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3-03-01 08:15: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一 、选择题
1.2025 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 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 其原因是( )
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 2.如图所示,把电铃放在玻璃钟罩内,接通电路,电铃发出声音。用真空泵把玻璃钟罩内空气抽空的 过程中,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A.电铃继续振动, 声音逐渐变轻
B.电铃继续振动, 声音大小不变
C.电铃振动停止, 声音逐渐变轻
D.电铃振动停止, 声音大小不变
3.如图所示的实验中, 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尺子,听声音的变化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斜放入水中,观察到水花四溅 第 1 页(共 9 页)
C.玻璃罩内的闹钟正在发声,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声音的变化
D.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音叉,观察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
4.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
弹开。在此实验中, 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延长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5.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击鼓时, 会看到碎纸屑在鼓面上跳动, 在此实验中, 小纸片的作用是( ) A.使鼓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把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使鼓的振动时间延长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6.有一段长为 18 米的装满水的铁管,将耳朵贴在装满水的铁管一端,在另一端敲击一下,能听到几次
声音? (已知: 声音在铁、水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依次为 5200 米/秒、 1500 米/秒和340 米/秒。人耳 第 2 页(共 9 页)
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 0.1 秒。)( )
A.1 次 B.2 次 C.3 次 D.4 次
7.声无小而不闻, 行无隐而不行。下列关于声音的叙述中, 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 就能听到声音
B.耳朵能听到声音,是由于声波激起人体的神经振动
C.声音在水中传播最快
D.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可以大于或小于 340 米/秒
8.关于声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气体中传播最快
B.声音能够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D.发声体振动越快,音调越低
9.把一个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当用抽气机把钟罩抽成真空,则( )
A.电铃的振动停止了
B.电铃继续振动, 但听不到声音
C.电铃的声音比原来更加响亮
D.电铃停止振动, 但能听到声音
10.如图所示,用硬纸片做成一个无盖的纸盒,罩住一个正在播节目的半导体收音机,在纸盒上放一只
“小老鼠”,将会看到“小老鼠”翩翩起舞,这一现象说明了( )
A.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传声不需要介质
C.响度与频率有关 D.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二 、填空题
11.声音在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 中传播最快,在 中传播最慢(选 填为“固体”、“液体”或“气体”)。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m/s,为了实现我国的探月计划, 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 2.56s,则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是 m。
第 3 页(共 9 页)
12.生活中有许多声音:①垫排球的声音②海浪的声音③手机播放的音乐声④上课时电铃的声音⑤吹口 哨的声音⑥敲击音又的声音。上述声音的产生是由于物体的 ,声源属于固体的是 (填 序号),声音以 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13.晚上, 小李正在家里温习功课, 突然听到窗外传来烟花很响的爆鸣声。
(1) 爆鸣声是由火药爆炸时引起空气的 发出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小李的耳朵里。
(2) 小李同学觉得看到烟花与听到烟花的声音并不同步, 总是先看见烟花绽放然后才能听到烟花爆炸
的声音,这是因为 。
三 、实验题
14.下表是声音在不同介质, 不同温度下的传播速度。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序号 介质 温度(℃) 速度 m/s
A 空气 0 331
B 空气 15 340
C 空气 20 344
D 水 0 1450
E 铁 0 4900
(1) 通过比较 (填“序号”),可得出在相同温度下,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 通过比较 A.B、C,可得出的结论是
(3) 小明和小刚利用一根足够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做了一个有的实验,小明将一只耳朵紧贴在水管 一端, 小刚在另一端敲一下,则小明会听到 声敲打声。
四 、解答题
15.某同学旅游时, 划船在两山间大喊了一声,1s 后听到一个回声,又经过 3s 听到了另一个回声,问 两山间相距多远?
第 4 页(共 9 页)
0.2.2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答案解析
一 、选择题
1.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需要媒介, 真空不能传声。
【解答】解: 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 线电通讯设备。
故选: A. 2.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在探究真空是否能传 声的实验(真空铃实验) 中, 采取了理想实验法,即通过不断抽气来减少介质(空气),再根据声音的 大小变化来分析得出结论;声音会逐渐减小, 直到听不见声音,但能可见电铃振动。
【解答】解:随着不断抽气,介质减少, 故会只见电铃仍振动,但听不到声音。
故选: A.
3. 【分析】(1)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此外,响度还与距发声 体的远近有关;
(2)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靠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为传播声音的介质,声 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真空不能传声;
(3) 声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 音调、响度、音色, 是从不同角度描述声音的,音调指声音的高低, 由 振动频率决定;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或大小,与振幅和距离有关;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一个特性。
【解答】解: A.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尺子, 尺子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 音调随之改变。说 明音调与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 音调越高,故 A 错误;
B、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 观察到有水花溅出,说明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故 B 正确;
C、抽出罩内空气,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研究的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 C 错误; D、用不同的力敲击音叉, 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度不同,即音叉的振幅不 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 D 错误。
故选: B。 4. 【分析】这是一种研究方法:放大法。即将细小的不易观察的放大到可以观察。
【解答】解: 正在发声物体在振动但不易观察,为了观察到它的振动,放一小球,振动的音叉将小球 弹开。通过小球的振动来反映音叉的振动。
第 5 页(共 9 页)
故选: B。 5. 【分析】声音的产生靠物体的振动, 物体的振动可借助其它物体(如纸屑) 的跳动来体现。 【解答】解: 在鼓面上撒一些纸屑,敲击鼓面时会看到纸屑在跳动,这是由于鼓面在振动,这时鼓面 是声源,在此实验中,小纸片的作用是把鼓面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故选: B。 6. 【分析】人耳能分辨出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要大于 0.1s,分别算出声音在三种不同的介质中走 18m 所用的时间,再比较三次时间相差是否大于 0.1s,即可判断出人听到几次声音。 【解答】解:声音在铁、水、空气中传播 18m 所用的时间分别为: t1 == =0.003s; t2 == =0.012s; t3 ===0.053s。 由三次时间比较可以看出,相差不到 0.1s,所以人耳是分辨不出来的,只能听到混在一起的一次声音。
故选: A. 7. 【分析】(1)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 ①声源且发声振动的频率在 20Hz ﹣ 20000Hz 之间; ②有传声的
介质: 如空气等;③有良好的听力; (2) 我们听到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引起鼓膜的振动, 再传给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 人就会 听到声音; (3)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在同一介质中, 温度不同,传播速度也不同。 【解答】解: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如果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不能听到声音, 故 A 错误; B、耳朵能够听到声音是声波引起鼓膜振动,并把这种振动通过听小骨、耳蜗,传给听觉神经造成的, 故 B 错误; C、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液体中次之, 气体中最慢, 故 C 错误; D、声速除了与介质种类有关外, 还与温度有关,在 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340m/s,温度升高, 声 速变大,故 D 正确。
故选: D。
8.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第 6 页(共 9 页)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 在液体中其次,在气体中最慢。
声音的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
【解答】解:A.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错误。
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错误。
C、正确。
D、物体振动频率越快, 音调越高。错误。
故选: C。
9. 【分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解答】解: 当用抽气机把钟罩抽成真空,电铃依然在振动,由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听不 到声音,故 B 正确。
故选: B。
10. 【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解答】解: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纸盒发出声音时,纸盒不断上下振 动,因此纸盒上的小老鼠能够“翩翩起舞”。
故选: D.
二 、填空题
11. 【分析】(1)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大,液体中其次, 气体中最小; (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3×108m/s,激光往返地球和月球间的路程为地球和月球间距离的 2 倍, 知道往返路程就可求得地球和月球间的距离。
【解答】解: 声音在不同状态的物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 在气体中传播最慢; 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为 3×108m/s,向月球发射的激光速度 v 为真空中的光速,发射的激光经过的路程
为 s=vt=3×108m/s×2.56s=7.68×108m,
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为 s'===3.84×108m。
故答案为: 固体;气体; 3×108 ;3.84×108。
12.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又叫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
第 7 页(共 9 页)
(3)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四周传播。
【解答】解:(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源又叫发声体,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是声源;垫排球的声音是排 球振动产生的;海浪的声音是水振动产生的;手机播放的音乐声是扬声器的薄膜振动产生的;上课时 电铃的声音是铃盖振动产生的;吹口哨的声音是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敲击音又的声音是音叉振动产生 的,故声源属于固体的是①③④⑥;
(3)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远处传播。
故答案为: 振动;①③④⑥;声波。
13. 【分析】(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解答】解:(1) 炮竹声是炮竹爆炸时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然后通过空气传播到小李的耳朵里;
(2) 总是先看见烟花后听到爆炸声, 是因为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
故答案为:(1) 振动;空气;(2)光速远大于声速。
三 、实验题
14. 【分析】(1)根据表中数据,找出温度相同, 介质的种类不同的实验序号即可;
(2) 通过 ABC 找出相同的量和不同的量从而得出结论;
(3)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固体中最快, 液体中次之, 气体中最慢。
【解答】解:(1) 比较 ADE 知, 介质的温度相同、种类不同,传播速度不同, 可以得出在相同温度下,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
(2) 比较 A.B、C 知,介质的种类相同,温度不同,故可得出的结论是: 在同种介质中, 温度越高, 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3)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在固体中最快, 液体中次之, 气体中最慢,因此在一根足够 长的充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另一端会听到三次声音,第一次是自来水管传播的,第二次 是水传播的,第三次是空气传播的。
故答案为:(1) ADE;(2) 在同种介质中, 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3)三。
四 、解答题
15.【分析】先算出声音在两山之间传播所用的时间(单程),再根据速度公式 v=就可算出两山之间
第 8 页(共 9 页)
的距离。
【解答】解:声音从一侧山传回人耳的时间为 1s,声音从另一侧山传回人耳的时间为 1s+3s,
则声音从一山传到另一山的时间为 t= (1s+3s+1s)=2.5s,
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v=340m/s,
由 v=可得,两山的距离为:
s=vt=340m/s×2.5s=850m,
答:两山间相距为 850m。
第 9 页(共 9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