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六下第二单元《比例》 第2课时 比例的认识(2)
课题 比例的认识 第2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比例的认识(2)>是北师版教材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2课时,主要是学习比例的基本性质。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的概念,会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比例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比例的基本性质即外项积等于内项积,以及分数形式的比例交叉相乘积相等,并会正确运用。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比例的认识(1),已经初步掌握了比例的意义,并通过比的性质,求比值,比的化简能正确写出比例。 六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因此,本节课着重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总结概括规律,并举例验证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策略 1.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本课教学。 2.培养学生发现规律并验证规律的严谨的学习态度。 3.培养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教科书第17页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写出比例,判断比例。 2.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的全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验证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探究,概括总结出内项积和外项积的关系,并会正确运用该性质判断比例。
教学难点 探究比例的内项积与外项积的关系,并通过自主探索并多次验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 复习旧知 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比例,并掌握了根据比例的意义判断比例的方法,现在老师考考你们,快速判断以下哪些是比例? 8:2=4 9:36=1:4 1.5:0.5=3:1 6:4= 师:同学们真厉害,快速判断出了答案,注意8:2=4 不是比例,比例是表示比相等的式子,而4是个数值。
二、探究体验 经历过程 1.探究一 师: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索这四个比例的奥秘? 9:36=1:4 1.5:0.5=3:1 6:4= 师:首先请同学们来认真观察比例9:36=1:4,并算一算,发现什么规律? 生:我发现这个比例中,9×4=36×1,也就是说两个外项的乘积和两个内项的乘积相等。 师:这位同学非常了不起,那是不是每一个比例的两个外项和两个内项都具有这种规律呢?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来吗?一起来看看我们上节课写出的比例。(出示课本17页试一试第一部分) 12:6=8:4 6:4=3:2 3:2=15:10 10:2=15:3 师:通过以上探究,你发现了什么? 生:比例中,两个外项积等于内项积。 师:是不是试用于所有比例呢?再举几个例子验证一下。 生: 1.5:0.5=3:1 15:12=10:8 (出示课本17页试一试第二部分) 小结: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这就是今天我们重点探索的奥秘--比例的基本性质。 2.探究二 师:那同学们请看中内项和外项分别是什么?满足比例的基本性质吗? 6和18是比例的两个外项,9和12是比例的两个内项,他们的乘积也相等。那如果把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比例的基本性质就是等号两端分子和分母交叉相乘,积相等。
三、达标检测 师:我们挖掘了比例中,两个外项积等于内项积这一奥秘,那现在让我们用这一奥秘来做几道练习吧。 1.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请同学们按下暂停键,想一想,算一算。 6∶3和8∶5 0.2∶2.5和4∶50 2.根据下面的乘法算式,分别写出两个不同的比例。 3×20=5×12 5x=6y(x≠0,y≠0) 5×9=3×15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上节课我们根据化简比,求比值,以及比的性质判断比例,那么这节课同学们挖掘了比例的奥秘,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积等于内项积。比例写成分数形式时,交叉相乘积相等。 本节课我们也感受到了数学的严谨,反复验证具有普遍性的发现才能称之为规律。也希望同学们日后不论做什么事都三思而后行,养成严谨的思考和行为习惯。
五、教学板书 比例的认识(2) 9∶36=1∶4→9×4=36 ×1 → 6×18=9×12 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这叫作比例的基本性质。
六、教学反思 优点:本节课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可以发现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缺点:学生可能在探索发现算一算中,不知道如何下手,有些畏惧心理,所以教师应予以简单提示“同学们可以利用加、减、乘、除”来算一算。 改进措施:课堂上多鼓励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