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六下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 第4课时 图形的运动(2)
课题 图形的运动(2) 课型 新授课
教材分析 《图形的运动(2)》这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32页至34页内容的第二课时。本节内容是对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教材通过“图画还原”活动,进一步认识平移和旋转,会用语言描述每次变化中每一个图形的变换过程,进一步巩固对图形运动的认识。 本课时的学习内容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也是今后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基础。
学情分析 在第一学段,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五年级时,学生认识了平移,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在本单元的前两节课学生又对旋转的知识进行了再认识。学生以上知识的掌握,对平移、旋转、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作了铺垫。
教学策略 1.联系生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采用以动手操作法为主,直观演示法为辅的教学方法。 3.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的产生、发展与应用的过程。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 教科书第33、34页
教学目标 1.借助方格纸上的观察﹑操作﹑分析﹑想象,尝试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运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图画还原”的活动,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尝试用一定的方式记录“图画还原”的思考或操作步骤。 3.感受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
教学重点 经历“图画还原”的活动,尝试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运动过程,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平移和旋转,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尝试用一定的方式记录“图画还原”的思考或操作步骤。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课件出示教材33页“试一试”图1)老师这有一张笑脸图片,有两张卡片移动了位置,你能帮老师把这张笑脸还原吗? 设计意图:以游戏——“图形还原”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立即进入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探究体验 经历过程 出示课件:教材33页“试一试”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想一想,怎样才能将图2还原成图1? 生:将图2“还原”为图1就是把移动后的卡片通过平移或旋转等图形运动回到原来的位置。 师:说得很好!通过平移或旋转等运动让图形回到原来的位置。 师:大家先独立思考“还原”的方法,可以动手摆一摆,说一说。 师:尝试用你喜欢的方式将“还原”的过程记录下来。 生1:将A卡片向右移动2格;将B卡片先向上移动2格,再向左移动2格,最后绕右下角的点逆时针旋转90° 生2:A:右2 B:左2—绕右下点逆90°—上2 师:同学们很有想法,我们成功的利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将图2“还原”为图1,并且把这一过程记录了下来。 师:用卡片按你的思考过程摆一摆,看一看“还原”到原来的图片了吗? 师:还原的方案不是只有一种,按照自己记录的路径去还原,从而验证确定的路线。 师:你们很棒啊,接下来,我们来小试牛刀。 图1是被打乱的四张图片,怎样才能还原成图2 师:相信这类问题你们都能迎刃而解了,用平移或旋转进行图形运动时,要先观察变化前后各部分的位置,再确定如何通过平移或旋转得到。 这些就是我们今天所学习的关于图形的运动“图画还原”的数学问题,相信大家一定掌握的很好,让我们来通过一组习题检测一下吧!
三、达标检测 1﹑课件出示:教材34页第3题。 请同学们先观察两幅图片,再思考如何通过卡片的平移和旋转将图2“还原”为图1,并尝试用一定的方式将“还原”的过程记录下来,最后与同伴交流做法。 2﹑课件出示:教材34页第4题。 下面图1中的四个图形A,B,C,D如何运动得到图2的圆? 3﹑课件出示:教材34页第5题 剪几个相同的等腰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摆一摆,然后回答问题。 ⑴图形B可以看作图形A如何运动得到的? ⑵图形A、图形B、图形D都可以通过运动得到图形C,说说分别可以怎样运动。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同学请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哦!
五、教学板书 图形的运动(2)——图画还原 A:右2 B:左2—绕右下点逆90°—上2
六、教学反思 优点: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上课之初,我利用学生喜爱的拼图游戏导入,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既调动了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又让他们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操作活动中学习数学,让学生亲身经历新知识的形成过程。 缺点:整堂课我留给学生的空间还不够,应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边摆边说,学生手脑并用,以“动”促“思”,使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加强。 改进措施: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以此为指导,应留给学生足够的空间,应让他们有更多独立思考、动手实践、 交流的机会,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