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第10课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工业革命前日益扩大的世界市场
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知识链接】:全球贸易网的形成时间轴
1947
1870
1840
1500
1918
1939
1978
1991
1995
1945
1765
1914
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
新航路开辟
一战开始
关贸总协定
中国改革开放
美苏冷战结束
世贸组织成立
一战结束
二战开始
二战结束
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
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世界贸易受挫
世界贸易虽有曲折但迅猛发展
【知识链接】: 选必二不同地区的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
根据欧洲和美洲的物种交流图回忆该图出现的时间大概是?出现原因的是什么?
阅读教材P.155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子目,概括全球贸易网络初步形成的表现有哪些?
时间:1492年后或15世纪以后
原因: 新航路开辟后和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各州之间的贸易扩展
欧洲和美洲的物种交流图
表现:a.商品种类和数量增加;
b.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C.洲际贸易扩展
选必2 d.国际贸易中心变化
e.商品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f.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过程:
发展阶段 原因 表现
初步形成 (15C末-18C60S)
基本-最终形成 (18C60S-20C初)
①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
②交通工具革新;
③资本主义世界殖民扩张
①新航路开辟;
②殖民扩张
形成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a.商品种类和数量增加;
b.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
C.洲际贸易扩展
选必2: d.国际贸易中心变化
e.商品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f.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单位%)
1820-1870年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单位%)
数据说明:1820-1870年,英、法、德、美四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界工业生产中的比重一直占70%以上,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占50%左右。其中,英国以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世界贸易中心。19世纪中期以后,以英国为中心的双边贸易,开始向多边贸易过渡。
【思维火花】:
根据表格数据结合所学分析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格局形成的原因与表现?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威尔逊和平“十四点”计划中消除经济壁垒的主张、《联合国宪章》规定自由贸易原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贸总协定的建立、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的诞生都应从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这个意义上加以认识。近200年来,随着自由贸易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世界市场不断成长。当然也有反复,如1929到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很多国家就曾为克服经济危机而提高关税,实行贸易壁垒,引发了贸易战,加剧了世界危机。
——摘自徐金超《以“应对危机”为例看历史知识的理解整合和更新》
【思维火花】:
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初到20世纪90年代全球贸易网络发展特点,结合所学说明这一阶段发展的主要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
特点:曲折发展
促进因素:关贸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
阻碍因素: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冷战
国际间企业的合作——以某品牌轿车的生产为例
【思维火花】:
根据右图说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贸易发展的表现?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原因?
原因:冷战的结束;
世贸组织的成立;
跨国公司的发展
表现: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
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一、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1.过程:
发展阶段 原因 表现
曲折发展 (20C初-20C90S)
突飞猛进 (20C90S以来)
阻碍因素: ①两次世界大战;
②1929-1933经济危机;③冷战
促进因素:关贸总协定以及各国围绕贸易、关税的谈判
①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②冷战的结束;③世贸组织的成立;
④跨国公司的发展
全世界贸易出口总值迅速增加;生产的国际分工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世界贸易在曲折中发展
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掠夺;
两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的不断进步;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的推动;
国际贸易协调机制的建立等
科技:科技革命的推动;(交通、通讯等)
政治:国际政治关系体系的确立、国际局势稳定
【P.56思考点】:
推动全球贸易网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茶是公认的世界性饮料之一。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是世界茶文的发祥地。目前,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种茶,约30亿人口饮茶。追根溯源,世界各地最初所饮用的茶叶、引种的茶种、饮茶方法、茶叶加工工艺等,均直接或间接源自中国。
中国茶文化
【拓展延伸】:
陆羽烹茶图
约于公元五世纪南北朝时,我国的茶叶就开始陆续输出至东南亚邻国及亚洲其他地区。十五世纪初,葡萄牙商船来中国进行通商贸易,茶叶对西方的贸易开始出现。而16世纪以后,荷兰人将茶叶带至了西欧,1650年后传至东欧,再传至俄、法等国,十七世纪时传至美洲,品茶在英国等欧洲国家迅速流行。
茶文化外传地图
【拓展延伸】:
走向世界的中国茶文化
茶是中国的文化符号之一,畅谈中国的茶蕴含了哪些中华文化底蕴?
【思维火花】:
中国的茶何时广泛走向全世界60多个国家?
该时期茶文化外传的路径是怎样的?
茶文化在国外形成哪些特殊的文化?
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
16世纪以后广泛传播
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
英国的下午茶文化,荷兰设有专门的“茶室”,日本茶道文化
十八世纪初,品饮红茶逐渐在英国流行,甚至成为一种表示高雅的行为,茶叶成了英国上层社会人士用于相互馈赠的一种高级礼品。
著名的英国东印度公司于十八世纪开始大规模经销中国茶,并获得了巨额利润。1880年,我国出口至英国的茶叶多达145万担,占中国茶叶出口量的百分之六十到七十。
【拓展延伸】:
英国的茶文化与茶贸易
日本的历史书籍《日本后记》中记载,约700年前,从中国回归日本的僧侣永忠向天皇敬献煎茶。发源于中国的茶道,经过岁月的洗礼,渐渐形成了日本独有的流派、特色与仪式。 到了16世纪,禅宗思想对茶道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拓展延伸】:
日本茶道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1.原因
(1)经济上:买卖双方以贸易为平台,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紧密联系在一起
(2)文化上:买卖双方呈现各自的知识、信念、道德、艺术和习俗等
2.交流表现
(1)茶与茶文化
①茶文化内涵、地位:
②传播:
③发展:
荷兰“茶室”;
创新:日本“茶道”,英国“下午茶”
16世纪以后广泛传播;
中俄“万里茶道”
蕴含了含蓄内敛的东方哲学和娴静淡雅的东方美学,文化符号
五权分立
三民主义
你知道中山装里隐含有哪些信息么?
其一,前身四个口袋表示国之四维(礼、义、廉、耻)。
其二,门襟五粒纽扣区别于西方的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
其三,袖口三粒纽扣表示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
其四,后背不破缝,表示国家和平统一之大义。
【思维火花】:
中山装的原型是以南洋华侨的“企领文装”和学生装为基样,揉合了西装的特点,并融入了中华传统的文化思想和革命理想,取名为“中山装”。
二、商品流动与文化交流国际化
2.交流表现
(1)茶与茶文化
(2)服饰与文化交流:
(3)钟表与文化交流:
(4)文化产业与文化交流
①中国服装融入法国18世纪的服装设计中
②日本明治维新后西服流行
③民国早期中山装兼具中西服装的特点
①在16世纪中期由澳门传入中国内地;
②18世纪时,中国进口钟表的数量已经很多;
1862年,京师同文馆首先采用钟表对学生作息做出精确规定。1880年代后,钟点时间已被上海、广州、南京等城市的近代企业普遍使用。2世纪初,座钟与手表作为时髦的象征已经进入普通中产家庭与内地城市。该现象表明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较快 B.生活的近代化趋势有所发展
C.沿海大城市引领了时代潮流 D.西方生活观念被大众所接受
: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等广销世界
清朝内务府造办处下设的做钟处,承造更钟、自鸣钟、时乐钟等,并维修钟表。其中的更钟,把我国传统夜间计时的“更”与西方计时的“时”“分”有机结合起来,并能根据节气的变化调整“更”的长短,符合传统计时习惯。
【拓展延伸】:
清乾隆紫檀嵌珐琅重檐楼阁更钟
积极:①加强各国间文化交流,有利于先进文化的传播;
②有利于各国文化间相互学习,促进各国文化发展,促进文化多元化;
③有利于从不同角度审视本国文化,促进思想解放;
消极:①外来文化的扩张,容易导致忽视本土传统文化;
②西方文化利用资本技术优势打压本土文化,对文化多样性造成威胁;
人类学家博厄斯认为:“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群体,其文化的进步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群体的经验。一个社会群体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群体;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因而,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著,吴象婴等译《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思维火花】: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说明文化交流的双面影响有哪些?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
文化交流的扩展
全球贸易网的形成
商品流动与
文化交流国际化
15世纪以前贸易
丝绸之路
15世纪至工业革命前的贸易
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
股份公司的出现发展
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工业革命后的贸易
形成了……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
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世界贸易
关贸总协定与世贸组织
国际分工更广更深
文化产业
钟表文化
服饰文化
茶与茶文化
【课堂小结】:
材料:在16-18 世纪繁荣的中欧贸易中,瓷器、漆器、织物、壁纸、家具和玩具等各式各样的中国特产涌入欧洲,饮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丝绸与资器的魅力促使欧洲人致力于将其生产本土化。1753 年7月24日,瑞典王后收到国王赠送的一件特殊生日礼物:一座木结构的中国屋。她描述道:“我的长子穿得像个中国王子一样在入口处恭候,随侍的王室侍从则扮成中国文官的模样……里面有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印度风格装饰成的大房间,四角各有一只大瓷花瓶。……欣赏过所有东西之后,国王陛下下令演出一场配土耳其音乐的中国芭蕾。”
——摘编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材料:为加强对印度的统治,1853 年,英国议会通过一个新特许状法案,规定印度文官应向全体英国臣民开放,实行公开竞争考试。但印度人进入印度文官殿堂的大门非常狭窄。……印度成为主权共和国后,肯定了当时已存在的印度行政官等系统,并根据宪法有关规定制定了全印文官法。文官分为全印文官、邦文官和中央文官。
——整理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等
参考材料,自选一个角度,运用18和19世纪的相关史实,围绕文明互鉴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10分)
【思维火花】:2023年1月首考浙江卷历史小论文