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7.3重力 教学设计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5.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2-28 21:34: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重力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知道重力的方向和作用点(重心);
(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2.科学思维
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能够用心体验和观察,表述自己的观点,提高信息交流的能力。
3.科学探究
经历探究重力的大小跟质量关系的过程,了解分析数据的方法,提高处理实验信息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重力大小跟物体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重力的方向及对重心的理解
三、教学分析
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少年时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较强的观察能力。通过上学期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多种物理研究方法。初步了解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维规律,正处于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生活体验,如熟透的苹果要落向地面,并且下落时速度越来越快等有关事例,但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重力的由来实验并思考:教师演示用一根细线拴一块橡皮等物,甩起来,使之绕手做圆周运动。橡皮飞出去了吗?为什么没有飞出去?
学生会回答:绳子对橡皮有一个拉力。接着图片展示九大行
星绕着地球转动,提问:为什么行星没有脱离自己的轨道?有吸引力,早在许多年前,牛顿就发现了这种规律:
宇宙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大到天体,小至灰尘,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即万有引力,地球对它附近的物体有没有吸引力?
让学生阅读课本,找到重力的概念,符号,单位,分析生活中的现象,搬大石头和搬小石头用的力一样吗?那么重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呢?
(二)新课讲解
一、重力的大小
猜想:物体所受重力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学生设计实验
(1)实验器材: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砝码的重力用什么仪器测量___________,怎样做这个实验?进行试验、收集数据对于数据怎样分析,用描点作图法来如课件所示,把钩码逐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上,分别测出它们受到的重力,记录在的表格中。
在上面右图中,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描点。
描出G-M图像,你认为重力与质量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分析图可得知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所以重力和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每一次测出的重力与其对应质量的比值基本上是一个不变的值,这个值大约,物理学中用字母来表示这个比值。
为了便于计算,通常g的取值为10N/ kg。
因此重力与质量的关系可以写成公式:或说出9.8N/kg所表示的物理含义?通过自学课本的例题掌握重力公式的计算?然后做一道题巩固
二、重力的方向
这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教学实先做演示实验:粉笔松手后,由于重力会掉向地面,用细线把物体悬挂起来,静止时让学生观察细线的方向是否竖直?
重力的方向沿线的方向“发现”: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下指向哪里,由生活中的经验:不同地方的苹果熟了要落下,沿什么方向,总结出下指向地心。这个知识有一个重要的应用──重垂线,它是建筑工人砌墙时用来校准墙壁是否竖直的。
由于学生缺乏这方面的感性认识,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教学时要先易到难,先要求学生观察,再让一位学生利用重垂线进行操作,其他同学分析其工作原理。当学生理解了这一现象后提问:如何用这个重垂线来检查窗台、桌面是否水平?需要什么辅助器材?
这是学生较难理解的地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测量人体身高的办法,并通过一些动作适当提示,最后在学生充分发表见解的基础上
归纳:重垂线其实是应用了重力的方向,然后再解决水平问题
设计意图:实物展示重力的方向以及重垂线的应用,引导学生细心观察,从生活现象中发现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意识,体现学以致用的原则。在这里对教学内容顺序进行调整是为接下来弹簧测力计的使用做好铺垫。
总结:这节课我们对重力的一些基本知识做了研究。知道了什么是重力的由来,重力的三要素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时,我会以提问的方式进行提问总结,梳理本节课知识点。
在作业布置环节,完成课后第三题。
(三)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