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市武侯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川成都市武侯区2022-2023学年上学期八年级期末考试物理试卷(图片版无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3-02-28 21:36: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4.某实验小组测定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如下:
(1)用天平测出空矿泉水瓶的质量mo;
(2)在矿泉水瓶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1;
(3)在另一相同矿泉水瓶中装满盐水,用天平测出总质量m2;
(4)将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用量筒测出矿泉水瓶里所盛盐水的体积V;
(5)用天平测量倒出盐水后矿泉水瓶的质量m3;
(6)计算盐水的密度。
有三位同学分别选用了其中部分实验步骤,测量出盐水的密度,并写出了表达式(P水已知):
①p=”m②p=m③p=
m,-m)P木
你认为较合理且误差较小的表达式有
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③
D.①②
5.A、B、C三个物体在t=0时分别位于同一水平直线上的a、b、c三点,如图16甲所示。a、c之
间的距离为60m,b、c之间的距离为40m,其中物体B向右运动,其运动的s-t图像如图16
乙所示。物体A、C同时出发,A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C运动的v-t图像如图16丙所示,
前2s物体C通过的路程为3m,t=8s时,B、C相距9m,A、B相距64m。则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s/m
vm-s
C

图16
A.8s时A、C两物体可能相距73m
B.物体B前3s的平均速度为4m/s
C.物体A运动的速度可能为6m/s
D.物体C前8s内通过的路程为21m
二、综合题(第6题4分,第7题6分,共10分)
6.(4分)同学们学习了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利用图17装置进一步来研究凸透镜成像。

图17
期末考试试题八年级物理第7页,共8页
(1)如图17甲所示,当凸透镜位于光具座上A处时,恰好在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像;保持
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将凸透镜向右移到B处(图中未标出),光屏上再次成清
晰的像,成像的特点是倒立、
的实像。
(2)在上述探究活动中,若已知蜡灿与光屏间的距离为1o=80m,与凸透镜第一次所在位
置A间的距离为L=20cm,如图17乙所示,则该透镜焦距∫
20cm(选填“>”
“=”或"<”)。
(3)在上述探究活动中,透镜先后两次所在位置A,B之间的距离s=
cmo
(4)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不动,移动蜡烛和光屏至如图17丙所示位置
时,光屏上承接到清晰的像。将蜡烛向左移动一段距离后,应将光屏移至
刻度
线范围内才能承接到清晰的像。
7.(6分)水箱是生活中常用的供水工具。小明根据水箱的结构自制了圆柱形薄壁水箱模型。
如图18甲所示为该模型的示意图,A为注水口,B为出水口,C为溢水口(当水箱中的水面
达到溢水口则水会从溢水口溢出)。小明对该模型进行了探究,他先关闭出水口,从注水口
匀速向空模型中注入水,通过停表记录时间为t,每隔2min暂停注入并用天平测量模型与水
的总质量为m。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18乙所示的m-t图像。已知溢水口距模型
底部的距离为h。=20cm,模型的底面积为S=200cm2,注水速度为v=50mL/min,p本=1g/cm3。
忽略各水口体积等次要因素。
(1)求模型的质量mo。
(2)当模型中的水面达到溢水口后,停止注水,小明将图18丙所示底面积为SM=100cm2,高
为hw的圆柱形金属块M放入模型中(金属块M沉底),溢出水后,测得总质量为m,=
6200g,取出金属块M后,再次测得总质量为m2=3500g(不计取出金属块M的过程中所
粘水的质量)。求金属块M的密度PM
(3)在(2)题中当金属M沉底且水面与溢水口齐平时,停止注水,通过放水开关B放出水。
求当放出2.4kg水时,模型中剩余水的深度。
m/g
1000
800
600
400
200
0246810hmin


图18
期末考试试题八年级物理第8页,共8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