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六下第二单元《比例》 第1课时 比例的认识(1)
课题 比例的认识(一)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材 分析 《比例的认识(1)>是北师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认识比例。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以及比的应用基础上,通过观察、交流,结合“图片像不像”“调制蜂蜜水”等情境,认识比例,理解比例的意义,并可以找到生活中的比例。
学情 分析 学生在六年级上册已经掌握了比的化简和应用,基于此,学生可以运用比的化简和求比值,以及比的基本性质来探索、发现并能熟练写出比例。
教学 策略 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本课教学。 强化图形和表格辅助问题分析的意识。 培养学生类比迁移的能力。
教学 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教科书第16页
教学 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根据比例的意义,了解比例各部分名称 2.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理解并发现生活中的比例,体会比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比例的意义,初步感知比例的基本性质,掌握比例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正确区分比和比例,掌握比例形成的条件,并能写出比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同学们,六年级上册我们已经认识了比,学习比的相关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比例。学习之前,你有哪些疑问吗? 生1:什么是比例 生2:比和比例有什么关系?
二、探究体验 经历过程 探索发现 找一找 师:我们在上册了解了图片像不像的问题,请同学们认真回忆一下: 什么样的两张图片像?哪些图片像?(出示课本16页) 生1:图片A和图片D像,因为他们的长之比 8:12=2:3 宽的比 4:6=2:3 长宽比都可以化简成2:3,所以图A和图D像。 师:这位同学利用了化简比,观察得出的两个图片像。 生2:我认为图A和图D像,因为图A长和宽的比是6:4=1.5,图D的长和宽的比是12:8=1.5,所以 图A和图D像。 师:这位同学利用求比值,探索出两个图片像,也很厉害。 生3: 我认为图片 A和图片B像。图片A长宽的比是6:4,图片B的长宽比是3:2,根据比的性质,6和4同时缩小2倍,所以图片A和图片B像。 师:这位同学利用了比的基本性质得到的结果,非常棒。 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的长和宽的比,以及长宽比,运用了比的化简求比值,以及比的基本性质分析图片像不像。 那咱们把它们都写出来,你发现了什么? 6:12=1:2 6:4=1.5 6:4 同时缩小2倍 3:2 4:8=1:2 12:8=1.5 所以 6:12=4:8 6:4=12:8 6:4=3:2 像6:12=4:8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比表示两个量的关系,比例是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式子。 火眼金睛 辨一辨 师:请同学们快速判断以下式子哪些是比例? 8:9=16:18 0.6:0.7=6:7 3:2=12:16 3/4=6/8, 生1:第一个是比例,因为16:18化简后是8:9,所以是比例。 生2:第二个是比例,因为0.6:0.7同时扩大十倍就等于6:7.它是比例。 生3:第三个不是比例,3:2比值是1.5,12:16比值明显小于1,所以不是比例。 生4:第四个是比例,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所以就变成3:4=6:8,是比例。 加深理解 认一认 师:同学们非常棒,还把比和分数与比例联系了起来,同学在以后学习中要注意比例的分数形式。 12∶6=8∶4 在中间的两项叫内项,两端的两项叫外项。 那这个比例的外项12和4,内项是6和8,是交叉的。 写一写。 师:右图是调制蜂蜜水时蜂蜜和水的配比情况,根据比例的意义,你能写出比例吗?写一写,与同伴交流。 基于以上练习,同学们应该很快根基表格写出比例。 2:3=10:15 3:2=15:10 10:2=15:3 2:10=3:15 想一想 师: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比例呢? 生:买文具。 我买一支笔是两元,买四支笔是8元。
三、达标检测 1. (1)分别写出图中两个长方形长与长的比和宽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⑵分别写出图中每个长方形长与宽的比,判断这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生:长之比:3∶9 宽:2∶6 能组成比例 生:3∶2 9∶6 能组成比例 哪几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5:18和30:16 4:8和5:20 生: 第一个和第四个比值相等,可以组成比例 15∶18=30∶36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同学请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哦!
五、教学板书 比例的认识(1) 12∶6=8∶4 表示两个相等的式子叫比例。 内项 外项
六、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比例的组成,并区分比和比例,学生在掌握了求比值,化简比和比的性质三种方法后,会正确判断和写出比例。在此过程中,注重新旧知识的联系和迁移,有利于学生做正迁移。 缺点:生活中比例让学生找的不够多,丰富的实际生活实例,才能对以后学习正比例、反比例打下基础。 改进措施:留成课下交流作业,学生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