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3.3污染物跨境转移与环境安全
1
2
3
学习目标
了解污染物跨境转移的主要形式及原因。
掌握污染物跨境转移对环境安全的影响,提出可持续发展对策。
分析并掌握我国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采取的措施。
思考:洋垃圾从哪里来?为什么会来?洋垃圾入境属于污染物跨境转移吗?
一、污染物跨境转移
1.概念:一个国家或地区向境外输出污染物,将本国产生的污染治理成本转嫁给他国,从而少承担或不承担环境损害和环境治理责任的社会行为。
一、污染物跨境转移
【小组讨论】洋垃圾入境的转移方式是如何的呢
材料一:
酸雨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和水汽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的雨水。它不仅污染湖泊、森林和土壤,危及生物,对汽车和建筑物也有损坏。20世纪70年代初,研究人员在美国和加拿大边界地区发现了这种有害物质。据加拿大测定,引起加拿大酸雨的污染物至少有60%是从美国产生,然后越界漂移过来的。受其影响,魁北克大部分地区的雨水比一般雨水酸度高 7~21倍,每年酸雨形成的硫酸盐沉积物每公顷超过20千克。
结合材料,分析酸雨的形成过程和危害 污染物为什么会从美国漂移到加拿大
【学生活动一】
形成过程:人类大量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后产生的硫氧化物或氮氧化物,在大气中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形成硫酸或硝酸气溶胶,或为云、雨、雪、雾捕捉吸收,降到地面成为酸雨。
危害:酸雨直接腐蚀破坏人类建筑物,使水体、土壤酸化,危及水生生物,危害植被,影响农作物收成等。
洋垃圾入境的转移方式
转移方式一:污染物通过河流、海洋或大气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如大面积酸雨区的形海洋或大气等自然环境中的介质进行转移,如大面积酸雨区的形成、海上石油泄漏、跨境河流的水污染等。
洋垃圾入境的转移方式
转移方式二:污染物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转移,如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为的方式进行转移,如污染物的直接出口、污染设备和产品的转移,以及污染行业的输出等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行为。
【学生活动二】P102
电子垃圾属于危险固体废物,包括废旧的手机、电脑、空调、洗衣机等,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一类污染物。西非的贝宁、加纳、利比里亚、尼日利亚等国,受发达国家电子垃圾转移影响较大。这些电子垃圾主要来自欧美经济发达国家。加纳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垃圾接受国,在进口的旧电器中,有85%来自欧洲,8%来自北美,4%来自亚洲,其余的3%来自其他国家和地区。
思考:1.全球电子垃圾跨境转移的方向。
2.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原因。
3.污染物的跨境转移对移出国和移入国来说,分别会带来哪些影响
2.污染物跨境转移的原因。
原因:
发达国家:
①公众对污染问题关注度高;
②污染物排放管理严格,污染物处理费用和环保成本高。
发展中国家:
①经济发展水平低,技术落后,资金缺乏;
②公众环保意识薄弱;
③环保法规不健全,相关管理较为疏松
国家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在环境保护和污染控制领域的制度建设、市场监管、治理成本和公众参与等方面都存在差距,是导致污染物人为跨境转移的根本原因。
3.污染物的跨境转移对移出国和移入国来说,分别会带来哪些影响
移出国:减少了移出国的资源损耗和污染物排放,降低了废弃物的处置成本,缓解了国内的公众舆论压力,
移入国: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但可能使污染移人国的环境安全和公众健康受损。
二、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1.《巴塞尔公约》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为实现国与国之间的有效合作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
禁止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和转移危险废物,各国需要把危险废物的产生数量减到最低限度,并采用最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式就地储存和处理。
如果出于环保考虑确有必要越境转移废物,出口国必须事先向进口国和有关国家通报废物的数量及性质;越境转移危险废物时,出口国必须持有进口国政府的书面批准书。
发达国家依托在污染物管理、污染物无害化处理技术和资金投入等方面的优势,通过技术转让、信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多种途径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02
03
04
05
06
01
2.我国采取的措施
调整产业结构和对外招商引资的方向,提高产业准入的环境门槛,严禁高污染和低技术的产业引入
产业结构
开展绿色贸易,打击和整治污染物走私等
贸易
提高和完善环境标准体系,确立依法打击污染物非法入境的依据
环境标准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我国的发展权和环保权
国际合作
加大环境监管力度,增加污染物转移的违法成本
环境监管
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法律制度
法律
莱茵河是欧洲西部一条国际性河流,发源于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北麓,流经列支敦士登、奥地利、法国、德国和荷兰,在荷兰鹿特丹附近注入北海,全长1320千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欧洲的重建与振兴,莱茵河逐渐成为沿岸国家主要的经济命脉,沿岸工厂和城镇密集,大量未经处理的生产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中。到了20世纪70年代,莱茵河被称为“欧洲的下水道”,水质恶化,两岸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1986年,瑞士一家化工厂着火,大量化学原料注入莱茵河,引发了一场跨越国界的环境灾难。这起事故促成沿岸各国联合实施“莱茵河生态系统整体恢复计划”。2000年,沿岸各国又实施了《莱茵河可持续发展2020规划》,进一步改善沿岸的防洪系统、河流水质、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经过综合治理,莱茵河河水清澈,两岸景观秀美迷人。
(1)借鉴莱茵河治理的经验,讨论如何从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济技术、国际合作、公众参与等方面控制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学生活动三】P108-109
(2)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怎样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 可采取哪些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1)借鉴莱茵河治理的经验,讨论如何从法律法规、产业政策、经济技术、国际合作、公众参与等方面控制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法律法规:制定完善综合治理与产业转移的法律法规。
产业政策: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严禁高污染与低技术产业引入。
经济技术:发展绿色经济,开展绿色贸易,打击整治污染物走私,鼓励技术创新,减少环境污染。
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维护国家发展权环保权,共同治理,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公众参与: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环保意识,引导公众重视污染的跨境转移问题,自觉规范行为,参与监管。
(2)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应怎样应对污染物跨境转移 可采取哪些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措施:①加快制定与国际标准接轨的环境技术标准;
②调整外商投资的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绿色产业和低碳产业;
③实施环境成本内部化,征收环境污染税;
④提高国内民众的环保意识,增强对污染转移的识别能力;
⑤加强国际产业转移中技术转移的力度。
应当重视污染物跨境转移问题,不盲目引进产业,积极采取各种应对措施
污染物跨境转移
国际合作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自然转移
人为转移
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
中国应对污染物的跨境转移
国 家 安 全
“太平洋垃圾岛”是指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夏威夷群岛之间的海域上漂浮的垃圾带,以塑料垃圾为主,覆盖面积达343万平方千米。近年来,研究人员还在此发现了大量木质房屋残骸和汽车残骸。读图,完成(1)~(2)题。
(1)木质房屋残骸和汽车残骸最有可能来自( )
A.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B.美国夏威夷群岛
C.日本东海岸 D.加拿大西海岸
(2)该垃圾岛会( )
A.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B.增加海洋气象灾害
C.影响洋流流向 D.威胁海洋生物生存
当堂演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