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2张PPT。19C六七十年代1895年1912年1919年1927年1936年1949年时间民族工业发展水平兴起初步发展短暂春天迅速萧条短暂发展陷入困境第2课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1912~1949)民族工业的几个发展阶段一、短暂的春天:1912~1919二、短暂的发展:1927~1936
三、发展的困境:1937~1949
一、短暂的春天:1912~19191.春天是如何到来的? 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等业,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鼓励民间办各种实业团体,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颁布了一些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度例》等。
——《中国近代史》 我的第一个企业成功的主要原因,是那时的爱国运动推动了这个企业的发展,因为当时每个人都愿意买国货。
——“火柴大王”刘鸿生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1.“春天”的原因 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内因外因1.辛亥革命的推动作用;
2.全国“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
3.“实业救国”的社会思潮;
4.民族资产阶级高涨的投资热情。
春天的迹象2.“春天”的表现 A.厂矿企业和投资总额增加,
速度和规模空前;
B.纺织业和面粉业等新式工业发展迅速,并在地域上有所扩展;
C.重工业有了一定的增长。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
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3.“春天”的特点A.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沿江地区;
B.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C.严重缺乏独立性;
D.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二、短暂的发展:1927~1936B.群众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等反帝
爱国行动;C.国民政府实行“币制改革”2.原因A.国民经济建设运动;3.结局:因抗战爆发而终止1.表现
1935年,工商业产值增加21.3%,增速创历史新高;1935年以后,工业各行业普遍出现了较好的局面。
1、时间:1935年
2、目的:防止白银外流
3、内容:
a、法币为唯一流通货币;
b、白银国有
4、影响:
积极:在中国货币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进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消极: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政权用法币兑换白银,掠夺了巨额财富。法币改革1.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
三、发展的困境:1937~1949日军全面侵华:战争破坏和军事占领
官僚资本:趁机大肆掠夺民族资本
民族工业内迁—宜昌大撤退
民族工业陷入困境—原因2.抗战胜利到内战结束:1945~1949
1946年,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攫取了在华政治、经济等特权。
美国商品因此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
(1)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的垄断性资本和国家
政权相结合,依附于外国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资本形式。
(2)特点:
与国家政权相结合,具有垄断性
与外国资本主义相结合,具有买办性
与本国封建势力相结合,具有封建性 原因(1945~1949)
A.内战的破坏
B. 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C.美国的经济侵略
E. 官僚资本的压迫
F. 繁重的捐税负担
问题探究 通过对民族工业曲折发展主要史实的学习,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提示:从推动因素和阻碍因素两方面分析
推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西方列强的侵略,客观上为民族工业 的兴起和发展提供某些条件;2、政府鼓励兴办实业;4、民族资产阶级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3、人民反帝爱国运动不断高涨;1、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与掠夺;
(尤其是侵华战争的直接摧毁)2、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与束缚;3、官僚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与经济垄断;4、封建自然经济的抵制;5、近代中国政局的长期动荡。根本原因:
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