主题语境:关爱地球、保护环境
单元内容:关注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单元目标: 正视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了解先进的环保理念,增强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单元主题意义:树立共同关爱地球,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单元大概念:保护环境
单元子概念:1. 动物保护
自然保护区
全球变暖
空气污染
生活中的环保误区
文本分析:
【what】
听力部分的材料讨论了雾霾的“前世今生”,口语部分的材料讨论了垃圾分类的开展与实施,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环境问题。
【why】
通过真实语境下技能的综合训练,学生能够加深对保护环境的理解,提高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How】
材料通过听力和口语两种形式的输入和输出,对环保的意义进行了有逻辑、有深度的呈现。
学情分析:学生经过前面三个课时,对主题词汇、单元语篇、语法的学习后,对话题更加熟悉。学生已具备在听力中获取主旨大意和细节信息的能力。但对听力材料中的结构和功能性语句进行提炼整合,概念化,内化并在口语中运用这些结构和句子,对主题意义的进一步探究,做出合理的评判,这些对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语言能力有较高的要求,因此需要借助多种听说策略和同学间讨论等方式,达到深化思维和强化能力两个目标。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
1. 获取听力材料的主旨与细节性信息,梳理材料结构及表达礼貌性打断的相关句式。
2. 归纳“礼貌性打断”和“真诚更正”的两类表达,阐释他们在语境中的语用功能。
3. 运用提供的语言支架创造性地输出,将所学知识迁移到陌生情境中。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获取听力材料的主旨与细节性信息,梳理材料结构及表达礼貌性打断的相关句式。
2. 归纳“礼貌性打断”和“真诚更正”的两类表达,阐释他们在语境中。
3. 运用提供的语言支架创造性地输出,将所学知识迁移到陌生情境中。
教学过程:
目标 活动 评价 活动内容 设计意图 学习观和学科素养培养目标 深度学习特征
Scaffolding for refining the gist and details of the following listening task. Step 1 Lead-in (3 min) From known to new Activity 1 (3 mins) Look at the pictures of the landmarks of Shenzhen and the smog. Then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Q1: What environmental problem is it Q2: Why is there this problem in some certain cities Q3: How does government solve this problem And what should we do 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激活学生背景知识并引出主题。 学习理解 语言能力 活动与体验;联想与结构
Scaffolding for supplementing relevant background knowledge. Step 2 How much do you know about smog (2 min) First Look ---Get a glimpse of the term Activity 2 (1 mins) Read the short text and have a basic master of the term smog 引导学生结合书中短文进行补充性阅读并了解雾霾的危害及影响。 学习理解 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活动与体验
Acquire and organize the gist, details and pragmatic function of the lecture. Step 3 Know more about the smog (20 min) Closer look--- Get the gist, details and the structure Activity 3 Listen to the conversation. Choose the topics and complete the slides. Activity 4 Generalize the steps of making a deep conversation based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lecture to help Ss make a more organized conversation. 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听力活动,初步感知文本,探究语篇主题意义。第二次听辨中,深度感知语轮间转换的意义。帮助学生内化对话中的结构和内容,有助于对接下来口语部分的对话创建进行迁移、应用和创新。 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 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活动与体验; 联想与结构
Generalize the structure of making a deep conversation Step 4 Generalize the steps of making a deep conversation (5 min) Overlook--- Generalize pragmatic function Activity 5 Generalize the pragmatic function of expressions and classify them into two groups. 引导学生梳理、概括、整合两类关于“礼貌性打断”和“真诚更正”的英语表达。 学习理解和应用实践 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活动与体验; 联想与结构
Make a conversation and act it out. Step 6 Act out your conversation (10 min) A fresh look--- I realize Activity 6 Student A Tell student B about recycling using the information below. Be prepared to be corrected by Student B. Student B Listen to Student A talking about recycling. Interrupt politely to correct him/her using the following information. 1.学生能够运用本节课所学具有语用功能的表达及结构来编造对话。 2.学生能表演流畅、学以致用、用词准确、流畅达意 迁移创新 语言能力和思维品质 内化与应用; 迁移与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